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国情怀”浸润历史课堂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2022-11-23 03:34吴利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8期
关键词:切入点家国情怀家国

吴利利

(新疆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灵魂,是历史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初中历史教学由于学科的人文性,承担着形成学生正确价值判断的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历史课堂单纯讲授知识、为了升学追赶课程进度、作为所谓“副科”不受重视,再加之社会不良风气的一些影响,使得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教育、家国情怀培养并未得到有效落实。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统编教材的使用,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历史教学的价值追寻。如何最大限度地在历史课堂中传承和培育家国情怀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以教材资源为基础,找寻家国情怀浸润课堂的切入点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落实《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在2016 年人教版统编初中历史教材中,有诸多渗透家国情怀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找好家国情怀浸润课堂的切入点。

(一)在中国古代史中要抓好维护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切入点

家国情怀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尤其是对祖国的认同感。在七年级教材中涉及祖国统一的内容较多,如秦统一中国、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西晋的短暂统一、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元朝的建立、戚继光抗倭、统一多民族的巩固与发展等内容。在以上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教学时要通过讲述不同历史时期各阶层为维护祖国统一所做出的努力,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到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坚定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信念。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方面,七年级教材中关于民族交融的内容有炎黄时期各部落的交流与融合、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巩固西北边疆等。尤其是生活在民族成分较多地区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将各民族交融交往交流的历史作为重点,通过历史上各个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典型事例,尤其是和睦友好的民族关系事例,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休戚与共、血浓于水的命运共同体。

(二)在中国古代史中找寻文化之根、坚定文化自信的切入点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承载着家国情怀的深厚内涵,文化更应该是培育家国情怀的沃土。七年级的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文化载体,如甲骨文、高超工艺的青铜器、都江堰、丝绸之路、秦陵兵马俑、医学成就中的张仲景和华佗、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大运河、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四大发明、文学成就中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七年级教材采用通史形式,按照朝代发展顺序将每一个朝代典型的文化成就进行重点介绍,一方面给予了学生较强的时空观念,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文化内容的切入点,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灿烂,才能自然而然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1]

(三)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感受图变、培养历史责任感的切入点

八年级的历史教学,应该主要培养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感。在落后与屈辱、抗争与探索并存的中国近代史中,从虎门销烟到抗日战争,绘就了一幅幅中华儿女英勇抗争的壮丽画卷;在中国近代史上涌现出无数具有历史责任感的人物,在国家飘零之际,他们倾满腔激情以卫家国,用自己的坚持与无畏传承和发展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家国情怀”,因此在中国近代史的历史教学中要抓住英雄人物的典型事迹进行历史责任感的升华与提升。

中国现代史则是中国逐渐强大并不断走向国际化的历史,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曲折发展历史,在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进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比如在八年级下册“改革开放”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内容的教学中,主要可以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使用的这一时期视频资料也很多,通过视频资料的展示,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行“道路自信”的最好教育契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可以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及不断发展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成果,虽然这一课的理论性较强,但是结合时事政治,是“理论自信”的教育时机。

(四)在世界历史中找寻培养学生的开放、包容等国际视野的切入点

九年级的世界历史的教学,既有文明灿烂的世界古代史,也有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的世界近代史,更有动荡、变化的世界现代史,再加之步入九年级的学生系统学习了中国历史,又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在九年级历史教学的家国情怀教育中,更多的应该是注重引导学生将中国的历史放入到世界历史的大格局中认识,也能从世界历史中反观中国历史的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大历史观。

在世界古代史的教学中,讲述“四大文明古国”时可以将中国古代史的历史也放入教学中,一方面既能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将中国与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国家历史与文化的对比,更好地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文明是世界诸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和中国文明具有独特的延续性,培养学生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强化民族认同和凝聚力。

在世界近代史的教学中,主要通过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及俄国等国家的崛起之路,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崛起的主要因素。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看纪录片《大国崛起》,尽可能多角度、立体化地去感受每一个阶段世界历史中国家力量的对比与变化,也能让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一定的变化,进而认识到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是国家力量此消彼长的抗衡的结果。此外,这一时期的历史教学中,也要适时地将中国的历史放入到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认识,比如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等也都是受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通过历史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要培养国际意识。

