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2022-11-21 10:23杨雪梅
英语教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语篇意义目标

胡 波 杨雪梅

引言

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直接影响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育部 2018)。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初中英语课堂呈现碎片化、无序化和浅表化等特征,严重阻碍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具体而言,部分英语课堂忽略主题意义的统领性,按课型进行课时教学,造成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学习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影响了他们对单元主题的认识,阻碍了其语言习得和能力发展;部分英语课堂忽略了文本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教学活动组织无序,随意增删、调整教材中的活动,破坏了知识间的联系,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部分英语课堂忽视素养培养的融合性,过分强调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忽视甚至无视他们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未能促进其学习由知识向能力,继而由能力向素养的转变,不利于其全面发展。

一、主题意义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创设有意义的情境,依托多种题材和类型的语篇,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运用学习策略”(教育部 2020)。《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体现了主题意义的统领性作用,对英语教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引领英语教师通过整合单元教学资源,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

单元不是一个主题下几篇课文的集合,而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或学习故事(崔允2019),是一个包括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的学习单元(汤青 2018)。胡润、陈新忠(2020)指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以教材中的单元为整体,以单元主题意义为导向,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评价的整体化设计。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助于教师从整体的角度审视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和实施教学评价,避免造成学生学习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况,真正实现其核心能力和关键品格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为例,探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策略,具体阐明实施办法。

(一)研读语篇

语篇指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包括口语的、书面语的,或者图形、图表等多模态形式的材料,也称为教学文本或教学语篇(王蔷、钱小芳、周敏 2019)。程晓堂(2021)指出,英语教师的工作对象主要是语篇,他们需要了解什么样的语篇适合作为教学材料,哪些语篇适合用于哪些教学活动,达成哪些教学目标。通过研读语篇,教师能够了解单元文本的类型、写作手法和文本目的,即What is written/spoken?How is it written/spoken?Why is it written/spoken?全面、深入、透彻地进行语篇研读,整体把握单元文本内容及感情基调,更贴切地进行教学设计。

在本单元的语篇研读过程中,主要聚焦文本的主题意义、主要内容、文体结构、语言修辞、育人价值。通过分析,对单元语篇进行梳理并汇总如下:本案例为“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生活与学习”主题群中“个人、家庭、社区及学校生活”的子主题语境。其中,Section A部分介绍了孪生兄妹间、同学间和父母间的“差异”,重点突出人与人之间,以及过去与现在的自己的“不同”;Section B部分的话题为“朋友”,重点关注朋友间的“差异”与“相似”,是对Section A部分内容的拓展与进阶。本单元的主要语言知识为描述异同的词汇和比较级。学生通过运用目标语言比较、认识异同,客观、理性地看待周围的人,理性地接纳自己与他人的异同,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

(二)分析学情

学情分析决定了教学的起点和难点(王蔷、齐相林、敖娜仁图雅 2021)。广义的学情包括学生的背景信息、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的情况;狭义的学情分析是建立在广义的学情分析基础之上的,并与当前所要教学的语篇相关。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离不开广义学情和狭义学情的综合分析,教师须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特点、已有知识等,不断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突出,对自我的关注不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异同”(尤其是“朋友间的异同”)这一单元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有参与话题讨论和主题建构的动机。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中等,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预习已对本单元主要语法项目——比较级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在人教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9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中谈论过自己与朋友最喜爱的科目,并尝试比较不同学科的特点,具有一定对事物和人物进行比较的能力。

(三)划分课时

课时教学是学科课程教学的最基本单位(王云生 2021)。进行单元教学课时划分是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把握,理清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并进行合理分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关联的感知,培养其逻辑思维。

按教材自然顺序整理语篇基本信息后,通过发掘各语篇间的相互关联,把握主题意义探究的大致方向,确定“初识差异—论触异同—理识异同—善待异同”的教学主线,把聚焦同一内容、不同类型的文本划入一个学习小单元。然后,基于广义和狭义的学情分析,把握学生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发展空间,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根据初步确定的教学主线和学习小单元确定了“引入主题—深入主题—拓展主题—升华主题—实践主题”的主题意义探究路径,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和自我建构。具体课时划分如下表所示:

单元课时划分表

(四)制订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不是独立于教材之外的,而是受制于并应积极、能动地反映学科课程教学目标、学科本身、单元教学目标等,能够反映教师的设计特色(李大生、方晓羽 2017)。大单元视角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应有利于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认识和理解,体现对他们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培养,践行课程育人的价值取向。

通过语篇研读和学情分析,将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定如下:(1)学生能通过多模态的学习资源辅助及听、说、读、看、写、讲述、辩论、评价等学习活动,提升对目标语(尤指比较级)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了解各类型语篇的基本结构,并能理解语篇所传递的主题意义;(2)学生能基于主题,阐释自己对异同的看法,培养“理识异同”的理性思维,形成“善待异同”的价值取向。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和课时划分,对每一个“小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设定,指向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感知、理解与主动建构。课时目标设定如下(见图1):

图1:单元课时目标设计

图1呈现了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目标设计,其重心为主题意义的感知、体验、理解、发展、深化及自我建构和主动内化。当然,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应紧密围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展开。

下面以本单元的小单元1学习目标设计为例,呈现探究主题意义的同时,如何设计指向学科核心素养融合培养的教学目标。小单元1的学习目标如下:(1)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outgoing、both、loudly、quietly、hard-working 等词汇的发音,理解其意义并口头使用;(2)学生能通过听说活动在真实情境中运用Sam has longer hair than Tom和Sam plays the drums better than Tom等句型,具有描述外貌不同、表达差异性的能力;(3)学生通过对比孪生兄妹之间的差异,具有客观认识人的独特性的理性文化意识;(4)学生能通过听说训练了解描述孪生兄妹间差异的方式,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五)设计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要设计基于文本的学习理解类活动、深入文本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超越文本的迁移创新类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增强其学习能力。学习理解类活动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应用实践类活动包括描述与阐释、推理与判断、内化与运用;迁移创新类活动包括分析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王蔷、齐相林、敖娜仁图雅2021)。同时,在理解主题意义和文化知识方面,小单元之间可能是平行关系,也可能是进阶关系。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思维能力和学习策略是相互衔接、互为基础、螺旋上升的。有鉴于此,设计了一系列融整体性、关联性和层次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主题意义进行探究。主要活动设计如下(见图2):

图2: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六)实施评价

在评价环节,应坚持整体性输出原则,即依据本单元的主题,整合本单元的关键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通过具有交际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建构个人理解的主题意义(韩宝成、梁海英 2019)。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明确目标方向、产出结果及评价指标;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采用多元、多维、多样的评价方式,积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其创设学用结合的展示平台。

本单元的整体性输出评价活动为“Your Friend,My Friend”,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海报,描述最好的朋友与自己在外貌、个性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异同;学生阅读另一个班级学生的海报,基于海报中作者对朋友的描述,从中挑选一位可以成为好朋友的同学,并与他(她)进行交流。该活动融单元语言知识、文化知识等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语言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检测,有利于建构并评价其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整体性理解。

结语

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其以单元为整体,探究语篇间的内在关联,提升逻辑思维,深入理解文本所蕴含的主题意义。教师应充分认识主题意义的统领性,转变单篇教学设计思维,通过研读语篇、分析学情、制订目标、设计活动和实施评价,探索大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语篇意义目标
一件有意义的事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有意义的一天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生之意义
诗里有你
语篇填空训练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