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2022-11-22 01:25崔悦姚莉
河南医学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微创腰椎年龄

崔悦,姚莉

(郑州市骨科医院 脊柱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胸腰椎骨折在脊柱创伤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已占脊柱损伤的90%,目前针对影响神经损伤及脊髓的胸腰椎骨折常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开放手术治疗和微创手术治疗2种方案,但临床资料显示,不论接受何种手术方式,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短则需2~3周,长可达半年[1]。临床常对术后患者进行一定的康复指导,告知患者术后不能过早地进行活动,否则容易增加胸腰椎负重,导致发生椎体高度丢失,加重矫正角度。但患者及其家属往往会矫枉过度,同时因术后疼痛,患者术后不愿意下床进行活动,导致患者产生恐动症[2]。恐动症指患者在遭受到疼痛性创伤之后,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出现对身体运动的抗拒以及对活动的恐惧感[3]。研究显示,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可导致患者抗拒术后康复功能训练,严重者甚至产生焦虑情绪直接影响最终的康复情况[4]。此外,长时间不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甚至会继发下肢静脉血栓,对患者的预后非常不利[5]。因此,尽早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十分必要。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析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相关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102名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使用Tampa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收集基线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102例患者中男77例,女25例;年龄30~61(42.78±7.94)岁;手术时长60~120(85.24±17.05)min;采用传统手术方案33例,微创手术方案69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或中专41例,专科及以上35例;月收入3 000元以下22例,3 000~5 000元47例,5 000元以上33例;家庭关系差20例,一般38例,关系好44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参照《骨与关节损伤》[6],经CT、X线或MRI检查后确诊为胸腰椎骨折;②年龄大于18岁;③单节段胸腰椎骨折,骨折位于T11~12区域;④两侧椎弓根结构完整。(2)排除标准:①属于开放性骨折和非单一节段骨折;②病理性骨折;③出现神经根及脊髓损伤;④骨密度<-2.5,或发生过脆性骨折;⑤合并骨盆骨折和下肢骨折;⑥出现神经功能损伤。

1.3 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根据骨质情况和是否出现对后方神经压迫接受微创手术或开放手术。对骨质情况良好,未出现对后方神经压迫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钉棒固定开放手术;对骨质情况较差,已出现对后方神经压迫的患者采用局部麻醉下行椎体形成术和全麻下行经皮置钉复位内固定术等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1.4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判定标准依据恐动症Tampa量表[7]对患者进行提问并记录评分,Tampa量表是目前国际上最广泛应用于评估恐动症的测量工具,量表包含1个维度,17个条目,可用于慢性疼痛患者运动恐惧的评价,将评分≥38纳入发生组,<38分纳入未发生组。

1.5 胸腰椎骨折患者基线资料收集方法阅读患者相关资料,主要包括:性别(男、女)、年龄、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专科及以上)、手术时长、手术方式(微创手术、开放手术)、月收入(3 000元以下、3 000~5 000元、5 000元以上)、家庭关系(差为经常争吵、完全无交流沟通,一般为偶尔争吵、很少交流沟通,好为从不争吵、经常交流沟通),并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2 结果

2.1 胸腰椎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情况10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发生恐动症患者33例(32.35%),未发生恐动症患者69例(67.65%)。

2.2 基线资料发生组患者的年龄相比于未发生组较大、手术时间较长,且发生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月收入较低以及家庭关系较差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3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将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后恐动症发生的情况作为因变量(发生=1,未发生=0),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年龄、手术时长、手术方式、工资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关系)作为自变量(变量说明见表2),经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手术时长偏长、采用传统手术方案治疗、工资月收入偏低、家庭关系较差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变量说明

