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变化事件”的形义映射研究

2022-11-23 09:36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句法语义颜色

倪 涛

汉语颜色词的研究常以分布、释义、来源和演化为切入点。此外,相关汉外比较研究也会论及此类词语的语义、语用和翻译等。然而,本文探讨的是一个与传统研究不同的新概念。

根据 TALMY[1]研究,“状态变化”属于宏事件的一个次类事件,而“颜色变化”又是其中的一个语义小类。目前,学界关于宏事件的讨论主要集中于运动事件,因此李福印[2]28指出,“就整个事件研究这一领域而言,研究不深入、不系统、不全面”。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状态变化”,如贾红霞,李福印[3]、任龙波,李福印等[4]、杜静,李福印[5][6]和杜军[7]等。毫无疑问,这些讨论推动了状态变化事件的研究,但由于其考察重心主要集中于语言的结构类型,因此这些研究仍大多囿于TALMY[1]的理论框架。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非宾格动词”(unaccusative verbs)的深入研究,“状态变化动词”(change-of-state verbs)的句法语义特性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如FILLMORE[8]、LEVIN[9]、LEVIN,RAPPAPORT HOVAV[10][11]和谢应光[12]等。这些研究同样从另一个侧面切入了“状态变化”。然而,限于理论背景,先前的讨论主要集中于英语。相比之下,汉语这一话题的探讨明显不足。因此,本文选取汉语的“颜色变化”为研究对象,在语料考察的基础上,拟采用“事件模板”(event template)理论来探讨此类事件在词法、句法和语义上的界面关系。

一、颜色变化事件的形态结构

语料显示,汉语颜色变化事件的形态结构主要有四种类型:变价、复合、派生和短语。由此可见,相对于同一语义内涵,汉语的编码形式在词汇化程度上呈现出等级差异。

1.除了“褐”,各颜色词均可同形变价为单词素动词。根据统计,各颜色词在动化能力上的依次顺序是:黑>红>白>绿>青>黄>紫>蓝>灰。

2.除了“褐”,各颜色词均可以复合成双词素动结式,其中的动词词素可以分为两类:自主动词(“染”“吹”和“洗”等)和非自主动词(“变”“发”和“泛”等)。施春宏[13]42认为前者构成了“致役类动结式”,后者则属于“自变类动结式”。本研究同意这种分类。语料显示,致役类动结式在此类复合词中占据多数。

3.借助词缀“化”,颜色词可构成派生词“X化”,如“黄化”“白化”“紫化”和“蓝化”等。结构上,“X 化”虽与常规动结式的位序不同,但也包括动词词素和结果词素,因此王文斌等[14]认为“由‘形容词+化’构成的作格动词也属(于)动结式”。

4.颜色词均可以与“色”构成相应的名词,在动词性结构“V成N”和“成N”中充当结果宾语。

二、颜色变化事件的语义结构

事件理论认为动词是对事件的词汇化,因此动词语义可由“事件结构”进行形式化表征。在各种语义分解的研究中,“事件模板”[15]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根据这一理论,动词的语义可以分解为以语义常量体现的“词根意义”和以事件模板体现的“结构意义”。不仅如此,词根本体类型与基本事件结构之间还存在着的“典型实现规则”(canonical realization rules)。根据本文前述,汉语颜色变化事件的编码形式总体上属于动词性结构,因此事件模板为表征其语义内涵提供了有力工具。

为了进一步揭示汉语颜色变化事件的语义结构,本文首先考察了各类表达形式的情状类型。根据VENDLER[16]研究,动词或动词短语所描述的事件类型中,“达成类”(achievement)和“完结类”(accomplishment)的首要特征就是“终结性”。因此,这两类事件可以编码事物的状态变化。就汉语的颜色变化而言,助词“了”凭借其自身的有界性凸显了变化的终结。此外,经语料检索和语感验证,各色变价动词均不可连用“正/正在”,而致使类结构中,由于动词性成分所表达的动作在引发事物状态变化前可以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或重复性,因此可以直接或在特定句式中连用“正/正在”。由此可见,变价动词在语义容量上仅包含一个单一事件,在情状类型上属于达成类事件,而致使类结构则内含一个复杂事件,构成完结类事件。

此外,在致使类结构中,动词词素仍具有独立成词的能力,因此本文认为,其事件结构在生成上与“典型实现规则”有所不同。具体来说,致役类动结式和“X 化”的动词词素本身表达了一个活动事件,其补语成分则编码了结果事件。因此,其事件结构相应地是由“致因”和“结果”两个子事件复合而成的。同理,致使类“V成N”也可以参照动结式进行事件表征。所不同的是,“V成N”必须借助句式的致使作用才能构成复杂事件。

