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链助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2022-11-21 10:23
英语教师 2022年1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设置文本

张 婷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阅读是语言和思维交互的过程,具有发展语言和思维的特殊功能,对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起关键作用。因此,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深度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设计体现思维能力提升的由低阶到高阶的阅读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取文本内的信息,加深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分析文本之外的意义,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最终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问题链

问题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认知结构特点,将其一次难以解决的问题或难以实现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分解为一系列指向明确、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问题群(王后雄 2010)。

问题链的设计和教学实践应用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策略。有效的问题链设计要基于学生的心理认知层次,顺应不同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特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从而实现从低阶到高阶的思维发展。

问题链具有以下四项基本特征:指向性、关联性、层次性、适切性。

指向性。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应该是多元的,既能体现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盲点,又能满足寻求解决问题的内在需求,还能让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动态的生成过程(戎仁堂 2018)。

关联性。问题链中的前后问题紧密相连,后者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具有内在逻辑性,共同服务于一个主题意义的生成。

层次性。层次性指问题链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郭异斐 2019)。问题链中的问题设计要服务于文本的基本细节信息,有助于总结生成文本框架,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思维,从而达成对整个主题意义的宏观理解。

适切性。问题链的教学适切性强调问题的本身要难度适宜,切合教学实际,符合教学情况(戎仁堂2018)。问题的设置不是任意搭建,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遵循学生的思维能力,契合其可接受范围。

问题链的分类问题一直是近几年诸多学者讨论的话题。结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特点,可以将阅读课的问题链分为“话题引入型问题链”“文本探究型问题链”“总结拓展型问题链”三大类。

二、运用问题链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究

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发展其核心素养,培养其具备完善且健全的人格是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大势所趋。

以执教的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Module 7 Unit 2 Fill out our form and come to learn English in Los Angeles为例,阐述如何通过有效设计问题链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主题情境,引起他们的兴趣,提升其思维品质。该文是一篇应用文,属于语言学习的主题语境,重点谈论暑期英语课程学习的话题,是一篇关于洛杉矶暑期英语学习课程的宣传稿,通过探讨英语暑期课程的广告宣传,从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习活动形式、住宿方式、课后活动等方面了解语言学习课程的相关信息。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取关于语言学习的细节信息的同时,引导他们概括总结文本框架,为输出环节的“介绍一个中文学习课程”作好内容和结构上的准备。另外,通过带领学生感受文本的广告宣传用语,把握该文体的语言特征,并利用图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广告,理性对待广告宣传。

本课例的问题链设计紧密围绕在六要素基础上梳理出来的“六要素六层次”的设计范式。第一个层次,根据既定主题(语言学习、英语暑期课程)创设语境——暑期即将到来,李华计划出国参加英语暑期课程的学习。在这一语境创设的前提下,激活了学生已有的语言学习和国外学习的旧知,并在教师设置的问题引导下激发了他们想要探求有关国外暑期英语课程更多信息的欲望,为李华的选择提供更多的支撑。第二个层次,利用一定的阅读技巧梳理细节信息,引导学生利用阅读技能查找、定位细节信息,从而获取有关暑期英语学习的细节信息。第三个层次,概括、整合、重组信息,使学生在获取有关暑期英语课程零散信息如时间、地点、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活动开展形式、课外活动设置等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框架——飞机模型图(见图1)。优质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强大的师资力量、充实的课程内容,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后活动。正如图1所示的飞机模型主体,主办方热情的宣传和细心的服务如飞机的翅膀,能够助力飞机飞得更高。该图从形式和内容两个角度阐释了框架内各组成部分对主题语境的促进作用。第四个层次,开展语言概括、总结、复述等实践类活动,依据思维导图(见图2),从主体teaching、places to stay、free time等方面进行总结复述,并对两翼的study English with us及more information进行概括,引导学生能够基本介绍在洛杉矶的暑期英语课程,在语言产出与进行活动的交融中达到语言新知由外部向内部的转化。第五个层次,分析广告宣传用语的语言结构(第一人称的人称选择、祈使句及persuasive language),并使语言形式与主题意义发生联系,使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与感受语言的运用(见下页图3)。第六个层次,开展迁移创新类活动,即教师引导和激励学生将所内化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文本结构、观点态度等迁移到新的、实际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真实生活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暑期英语课程,如何正确对待广告宣传(见下页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为实现教学目标递进式螺旋上升,本课例分别在读前、读中、读后设计了以下贯穿整个课程的问题链(见下表)。

Teaching procedures Questions Way of thinking Pre-reading话题引入型问题链Q1:Do you take some summer English courses?Q2:What do you know about summer English courses abroad?Q3:What do you care about when choosing some summer English courses abroad?Recalling Connecting

(续表)

