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里的琴声
——访著名作曲家李戈

2022-11-22 08:54
轻音乐 2022年11期
关键词:音乐

红 雨

一、金鸡唱黎明

1999年10月20日的夜晚,东北历史文化古城沈阳。华灯绽放,秋风微凉。能容纳万人的辽宁体育馆内却是热情激荡,这里的“星光”也让整个体育馆闪耀夺目。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工作者齐聚一堂,盛装出席由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和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盛典。

每一项评选都是顶级高手间的较量,尤其是组委会宣布提名奖到即将尘埃落定的最后时刻,人们屏住呼吸,睁大双眼,热切期待。这届获得最佳音乐奖提名的共有三部影片:苏隽杰的《冰与火》、常宇宏《春天的狂想》和李戈的《黄河绝恋》。当主持人宣布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的获得者,是电影《黄河绝恋》的电影音乐:李戈,请获奖者上台领奖时,人群中站起一个面孔清瘦的年轻人。他在祝福的掌声和目光里快步走上舞台,面对全场谦卑地鞠了一躬。按程序,接过金鸡奖杯是要发表获奖感言的。这个平日里就不善言谈的音乐人此刻因过于激动而哽咽,说不出话来。

阔别十余载,回到第二故乡、母校沈阳音乐学院的所在地,摘取专业领域的至高荣誉,他的灵魂仿佛再次找到了归宿。千般况味,万种思绪一起涌来。好在在评委会周密又暖心的安排下无形中帮他解了围,评委会规定:当晚哪部影片的音乐获得最佳音乐奖,就由辽宁省交响乐团现场演奏该片的主题音乐。他灵机一动说:“我的获奖感言都在音乐里!”

音乐响起,偌大的体育馆安静下来,人们的心也安静下来。荡气回肠的音乐再次回响在耳畔,人们的心再次飞到黄河岸边,飞至夕阳山顶。从此,李戈的名字与《黄河绝恋》的主题音乐“夕阳山顶”融为一体!这一年,李戈38岁。38岁的李戈在这个秋天,遥看着金色的收获。

冯小宁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与张艺谋等人共为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同窗。1990年,他因执导《大气层消失》和《战争子午线》获得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1996年,电影《红河谷》获得第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导演奖。仅一部《黄河绝恋》便斩获了华表奖、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等7项大奖。能够与冯小宁这样的知名导演合作已属荣幸,没想到电影公映后好评如潮,又获得这么高的荣誉,李戈念念不忘这份知遇之恩,在不同场合里都谈及冯导对他的提携。

这个故事还得从1999年“五一”劳动节说起。当时,李戈还在吉林电视台做音乐编导,他在音乐创作,特别是影视音乐作曲方面已经有了丰厚积淀。

词作家张藜先生将李戈推荐给北京电视台的一位导演。这样他顺利承接了北京电视台“五一”劳动节晚会中歌曲大联唱的编曲任务。这样的工作对专业作曲并非多难的事,但同样的事不同的人去做,品质确有高低优劣之分。即便是对待配器编曲这样的工作,李戈也从不曾怠慢。不说别的,单是10首歌曲配器的音乐总谱就达到78页。当李戈抱着一大摞子总谱送到导演面前,导演先是吃了一惊,瞬间就被眼前这个年轻人打动了。为什么感动?当时编曲界很多人都是用MIDI来配器,这么做当然很省事。而李戈是用最笨的纯手写方式。翻开曲谱,书写精细工整,一颗颗灵动的小蝌蚪跃然期间,那是他一笔一笔将那些小疙瘩填满的。

所谓的“笨”,往往更近本质和根性。之前,导演并不熟悉他,至于他有啥作品有何履历更无从了解。而通过这一次合作便赢得了对方的尊重和赞赏。初战告捷,李戈与北京艺术界的人渐渐熟悉,人脉与机遇相互借力,事业逐渐打开局面,合作伙伴也多起来了。这其中就有北京电影制片厂知名录音师王恩锋,日后成就他事业的伯乐。