最后,自变类结构主要表达事物自发的状态变化,属于单一的达成类事件。也就是说,其中的动词并不构成补语的使因。

综上,汉语颜色变化事件的语义结构可以表征如下:

变价动词:[BECOME[y]]

动结式(致)/X 化/V 成 N(致):[[x ACT(y)]CAUSE[BECOME[y]]]

动结式(自)/V 成 N(自)/成 N:[BECOME[y]]

三、颜色变化事件的句法表现

为了下一步考察事件的形义映射,对各色事件的句法结构进行分类,如表1:

表1 颜色变化事件的句法分类表

由表1 可见,由于形态结构的差异,汉语颜色变化事件的句法表现较为多样,但其中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1.变价动词有[-主+宾][+主-宾]和[+主+宾]三种结构。其中,[-主+宾]结构限于“红”“绿”“白”和“黑”等动词。例如:

(1)a.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①除特别注明外,本文的例句皆选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b.阳春欣有脚 绿了北国 红了南疆

(对联)

其次,除了“褐”,[+主-宾]结构在各色变价动词中均有少数用例。例如:

(2)a.脸也青了。

b.嘴唇全紫了。

最后,变价动词的[+主+宾]结构主要分为两类。其中,及物结构的用例较少且限于“绿”和“青”,如例(3);而领主属宾结构则主要集中于“红”“黄”“白”“黑”和“紫”等动词,如例(4)。

(3)a.四万亩水果绿了群山。

b.桥桥的胡子青了嘴边。

(4)a.他还是当场红了脸。

b.春兰刷地黄了脸。

2.致役类动结式和“X化”的句法表现基本一致,都可用于[+主+宾]和[+主-宾]结构,如例(5)和例(6);都可用于被动和把字结构,如例(7)和例(8)。

(5)a.鲜血染红了塌方的岩石。

b.他绿化了四十余座荒山。

(6)a.大别山染绿了。

b.整个鄂尔多斯早就绿化了。

(7)a.大别山被春风染绿了。

b.我们嘎查的沙地都被牧民们给绿化了。

(8)a.中弹者的鲜血把地上的白雪都染红了。

b.你几年能把它绿化了?

3.自变类动结式仅出现于[+主-宾]结构。例如:

(9)a.树叶儿又变绿了。

b.深秋时节,山胡桃树的叶子也变黄了。

4.根据传统研究,“V成N”和“成N”中的“N”是“成”的结果宾语,这是由于此类短语的结构特性使然。其中,致役类“V成N”的最大特点就是仅用于被动结构和把字结构,而自变类“V成N”和“成N”在句法上与自变类动结式基本一致。例如:

(10)a.粉红色的天花板被漆成白色了。

b.你大可尽管把你的头发染成青色。

(11)a.我的黑发已全部变成灰色。

b.月亮成了红色。

四、颜色变化事件的形义映射

就句法和语义的界面来看,投射理论认为谓词的事件结构与其论元的句法实现之间存在着可以预测的映射关系。为此,该理论设立了“直接使因”并由此提出了句法语义的“绝对映射规则”。其中,“直接致使联结原则”(immediate cause linking rule)指出“动词所描述的事件中的表示直接使因的论元是该动词的外论元”;“直接变化联结原则”(directed change linking rule)指出“动词所描述的事件中的表示经历变化的论元是该动词的内论元”[11]146。由此,根据颜色变化事件的语义表征,在其所描述的事件中,表示致因的论元“x”被映射为动词的外论元,而表示经历变化的论元“y”被映射为动词的内论元,从而使其在句法上表现为及物结构。此外,该理论还指出:如果状态变化的直接使因包括“自然力、起因、人、环境、工具等”[10]103具有广义致使义的施事,那么该事件表达就可以进行“非及物化”(detransitivization)②“非及物化”即学界所指的“非使役化”(decausativization),“非宾格化”(unaccusativization)或“作格化”(ergativization)。操作,即向论元结构映射的外部使因受到抑制,在表层句法上隐而不现。

根据本文的调查,汉语颜色变化事件的句法结构远不仅上述这两种情况。但经过分析,本文认为,汉语此类事件的事件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仍决定了其论元结构,只不过受到语言个性因素的影响,其句法实现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1.变价动词中,[-主+宾]结构基本上出自于文学作品,如例(1);[+主+宾]结构则显然受到了古汉语使动用法的影响,如例(3)。因此,这两种句子结构很难从论元联结上获得合理的解释,因为其受到文体、修辞和语言传统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大多数变价动词的句法实现仍遵循着内在一致的映射规律。