在世界现代史的教学中,主要在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格局的演变等教学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在任何历史大事中,中国都不可能不受任何影响。这一时期的历史教学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历史观的最佳时机,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反面教材中树立健康的、全面的国家观和历史观,也需要学生认识到在新时代的历史学习中,历史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历史的家国情怀更需要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家国情怀不能只局限于国内,更需走出中国、面向世界。

二、以丰富史料为补充,找寻家国情怀浸润课堂的支撑点

在把握住教材资源的切入点后,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用丰富的史料支撑课堂、充实课堂,史料支撑的课堂才能让历史更饱满、更具有血肉感,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更好地在课堂中落实家国情怀提供有力支撑。

历史史料极为丰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在八年级上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教学时,可以通过视频资料——纪录片《长征》、文字资料《长征日记》等创设历史情境,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长征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在八年级下册《钢铁长城》一课讲述国防建设时,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和新中国成立70 周年阅兵仪式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国防力量逐步增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除了纪录片、影像等视频之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文字、图片等史料,运用得当的史料能丰富历史课堂,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丰富多样的活动则更能为历史教学增添光彩。

三、以教学活动为载体,找寻家国情怀浸润课堂的落脚点

教学活动是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参与历史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去体验、感受历史,如举行历史故事会、开展历史调查、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学唱历史歌曲等。[2]

在七年级的教学中,讲述中国古代的文明成就如四大发明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搜集并以手抄报或PPT 形式展示,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与繁荣;在学习唐诗、宋词之后,可以组织经典诗词朗诵会,诗词中家国情怀的情感表达有利于渲染气氛,更能让学生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达到家国情怀的无声渗透。参观历史遗迹也是一种最好的感受历史的活动,在八年级讲述新中国的工业建设成就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号井”,讲述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历程,从接触历史文化遗迹中感悟历史,升腾起民族自豪感,进而形成爱国主义情感,这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做到的,也更说明历史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才能焕发勃勃生机。

四、以联系生活为依托,找寻家国情怀浸润课堂的扩散点

历史虽然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但其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而生活实践带来的感受和思考也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带来情感的碰撞。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需要将历史与生活实际有机联系,将家国情怀培养扩散至生活中。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时,可以将“一带一路”的内容引入课堂,可以将“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新疆历史的内容有机契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此外,历史教学中可以引入“历史上的今天”,可以将历史事件与一些重要节点或重要节日相联系,抓住重要节日的教育契机。如讲述《五四运动》时可以联系五四青年节、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讲述《改革开放》时可以将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可以将新设立的经济特区或者采取的一些对外开放的举措等内容引入课堂;讲述抗日战争时可以将“国家公祭日”“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设立等纪念性节日或者是国家举行的重大纪念活动引入课堂。这些日常生活的事例是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也可以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进而达到从日常生活角度深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除此之外,历史教师要多关注社会时政热点,找准合适的教育契机。[3]比如在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自坚守、守望相助,医护工作者、武警官兵等诸多无私奉献的人们,展现出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中国在面对疫情时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更能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所展现出的雄厚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这样的教学是一种无形的也是最有力的家国情怀教育。

当然,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培养时需要把握好时机、找寻好合适的渗透点,教材资源中的切入点相对而言较容易把握,但是史料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联系时政新闻热点等,既不能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也不能割裂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单独进行,而是需要选择合适的资源、找准切入点,将典型的生活实践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有效使用,才能更好地达到情感润物于无声的效果。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是一种人文情怀,也是一种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担当,更是历史教学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探索培养家国情怀的多种形式,让“家国情怀”浸润历史课堂,只有这样,我们的历史课才能是有厚度、有高度的,我们才能培养出对历史有温情和敬意的学生,才能培养出有温度的中国公民。

猜你喜欢
切入点家国情怀家国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日本唐乐谱书写与乐书记录中的唐乐体制——以《乐家录》为切入点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诗人的家国情怀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