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结构梁裂缝检测及加固处理

2022-11-23 02:38林昭平
河南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粘贴碳纤维注浆

林昭平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福建 福州 350108)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结构裂缝问题日益突出。引发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多种,如温度、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结构荷载增加等[1−2]。对于结构开裂宽度超过规定限值的构件,须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3]。本研究结合某地下室混凝土结构梁开裂工程,对其结构检测的程序及内容进行探讨,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裂缝加固处理措施,为此类工程检测与加固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某在建工程于2017年开工,结构形式为地上30层、地下1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该工程主楼区域内采用桩筏基础,纯地下室及裙楼区域内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目前上部主体结构已封顶,地下室顶板尚未覆土,且未采取降水防护措施。2020年5月,受当地特大暴雨影响,局部地下室上浮,导致部分地下室结构构件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地下室结构平面布置如图1。

2 结构检测

建设单位为了解地下室问题构件的工作状态,为后续进行相应的修复补强提供依据,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地下室指定区域进行结构检测。

2.1 构件裂损及外观质量检查

首先,绘制构件主要裂缝分布示意图,包括裂缝分布位置、长度、数量等。对于宽度较大的裂缝,可用肉眼直接检查;对于较细小的裂缝,可通过浸润构件表面,待擦干后根据水印来观察裂缝。同时,应区分抹灰装修层裂缝和混凝土结构层裂缝。本工程案例现状大部分混凝土结构梁表面为腻子刮白,少部分为拆模后原浆面。对于拆模后原浆面可直接检测其混凝土结构面层开裂损伤状态;对于有腻子粉刷层的梁,首先判断哪些位置可能开裂,如该处腻子层有开裂、凸鼓、修补痕迹等,剔除该处腻子后检查混凝土结构面层开裂情况。

裂缝宽度是分析裂缝性质、影响程度的关键性指标,也是混凝土裂缝检测的必要项目。经现场检测,地下室指定区域内的混凝土结构梁存在不同程度的开裂现象,其中人防区有28根、非人防区18根。人防区混凝土结构梁开裂受损程度较为严重,最大裂缝宽度测读值为0.60 mm,超过《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年版)[4]中表3.4.5规定的最大宽度限值ωlim=0.20 mm(环境类别为Ⅱa类)。此外,部分混凝土结构梁梁底存在夹渣、箍筋露筋、锈蚀等外观质量缺陷。

所检地下室指定区域内混凝土结构梁裂缝的走向及分布较为一致,走向以竖向裂缝及斜向裂缝为主,位置分布多数集中在梁跨中位置处,主要为静止非贯通裂缝,混凝土结构梁裂缝走向分布示意如图2所示。

2.2 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

根据现场检测条件,采用回弹法对地下室指定区域内的混凝土结构梁进行抗压强度检测。所检混凝土结构梁单构件现龄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介于41.2~53.9 MPa,批构件现龄期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为41.2 MPa,达到设计C30的强度等级要求。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混凝土强度检测批推定结果表

2.3 构件布置及截面尺寸检测

根据现场检测条件,尽量全数复核地下室指定区域内混凝土结构梁的结构布置情况,并采用钢卷尺对其截面尺寸进行实测。所检混凝土结构梁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2.4 构件主筋根数与角筋公称直径检测

根据现场检测条件,抽取地下室指定区域内裂损较为严重的混凝土结构梁,扫描主筋根数,并采用局部破损法,凿除局部混凝土保护层使角筋外露,采用游标卡尺原位直接测量公称直径。所检混凝土结构梁构件主筋根数及角筋公称直径满足设计要求。

2.5 构件箍筋加密区长度及平均间距检测

根据现场检测条件,抽取地下室指定区域内裂损较为严重的混凝土结构梁,扫描箍筋分布情况,采用钢卷尺量测构件箍筋加密区长度,并计算箍筋平均间距。所检混凝土结构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及平均间距满足设计要求。

