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手工艺品经济效益转化路径探究
——以平寨村为例

2022-11-23 19:53闻静郑松华潘伟华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21期
关键词:手工艺品经济效益销售

文/闻静 郑松华 潘伟华(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平寨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东南部的五龙壮族乡。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体系,有着“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的民俗文化特色,其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更是一种特殊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从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维度来考量,如何不断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高质量发展,并把资源优势持续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已成为迫在眉睫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探究平寨村手工艺品经济效益转化路径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从新时代的维度来看,党的十九大以来,共同富裕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要实现共同富裕,其重点、难点则在于乡村振兴。2020年,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赢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但脱贫攻坚成果如何持续巩固,如何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如何结合农村地区现有优势资源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加快共同富裕的建设步伐,成为这个时代和未来必须要解答的问题。

乡村能否振兴,将成为整个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乡村振兴中文化的振兴成为整个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其民族文化的振兴势必能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是一种特殊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不断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必要环节。

(二)研究的意义

平寨村凭借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抓住发展机遇,相比于周围其他村寨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传统手工艺品经济效益的转化问题。但在发展过程中,平寨村同样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如果以平寨村为典型案例,对其传统手工艺品经济效益转化的优势、瓶颈和出路进行探究,就能够为其他少数民族村寨手工艺品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二、平寨村手工艺品经济效益转化的优势分析

(一)拥有一批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

平寨村拥有一批优秀的技艺传承人,她们是村寨中手工技艺的主要传承者,有着自己一套精湛的技艺手法。她们是妇女手工艺品工作站的主要负责人,既负责手工艺品的设计与制作,也把关着手工艺品制作的质量。

这些技艺传承人多是没有读过书的家庭妇女,年纪稍长,因其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因此更愿意在家门口工作。这样既能在农忙时帮助家庭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也能在农闲时为家庭收入贡献自己的价值。

(二)具有丰富的合作经验

从2001年开始,来自香港理工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大学的师生开始研究和探索中国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和北京大学社会科学系在平寨村成立了硕士课程实习合作点,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云南“绿耕”城乡互助社,同时它也是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云南社会工作站。这些大学生一进驻工作站,就积极组织村民成立手工艺小组和社会活动中心,建立生态种植基地。

在与“绿耕”合作的过程中,妇女手工艺品发挥出了极大的优势,她们精湛的技艺使得产品远销国内外。为了能够把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融入现代社会,她们曾到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参观学习,为此后作品的创新带来了很多的益处。

(三)有相关项目依托

从村寨外部来看,可依托的项目有凤凰谷生命文化主题公园、南丹山风景区、菌子山、“三月三”民俗文化旅游节以及罗平、普者黑两条自驾游主干道,通过文旅融合赋能手工业的发展。从村寨内部来看,以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等项目为依托,借助“绿耕”互助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开设公平贸易店,从而打通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购销渠道,实现经济效益转化。

三、平寨村手工艺品经济效益转化的瓶颈

(一)影响手工艺品经济效益持续转化的内部因素

1.技艺传承难,人才空心化严重

传统手工技艺讲究精巧细致,这在客观上导致技艺传承耗时长、难度大,出现了技艺传承断裂的风险。同时,在生存压力和传统手工艺品低经济效益转化率的双重挤压下,人们只能外出打工,这使得村寨人才空心化问题更加严重,给手工艺品创新型的转化和发展带来了困境。

2.产品结构和功能单一,文化附加值不高

传统手工艺品的绣片制式常以花草、动物为主,多用在服饰、配饰以及生活用品上,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使用功能上都很单一。同时,其高度同质化也消解了其本身所特有的文化价值,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3.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度不足

传统手工艺品具有独特的辨识度,这是它的优势,但也给产品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来了难度。传统手工艺品如何做到既要保持其“原真性”,又具有创新性,是传统手工艺品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影响手工艺品经济效益持续转化的外部因素

1.融合发展难,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不仅表现在文化间的相互融合,还表现为文化领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从平寨村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市场参与度弱,无法推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资本供给链不稳固、不安全,辅助支持力量薄弱;在政策制度上,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尚未真正内化于产业的发展,无法持续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这些问题凸显出地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它直接导致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制作、品牌打造、宣传、销售、质量监督、收益分配等各个环节相互脱节,无法形成有效的互动来推动产业的发展。

2.规模化生产难,销售体系薄弱且单一化

平寨村目前的生产模式以家庭小作坊式分散经营为主,手工艺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市场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化生产。其销售体系薄弱主要体现在被动式的销售渠道上。仅以“绿耕”项目为例,一旦社会工作者撤出,村民便没有渠道或者没有更好的方法和顾客保持良好的沟通。其销售方式单一化,主要体现在固守传统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上,没有整体性的营销策略,互联网资源利用率较低。

四、平寨村手工艺品经济效益转化路径探析

(一)从内部挖掘手工艺品经济效益转化的动力

1.注重传统手工艺品的保护与发展

对传统手工艺品这类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直绕不开保护“原真”这一话题,但保持“原真”并不意味着静态的维持原貌,而是要活态传承,这是“有别于传统传承理念的一种更适合现今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工作理念”[1]。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完全剥离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历史和所蕴含的独特民族文化价值,实施完全同质化发展;二是一味地强调其“原真”,将民族传统手工艺品的价值内涵狭窄化。目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态势,即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发展,它有助于推动传统文化保护机制的建立。

