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2022-11-23 04:08马乙丹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水景水体园林景观

嵇 净,王 雷,马乙丹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这类工程也有了更多的需求,以满足精神层次的追求。但在园林景观工程建设中,景观的营造除了要借助各种的景观要素,尤其是植物,自然界中的植物种类繁多,水生植物与其他类型植物的有效搭配,可以在园林景观中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因此,各个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中,应结合总体的建设要求和环境情况,选择对应的水生植物。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关于园林景观中的水生植物应用,以期给园林景观中的水生植物应用提供借鉴。

1 水生植物分类

水生植物从本质上为湿生植物,这类植物的生长环境相对特殊,处于水中或者沼泽地等生长环境时,其可以保持最佳的生长态势。自然界中的水生植物种类繁多,与其他类型的植物相比,这部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水分需求旺盛,这也就决定了其对于生长环境的高要求。但如果以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等对自然界中的水生植物加以分类,可以发现,水生植物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种。

1.1 浮水植物

浮生植物的生长特点为:根部位于泥中,而叶片漂浮于水面,与其他类型的水生植物相比较,浮生植物的茎呈现出柔软细长的特点,正是因为茎叶的这种特点,使得这种植物对于水位高低有着极高的适应性,睡莲、王莲和芡实等,都是典型的浮生植物[1]。

1.2 漂浮植物

顾名思义,漂浮植物就是全部的植株都漂浮在水面上,在生长的过程中,植株可以随着水流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方向的漂移特点。漂浮植物的贮气组织十分发达,这一特殊性使得植株自身的重量得以减小,可以顺利漂浮在水面上,如凤眼莲、浮萍等。

1.3 沉水植物

对于沉水植物而言,其根系完全处于水底泥中,而茎叶处于水面以下,在池塘、湖泊与河流中,这类型植物的配置较多,可以在这些区域内发挥沉水植物的水体净化作用,如金鱼藻、黑藻和苦草等。

1.4 湿地公园常用的水生植物

根据调查研究总结,常用水生植物类型有:(1)生态自然类。整个景观为自然形成,各个群落分布呈现自然合理的特点,人工干涉少,例如白洋淀芦苇。(2)生态观赏类。采取人工方式,按照生态原理与场地的地形地貌特点进行设计,各个群落分布均为人工作业,形成观赏景观。采用多样化手法,提高景观的美观性,打造旅游景点,例如杭州西溪湿地。水生植物群落常见模式为:(1)物种多样化模式。利用陆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等,打造有机和谐的组合体,合理设置植物比例,形成层次与色彩丰富的景观,构建生态水景。(2)优势种主导模式。一般来说,优势种在整个水景中起主导作用,其作为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景观最具特色的部分。剩余为伴生物种,发挥点缀的效果,例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3)水质净化类模式。通过配置大量沉水植物与浮水植物,并点缀其他水生植物,发挥净化水质的作用。

2 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

2.1 丰富景观效果,创造园林意境

自然界中的水生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在各个园林景观工程项目中,往往都配置了多种水生植物,不同水生植物在同一水域中生长,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组合作用,也就可以在园林内呈现出相互辉映、叶随水移的独特景观效果,使得园林工程内的景观效果更为丰富。因此,水生植物与其他各类型植物的科学搭配,在园林内创造了独有的意境,使得园林的景观更具层次感和感染力。因为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相对特殊,除了自身在生长过程中所呈现的一定观赏价值外,还能够在水面上形成倒影,在园林景观内营造恬静、淡然的效果[2]。

2.2 净化水质

水生植物还有着突出的水质净化作用,因为在水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明显的光合作用,而此作用的发生也是水生植物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氧气的释放过程,这一过程的反复开展,使得水体中的污染物得以有效去除,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恢复水体原有的生态功能,避免水质恶化所引起的园林景观生态问题。比如,以沉水植物为例,这类型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配置,可以使水体中的污染物质、悬浮物等在短时间内沉积起来,经由吸收与转化,水中的营养盐含量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浮游藻类产生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底泥在固化与凝结作用下,几乎不会出现再次悬浮的情况,因为浑浊物的总量得以减少,水体的净化作用明显。

2.3 保护河岸,涵养水源

水生植物的根系发达,在生长的过程中,根系的穿扎能力突出,植物根系不断向上方的土壤穿结,土体的固定能力得以增强。经由在园林景观中的地被植物与水生植物在坡面与消落区的种植,有效减小了地表径流,因此,水生植物的种植,可以使其在生长过程中实现对区域土壤的改良,在原有土壤基础上,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大提升,结构趋于完善。由于水生植物的根系特点和生长趋势,当将此类植物种植在岸边时,可以进行岸边土体的有效保护,使得岸边更具稳定性,实现对河岸的保护,保持局部生态平衡。

3 园林景观设计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3.1 整体性

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风景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具体应考虑包括环境、选址等各个方面在内的因素带来的影响。例如,在选址方面应当要考虑到该地区的人们流动率、环境美化程度、设备完善程度以及经常参加活动的人群等,只有在整体规划下,才能发挥园林景观的功能性,最终达到给附近的民众和游客带来满足感的目的。

3.2 和谐性

人们在和大自然的相处过程中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又是其重中之重,它让人们在业余时间体验深厚的文化背景,同时感觉到良好的环境,向人们展示了和谐美丽的景观设计,给人奇妙的感受[3]。

