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法在水利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2022-11-23 05:52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电法测线坝基

崔 晨

(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乌鲁木齐 830091)

电磁法在勘察领域应用的范围非常广,主要包括了地下水、地热勘察,矿产勘察、溶洞勘察、高阻覆盖区勘察等,表现出了优异的应用效果,勘察的质效高,结果准确。水利工程通常地质条件较差,处于高山河流区域,现场地质勘察会受到自然条件、地形的限制,工程勘察结果可能存在偏差。因此,需采用电磁法进行勘察补充,获取地下隐伏构造,以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1]。

1 电磁法在水利工程勘察中应用的原理

电磁法是水利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借助水利工程勘察现场地下岩(矿)石不同的导电性、导磁性,使用专门的地球探测仪器,比如V8多功能电法仪,通过发射系统发送一次脉冲磁场,接收系统接收二次磁场信号,进行水利工程地下地质勘察。该仪器为电法类勘探仪器,由发射系统、接收系统、定位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勘察方法包括了瞬变电磁法、大地电磁法、音频电磁法等,在水利工程勘察中应用效果显著。但是在实际的勘察中,由于水利工程现场地下良导体的不同,电磁法勘察的灵敏度存在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电磁异常场幅度,导致最终的解释成果存在差异。文章以电磁法中的瞬变电磁法与EH-4电磁测深法为例,进行电磁法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原理与应用特点的论述,具体内容如下。

1.1 工作原理

瞬变电磁法为无损探测法,应用多功能电法仪发射系统发送脉冲电流,在发射线圈中形成一次磁场,传递至地下良导体,使良导体发生电磁感应,多功能电法仪然后再利用断电的间隙,其接收系统采集良导体反馈回的瞬变二次磁场,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而二次磁场信号的强弱,显示着良导体导电性的强弱,如果工程勘察地下良导体的导电性差,那么在断电后其瞬变二次场峰值大,但是场强衰减较快,反之瞬变二次场峰值小,衰减速度慢。EH-4电磁测深法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EH4电导率张量测量仪,发射人工电磁波弥补大地电磁场,可完成地下1千米深度介质电阻率与电导率的测量,用于解决水利工程地质构造深度探测问题[2]。

1.2 电磁法特点

1.2.1 瞬变电磁法

瞬变电磁法整合了探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通过发射系统与接收系统进行地下二次磁场信号的采集,实现软硬件技术的结合,在水利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表现出了以下特点:①探测效果好,在多功能电法仪发射一次磁场后,断电进行二次磁场信号的采集,不会受到一次磁场信号的影响,纯二次场探测效果好;②穿透力强,探测深度可超过1km,探测不受低阻覆盖层与高阻覆盖层影响;③采用多道观测,测线布置灵活,不受探测现场地形、地势的影响而形成假异常;④应用于高低阻覆盖层,可准确分辨及定位探测目标;⑤探测仪器体积小、质轻,操作简单方便,并且多功能电法仪可同时进行剖面测量与测深,提高了探测解读的准确性。

图1 瞬变电磁法工作原理

1.2.2 EH-4电磁测深法

EH-4电磁测深法同时使用了人工与天然电磁场,在工程地质构造勘察中应用的稳定性好,并且EH4测量仪体积小,天线为十字交叉形式,发射率在500Hz-100KHz,能接受纵横两个方向的电场与磁场。在实际的应用中做到了密点连续测量,数据实时采集与显示,应用的节能性与便利性良好[3]。

2 电磁法在水利工程勘察中的具体应用

2.1 工程案例

以某地水利工程为例,该工程为水库工程,主要用于防汛抗旱。该工程总库容7689万m3,主坝1座、副坝6座,有取水口工程、充水工程,以及一条长10.64km的干渠。其中2座副坝在前期地质勘察中,发现有区域性断层,断层位于2座副坝的坝基,坝基下方存在破碎带,有副坝建成后的坝基渗漏隐患。基于此,需使用瞬变电磁法进行坝基地下破碎带的无损探测,明确区域性断层的实际情况。取水口工程需要穿越大山,深埋隧道施工需要进行地下水分布的勘察,以便于进行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调整,解决副坝投入运行后的渗漏隐患,及深埋隧道工程施工中可能面临的水害问题,确保整个水库工程的施工质量。

