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报道的策略和方法
——以“菠萝小说网”侵犯著作权案报道为例

2022-11-23 03:28张志远
法治新闻传播 2022年4期
关键词:宣传报道办案检察

张志远

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全面加强、深入推进的一个新兴领域,也是检察新闻宣传报道的“富矿”。江苏省徐州市检察院办理的“菠萝小说网”侵犯著作权案,先后被《检察日报》、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客户端、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中央主流媒体报道,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总结该案的报道过程可以发现,加强和改进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宣传报道,进一步发挥宣传报道对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反映、影响、引领作用,需要充分发挥办案检察官、检察宣传人员、媒体记者三方积极性,在找准宣传亮点、把握宣传时机、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从办案中勤采深挖宣传亮点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知识产权检察工作报道首先要有“料”,而知识产权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最先接触到“原材料”,具有寻找宣传亮点的先天优势。

如何才能找准宣传亮点?紧紧围绕知识产权检察监督办案这条“矿脉”,主动寻找“矿眼”,从把案件办成典型案例甚至是指导性案例的角度,总结发现案发领域的普遍性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那么,这些经验做法就会成为被争相报道的宣传亮点。

在办理“菠萝小说网”侵犯著作权案时,办案检察官发现,网络文学盗版侵权成本低、速度快,而维权却面临周期长、成本高、收益低、“孤儿作品”(无人主张民事权利的作品)权益保护难等困境。办案检察官积极探索一系列创新举措,寻求系统高效的破解路径。这起案件本身很有特点,办案举措具有示范意义,《检察日报·明镜周刊》以《打击网络盗版的徐州探索》为题,在2020年11月17日作整版报道。

善于“淘洗鉴宝”进行精选提炼

《打击网络盗版的徐州探索》集中展现了办理“菠萝小说网”侵犯著作权案四个方面的内容:提升案件质量、完善取证固证方式、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治理,这四个方面是从办案过程中精选提炼出的核心内容,也正是宣传报道的亮点。

提升案件质量是检察机关的永恒主题,也是检察监督办案硬实力、知识产权检察保护能力的体现。在提升案件质量方面,发现和解决案件本身事实证据问题,实现案件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统一,把案件办成铁案的举措成效无疑是宣传亮点所在。《打击网络盗版的徐州探索》报道了经检察机关审查后,追加认定侵权小说40余万部、涉案金额177万余元、点击量21亿余次,体现了该案过硬的办案质量。

“取证难”“鉴定难”“成本高”是知识产权检察监督办案的普遍性难题,在完善取证方式方面,勇于打破固有的不合时宜的案件取证认定模式,破解难题,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对同类案件的审查认定具有借鉴意义,这些举措成效是宣传报道的关注点。《打击网络盗版的徐州探索》报道了检察机关引导侦查机关采取源站恢复的技术手段,利用数据库分析工具,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侵权部数和点击数,利用集约高效的技术手段替代第三方鉴定,查明犯罪事实,节省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减少当事人讼累,及时、快速地打击网络盗版文学作品违法犯罪。

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成本高、挽损难、收益低”,通过办案能够保护涉案各方合法权益,对知识产权检察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方面的举措成效也是宣传重点。《打击网络盗版的徐州探索》报道办案检察官通过探索“刑事民事纠纷一体化解决机制”,让权利方参与认罪认罚量刑协商,协同适用权利义务告知、惩罚性赔偿等制度,侵权人自愿认罪认罚、主动赔偿损失并取得谅解,依法获得从宽处理,权利人不经过民事诉讼就实现了维权的经济利益,从而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宣传报道要重点关注检察机关通过办理知识产权案件完善社会治理方面的举措成效,如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联合行政执法机关、行业协会等共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打击网络盗版的徐州探索》突出报道了检察机关联合多部门向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制发检察建议,提出“代位追偿权”立法建议,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参与网络文字著作权保护的社会治理。

把握时机全面提升宣传质效

案件报道时机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能仅仅拘泥于起诉后、开庭后、判决后这三个常规性时间节点。“菠萝小说网”侵犯著作权案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为解决被侵权人不了解案件信息、难以行使救济权的问题,通过互联网公告告知的方式寻找权利人,这一创新做法写成稿件《一场特殊的见面会》,在2020 年1 月14 日《检察日报》头版刊发。需要注意的是,审查起诉阶段的宣传应该突出宣传创新举措,避免宣传案件的细节,以免由于宣传不当造成泄密,影响案件的正常办理。同时,要注重做好各类宣传日、宣传周以及重要时间节点的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宣传报道要避免一篇通稿打天下,力争通过精准分众宣传,激发权利人依法积极维权的意识和内生动力,促进相关工作人员履职意识,以“我管”促“都管”,提升社会公众法治意识,预防知识产权违法犯罪。

知识产权检察报道要具有求新求变的意识,不仅要找准宣传亮点,宣传方式及手段还要紧跟时代。除传统的文字形式外,要不断创新,注重图片、漫画、视频等可视化宣传,让老百姓更加喜闻乐见。传统纸媒的重磅深度报道,其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觑,要针对拟报道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最适合的报道方式。

除案件的宣传报道外,还要做好普法宣传、行刑衔接、诉源治理等知识产权检察全流程宣传报道,突出宣传“严保护”的标准、“大保护”的格局、“快保护”的成效、“同保护”的原则,助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保护。同时注意遵守宣传纪律,最大限度避免舆情风险。

猜你喜欢
宣传报道办案检察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在“贴近”上下功夫 讲述义乌好故事——以《义乌商报》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为例
中心自觉 百姓自觉 县域自觉——金报集团以“三自觉”做好新闻宣传报道
把好节奏、踩准节拍,凝心聚力铸自信——浙报集团迎接十九大宣传报道中的探索
抢钱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