表3 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损伤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由各种外伤或内在身体素质原因导致,常表现为患处出现疼痛并且活动能力受到限制。为尽快消除患者疼痛,恢复活动能力,常采用手术方案进行治疗。手术治疗可对骨折部位复位,重新把脊柱的稳定性建立起来,使脊柱序列恢复正常情况,对接触神经的压迫进行充分减压,抑制神经症状的加重,进一步修复神经功能[8]。但胸腰椎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情况较多,恐动症最开始较多见于慢性疼痛的患者,之后就逐渐被用于外科手术后患者对运动恐惧状况的评价标准[9]。相关研究表明,恐动症主要是由于生物学因素和心理社会因素共同导致患者活动受限或运动减少,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0]。已有研究指出,恐动症的发生率在慢性肌肉骨骼疼痛患者中已高达56%,超过30%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出现恐动症[11]。本研究中共统计了102例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其中发生恐动症患者为33例,发生率为32.35%。术后恐动症的发生表明患者对术后康复运动训练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康复进程。因此,探析胸腰椎术后患者发生恐动症的危险因素可尽早发现和预防恐动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大、手术时长偏长、采用传统手术方案治疗、工资月收入偏低、家庭关系较差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研究显示,机体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年龄越大,骨质流失越严重,活动量也会随之逐渐减少,导致对日常活动及锻炼产生畏惧心理[12]。同时有研究证实年龄较大的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较低,对预期产生疼痛的行为会习惯性回避,增加术后发生恐动症的风险。对此,建议针对年龄较大的患者的康复运动多进行督促和帮助,可以采用多次短时间的锻炼方式,使患者适应性增强,降低恐动症发生概率。手术时间长导致患者术中失血量过多,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患者肌肉强度降低,导致进行康复运动时难度较大,易发生恐动症。对此,建议在术前对患者的骨折情况尽可能详细地进行分析,制定完善的手术计划,缩短手术时长。针对病情较为复杂、手术时长无法缩短的患者应在其术后辅助进行肌肉强度的锻炼,消除患者对康复运动的恐惧,降低恐动症发生率。传统手术方式的入路创伤较大,失血量多、恢复较慢,更加增大了患者的创伤程度,术后发生腰背痛的概率较高,患者易产生对运动的恐惧心理,发生恐动症的概率较大。对此,建议尽量采取微创手术方式,微创手术时间较短,术中患者的出血量也比较少、患者创伤恢复较快,并且手术费用相对传统手术较低[13]。针对只适用传统手术方案治疗,创伤无法减小的患者应在其术后使用适量止疼药,及时补充营养帮助创伤尽快恢复,减轻患处疼痛,降低恐动症发生率。研究证实,恐动症的发生和人口学因素也有关系,如患者收入较低也是因素之一,随着患者经济负担的加重,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时间和可用于术后运动的自由支配时间也会越少,术后恐动症的发生率则会较高[14]。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工资月收入水平为胸腰椎患者术后发生恐动症的影响因素。其原因是患者本身工资收入水平低,治疗产生的费用进一步加重经济负担,导致其出现焦虑心理,致使患者术后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工作来缓解经济压力,忽视了康复运动的重要性,疼痛症状无法得到缓解,延误患处康复,增加了术后恐动症发生概率。对此,建议医护人员在术后多关注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及时了解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制定相应的时间较为分散的康复运动计划并辅助完成,主动给予支持,缓解患者焦虑心理。研究指出,患者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越融洽,对患者调整自身的身心状态越有帮助,使患者能够积极地配合术后治疗[15]。若家庭经常发生争吵,矛盾较多,患者在进行恢复治疗的同时仍存在对家庭矛盾的担忧,易引起抑郁等负面情绪,且临床证实此类家属对患者的关心度较低,患者无法获得家属支持,恐动风险增加。对此,建议医护人员倾听并且尊重患者感受,能够及时地关注并满足患者的需求,增强患者正面应对术后疼痛的信心,降低术后发生恐动症的概率。

综上所述,年龄偏大、手术时长偏长、采用传统手术方案治疗、月收入偏低、家庭关系较差是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微创腰椎年龄
变小的年龄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无痛微创拔牙技术在智齿拔除术中的应用进展
年龄歧视
算年龄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