2.2 瞬变电磁法在工程案例中的应用

2.2.1 探测布置

在2座副坝区域性断层探测范围,参照水利工程的地质勘察报告,确定探测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为断层,地层岩性为厚7~14m的砂砾石层,分布较薄的凝灰质砂岩层、晶屑玻晶凝灰岩等。在探测的范围内共布置6条测线,测线间距为35m左右,平行于副坝轴线布置,测线长度根据探测范围进行灵活控制,在400~1000m之间。探测仪器选用体积小、操作简单的V8多功能电法仪,高频信号为16位,低频24位,可接收40个频点信号,增加动态探测范围及分辨率,反射与接收系统与GPS同步运行,并采用无线连接及移动通信。

2.2.2 探测电性数据

通过该水利工程前期物探成果获取以下地质信息,在副坝的坝基地下40m范围内,从上至下分别是电阻率为15~160Ωm的低液限黏土,100~480Ωm的砂砾石,90~320Ωm的伏基岩。电阻率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小,部分河床地下50~110m为基岩,电阻率为70~160Ωm。在本次瞬变电磁法探测中,获取的低液限黏土视电阻率为30~120Ωm,砂砾石为80~130Ωm,基岩为70~520Ωm。

2.2.3 探测解读

多功能电法仪接收系统获取的数据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剔除其中的奇异点与坏点,然后使用电法仪工作站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生成视电阻率深度断面图,综合分析前期获取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进行该断面图的解读,具体内容如下:①2座副坝坝基的覆盖层,存在不同风化程度较破碎岩体、极破碎岩体、完整性差岩体、新鲜完整基岩等,探测获取的视电阻率依次是30~80Ωm、80~110Ωm、110~130Ωm与180Ωm以上;②主断层,经数据分析初步判断其内岩体挤压程度较大,视电阻率在120~260Ωm之间,断层错动位置在坝基的100~550m之间,六条测线获取的视电阻率存在较小偏差;③错动带分析,确定其内部存在断层发育现象;四是断层发育处有破碎带,地质条件较差,且位于坝基100~300m之间。

2.2.4 探测成果

综合瞬变电磁法探测解读与该水利工程前期的地质勘察、物探等数据信息,确定2座副坝坝基存在主错动断层,并且错动带有断层发育,距离坝基较近,推断出断层的空间分布及走向,获取的成果如下:①瞬变电磁法需断电探测,地下浅部探测成果准确性不够,视电阻率有待考量;②确定了主断层大致空间分布,虽然6条测线探测数据处理后存在偏差,但不影响最终探测结果的精度;③主断层错动带左侧的辐射在测线探测的500m范围内,坝基会受到断层的影响,并且断层有发育表现;④错动带右侧岩体较完整,断层的影响不大;⑤结合获取探测的视电阻值,确定副坝坝基的地质条件较差,施工范围存在主断层错动带,岩体断层发育,强风化裂隙发育、弱风化裂隙发育分布较多,错带内部挤压较为紧密,渗透性不大,但是在断层发育处则渗透性强,易引起副坝坝基渗漏,对副坝施工产生不良的影响,需要在施工方案设计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及解决。

2.2.5 探测成效分析

依托于某地水利工程实例,对其2座副坝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地质勘察,获取副坝隐伏构造,确定了断层空间分布情况,岩体风化、破碎程度,以及主断层错动带的断层发育信息等,复核副坝前期地质勘察资料,以为副坝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通过瞬变电磁法在水利工程中的实践应用,获取了以下结论。

