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钢琴曲《野蜂飞舞》作品结构与特色

2022-11-22 13:47邓筱筱
黄河之声 2022年8期
关键词:野蜂踏板飞舞

邓筱筱

引 言

《野蜂飞舞》是歌剧《萨旦王的故事》第二幕第一场中管弦乐演奏的插曲,马克西姆、李云迪、郎朗等一些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在不同的音乐会或是真人秀的现场都给大众展示了世界级的激情演奏,高难度的演奏技巧成了这首作品的一大特色。因此,想要演奏好此曲,需熟悉整首曲目的作品结构,才能充分地将其特色演奏出来,让听众更能够如痴如醉地沉醉其中。

一、作品介绍及曲目研究

(一)作者简介

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y Andreyerich Rimsky-Korsakov,1844-1908),俄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1844 年3月18日生于诺夫哥罗德省季赫温市。在他的一生中倾注时间最多的便是歌剧,他在歌剧领域取得的成就也是最大的,先后一共有十五部歌剧问世。当然,作为杰出的作曲家,不仅在歌剧方面,在交响曲方面的创作贡献也是极大的,取得的成就也就不言而喻了。而他创作的神话歌剧《野蜂飞舞》也是妇孺皆知,这部作品是他创作的3部神话歌剧《萨旦王的故事》中第二幕第一场的管弦乐插曲,此歌剧寓意为讽刺昏庸沙皇统治。后来,《野蜂飞舞》被人改编,而拉赫玛尼诺夫是钢琴版的改编第一人。

(二)作品创作背景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创作的歌剧《萨尔丹沙皇的故事》,其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和作家普希金相同名字的童话,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他的基础上改编而成。而《萨尔丹沙皇的故事》所讲述的具体的故事情节是米莉特丽莎皇后产子,也就是后来的王子格顿,但皇后的产子是在萨尔丹沙皇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娩的,皇后生下了王子,这就不免会让姐姐们争风吃醋,产生嫉妒心理,不料姐姐们真写了信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沙皇,并且诬陷皇后,说他生了一个怪物。沙皇听了就不淡定了,一气之下下令赶走皇后及其王子,还把他们装进了一个木桶扔进了大海。本以为他们就这样惨死大海,但幸运的他们随着木桶的漂移到了一座孤岛上,母子二人就这样安静地在那里生活了很多年。偶然的一天,善良的王子看到老鹰捕捉了一只天鹅,他不顾危险地救下了这只天鹅。谁曾想天鹅竟是漂亮的公主,被施了魔法才变成了天鹅。后来,王子萌生了想去找父亲的念想,在公主的建议之下,他变成了一只大黄蜂去皇宫找父亲,沙皇知道真相后非常懊悔,知道了自己当年犯下的错误,但是厨娘和织布工人可没那么好心,想方设法地阻止王子和皇后再次返回皇宫。这个时候便出现了黄蜂蛰厨娘和织布工人的场景。《野蜂飞舞》就是这个剧中的一支插曲。

正是因为《野蜂飞舞》这个曲子能够完整再现故事情节,并且有着特有的节奏和旋律,好听又耐人寻味,所以经常被用来单独表演。

二、作品的结构分析

此曲是一首单三部曲式,再现了综合型的中段。整首钢琴版的《野蜂飞舞》前40小节从a小调开始,整体的和声效果较为模糊。1-8小节是轻快而有力的旋律,由a小调的半音阶下行乐句构成;9-16小节中的和声效果不明显,在17-24小节的和声进行中,K46-v2-v7-I这种两次出现,构成完满终止+变格补充终止。在第25小节中,降b和升g音伴随着持续的a音呈现,整体的和声效果并不是很强。升c和降e音在33小节之后的d音这种似乎倾向于大调的音呈现出一段模进旋律,一直到41小节,g小调再次成为主旋律,41-45小节中稳定的色彩性逐渐凸显出来,45-46小节又转为a小调属和弦。接着,在47小节的低音部分出现了稳定型的音调,进一步肯定了此调式。更为突出的是,在62小节中,和弦降G自然大调、降e和声小调、降g和声小调这三个调所展现出来的和声效果明显增强,野蜂飞舞时扇动翅膀的音响效果丰满地体现了出来。

