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中药膏滋收膏终点的实用方法研究

2022-11-23 03:06胡云莉周丹英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折光率收膏密度计

刘 奇 胡云莉 姜 艳 周丹英 余 琪

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23

膏滋作为传统中药制剂,具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深受患者好评。膏滋的制备工艺决定膏滋的质量,俗话说“六分开方四分制”,说明膏滋的制备相对较考究。在膏滋制备工艺中,膏滋收膏工序尤为关键,传统的膏滋浓缩收膏多靠药师的实践经验判定,比如用竹签挑起夏天“挂旗”,冬天“拉丝”;或蘸取少许滴于桑皮纸上不现水迹;或将膏汁夹与食指与拇指间,能拉出2cm左右的白丝[1]。通常多为感官定性评判,无法精确判定膏滋收膏情况,易出现控制不当情况出现,当收膏不充分时,膏滋偏稀薄,说明水分含量过高,既影响感官评定,同时在后期贮藏时易发生霉变;当收膏过度时,易发生焦化,影响膏滋得率等问题[2]。因此需依据收膏时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控制指标,能够快速、准确的判定收膏的终点,从而改变传统只依赖主观经验收膏的状况。对膏滋实际生产运用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考察振荡型密度计法、比重瓶热测法、黏度法、水分法、温度对比法、折光率法分别测定不同品种膏滋收膏时对应指标,筛选出较适宜的控制方法。

1 材料与仪器

1.1 试剂及试药:本所制备的5种膏滋,膏滋1、膏滋2、膏滋3、膏滋4、膏滋5。纯化水(自制)。

1.2 仪器:振荡型密度计(DMA4100M,安东帕,密度准确度1×10-4g/cm3,温度准确度0.03℃,测量范围0~3g/cm3);阿贝折光仪(WAY系列;上海力辰邦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天平(ME204E;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科技有限公司);电热干燥箱(DHG-9015A;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数显表面接触式温度计(testo905-T2;德国德图技术有限公司);锥板流变仪(DVNext;美国博勒飞有限公司);比重瓶。

2 方法与结果

2.1 实验方法:分述如下。

2.1.1 膏滋制备方法:将各处方中药饮片置合适的提取器具中,加6倍量冷水浸膏过夜后,100℃煎煮2次,每次1.5h,200目筛网过滤,合并2次滤液,浓缩至清膏(相对密度1.10左右),将阿胶、冰糖用适宜水混合,加热充分烊化后,加入清膏中,加热收膏。

2.1.3 比重瓶热测法:取洁净干燥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比重瓶,分别装脱气水和即将出锅的样品液精密称定重量,供试品重量除以脱气沸水重量即为对应热测相对密度。确定出热测比重与相对密度之间关系。

2.1.4 振荡型密度计法: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0601[相对密度测定法]中操作规程,设定仪器测量温度为20℃,干燥空气及脱气水检查通过后,将样品液注入U型管样品测量池,进行测定,仪器自动进行计算并显示测量结果,读取比重数值[3]。

2.1.5 黏度法:取即将出锅的膏滋样品液约2g加入仪器中,使转子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测定锥板上的扭力矩,计算动力黏度。确定出黏度系数同相对密度之间关系[4]。

2.1.6 水分法:取即将出锅的膏滋约2g平铺于恒重的称量皿内,打开瓶盖,至105℃恒温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min后精密称定重量。测定膏滋中含水量,确定膏滋含水量与相对密度之间关系。

2.1.7 温度法:在收膏时,将温度计(最大量程大于120℃)放入膏滋中,测定膏滋的实时温度,同时取出膏滋样品,测定膏滋对应温度下的相对密度。确定收膏时膏滋温度同相对密度之间关系[5]。

2.1.8 折光率法:将阿贝折光仪置于室温下,取样品1~2滴,滴于阿贝折光仪载样棱镜上,迅速闭合棱镜,静置数秒,测定其折光率。确定折光率值同相对密度之间关系。

2.2 结果:分述如下。

2.2.1 煎膏剂相对密度测定结果:将每个品种膏滋样品测定3次,以各组相对密度的平均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和各组测定所需时间的平均值为评价指标。数据见表1。由表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同一品种膏滋3次测定结果,基本保持恒定,相对标准偏差基本控制在0.3%范围内。5种膏滋测定相对密度所用时间,基本在10分钟以上,期间需经历称重、溶解、恒温等过程,同时随着膏滋相对密度的增加,测定时间适当延长。从实际生产角度考虑,相对效率偏低。

表1 煎膏剂相对密度测定结果

2.2.2 比重瓶热测法测定结果:依照2.1.3项下方法,实验结果处理同2.2.1项下。结果比重瓶热测法所测定的比重值相对偏低,主要因为热测时,膏滋温度约为90℃,在“热胀冷缩”的特性下,同时夹杂着少量泡沫,造成了测定值较真实值偏低。实际运用时需确定热测和室温之间比重对应关系。热测和室温测定,膏滋比重值相差约0.04,但不同比重膏滋之间偏差较大,当膏滋比重较大时,误差也会随之偏大,表明采用此对应法,准确度偏低,不利于控制收膏比重。