1)本次瞬变电磁法探测使用了无线发射与接收,避免了接地电阻影响,即使探测位置存在高阻覆盖层,也不会影响到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具备在水利工程勘察中应用的基本条件。

2)平行布置测线,一次可实现大范围探测,不受地形、地势制约,在保证探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提高了探测的效率。

3)该探测方法可用于裸露岩石地带,无线接地探测,可作为水利工程地质勘察及物探的补充。

4)充分利用地下良导体,探测的灵敏度、灵活性、分辨率表现优异,探测假异常发生的概率较低。

5)水利工程勘察为野外作业,勘察条件较差,并会受到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周围环境中电磁干扰,而采用瞬变电磁法探测,使用集成多功能电法仪,发射、接收、数据处理为一体,抗干扰能力强,有效避免了探测偏差。

6)瞬变电磁法可与高密度电法联合探测,弥补电磁法浅部测量的缺陷,保证探测结果的全面准确,为水利工程提供可靠的工程勘察技术支撑,夯实水利工程施工的基础保障。

现阶段电磁法在水利工程中应用越加广泛,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应用便利、受到环境干扰小、探测效率高等优势,通过在水利工程长期实践中的应用,技术发展越加成熟,获取的探测成果准确性高、可用性好,可得到水利工程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岩性、裂隙发育、断层发育等数据信息,适用于探测环境干扰大、地形复杂、不良勘察条件等的水利工程探测。

2.3 EH-4电磁测深法在工程案例中的应用

2.3.1 卡尼亚视电阻率计算

EH-4电磁测深法在水利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是基于平面波卡尼亚电阻率的天然电磁源与人工电磁源,并遵循电磁感应原理进行水利工程地质构造的物理勘探。探测采集的数据有Ex与Ey,为正交电场分量时间序列,Hx与Hy磁场分量时间序列,电场与磁场的波阻抗Z=Ex/Hx=-Ey/Hy=ωμ/k,最终推导出卡尼亚电阻率公式如下:

(1)

2.3.2 测量方案

根据取水口工程隧道勘察现场的实际条件,布置纵横两个方向长度分别是800m与600m的测线,测线两端分别设置电极,测点间距20m,EH4主机与前置转换器进行连接。主机调整为常用工作模式,设置为高频与低频段接收,如果勘察现场的信号较差,需增设中频段,共计测量16次。

2.3.3 探测解读及成果

通过在现场采集数据计算出隧道设计高程电阻率值,绘制出取水口隧道断面图,发现存在4个低阻区,第一个低阻区隧道开挖作业面临着3个出水点,水量在75m3/h左右,说明隧道开挖区域有可能为张性构造带,切割过大形成了水系通道。第二个低阻区与第一个相差不大,水量约50m3/h,第三与第四低阻区异常值不高,评估为岩性分界带,含水量较低。综合以上探测成果,4个低阻区岩体较为破碎,含水量不等,隧道工程开挖面临地质构造深度切割带与多个出水点,需要在取水口工程隧道开挖施工方案设计中,提前制定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确保隧道开挖作业的顺利推进。

3 结 语

水利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有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表地质等,其中地质构造及地下岩体勘察的难度较大,通常采用多种物探方法,以确定水利工程施工的实际地质条件。但是受到勘察现场环境、自然条件、地形地势等的干扰,难以保证勘察结果的准确性,而采用电磁法进行工程前期物探及地质勘察的补充,可为水利工程提供详实、准确的地下地质信息,以提高水利工程勘察的质效。

猜你喜欢
电法测线坝基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带纵缝RFC重力坝坝基弹模敏感性分析
高密度电法在水库选址断层破碎带勘探中的应用
大疆精灵4RTK参数设置对航测绘效率影响的分析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阿克肖水库古河槽坝基处理及超深防渗墙施工
平面应变条件下含孔洞土样受内压作用的变形破坏过程
多波束测量测线布设优化方法研究
平班水电站坝基渗漏排水卧式泵裂纹分析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