同年五月,冯小宁执导的电影《黄河绝恋》的拍摄已杀青,到了后期制作阶段,此时急需一位作曲家完成全片音乐的创作。巧了,给冯导这部戏担任录音的正是王恩峰。

这天,冯导对王恩峰说:“王大师啊!五月底咱们就要交片子了,作曲人选还一点着落都没有啊,你得赶紧给我举荐几个得力的快手作曲家啊。”

王恩峰想了想说:“冯导,我觉得咱不用上外面找人,我身边倒有一位年轻的作曲,叫李戈。你们可以见面聊聊。”

李戈与冯小宁第一次见面就很投缘,两人对音乐的理解彼此心领神会。冯导当场拍板:“这次我就信着你了,我也有意启用一下年轻人。你好好写,没准还能获个大奖。”

“大奖?什么大奖啊?”李戈一头雾水。

“当然是中国电影的最高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啦。”

李戈憨憨地笑了,“冯导,这个我连做梦都不敢想。”

“有什么不敢想的。只要努力,你的功夫到了,这个奖就应该是你的。”冯小宁导演的目光里透着坚定和期许。

李戈受到了鼓舞,并不是大奖的诱惑,而是这位大导演对他的十足信任。他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按照导演的创意和要求,完成全篇的每一个音乐段落。

电影《黄河绝恋》是一部战争爱情片。讲述了几位八路军战士为护送美国飞行员欧文到根据地,一路上与日本侵略者不断斗争的故事。由于时间和经费的客观原因,李戈一共为全片创作8段音乐,导演要求主题音乐风格应是大气唯美,在这个基础上还要给人凄楚和追溯的意味,并建议片中主题音乐用独奏和大乐队结合的形式表现人物内心情感,贯穿全片。李戈经过反复推敲和尝试,决定在交响乐队的伴奏下,运用小提琴作为主奏的形式诠释音乐主题,这正是李戈最情有独钟的形式和擅长的手法。

与时间赛跑,与自己较量。从接受任务,看片、完成主题音乐和其他音乐断落,审听、修改、再编配、录制,一共仅用了十天时间。李戈凭借勇气、胆识、才华打赢了一场电影音乐的“突击战”。

《黄河绝恋》公映了。观众不仅记住了影片中的经典画面,也被电影的主题音乐彻底征服。年轻美丽的八路军女战士站在夕阳浸染的黄河壶口边,远处是延绵起伏的群山,脚下是奔腾怒吼的黄河;她仰起脸庞,伸出双臂,仿佛要将山顶那绚丽辉煌的夕阳揽入怀中,此时,悠扬凄美的小提琴曲响起,如梦似幻,在苍茫的时空背景下,诠释着生与死、爱与恨、正义与邪恶,彰显出宏大壮美的主题。冯小宁导演将这段主题音乐命名为《夕阳山顶》。一切都像这位大导演预想的那样:曲子一经问世,便轰动海内外。在以后的许多电影颁奖盛典上,它频频登上大雅之堂,早已跳出一般意义上电影音乐的藩篱。

二、远行的小提琴

从一棵优质的树到一块精致的木,最后变成一把音色纯正的小提琴,要走很远的路。而让一把天地精华化育成的小提琴奏出美妙的乐音,还要有一个为了音乐走了很远的人。

李戈在《黄河绝恋》中用小提琴这一乐器完美呈现主题的表达,是因为长久以来,那琴音伴随他走过人生不同韶华,实现着一个个音乐梦想。

1961年,李戈出生在北国江城吉林市一个干部家庭。父母对家里这棵独苗寄予了厚望,希望他学好文化课,考上一所正规的名牌大学。家族里没有一个人是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偏偏这个小男孩受到缪斯女神宠爱。小时候,他总有办法混入电影院,一部电影看好几遍。别的孩子只喜欢里面的故事情节,他却更关注影片里的那些旋律优美音乐。他崇拜作曲大家雷振邦和王酩先生,甚至梦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优秀电影作曲家。除了国产片,他还特别喜欢朝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日本等国的电影音乐。看完电影还觉得不过瘾,他就央求父母给他买唱片,那些红、黄、绿色的薄膜唱片被他当作宝贝一遍遍播放,边听边记下谱子,再用借来的那把小提琴演奏,旋转的时光里留下一个少年的音乐梦。

