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区覆膜豆类后茬玉米免耕高效栽培技术

2022-11-22 00:11
云南农业 2022年5期
关键词:保山市豆类定苗

1 技术概述

1.1 技术基本情况

云南省可利用热区耕地面积有380万hm2(5700万亩)左右。近年来,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热区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周期短、操作简单、产量高且经济效益好的豆类逐渐发展成为热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截至2021年底,保山、西双版纳、德宏、普洱、临沧、红河、文山等州(市)热区豆类种植面积达3.25万hm2(48.8万亩),其中保山市热区豆类种植面积达1.09万hm2(16.3万亩),主要集中在怒江流域和枯柯河流域。多年来,该区域豆类后茬玉米没有规范的栽培技术措施,肥料、地膜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针对上述情况,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经多年试验示范,总结出热区覆膜豆类后茬玉米免耕高效栽培技术,目前已在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1.2 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4年集成热区覆膜豆类后茬玉米免耕高效栽培技术,2015年开始示范推广,至2020年累计推广面积达1.31万hm2(19.6万亩),其中2017-2020年示范推广面积0.86万hm2(12.9万亩),每公顷后茬玉米产量0.9万~1.05万kg。

1.3 提质增效情况

通过推广热区覆膜豆类后茬玉米免耕高效栽培技术,一可有效减轻连作引起的作物产量下降、品质变差、病虫害严重等问题。二可利用豆类收获后残留的肥料(肥料残留量多数在30%以上)及地膜(豆子收获后地膜基本保持完整)免耕种植玉米,节肥省工,蓄水保墒,比翻耕玉米生长快、苗情好。一般每公顷减少肥料投入900元、地膜投入1200元、整地理墒及覆膜用工支出3300元,共减少生产投入5400元。三可有效利用豆后余肥减施肥料,二次利用地膜可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四可使热区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发挥云南热区气候优势,促进热区农民增产增收,达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共同发展,促进农业生产。

2 技术要点

2.1 提早清理种植地块

在最后一批豆子收获后,及时将豆株、豆架及杂草清理干净。

2.2 选择良种

选择高产、广适、抗病的保玉16号、保玉17号、保玉18号、保玉19号、云瑞62、兴玉101、迪玉2号、川单99、金秋玉45等杂交玉米品种。

2.3 及时播种

12月上旬,用小铲子或小锄头直接在豆穴内挖土点播,每穴2~3粒种子,亩用种量为1.5~2 kg。

2.4 及时查苗补缺,适时间苗定苗

播种的同时,用营养袋育10%的预备苗,待玉米苗2叶1心时带土移栽补缺,补后及时浇水,待成活后追施速效化肥,使其生长赶上正常苗。4~5叶期间苗定苗,按“双株-单株-双株”方式亩留壮苗3000~3700株,定苗后覆土保墒。

2.5 科学施肥

按照“前促、中补、后控”施氮原则,不施基肥,苗肥结合间苗定苗亩追施尿素10~15 kg,穗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20~25 kg,根据玉米植株的长势适当调整肥料施用量。

2.6 虫、鼠害防治

热区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生产为害严重,玉米出苗后注意虫害发生情况,用0.57%甲维盐乳油和5%虱螨脲乳油1∶1混剂或16%甲维·茚虫威悬浮剂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用2.5 %氟氯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地老虎;大喇叭口期亩用0.3%辛硫磷颗粒剂1 kg拌5倍细沙土防治玉米螟;大喇叭口期用7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1混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蚜虫。视鼠害发生严重程度,在玉米灌浆至成熟期投防毒饵诱杀2~3次防治鼠害。

2.7 适时收获,粒秆同饲

若作为青贮饲料,适宜收割期为玉米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若作为籽粒玉米,待玉米苞叶变黄或籽粒乳线消失即可收获。

3 适宜区域

技术适宜保山、西双版纳、德宏、普洱、临沧、红河、文山等州(市)热区豆类种植区域推广应用。

4 注意事项

选择排灌方便的地块及高产抗病的品种,重点防治草地贪夜蛾,适时收获。

5 技术依托单位

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保山市豆类定苗
关注 | 豆类的消费风险提醒
缅甸政府计划将缅甸豆类拓展到中国市场
多吃扁豆少得糖尿病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关于加强玉米苗期管理主要技术指导建议
豆类食品的营养物质及作用
保山市:4年共招2801名特岗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