3.3 坚持协调统一性

园林景观实际设计当中水景景观的设计应用期间,务必坚持协调统一性原则,考虑到协调统一相应比例及园林景观具体设计要求,注重设计形式上的协调统一性,便于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水景景观往往并非独立存在,其所处特定地理环境及周边环境往往有着统一性,故设计期间需着重考虑园林景观整体统一性、协调处理设计特殊性等,如观赏性及色彩设计层面,需着重考虑到景观区域范围气候、生态以及水源各层面因素,确保周边建筑与设计风格能够相一致。

3.4 坚持实用性

水景景观有效运用至园林景观实际设计当中,应坚持实用性基本原则,因形式不同水景所含景观功能往往不同,水景设计期间,需注重水池及主建筑有效重合,确保水池面积及建筑大小处于适应状态,让园林景观整体设计更具实用性。

4 环境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水生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因为水生条件,使得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的不确定性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加剧导致水生植物无法保持正常的生长态势。环境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4.1 光照

水生植物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植物种类对于光照也有着不同的需求,为了给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专业的植物种植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详细了解植物的类型和生长特性,来进行种植区域中的光照条件改良。比如,在植物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如果处于光照条件相对充足的水域条件下,可选择王莲、热带睡莲等水生植物,因为这类型植物对于光照条件的要求较高,而如果处于光照相对偏少的水域地带,可选择龟背竹、春羽。

4.2 温度

水生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温度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对于温度条件的需求也有所区别。通常情况下,如果在园林景观工程中选用的是荷花等挺水植物,因为其植物生长特性,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处于水面以上和水面以下,使得对于温度的要求非常高,只有在特定的温度区间内,该类植物才能够保持最佳的生长状态,一般要有相对较高的温度条件。而如果在园林景观的水生植物种植中,选用的是热带睡莲或者沉水植物,一般要将温度控制在较低状态下。

4.3 水

水生植物对于水的依赖性非常高,这一因素对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具体表现在水质和水深方面。因为水生植物有着挺水和沉水植物区分,如果在园林景观中的水生植物配置时,选用的是挺水植物,水的深浅对于各科类植物的生长影响异常大,一般条件下,挺水植物的标准深度保持在1.2 m,一旦其深度超出了这一标准,植物将无法保持其正常的呼吸作用,过深的水面导致植物叶子被遮盖。而沉水植物对于水质有着极为严苛的标准,在水质较差且较为浑浊的情况下,植物无法保持充足的光照,生长速度放缓[4]。

5 水生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

5.1 注意水生植物的季节变化

水生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同样会面临季节性变化,因此,无论是水生植物的配置还是生长,都需要加强对季节性因素的关注。不同的水生植物,同一季节中会呈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即使是同一种的水生植物,在不同季节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率和规律。在水生植物的色彩搭配方面,应进行对应的季节性因素考虑,考虑不同植物在不同季节所呈现的色彩特点,在造景设计时,可选择一些叶子或者外形色彩相对多样的植物,来进行对应的搭配,比如,可选用红绿搭配、蓝绿搭配。

5.2 水际线配置

园林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为最大程度上提高园林中的景观效果,在开展水生植物的配置时,应注意水际线配置。在园林景观工程中的水际线处于水陆交界地段,此处的环境条件十分复杂,生物多样,在此处的植物配置中,一般要使得水生植物可以沿着水际线位置的岸线来保持最佳的分布状态,使得这些水生植物可以与岸上景观保持高度的协调性,保持水陆两个生态环境的高度衔接。竖向设计方面,应注重对岸线和坡比的关注,经由对水位变化等因素的考虑,在这些特殊部位进行挺水植物、湿生植物的配置。

5.3 注重水景与植被有效融合

为更好地将水景景观融入到园林景观总体设计当中,考虑景观不同角度的感受,融入对景、借景等形式。错落有致的水景景观,可将水元素良好地运用效果凸显出来,浅水池鲜明对比得以呈现。平坦艺术有突出优势,特别是植物当中水元素具体构成层面,借助疏密结合形式栽培手法,促使线条柔和之美得以呈现,更好地发挥水景景观优势,将园林景观总体设计美感提升。如水生植物具体设计期间,结合水体景观所构成全部元素,将景观生态化效应有效发挥出来。注重植物合理配置,尤其是落叶树种栽培及种植层面,尽量将水边植物的代谢产物减少,更好地满足水景景观之下园林景观实际设计需求[5]。

5.4 增加植物选择,打造水上森林

万泉绿地种植大量乔木,植物品种多样化,既可满足四季景观所需,又可以通过多层次绿色植物的搭配滞留雨水。西侧三角形绿地景观水体周边种植耐水湿乔木,如垂柳、北美枫香、乌桕等;驳岸临水区域及水体可种植挺水、沉水和浮水植物,以帮助水体净化。东侧长方形绿地处以阵列方式种植植物,如水杉、墨西哥落羽杉,种植间距为2.5 m,其他乔木种植间距均为5 m。生态廊道主要是通过造林,提升森林覆盖率,通过不同品种树木的混种,形成一个生态群,有利于后期生态的长期养护,以及打造水森林的景观空间。

6 结束语

水生植物是园林景观配置时的一大植物种类,因为这种类型的植物对于生长环境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为提高整体的景观营造效果,专业人员需结合园林工程中的水环境特点,来进行对应的水生植物选择和配置,加强水生植物配置时的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水景水体园林景观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
天音水景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与农村污水处理程度探讨
天音水景
本市达到黑臭水体治理目标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