上小学时,李戈是学校的小“男高音歌星”,每次上台演出都多次返场;中学时,他已经是学校宣传队的灵魂人物。拉小提琴、作曲、指挥乐队、和小伙伴们一起排练……和音乐做朋友太美好了,有时他沉醉到忘我,似乎冷落了文化课。父母开始担忧他的前途,再这样下去,别说正规大学,连重点高中的大门都堵死了。从好言相劝到面红耳赤的争论,最后实在说不通,母亲只好搬来笤帚疙瘩、烧火棍当援兵。一边是恨铁不成钢;一边是小胳膊偏要与大腿拧着劲。不管是热加工,还是冷处理,属牛的李戈真是来了牛的犟劲。双方僵持数十日,最后还是以“爱”的方式达成和解。儿子爱音乐,爸妈爱儿子,通过这件事,他们看到了孩子学习音乐的执着、坚定信心和毅力,便由反对变成全力支持。父亲带他拜访了他音乐之路的第一位恩师——当时的吉林市歌舞团副团长、著名影视音乐作曲家陈受谦,其代表作是歌曲《美丽富饶的松花湖》,已成为吉林市的文化名片。陈老师听他演奏了两首小提琴曲:《新疆之春》和奇普里安·波隆贝斯库的《叙事曲》,当即收下了这个学生。有这样的老师启蒙引路,李戈的艺术起点高,目标就是专业的音乐院校。

吉林市江南公园和松花江畔就是他练琴的好去处。公园里的小树都已长成参天大树了吧,它们一定记得当年那个拉琴的少年;日夜奔流的松江水不曾忘记,那流淌的琴声把它送到更远的远方,而不息的江水也把那个少年载到他梦想的地方。

梦想到底有多远?他眼看就接近目标了,但命运还是要在关键时刻考问一下他的虔诚。带着那把借来的小提琴,李戈赴沈阳音乐学院考试,他的专业成绩很好,但专业的辅助课程,比如和声、配器等理论基础课方面比较薄弱,虽然之前有老师辅导,毕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专业理论,成绩不甚理想。学院的老师爱才,且非常负责,如果不录取可能会失去个音乐人才,于是将李戈录取到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作曲学科,代培进修两年,然后再重新考本科。

背水一战,压力可想而知。如果成绩还是不如人意,他将面临着哪来回哪去。李戈在心里暗暗发狠誓:不管多大的困难,一定要把作曲专业学下去。

1982年,李戈顺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并师从沈阳音乐学院院长、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秦咏诚教授。沈阳音乐学院的前身是在抗战时期在延安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那里曾培养出了一批批卓越的艺术家,具有光荣的历史和革命传统,1958年更名为沈阳音乐学院。每个艺术院校都有自己的特质和叫得响的专业。沈阳音乐学院的作曲系历来注重音乐的旋律之美,从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到旋律大师劫夫先生,直至秦咏诚教授都是一脉相承。秦教授的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声乐协奏曲《海燕》,电影音乐《创业》《情天恨海》《元帅与士兵》等;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我和我的祖国》都堪称经典。尤其是《我和我的祖国》在众多礼赞祖国的声乐作品中受到大众青睐,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再次被全球华人唱响。

李戈感念母校的培养,也谨记秦先生教诲:“把握时代脉搏,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化作与时代相适应的曲调。”多年来,老院长用音乐作品践行着延安鲁艺精神和传统:为时代而歌,为人民而歌。这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他。