根据其事件结构,变价动词只具有一个结构论元的位置,即内论元。虽然语义上,此类动词不具有使役义,但考虑到古汉语的影响,“表状态变化的状态词(不含制动意义时)在汉语中也是非宾格动词”[17]。因此,这类动词的内论元需移位至表层主语,从而在句法上构成“隐性非宾格结构”(deep unaccusative construction),如例(2)。其句法实现如图1①图示中,“LSR”表示“词汇语义表征”(lexical semantic representation),即“事件结构表征”;“A-结构”表示“论元结构”;“S-结构”表示“表层结构”;“?”表示“受抑制的论元”;“<>”表示“内论元”;“()”表示“可以省略”;“S”表示“主语”;“O”表示“宾语”,下同。所示。但同时,“汉语允许句子的主语空位,动词后的名词组即使不移入该空位也不影响结构的成立”[18]。也就是说,汉语受“话题突显”的类型规约,领主属宾结构中的句首成分并不是真正的主语,而是话题,因此动词后的成分可以在原位上获得主语的地位,从而在句法上呈现出“显性非宾格结构”(surface unaccusative construction),如例(4)。其句法实现如图2所示。

图1 变价动词的映射图(隐性非宾格结构)

图2 变价动词的映射图(领主属宾结构)

2.由其事件模板可知,致役类动结式和“X化”的致因词根和结果词根共包含三个内容论元“x”“y”和“y”,但由于同指性,致因词根的宾论元“y”并不参与论元映射。所以,致因词根的主论元和结果词根的宾论元分别被投射到事件模型所提供的两个结构论元的位置上,在句法上呈现出及物结构,如例(5)。其句法实现可见图3。同时,经非及物化操作,这些复合词在句法上可以由内论元的前移表现出隐性非宾格结构,如例(6)。其句法实现如图4所示。

图3 复合动词的映射图(及物结构)

图4 复合动词的映射图(隐性非宾格结构)

此外,这类表达还可以用于被动和把字结构,如例(7)和例(8)。本文认为,“被动式”和“把字句”与“主动式”具有相同的论元结构,差别仅在于表层的句法实现,如图5和图6所示。由此,本文成功解释了这两类表达在被动和把字结构上的一致性,因为映射中其都涉及了内论元的前移。

图5 复合动词的映射图(被动结构)

图6 复合动词的映射图(把字结构)

3.根据其事件结构,自变类动结式在论元投射中将唯一的论元指派给内论元。但是,综合考虑动结式及其动词词素的语义内涵,本文认为,及物性动结式经非及物化派生的非宾格动词可以有致役类或自变类两种形态结构。因此,自变类动结式属于一种派生的非宾格动词,其在句法上仅构成隐性非宾格结构,如例(9)和例(11)。其句法实现可见图1。由此也解释了自变事件在句法上的一致性:其不具有及物和被动结构是因为这两种操作都会引入事件的外部使因,而其又会被指派给动词的外论元。这样在句法上势必会造成一个主语位置与两个论元的矛盾,而其不具有被动和把字结构是因为其内论元在句法实现中已经被前移,不再具有移位性。

4.“V成N”与动结式具有基本一致的事件模板,因此在论元联结上其也与相应的动结式基本相当。所不同的是,致役类“V成N”的致使义来自于特定的句式,其自身不存在非及物化的可能,如例(10)。

五、结语

本文以“事件模板”为理论依据,将汉语中表达颜色变化的各种形态结构纳入了统一的框架,并由此分类考察了此类事件的句法语义映射。本文的集中讨论不仅深化了对汉语“颜色”和“颜色变化”等相关概念的认识,还有利于从另一个角度切入“状态变化”,从而将这一事件的形义界面研究引向深入。

研究表明,尽管汉语颜色变化事件在形态结构和句法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但其形式与意义之间仍遵循着相对透明的映射规律。此外,本文还发现,削减语义角色虽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形义联结的透明度,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规则本身和论元选择的理据问题。而且,相对于论元结构而言,“绝对映射规则”对表层句法的预测仍不够直观。因此,颜色变化乃至状态变化事件的形义问题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如动词的语义显著性及其语义层级;状态变化的内部时间性及其对句法的影响;论元映射中的论元抑制和论元移位等。

猜你喜欢
句法语义颜色
真实场景水下语义分割方法及数据集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吃+NP”的语义生成机制研究
特殊颜色的水
情感形容词‘うっとうしい’、‘わずらわしい’、‘めんどうくさい’的语义分析
汉语依凭介词的语义范畴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