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开埠与华侨文化研究》一书出版

2022-11-23 08:26杜希文
八桂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开埠侨乡汕头市

杜希文

2021 年12 月,由林伦伦、陈景熙主编的《汕头开埠与华侨文化研究》一书,被列入“汕头华侨史研究丛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开出版。

本书第一主编林伦伦,系汕头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国家潮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第二主编陈景熙,系汕头大学图书馆馆长、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汕头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

本书是2020 年在汕头举办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侨乡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学术会议的优秀论文结集。

2020 年是汕头开埠160 周年、汕头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70 周年和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成立6 周年之年。10 月1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汕头视察时高度评价了华侨对中国建设的巨大贡献,鼓励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广东省党政领导对潮汕地区乃至粤闽赣边地区新一轮跨越式社会发展的宏观部署,立足侨乡社会发展特色资源,推动潮汕地区乃至粤闽赣边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在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广东华侨历史学会指导下和汕头大学文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市华侨历史研究中心的协办下,汕头市华侨历史学会联合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管委会、汕头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于2020年12 月举办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侨乡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学术会议。本次研讨会是由中国侨联、广东省侨联、汕头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创业中华·‘十四五’中国发展与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研讨会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侨乡社会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为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学术,依托汕头丰富的华侨资源,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侨乡社会与华侨历史文化,不断开拓华侨历史研究的新领域,以弘扬华侨历史文化为抓手,以加强文化认同和提升侨乡文化内涵为目标,推动侨乡社会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中国侨联副主席李卓彬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侨联副秘书长、经济科技部部长赵红英出席活动。广东省侨联副主席邵瑾、汕头市副市长赵志涛分别致辞。广东省侨史学会会长张应龙、汕头市侨史学会会长林伦伦作主旨演讲。来自全国各地的侨史专家学者和侨联人员60 余人参会。研讨会围绕主题,设立“新时代侨联组织新侨工作探讨”“和美侨乡、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文化建设研究”“汕头经济特区40 年文化建设研究”“海外侨胞捐资助学研究”“潮汕口岸与粤闽赣边腹地关系研究”“红头船贸易、南北行贸易网络研究”“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研究”等十个分主题进行学术交流。

会议之后,汕头市华侨历史学会、汕头大学文学院潮汕文化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学者精选优秀论文结集出版。全书共收录论文22 篇,约32 万字。本书在海上丝绸之路视野下研讨了侨乡社会的口岸与腹地、侨乡社会与全球海外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探求新时代背景下侨联组织的机遇与发展,探讨了华侨经济文化合作事业的历史与现实,内容涵盖了汕头开埠及其影响、粤闽赣边侨乡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研究与粤闽赣边籍华侨华人社群研究、潮汕文化与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研究、汕头经济特区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文化建设等四个专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汕头开埠及其影响专题中,黄赞发的《从沙汕头到汕头埠从鮀浦司到市政厅——兼析〈汕头释名〉等志文之误》梳理汕头埠的历史发展过程,纠正了某些志书的不实记录。周修东的《汕头对内、对外开放(开埠)标志及影响刍议——兼论汕头开埠前后不同地域商业组织势力之升降》介绍“开埠”之说的两种含义,认为从国际事业角度来说,以咸丰九年对外开埠时间作为汕头开埠时间更具有开放意识和现代意义。庄园的《饶宗颐先生谈汕头》,施存龙的《汕头港对外开放和近四十年发展》,陈友义的《开埠的汕头:近代华侨的投资热土》,李溢峰的《汕头埠支持大革命的实践考察》,李柏乐的《教堂作书斋:晚清潮汕长老会堂会小学体系的建立(1860—1900)》等文分别从饶宗颐教授的汕头研究、汕头港口发展史、华侨在汕头埠的投资、革命史视野下的汕头埠、汕头开埠与晚清潮汕教会学校等方面进行学术探讨。