2.6 检测结论

所检地下室指定区域内多数梁构件存在不同程度的裂损状况,其中部分梁构件的裂缝宽度测读最大值超过规范规定的限值要求;所检受损构件的损伤状况已影响结构构件的安全性能。

3 裂缝处理及加固方案

裂缝主要分为结构裂缝和非结构裂缝。由于结构构件本身刚度及强度不足,当荷载增大时导致构件产生的裂缝属于结构裂缝;而非结构裂缝并非由于构件本身的强度不足所导致,而是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材料质量、施工及养护工艺、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导致构件开裂。

本工程案例中,主要受当地特大暴雨影响导致局部地下室上浮,从而使结构产生开裂,并非构件本身强度及刚度不足,属于非结构裂缝。

混凝土结构梁的主要加固方法有增大截面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及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增大截面法加固法、外包型钢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主要针对构件强度不足采取的加固补强方案,但加固后构件尺寸将增大、结构自重增加、施工工期较长、加固费用较高。根据结构检测结果,本工程案例中地下室人防区内的混凝土结构梁存在裂缝数量较多、宽度较大、受损较为严重的现象,比选后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进行加固补强较为合理。

综上,裂缝处理及加固方案为:先进行裂缝处理修复,后粘贴碳纤维布补强。即先对结构梁裂缝进行清理、封缝且符合防水要求后,采用粘贴碳纤维布进一步封闭裂缝。

3.1 裂缝处理

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13)[5]要求设计裂缝修补方案。裂缝具体数量及位置根据现场核查确定,针对不同宽度的裂缝应采取相应的修补方法。具体如下:若裂缝宽度<0.2 mm时,采用表面闭法进行修复;若0.2 mm<裂缝宽度≤1.5 mm时,则采用注射法修复;若裂缝宽度>1.5 mm时,采用压力注浆法修复。

3.1.1 表面封闭法。

①裂缝修补前要求根据现场核查裂缝详细情况并记录(例如裂缝所在部位、长度、是否稳定等情况)。

②清洁混凝土构件表面装饰层、污渍等,直至露出坚实的混凝土面层。

③用毛刷沿着裂缝方向反复涂刷环氧树脂浆料,直至涂层厚度达到规范要求。

3.1.2 注射法(低压慢注法)。

①裂缝表面处理。先初步清除混凝土构件裂缝表面的灰尘、浮浆、油垢等污物,而后采用毛刷蘸取环氧稀释剂,反复擦拭裂缝两侧50 mm范围内的混凝土表面,直至擦拭干净晾干备用,最后用扁铲或刨刀修饰不平整的部位。

②封缝处理。预留好注胶嘴安装位置后,沿裂缝刮抹一道封缝胶,刮抹宽度为30~40 mm且厚度不大于5 mm。封缝胶要刮严刮实,以避免产生小孔和气泡,影响后续注胶质量。

③安装注胶嘴。采用黏结力强的结构胶粘贴注胶嘴,每米安装4个。待封缝胶凝固后,沿着裂缝方向涂抹肥皂水并灌入无油气压以检查密闭效果,若发现漏气部位需要重新用封缝胶封闭。

④配制注胶材料。将注胶材料分为甲、乙两组,采用称量装置按配合比称取注胶材料,而后再使用搅拌器搅拌,搅拌约5 min至混合均匀即可倒入注胶罐内。胶液需要现配现用,避免凝胶。

⑤注胶。在排气嘴开始出胶时采用增压自动注浆器进行保压,且保压时间不低于2 h。长度较短的裂缝,可先从低标高处注胶嘴进行注胶;对于长度较长的裂缝,可选择单端注胶或分段注胶。注胶环境温度及构件温度不宜低于12℃。

⑥拆除注胶嘴。待胶液固化后便可拆除注胶嘴,使用扁铲或刨刀剔除注胶嘴,后用角磨机打磨注胶部位,力求构件表面平整、均匀、光洁、美观。

3.1.3 压力注浆法。

①裂缝表面处理。先清扫附着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的灰尘,而后采用高压空气吹干备用,构件表面若有油污用丙酮擦拭清除。