2.2.3 振荡型密度计法测定结果:依照2.1.4项下方法,实验结果处理同2.2.1项下,数据见表2。结果振荡型密度计测定结果相对效率较高,同一种膏滋测定数值间差异较小,表明采用振荡型密度计测定膏滋比重稳定性较高。振荡法测定值同相对密度值基本一致,小数点后至百分位基本无误差,表明振荡法测定结果较准确。实际生产中可较快速、准确的测定出膏滋比重。

表2 振荡型密度计测定结果

2.2.4 黏度法测定结果:依照2.1.5项下方法,实验结果处理同2.2.1项下。结果同一种膏滋对应的黏度值偏差相对较大,在测定时通常需要2~3min稳定时间,测定一组数据大约需6min时间。从测定效率上看,用时偏长。同时膏滋黏度系数同相对密度间拟合度较差。可能膏滋种类不同直接影响膏滋的黏度系数,同时黏度系数又同温度、取样量等密切相关,同一膏滋平行测定结果偏差也较大。表明采用黏度法控制膏滋相对密度,偏差较大,不宜采用。

2.2.5 水分测定结果:依照2.1.6项下方法,实验结果处理同2.2.1项下。水分指标测定时间相对偏长,通常需要3~4天,其作为瞬时指标判定膏滋收膏终点,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水分值同相对密度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同一品种膏滋相关性甚至更高。测定时间偏长,不适宜用于快速判定,但可佐证水分与相对密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2.2.6 温度法测定结果:依照2.1.7项下方法,实验结果处理同2.2.1项下。通过比较膏滋温度与相对密度之间关系,膏滋的比重增大后,其沸点也会升高,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相关性,可以看出温度同膏滋相对密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当膏滋相对密度在1.40时,对应的膏滋温度约为106.37℃。但在实际操作中,膏滋随着相对密度的增加,其内部翻滚状态也会更加剧烈,气泡也会增多、增大,一定程度上会干扰温度的测定。膏滋越稠厚,相对比重值越大,空泡效应越明显,采用温度法并不能真实反映膏体温度,存在一定局限性。

2.2.7 折光率法测定结果:本实验主要利用折光仪测定出Brix值,也可认为可溶性固形物总量。根据所测定的可溶性固形物总量值与相对密度值之间对应关系,确定两者之间转换系数。按照设定的测定条件,将每个品种膏滋样品测定3次,以测定可溶性固形物总量值和测定所需时间的平均值为最终结果。数据见表3。

表3 折光率法测定结果

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折光率法测定出数值相对较稳定,并且效率较高。在运用时还需确定折光率和相对密度之间对应关系,通过对比表1和表3之间数据,结果如表4、图1所示。

表4 折光率测定值与相对密度值之间关系

图1 可溶性固形物与相对密度对应关系

通过比较可溶性固形物总量同相对密度值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同时拟合方程可以预测出,当成品膏滋比重值控制在1.30~1.40时,折光率值可控制在65%~80%范围内,单个样品的测定值在2min左右即可完成,具有取样用量少、准确度高、用时短等特点。

3 讨论

膏滋在实际大生产时,通常在球形浓缩罐中操作进行,膏滋比重1.30~1.40范围内,窗口期较短,比重瓶法不能及时测定出膏滋的相对密度,且准确度稍差,不适宜用于收膏终点的判定。采用振荡密度计法虽可准确、快速测定相对密度,但设备价格较昂贵,不适宜大规模普及应用。有研究表明通过折光率控制中药清膏和蜂蜜的浓度,进而控制膏滋成品质量[6],但没有直接应用于判定中药膏滋成品相关研究报道。通过本实验确定了膏滋的相对密度与折光率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相比振荡型密度计法,折光率法投入的经济成本更低,普通生产型企业更易购置,有利于大规模普及应用,可以利用此特性,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快速、精准、便捷的测定膏滋比重,及时确定收膏终点,较适用于生产企业内部用于收膏生产工艺的控制。

对于不同的膏方,相同的比重值,对应的折光率是否也一致,或者本研究结果,是否可以广泛应用于不同的膏方。通过现有研究表明,仍然具有良好的参考性,折光率同可溶性固形物总量有直接对应关系,膏滋中除去可溶性固形物,剩余的基本上为水分,即折光率和水分含量有一定对应关系。而相对密度值同膏滋的含水量也有直接关系,因此当膏滋含水量相同时,其对应的折光率和相对密度值理应差异不大,但究竟具体差异程度,还需对不同品种膏滋、同品种不同批次间膏滋等方面开展广泛的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折光率收膏密度计
也谈自制简易密度计的竖直漂浮问题
《本草纲目》蜜膏方撷萃
清热消食化痰蜜茶膏
夏日疖肿食蜜膏
石蜡产品折光率测定的研究
乙醇-正丙醇物系的折光率-温度-组成的关系模型建立
“吸盘3”号挖泥船核子密度计改进设计
折光率方法检测小儿清热止咳分散片提取液的研究*
用测折光率的方法检测中药汤剂浓度的研究
验方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