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审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

2022-11-23 07:48贾梦伟
艺术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政政治

□贾梦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人民的生活在变得更加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多种观念的碰撞。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冲击,自身的价值观也可能发生一定的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仍旧存在单一性、枯燥性等弊端,而艺术审美这一学科自由性、情感性的特点恰好可以规避思政课程的这种弊端。因此,将艺术审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探寻新的教育方法,具有十分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本质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主体(教育者、教师)对受众(受教育者、学生)的吸引、感染、凝聚、塑造和引领等积极影响,以及受众对教育主体的亲近、认同与满意。要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亲和力,就一定要把握好三种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吸引力的关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就是用思政课程本身的课程魅力吸引学生自发学习思政知识,以此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绝不能对学生实施囫囵吞枣式的无差别“训诫”,而是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其次,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形象性的关系。如果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教师就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直观和形象,拉近学生和书本知识的距离。教师如果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形象性,就不能让课本只是“冷冰冰的训话式”知识,而应该让知识内容更加鲜活,以情育人,以志勉人,使学生感受到课本的温度,从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愉悦性的关系。要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教师就应该增强课堂的愉悦性。教师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方法提升课堂愉悦性,使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产生情感共鸣,以此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效果,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的教育策略。

二、艺术审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可行性

(一)二者的教育目标一致

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艺术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因此,那些流传下来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展现当时社会的现实面貌,还可以传达精神力量、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艺术审美教育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别美的才智,从而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观念,以此来激发学生深深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一种期望和规定。思政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和社会主义方向的正确政治立场。

综上所述,艺术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新时代青年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是相吻合的,都是让高校大学生在思想、心理、精神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行为习惯,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样,艺术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也具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因而在教育学生的手段上可彼此参照,在教育学生的机制上也可以彼此补充。

(二)二者的教育形式相交融

艺术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形式上具有一定的交融性。艺术审美教育通过舞蹈、绘画、文学、诗歌、戏剧等实践活动,采用熏陶、互动体验等教学形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课堂教学更加情景交融、引人入胜,从而促使学生更加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传统的课堂还是以简单的教授为主,但是有创新的思想政治教师会运用更为丰富有趣的教育手段来提升思政课堂的趣味性和亲和力。而艺术审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还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艺术欣赏过程中不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积极,政治立场更加坚定,价值取向更加正确,道德情操更加高尚。

三、艺术审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以艺术作品为载体提升思政课堂吸引力

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真与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因而运用艺术审美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立足人类的历史成果,搜集和提炼与艺术审美教育相匹配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素材,这也是运用艺术审美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前提。在搜集艺术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资源时,教师要以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艺术作品为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开发和提炼。

1.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的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采众长、源远流长,有着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等待开发。在挖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艺术作品时,教师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作品进行开发,让学生在艺术作品中自我提升审美情操,培养审美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提升思政课堂的吸引力。教师可开发利用的中华优秀艺术作品包括文学作品里的唐诗、宋词,以及明清小说中的经典作品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发利用艺术经典中的名曲、名画、经典戏曲、书法作品等。这些作品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起到极大的教育作用。学校应当利用这些资源,将当地的优秀传统艺术作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打造符合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实现以美育德的教育目标。

2.以红色革命文化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源泉

红色革命文化是我国珍贵的文化瑰宝。红色文化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抵抗外来文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如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利己主义等。红色文化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思考人生价值,树立积极向上的理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习革命精神,培育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坚定政治立场。而艺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各个时期都有很多优秀作品来宣传革命精神。其中,有歌颂革命者精神的经典戏曲作品,如《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有描述革命者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的舞蹈作品,如《红色娘子军》《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有表达革命者昂扬的斗争意志的音乐作品,如《保卫黄河》《游击队歌》等;有体现中华儿女英雄精神的文学作品,如《红岩》《中华儿女英雄传》等;有体现革命者舍生忘死的影视作品,如《英雄儿女》《上甘岭》等;还有最近广受好评的反映了我国革命者在建党初期忧国忧民、勇于抗争的电视剧《觉醒年代》等优秀文艺作品。这些都是我国红色革命文化宝库中具有高超艺术价值的瑰宝,并且具有教育功能,将这些优秀艺术作品带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塑造高雅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升思政课堂的吸引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思政课堂更具亲和力。

(二)以艺术活动为手段提升思政教育愉悦性

运用艺术审美教育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教师除了要搜集相应的内容、素材,还需要以一些艺术活动为手段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愉悦性,让学生在更加轻松的氛围中自觉接受思政教育。

1.将校园艺术活动作为思政教育实践的载体

校园艺术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对展示学校的形象、提高校园文明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学生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可以在无形中自觉地接受教育,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将校园艺术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鉴别美丑的能力,还可以创造艺术化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无形中树立积极的价值理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教师可以在各类社团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如举办红色舞蹈大赛、红色歌曲大赛、红色话剧排演、红色诗歌朗读比赛等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艺术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艺术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不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而培养其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实现育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2.将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思政教育实践的载体

要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教师就要开展以增强艺术审美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提升艺术审美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当代大学生了解民族历史,了解我国国情,增强其爱国情感,还可以把其培养成有理想、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人。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要和传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所区分,应以艺术审美元素为第一考量,让学生在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不自觉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自己的生活,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艺术博物馆,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红色舞剧等。总之,艺术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得益彰的,既要将艺术审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渗透到每一个实践活动中,也要注意运用艺术审美元素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接受艺术审美的洗礼,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思想政治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不仅有共同的导向,还拥有共同的价值,都讲究以美感动人、以情感染人,都是为了把大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四有”青年,把学生培养成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力量。不同的是,艺术审美教育是通过感性的艺术熏陶和互动体验形式,由内而外地感染教化学生。虽然思政课堂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但富有创新精神的思政教师也会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让学生自发接受其中蕴藏的主流意识形态,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自我、改造世界。因此,用艺术审美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是有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艺术审美的目的是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一定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创新添砖加瓦。正如李泽厚先生说的:“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同样,把艺术审美带入高校思政课堂,源源不断地挖掘艺术思想政治功能的道路也会通向光明。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政政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