再来看第98小节,V7和弦十分突出而第100小节的降Ⅳ级的和弦代替了乐曲的最后一个半音阶的上行,最后的结束音完满地落在了主和弦上。

换个角度来看,运用织体理论来衡量《野蜂飞舞》,发现它整首曲目都采用的是十六分音符的半音阶式,并且是快速的,由它构成了作品的主旋律。音域一般都是在中高音区,当然也会在一些低音位置。在音箱中听实际效果时,我们明显能够感觉到作者在尝试着通过这种渐高渐低的拟声效果来尽可能地使听者感受到最真实的黄蜂飞舞的那种状态。它们交替飞行,自己仿佛都不知道要飞去哪里,没有方向也不知道终点的感觉。时不时还有黄蜂飞出队伍落单,在空中周旋半天后,它才逐渐地离去。

三、作品的特色分析

《野蜂飞舞》这个曲目具有鲜明的特色,整首曲子由a小调半音阶的下行乐句开始,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力度非常强的f,这样的力度恰恰才能表现出生动地还原野蜂飞舞的壮观场景和许多野蜂飞舞的声音。曲目中一直下行的音色也奠定了这个曲目整体的旋律方向和情感基调,如水一般滔滔不竭,无穷无尽的画面便跃然纸上。

(一)技巧演奏方面

就技法层面来说,手指必须在进入演奏状态开始就要以超快的速度连续走动,而《野蜂飞舞》中显现手指技巧的是在半音阶。

由于此曲的速度为Presto的急版,速度非常之快,是“无穷动”的一种结构形式,踏板其实是可以不用的,之所以这么说只因为踏板如果使用不当,呈现的作品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说,踏板在平日练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去使用。但在《野蜂飞舞》最后的弹奏时踏板便发挥出了最大的作用,最后的踏板运用使曲目的演奏瞬间到达了一个高潮,使演奏近乎完美。而这样的踏板运用就需要我们对踏板有着非常成熟的使用技巧,对使用的度有合理的把控。第一,对于踏板的使用最重要的就是下脚得干净利落,不拖拉,重心稳而对准发力,发出来的声音给人的感觉是刚刚好而不能出现延音。从《野蜂飞舞》中第一小节伊始,踏板的使用以微踩为主,并且需要听觉的高度集中,一旦出现嘈杂音质或者混浊音质就需要立刻松开踏板。直到第九小节,此时由微踩的方式变成点踩的方式,并让脚部的踏板抬踩去配合左手的和弦音,当到了25小节时,还是以半踩的方式为主,但是只是微微的去踩,以此来衬托当时的音乐效果。当在演奏中只要遇到左手和弦音的时候,就需要反应迅速,及时地对踏板进行点踩。所以说,用钢琴演奏这个曲目的时候必须让听觉参与对踩板地辨音,具备较强的辨音能力,身体的各项神经系统都处于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第一时间判别踏板的踩抬,只有这样,在演奏过程中才能让踏板发挥最佳的状态。

(二)情感表达方面

就艺术的情感表达这一角度而言,要想在第一时间进入音乐中的形象内,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平和自己的呼吸,适当调整,从相对安静的状态下突然进入有黄蜂营造的嘈杂环境的音乐形象中,一定要事先做好准备致使自己以最快最好的状态进入它的故事情节中。从第九小节伊始,整个曲子就进入了半音阶的频繁变化中,产生出忽上忽下的动态旋律。伴奏声部则出现了整和弦的形式来营造戏剧性的张力。此时乐曲在pp的力度上演奏,节奏轻盈又灵巧,但是却不缺乐曲该有的张力,动力十足,有一种能力即将迸发的感觉,这个时候应该保持重力的稳定输出,适当降低音乐的强度。而手指也应该顺势摸着键盘,按照所需方向走,稍稍带点迷惑的感觉。转而到第41小节,刚开始的时候演奏应该是稍稍沉稳的。47小节中,和声的部分已经把结论表现得很明白了,但是这个时候确定调性,必须要演奏的极具说服力。在47小节marcato(意为强调的,着重的,加重音的)的显现,就证实了在这个地方弹奏的必须干脆有力量。这个衬腔也恰恰是这个故事中王子想要复仇决心的表现。这节之后,这个衬腔又重新再现。

从第63小节伊始,这段再次被演奏的时候,明显可以发觉作者在原来的节奏和旋律的基础上又有升高,一个八度的升幅,但力度仍旧处于一个低值状态。但是,这一段的演奏应该是幅度较大的音阶变化,同时还应该有较强的情节戏剧化处理。83小节开始,音乐的处理就越发变得神秘和揪心,一定要把音乐处理得沁人心脾,把手指之间最大幅度的礼物用在琴键上,并且最大限度地进行戏剧化的处理。101小节,这个小节最讲究的是层次感,这一节的演奏更多的是需要缓慢减弱的感觉,通过声音的呈现营造那种渐行渐远,慢慢消失的意境。