在粤闽赣边侨乡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研究与粤闽赣边籍华侨华人社群研究专题,董馨的《潮汕地区之于粤闽赣的嵌入式发展》,陈雪峰的《潮商进入闽西的历史考察》二文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史的视野下,考察了韩江中下游地区商人与韩江上源的粤东北、闽西南、赣南地区的社会联系。张应龙的《输入与输出:广东侨乡文化特征散论——以五邑与潮州侨乡建筑文化为中心》认为从建筑文化的角度,五邑侨乡的文化特征是输入型文化,潮汕侨乡的文化特征则是输出型文化。林伦伦的《华侨精神的形成及其现代意义》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揭示“华侨精神”的现实意义。曾玲的《以数字实录“二战”前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历史图像——新加坡应新学校研究》运用新加坡华人社会文献,以应新学校财务收支状况为个案,考察“二战”前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历史图像,讨论东南亚华人社团账本的史料和学术价值。陈景熙的《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妈祖信仰与华商网络——清代潮州商帮的案例》一文揭示清代广东潮州府船运商人、移民群体,通过建立以“万某某”为名号主要供奉妈祖庙堂的方式,建立起主要服务于潮州土产出口及各地货物进口的潮州商人船运业、运销业,以及潮州社群地域流动的跨地域的社会经济网络的历史过程;指出历史上华人商帮借助民间信仰的凝聚力,建立起“我群”认同,推动本社群主导的跨地域海上贸易业赓续发展的具体机制。王付兵的《19 世纪至20 世纪初马来西亚潮州人的职业结构》,曾小月、王羽东的《潮汕文化视域下的潮汕籍海外作家作品研究》,分别从职业结构、华文文学的角度研究海外潮籍华侨华人。

在潮汕文化与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研究专题方面,张钊的《民国年间暹罗华侨赡家性侨汇中有关家乡习俗的支出——以潮汕侨批为中心的解读》以民国年间自暹罗寄回潮汕的侨批为基本资料,对侨汇中有关家乡习俗的支出展开分析,指出具备多重功能的侨汇在某种程度上堪称传统宗族村落社会在出现海外移民后的必然产物。陈韩星的《百年潮剧研究》《百年潮乐研究》,周昭根、马泽娜、崔翱鸽的《记忆、空间与诠释:乡村振兴背景下潮汕传统建筑的价值与开发》,分别从潮剧、潮乐、潮汕传统建筑的角度,探讨潮汕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与现代价值。

在汕头经济特区与“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的文化建设专题中,李宏新、陈景熙的《特区精神:汕头经济特区建设40 周年回顾》将汕头经济特区建设40 年的历程,分为早期(1981—1991 年)、中期(1992—2011 年中)、近期(2011 年中至今)三个阶段,梳理发展脉络,深入探讨“特区精神”建设的重要性。马庆贤、蔡锦坤的《汕头华侨试验区地名规划编辑问题及对策》一文,回顾、探讨了华侨试验区运作以来关于地名规划编制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汕头开埠与华侨文化研究》一书,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重要契机,以传承潮汕文化为重要依托,深入挖掘侨乡历史文化资源。本书的出版不仅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打好新时期“侨”牌,做好华侨华人研究工作具有现实价值,也对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潮汕特色华侨文化,进一步团结凝聚广大海外华侨华人发挥作用。本书将成为粤闽赣边侨乡社会研究领域的智库资源,在推动华侨华人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等学术领域中发挥重要的学术价值。

猜你喜欢
开埠侨乡汕头市
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
侨乡古村 夜赛龙舟
2021年汕头市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精彩落幕
“海丝”重点侨乡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结构演化
发挥新侨乡独特优势 助力南通高质量发展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红楼梦》戏剧演出述论
法国领事馆旧址 见证重庆百年开埠史
追逐梦想,我们一路前行
论近代三都澳开埠对闽东社会的影响
华侨作用下的侨乡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