2.加大引流人才回乡的力度

人才问题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问题。针对技艺传承难的问题,应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和政府保障机制,重点培养年轻一代的手工艺人,这是防止优秀传统文化断裂的重要举措。采取将民族手工艺传承人与地方高职院校传承基地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引文化、引企入校,将课堂转变为工作室,以学生又是学徒的方式展开职业教育。针对人才空心化的问题,需要激活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通过提高报酬等手段,吸引人力资本要素在村寨中合理流动。

当前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步实现共同富裕和现代化成为我国新的战略目标,因此新时代乡村的振兴势必会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逐步提升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以产业的兴旺为发展重点,开创乡村共同富裕的新格局。这一发展趋势为乡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引流人才回乡,要落实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上来,结合学校和企业,为乡村产业革命和管理革命的到来储备人才。

3.丰富产品构成,深化品牌意识

在解决产品单一的问题上,增加梯级产品构成,把产品定位出高、中、低三个层次,这样能够适应多种销售路径。

高档的产品(纯手工制品)要增加其文化和工艺的深度,应对的是高端销售,这部分产品要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情况下和现代文化艺术相结合;中端产品(半手工制品)面向的是旅游团队、网络销售等梯队,价格适中;低端的产品(机械制品)为快销品,在旅游文化节、集市、网络销售中都可以进行销售。这不仅可以解决产品单一的问题,还可以解决规模化生产与手工艺产品投入时间价值不对等的问题。

品牌意识是产品进入消费市场后,消费者对产品最为直观的整体印象,它有助于地方产业最大限度地提升市场的竞争优势。因此,在完善产品构成的过程中,应注重深化品牌意识,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从品牌自身来看,应该维护自身品牌的质量和文化传承;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则是通过广告宣传来加强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印象和认知度。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文化附加值,因此,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是建立品牌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4.推动传统手工艺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少数民族手工艺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正是应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传统资源的合理转化来实现文化资源在现代的价值,以此促推传统文化向更高层次飞跃,形成适合现代生活的新兴文化形态。创造性转化,关注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转化,通过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整理,对其做出现代化的解读,才能赋予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和时代性。创新性发展,关注的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再创造和更高层次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在新的社会环境中,需要不断更新自身工艺技术,学习新的生产经验,扩展传统手工艺品在现代社会的适用范围,只有提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力度,优化其功能,打破民族手工艺品用途和地域的限制,以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才能推动传统手工艺品资源和市场良性互动。

(二)从外部探索手工艺品经济效益转化的出路

1.多元力量共同参与,融合发展资源

多元力量(企业、政府、社会组织和村民)的协同参与,能够形成一股合力,助推乡村产业链的建立和发展。从企业层面来说,要积极引导手工艺企业进入市场,市场的作用在于能够快速地进行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利益的最大化,要让“市场在所有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都充分发挥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间去发展经济、创造财富”[2]。

在充分发挥市场优势的同时,政府进行有效的战略引导必不可少。按照“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政府相关机构应该在引领、监督、服务和推动上下功夫,整体规划布局产业链的发展,结合相关发展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模式,积极监督和服务市场,消除产业政策同企业之间的梗阻,推动产业向着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社会组织是我国社会、经济管理的重要力量,“要在加快实施政社分开的过程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并特别强调要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3]。社会组织能够结合发展局势、开展有效的乡村调研,围绕发展的重点,提出确实可行的建议,为乡村产业的发展衔接国家政策和企业资本,能够迅速、灵活地回应少数民族地区手工业发展的现实问题。

村寨的发展最终要落在每一位村民身上,“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体现,只有全面实现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受益主体、建设主体和治理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使乡村振兴战略行稳致远”[4]。手工艺品产业的发展首先要明确的是产业的发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更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剥离村民参与发展的权利。

2.优化传统销售模式,拓展销售渠道

传统手工艺品一旦进入市场,就需要慎重考虑产品销售问题,不仅仅要转变营销理念,而是还要对工艺品市场进行细化研究。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产品单纯的功能诉求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随着消费者消费结构的升级,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注重其是否能够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

因此,只有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充分注重销售这一环节,才能真正实现手工艺品经济效益的转化。

以平寨村传统手工艺品销售为例,一方面是拓展销售平台。通过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能够在设计、创新、销售等方面对平寨村的手工艺品进行合力推广,拓宽销售渠道,打开手工艺品的知名度,进而把文化资源转换为经济收入。充分利用旅游业搭建传统文化体验和参与平台,传统文化技艺有观赏的价值,同时也具有参与价值,比如设置简单的刺绣项目,就能让人们感受少数民族文化。依托项目联通城乡互动,让城市居民下乡体验传统民俗文化。

另一方面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促推传统销售模式的改变。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销售渠道,能够加快传统手工艺品经济效益转化的速度和方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销售渠道的不足。当然,改变传统销售模式并非是摒弃传统销售模式,而是融合其他销售渠道,实现同步互补营销,实现传统手工艺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五、结语

传统民族手工艺品经济效益的转化,面临着人才、保护和继承、市场竞争力、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问题,本文从五龙乡平寨村传统手工艺品发展瓶颈的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尝试着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人才的培养、产品的构成、多元力量的参与和融合、传统销售模式的改变等方面探寻出路,进而能够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品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经济效益销售
经济效益分析在大型医疗设备购置方面的应用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精品意识是手工艺品价值的基础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卖手工艺品
12
销售数字
品牌销售排行
品牌销售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