作曲家最善于运用调性、和声、辅助音调等手法使得作品一致,还善于灵活运用和声的微小变化来增强作品当中的色彩变化,丰富作品。这些创作技法一定是我们在演奏的过程当中应该首要考虑的因素。

而优秀的演奏作品往往不只限于形式的变化,更在于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表达和情感内涵的丰富。这就要求演奏者对作品情感深度的挖掘和把控。从多元角度来分析,而不是仅仅限于音符和节奏层面,与此同时,演奏者要想完整且深刻地把作品呈现给大家时,就必须深刻体会作品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把自己完全的投入到作品当中,体会作曲家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以及意境的创造,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让自己的演奏更多的是一种纯粹的、干净的情感表达,这样才能让自己演奏的音乐鲜活起来,既生动而又有力量。只有对某一个作品进行深度体会和认真揣摩,才能灵活而又自然地运用各种技法,并在此基础上与自己内心情感的深度结合再演奏出来,才会出现一个作品的巅峰呈现。

(三)音色的质量方面

细看全曲,《野蜂飞舞》主要采用的就是半音阶上行或者是下行来演奏,足可以见音阶的重要性。在平日加强半音阶的练习对于曲目的轻松演奏是帮助极大的,半音阶的熟练应用和掌握对于任何类型的曲目演奏都会得心应手,当然对于谱子的认识自然也有帮助。《野蜂飞舞》这首曲目最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部分就是对于音色的一个巧妙变化,在上文就提到了,曲目的整体节奏都比较急促,尤其体现在半音中,而在这个曲子中的力度掌控做到了与音色的完全的和谐统一,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能展现出该曲目真正的高含金量和高水准。当然,对于大部分演奏者来说,这样的高水平曲目的发挥固然值得学习,但是就其音色的处理质量和发音来看,我个人认为要尽量避免选择或者创作这种过于紧张或者情感进入浮动较大的曲目,这样的演奏出现失误的概率也是极高的,氛围得过于紧张容易给演奏者带来不小的压力,以至于在整个演奏的过程当中精力过分地集中在紧张的部分,对于其他方面就可能注意不到。但是过度的“浮夸”又会释放或者说减小给演奏者带来的压力,由此可见,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相互磨合。

因此,就我个人而言,在演奏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曲目自身的内容需求,合理利用上述不同因子的变化配合,这样情感丰富、具有艺术张力、力度把控合适、变化层次鲜明、色彩饱和的声音自然就出现了。有组合好的时候就会出现组合不当或者主次区分过于明显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就是没有注意乐曲自身的内容诉求,致使乐曲原本独特色彩的丢失,然后就发出了让听众觉得并不是那么完美甚至是不舒服,难以接受的声音。因此,以我个人的演奏和训练经验来说,在平日的练习中要涉及对长音、音阶和16分音符的训练,先挑任意一个包含低音逐渐到高音的乐曲,先慢慢地去感受高低音变化的节奏和感觉,体会高低音变化过程中的不适和错误,然后尝试着去改正。当然有很多可以来练习力度和音色和谐一致的作品,例如《小夜曲》,奥地利的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名作,有小提琴的朋友们可以来尝试练习一下。这个作品与《野蜂飞舞》这个曲目截然相反,它的整体音色都是较为平缓的,在平日的练习过程当中都可以很快、很明显地发现所出现的错误,并独立修改正确。我相信,在一段时间的练习过后,对于力度和音色的一个把控以及对二者一致性把握就非常熟练了。从某种层面上来看,音色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曲目的演绎效果。这种“自然”和“协调”也是此曲的一大特色。

结 语

纵观《野蜂飞舞》这部作品,借助自然界声音的模仿从侧面展示出这一真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能够让听者感受到强有力的生命力。将紧张夹带舒缓的和声近远不一、成群又或是单飞、上下盘旋不一地飞舞状态生动地展现出来,值得大众用心聆听。■

猜你喜欢
野蜂踏板飞舞
Snow
问道
捅蜂窝
钢琴踏板的基本用法
论钢琴踏板的正确使用
P的野蜂朋友
气味相投
冬的韵寄
钢琴踏板的产生与运用
关于踏板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