②安装注浆嘴、封缝。沿裂缝方向每10~30 cm钻孔安装一个注浆嘴,旋紧注浆嘴上旋钮。用封闭胶封严裂缝表面及注浆嘴四周。待封闭胶凝固后检查封闭效果,若发生泄漏,需要重新补刮封闭胶封闭密实。

③配置压浆液。根据项目所处地区的气温、裂缝的走向、宽度、深度及使用部位配置压浆液。

④压力注浆。注浆前构件表面保持干燥无水状态,注浆材料选用改性环氧基裂缝注浆料。注浆时采用专业的压力注浆器灌注,灌注压力保持在0.2 MPa。当整体灌浆顺畅且最末端出浆口出浆率稳定后,继续灌注半分钟后即可停止。

⑤拆除注浆嘴。压浆结束后关闭压浆嘴,次日待浆液凝固后拆除压浆嘴进行外观修整处理。

3.2 结构加固补强

对于只有单条裂缝的构件,在完成裂缝注胶封缝处理后,沿着裂缝走向粘贴一层200 mm宽的碳纤维布进行封闭裂缝,碳纤维布两端截断处粘贴100 mm碳纤维布压条,再于碳纤维布表面涂抹20 mm厚的1∶3水泥砂浆起防护作用,如图3所示。碳纤维布材料强度要求采用高强度Ⅰ级,材料规格为300 g/m2。

对于本工程案例地下室人防区内的混凝土结构梁,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进行结构补强。加固开始前,对待加固构件表面进行处理,打磨直至露出崭新的混凝土界面层。接着沿混凝土结构梁中心线方向,在净跨长度范围内的梁底满铺粘贴双层宽度为200 mm的碳纤维布;而后垂直于梁中心线方向,粘贴单层宽度为100 mm的碳纤维布U形箍,箍与箍间距为200 mm;最后于U形箍末端粘贴单层宽度为100 mm的碳纤维布压条,如图4及图5所示。粘贴碳纤维布要求铺设平整、无褶皱、无扭曲,用滚轮沿着碳纤维布方向多次滚压,排除空气使碳纤维布紧密贴合于构件上,让黏结剂充分浸润碳纤维布间隙。

碳纤维布胶一般采用改性环氧树脂A级胶,单层粘贴时用胶量不少于1.3 kg/m2。对于多层碳布的粘贴,碳纤维布层间搭接宽度应大于50 mm,截断点延伸长度应超过200 mm;碳纤维布间隔布置时,搭接位置不应在同一截面上。

待完成碳纤维布粘贴后在其表面涂抹20 mm厚的1∶3水泥砂浆防护。碳纤维布表面黏结剂胶结前,在其表面拍洒适量干燥粗砂,为后续面层抹灰增加附着力,保证抹灰层的质量。黏结剂固化期间谨防干扰,在常温下固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开裂是常见的工程问题。混凝土结构裂缝也是影响建筑安全性、适用性及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为避免裂缝问题造成的安全事故,及时对结构裂缝进行检测,排查构件开裂原因,确定裂缝类型,针对实际工程情况采取相应的裂缝处理方法,并结合碳纤维布加固法进行结构补强,是裂缝加固处理工程的一般步骤。在碳纤维布环向束箍作用下,对构件抗压强度及变形能力的提升作用显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值得在加固领域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粘贴碳纤维注浆
袖阀管注浆对临近土体变形影响的试验研究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悉尼大学开发出可保护碳纤维性能的回收工艺
预应力碳纤维材料加固研究概述
让落叶生“根”发声——以《树叶粘贴画》一课教学为例
隧道衬砌缺陷处理工艺带模注浆与工后注浆综合工效浅析
岩溶区桥梁工程后注浆桩承载特性研究
注浆技术在建筑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工艺
A ski trip to Japan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