如上表所示,本问题链的问题设计基于阅读文本解读的活动设计,服务于活动设置,在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思维能力从低阶到高阶的变化。以上问题设置依据其在阅读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分别可以被概括为“话题引入型问题链”(Q1、Q2、Q3)、“文本探究型问题链”(从 Q4到Q13)及“总结拓展型问题链”(Q14、Q15)。

(一)话题引入型问题链

话题引入性型问题链服务于话题导入,激活话题旧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求知欲,与此同时,使其可以在教师和同伴的协助下初步感知目标语言,激活话题相关图式,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已知与未知的关系,激发其内驱力并积极投入课堂活动。

在本课的导入环节,为了尽快过渡到新话题,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设计了如上表中的问题链。

Q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其学习兴趣,激活其关于语言学习的旧知和已有经验。Q2在Q1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国外暑期英语课程学习的情况,指导他们依据视频资料查找国外暑期英语课程与自己已有经验的异同点,并利用目标语言回答该问题,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的目的。Q3将问题转移到学生的态度上,让他们通过思考与联想相关的背景知识,深刻认知话题内容与自身生活经验的实际联系,并在实际生活中学会正确抉择,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上三个问题层层铺垫,环环相扣,通过师生互动,依靠问题链驱动学生激活背景知识并产生对目标内容的联想,为后续的课堂教学作好铺垫。

(二)文本探究型问题链

阅读是一个渐进的理解过程,问题设计要有层次,问题难度要形成一定的序列,遵循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梁美珍、黄海丽、於晨,等 2013)。递进式问题链的设置是立体、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的设计既要考虑文章主旨大意、文本结构建构、文本体裁感知,又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梳理文本细节信息,探究文本的意义,兼顾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深度和广度上双向发展。

结合文体特点和广告宣传的内容设置,将文本探究性问题设置分为两个层次:

Level 1: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summer English courses in LA

Q4: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Q5:When and where can you take the courses?

Q6: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courses?

Q7:How can you apply(申请)for the courses?

泛读文本之后的浅层信息提取为后续文本的细节信息理解、作者态度推断和读者对课程的评价与选择搭建了“支架”,从整体层面服务于文本主旨大意的理解(Q4)及结构框架的把握(Q5、Q6、Q7)。在整合、提取文本信息的过程中,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得到了提升。

Level 2: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summer English courses in LA

Q8:How are the teachers?

Q9:How do you study,work alone or in groups?

Q10:What do the courses provide?

Q11:Where can you stay during the period?

Q12:What can you experience besides English learning?

Q13:What can you do in your free time?

在解决了第一层次宏观问题把握的基础上,教师设置了第二层次的问题链,旨在从微观层面梳理文本细节信息,为文本结构框架的构成打下基础。一方面,这些问题几乎是基于文本的事实性问题,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这些问题的立意高于文本而存在。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需要将文本的细节信息与自己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强化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形成自己的认识。这就兼顾了文本信息呈现和学生自身的认知与感受,要求其结合自身的喜好,将提取的文本信息与已有认知和情感进行整合,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总结拓展型问题链

总结拓展型问题链的设置是立体、螺旋上升的。问题的设计立足文章主旨大意、文本结构建构,重点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其不盲从于文本的既定信息,不片面认识问题,而是能够辩证地看待事物,客观、理智地作出选择。这是立意于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内化和输出之上的高阶思维。

Q14: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passage?

Q15:How should we treat the persuasive advertisement?

通过While-reading环节两个层次的问题设置,学生已经能够准确把握有关summer English courses in LA的细节信息,并能从整体上总结、重构文本框架,内化语言与结构。因此,在读后环节,先让学生依据思维导图复述文本内容,随后设置Q14,引导他们把握文本的写作意图,使其在总结细节信息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认识:To convince the readers to take part in English courses in LA,从而进一步引导其通过分析文本的语言构成感知广告文体的语言特点——persuasive and convincing。Q14考查的是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内容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广告宣传,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广告的劝说性特征。随后,通过图片呈现和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主题升华和延伸的问 题 Q15:How should we treat the persuasive advertisement?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需要学生从整体上形成积极、向上、诚信的态度,并从意识上升到实际行动:客观、冷静对待广告宣传,不盲目跟风,理智对待夸大宣传或者虚假宣传。之后,呼吁学生把正确的选择建立在客观事实的求证之后。

以上三种包含多层次问题设置的问题链的设计贯穿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是认识主题语境的直接线索,能够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跳出文本理解主题语境的深层意义。

结语

反观当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常态,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阅读教学,但是思辨不足、形式僵化仍然是阅读教学的普遍问题。因此,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扎实文本解读的基本功,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用精心设计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链提升其思维能力,助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实现英语学科育人的价值。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设置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栏目设置一览表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