1987年,李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到吉林省电视台文艺部工作。在电视台历练的十余年似乎走了一段“弯路”,实则是为他后来从事影视音乐创作筑牢了根基。作为编导的李戈也和其他编导一样跟着摄制组外出拍摄,回来还要剪辑、制作,忙得不亦乐乎。他对镜头语言和各种景别进行深入了解,积累了大量摄影以及镜头运用的实操训练经验。李戈说:“这些看似跨界的工作经历使我在以后的影视音乐创作中大大受益。这点在同行作曲家中并不多见,直到今天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作曲家李戈(左)与本文作者的合影

三、让音符迸射七色之光

在电视台做编导和音乐编辑,除了日常工作,年节大型晚会的作曲、音乐编配,李戈开始尝试一些影视音乐的创作。像刘中明导演的电影《风流女杰》(1995年);电视剧《多情剑客》《苍凉后土》中的音乐和歌曲创作;1991年底他参与创作电视专题艺术片《松花江圆舞曲》,是为吉林市雾淞冰雪节创作的一组赞美家乡美景、雾淞奇观的风光歌曲。片中的《醉雪》《松花江圆舞曲》《闯关东》《黑土魂》《我的小木船》共五首歌曲,全部都是他与词坛大家张藜先生合作完成的,这也是他学成归来对故乡的回报。音乐界的人都知道,张藜先生擅长倚曲填词。1983年,他与秦咏诚先生合作的《我和我的祖国》便属这类作品。两位艺术家在多年的合作交往中结下深厚的情意。第一次见到张藜先生,李戈便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两人很自然地谈到他的恩师秦咏诚教授。谈到即将合作的歌曲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说到兴奋处,李戈说:“张老师,我想请您听一首歌曲,这是我在大学期间创作的。”

“好啊!”张藜先生欣然应允。

这首《雪花啊雪花》是李戈在沈阳音乐学院本科二年级时,参加学院作曲比赛荣获作曲金奖的歌曲。旋律柔美、靓丽,歌曲旋律运用我国民族的雅乐音阶调式创作完成,尤其在副歌的头两句,同主音大小调式转换后,又巧妙地转回原调,旋律依然唯美动听,功妙至极。这种手法在20世纪80年代实属大胆创新。

一曲终了,张藜先生难掩喜悦,“我们就把这首歌定为吉林雾凇冰雪节的主打歌曲!”词曲作家达成默契,张藜先生在原来的歌曲旋律上重新填词,更名为《醉雪》。

“下雪啦,

看那雪像花,

雪花醉了百姓家

下雪啦

那雪越下越大

看雪景化作了

一幅幅奇妙的画

……”

词曲搭配天衣无逢,意境如诗如梦。由歌唱家张也首唱,后由吉林省歌舞剧院的女高音周昱慧唱响,并拍摄成音乐电视。当大雪铺天盖地而来,观众也沉醉在琼花玉砌的冰雪童话里。《醉雪》荣获了全国成才之路歌曲大选赛作词、作曲金奖;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健牌”全国歌曲创作大赛优秀大奖等诸多荣誉。在听众心中,这首歌也是赞美雾凇和冬雪的上乘之作。每到雪花飘舞的季节,电波里便会飞出《醉雪》的旋律。

在全国大赛中被认可,李戈创作的信心倍增。张藜发现,与他合作的这个年轻人不拘于老套,敢于出新,旋律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便在合适的时机把他推荐到全国更高更好的平台,这才有了李戈那次北京电视台“五一”晚会的亮相。

一个人要做自己拿手的工作才有可能出众。学西洋古典音乐出身的李戈在电影音乐创作中自然会更多地运用西洋管弦乐。同时,如何用西洋乐器表达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风格,也是他长久以来进行的专业思考和尝试。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很好的范例,用西洋乐器来演绎地道的民族戏曲神韵,完美地体现了民族音乐的独有风格、特点和手法。谁能说它不是中国的符号?《黄河绝恋》中以他最忠诚的朋友——小提琴作为主奏乐器恰是用己之长,一切皆在把控之中。长笛,人们通常会采用它华丽的高音声部充分体现乐器本身的音域美感,而《黄河绝恋》中,李戈却反其道而行,让长笛的中低声部发挥作用。电影中有一个场景,一位八路军战士在休息的时候,随手拾起一片草叶,即兴吹奏了一段陕北风情的曲子——《草叶曲》。在战斗的间隙,在短暂的宁静中,这段曲子起到了调节气氛的作用。那颤颤巍巍、呜呜咽咽的混合气声,将主题旋律演绎得如泣如诉。

