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生态农业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徽省生态农业建设为例

2022-11-23 06:42
南方农机 2022年15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安徽省生态

张 睿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同样指出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这为我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指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安徽省绿色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摆在首要地位,助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及生态农业基本概念

1.1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任何领域的基础实践和认识活动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人们研究世界提供了一种具体方法。其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确回答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主体与客体、个人与群众等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为人们科学认识和正确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1]。马克思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对推进当代社会发展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其基本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以及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1.2 绿色可循环生态农业理论

中国的生态农业与西方国家相比,其发展内涵和发展途径都是随着中国的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在20世纪60至70年代,西方生态农业是与“石化农业”对立的产物,它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种生态上的自给型农业。西方的生态农业要求农业的净产量最大化,这必须符合伦理和人文主义的要求,而且不会造成大规模和长期的环境改变。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首届生态经济论坛上,经过审慎的座谈决定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生态绿色可循环农业。我国相关学者将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概括为:生态农业是利用现代绿色技术、现代管理手段和传统农业的有效生产经验,利用生态原则、经济原则和可持续原则,建立社会、经济和生态整体效益相结合的有机系统[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方生态农业的最大差异在于生态农业的主体和发展目的。

2 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概况

安徽省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在发展生态农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发展,先后创建了如长丰县等一批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基地,推广使用农产品生态认证标准、农业非点源污染监控技术,并对一些技术成熟、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推广,实现了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安徽省作为我国发展农业的重要省份,在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带动自身经济发展。然而,安徽省土地生产要素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农民为转变生产方式追求经济利益,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土层薄弱水土流失,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为此,必须对当前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刻反思,积极倡导和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

2.1 基本区位条件

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包括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2]。近年来,安徽省在总结生态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把生态农业发展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点,打造出以金寨县为代表的模范生态县。金寨县先后获得“中国板栗之乡”“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为安徽省其他各地打造高档生态农产品供应基地和休闲养生基地、发展生态农业起到了强有力的示范推动作用。

2.2 发展生态农业所面临的问题

2.2.1 农民对生态农业生产的认识不足

基层农民缺乏现代生态农业意识,传统的生产方式制约着他们的农业生产理念,大部分农民对现代生态农业知之甚少,关注的是短期的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自觉。安徽省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农学、生态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哲学等诸多学科,而安徽省的大部分农民只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对生态环境的理解不足,对其他学科的理解也很有限,长此以往,很难实现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3-6]。

2.2.2 缺乏高质量的新型职业农民

据安徽省统计局的统计资料,安徽省农民就业人数在2014年只有40.3%,原因是农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镇。农村劳动力以老人、女性居多,整体受教育水平低,采用的是传统的农耕生产工具。安徽省在2014开展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试点工作,但是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整体数量还很少。

2.2.3 农业发展方式有待转变

推进安徽省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革新,是当前安徽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区致力于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的学习与创新,但在发展的开放性上仍然存在短板。由2018年安徽省统计局官方数据可知,在生态农业新理念的推动下,安徽省的生态农业依然是以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为主导,省内数字化生态农业技术配套基础设施支持有待加强,全省总体生态农业的经营模式还需要改善,生态农业产品的品牌附加值较低,不利于绿色农业的多样化发展。

3 安徽省生态农业建设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应用

3.1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助推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推进社会科学研究必须要以人的实际行动为基础,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安徽省发展生态农业也要立足于实践,必须树立科学的实践观,以实践为起点,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对有关措施进行分析和落实。现如今安徽省主要面临的问题有土壤重金属污染和农田残膜残留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安徽省的农业生产环境。化肥农药用量超标、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也备受关注。针对这些问题,安徽省应立足于实际,根据客观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措施:开展农业生产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调查,加强对重金属污染土地的处理和修复;强化农业剩余薄膜的污染防治,推动薄膜规范性质量标准修改,严格限制薄膜的厚度和抗张强度,更好地将实践的研究方法植入生态农业发展的现实中[7]。

3.2 以社会历史主体研究方法助推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

社会历史,是指人民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历史,在社会的全过程发展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安徽省生态农业在研究社会历史过程中,要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发展规律有深刻的认识,深入了解人的发展、社会共同体的演化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充分认识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发挥农业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和历史的体验中,利用自然的自我净化功能,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持在适当的限度之内。尤其是安徽省目前面临土壤重金属污染、农膜残留、化肥农药用量超标等问题,更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理念,培育一批具有农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更好地把人的能动性同生态环境的自我净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农村发展模式的转变和提升,进而实现绿色循环生态农业的发展[8]。

3.3 以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助推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

安徽省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大系统,各系统要素之间存在一种复杂的、相互冲突的矛盾关系。马克思把对立和统一的规律运用于社会的发展之中,由此产生了社会矛盾的科研理论。长期以来,安徽省的生态农业建设中存在着诸多矛盾,这并不只是该省农业生产的繁重工作和土地资源使用的天然冲突,同时,农村居民的福利和国家支持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冲突和问题,首先,必须确定主要矛盾,正确看待传统农业发展和农业要素资源开发使用的关系、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与农民利润增收之间的矛盾冲突,把矛盾分析法作为推动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的基本研究理论,使其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前进。其次,要注重安徽省作为农业发展枢纽大省的特殊性。近年来,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大量农民对耕地进行盲目的开采,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土质层变薄。要针对这些特殊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剖析,找到合理的化解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各行业之间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减轻环境负担,制定相关的环保法律和政策,并逐渐推广和执行[9]。

4 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相应原则在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中的建议

4.1 客观性原则

安徽省生态农业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于现实,坚持理论体系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以科学的方式揭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反对一切主观主义。不断创新,在生态农业的客观基础上发展生态农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农业。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基础中去发现农业发展固有的客观联系,突出重点、加强协调,全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迈上新台阶[10]。

4.2 整体性原则

安徽省生态农业发展应按照整体性原则正确处理个人、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的关系。首先,把对生态农业的研究纳入自然—社会的科学研究系统中加以深切认识,从宏观的历史角度来认识农业实践活动。其次,以实际行动的个体为起点,正确的理解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关系,培养自身的专业农业技能,更好地适应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农业的发展,把握社会的总体运动和结构,在各种农业生产要素的有序联系中揭示有机体的总体内在组织结构,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资源的有序利用,推动高标准生态农田建设。

4.3 发展性原则

安徽省必须遵循发展的理念,以更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而不能只关注于眼前的利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发展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农业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可循环农业。提高土地环境污染防治能力和农业生产要素综合利用效率,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产品加工过程的清洁,实现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综合的绿色生态特色农业,以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使农业的发展更加具有紧迫感和使命感。

5 结语

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已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能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效率,而且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充分利用各种农业生产要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门科学,对安徽省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生态农业的发展应立足于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注重可持续性与发展性。不仅要在农业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方法论,还要将其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充分认识理解马克思主义及其方法论为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安徽省生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成长相册
“生态养生”娱晚年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