一部《黄河绝恋》改变了李戈的命运,一首《夕阳山顶》将他带到事业的高峰,他觉得该是起飞的时候了。2001年初,李戈辞去稳定优厚的电视台工作,举家搬到北京,成为自由音乐人。此后的二十多年来,李戈在影视音乐的世界里畅快遨游,在北京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创作的影视音乐二百余部,包括影视歌曲百余首,既有世界范围的业内大奖,也有被老百姓喜闻乐道的作品。

《紫日》荣获2000年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优秀华语片大奖; 2002年,《漂亮的女邻居》荣获韩国“斧山”国际电影节优秀故事片大奖; 2004年,《信天游》音乐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奖;2013年,《毛泽东与齐白石》荣获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十五届中国电影“华表奖”、第十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2016年,《惊魂单身夜》(原名“单身派对”)荣获加拿大欧亚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电视剧《情深深雨朦朦》《任弼时》《中国兄弟连》《少奇同志故事》《朱元璋》《爱无悔》《美人心计》《宫》《宫锁珠帘》(《宫2》)《绝战》等,全剧的音乐和歌曲都由他完成,从内地到台湾、香港电视剧,从战争题材到情感生活,从古装到现代等,他都一一涉猎。

《黄河绝恋》的成功让李戈与冯小宁导演于次年再度合作电影《紫日》。该片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为背景,讲述了三个不同国籍的青年在经历了生死考验后,如何从敌对变成朋友的故事。至此,冯小宁导演完成了他的战争三部曲:《红河谷》(1996年)《黄河绝恋》《紫日》,李戈担纲了其中两部电影音乐。

《紫日》中三个不同国籍的人:中国农民、俄罗斯女兵,还有一位日本女学生作为全片的主要人物贯穿全剧。国籍、语言、文化不同使得她们在思想和情感的沟通上产生极大差异。如何展现每个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此时,只有音乐能完成这个使命。人物的复杂给创作带来难度,而困难中往往蕴含着成功的机遇。李戈先用日本、中国、俄罗斯最具其民族性的一段乐句,分别表现三个不同国籍的人物情感,第四句再把前面三句重新整合一下,哀怨中夹杂着无奈。一部战争片,没有选择军歌一类激昂紧张的音乐作主题,反而用轻柔曼妙、悠扬动听的风格,表达了各国人民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共同祈愿。

李戈与冯小宁导演合作的电影《青藏线》《信天游》,都带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信天游》中的音乐是地地道道的陕北风格,荣获第二十四届“金鸡奖”最佳音乐提名奖。与江平导演合作的电影《康定情歌》,借用了大家熟悉的四川民歌《康定情歌》作为主题展开的动机和基础,虽然是民族元素,但李戈没有用任何一件民族乐器,而是用管弦乐器来表现,同样也烘托出青藏高原的高远壮丽。这正是作曲家融会贯通,洋为中用的出色体现。

“音乐让电影更美”。中国电影博物馆第五届青年论坛上,电影音乐人发出这样的声音,它也是不容置疑的艺术存在。一部优秀的影片或电视剧走进人们的视野,几乎很少有人想了解它的作曲是何许人也。

李戈说:“这就是职责所在,也是一种对专业的挚爱和痴迷吧。一部影片受到观众赞誉更是电影音乐人的荣耀。”

猜你喜欢
音乐
开启你的音乐之路
奇妙的“自然音乐”
鸟的音乐
他用音乐悬壶济世
黑暗中的她赤着脚,随着音乐起舞……
音乐从哪里来?
能播放189种音乐的可口可乐
音乐类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