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研究

2022-11-23 10:40李春侬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小农管护水利

王 莹,李春侬

(1.盘锦市水利服务中心,辽宁 盘锦 124010;2.大洼区水利服务中心,辽宁 盘锦 124200)

0 引 言

农业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简称“小农水”)的建设、维护、管理密切相关,近年来农田水利的兴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灌溉用水矛盾。然而,由于建后管护不到位许多地区仍然面临着农田灌溉缺水问题,农民参与意识低、“搭便车”机会主义行为、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建后管护主体缺位等问题致使小农水陷入“有人用、无人管”的局面,水利设施利用率和供给效率偏低,小农水“量”的增加并未带来“质”的提升[1-5]。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小农水的功能效应和建后管护效果,加快推进产权改革及管护机制建设已成为水利建设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6-7]。

实践表明,多方合作是提高小农水管护效果的必要条件,基层组织中用水协会、村组织、农户等提供微观层面的对接,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8]。其中,在对接过程中管护模式发挥着外在的制度约束和契约作用,对社会资源参与管护起着引导推动作用;关系网络是指能够影响到个人行动和社会结构的各种社会资源,对资源获取与信息交流具有促进作用,在对接过程中发挥着内在联结的“黏合剂”和“桥梁”作用,并以非正式制度的方式补充了正式制度[9-10]。所以,从关系网络和管护模式的角度探讨管护效果影响机制,对促进农田水利的长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2020年6-9月课题组对辽河流域中下游近100个村庄的水利设施实地调研资料,采用简单随机与分层相结合的调查抽样方式,调研对象包括水利管理者、村委会主任和村庄村民等人员,以入户访谈的形式发放问卷1610份,收回有效问卷1596份,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样本调查统计表

续表1 样本调查统计表

结合表1中数据,调查样本户中年龄集中分布于40~60岁之间,且60岁以上农户所占比例达到25.50%,说明农村面临着比较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男性所占比例为56.70%;参与过水利管护的农户只有28.70%,受访农户以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为主;被访农户从业广泛,农业收入占比多处于50%以下,由于调研地区有土地流转或承包的农业大户,所以农户耕地面积以20亩及以上和10亩以下为主。

统计分析调查区域内不同管护模式的分布情况如图1,其中以用水者协会、村集体和以承包为主的个人管护模式下的小农水所占比例依次为34.12%、45.86%、20.02%。

图1 小农水管护模式分布图

1.2 变量分析

小农水管护效果所使用的变量有控制变量、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统计性分析见表2,具体如下:

1)控制变量。结合样本区域实际情况,选择村庄特征、农户认知特征、家庭特征以及农户个体特征作为控制变量。其中,村庄特征主要有乡镇到村庄的距离,农户认知特征包括政府投资力度、水价评价和管护权责明晰程度,家庭特征主要有耕地面积和农业收入占比,农户个体特征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国家投入和权责明晰程度均值为3.25、3.57,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乡镇政府到村庄的平均距离5.02km。对农田灌溉水费农户评分值为3.86,表明农户大多认为水费偏高。

2)解释变量。以关系网络和管护模式为核心解释变量,对用水者协会、村集体和个人管护模式赋值3、2、1,并以此来衡量管护模式。考虑农户关系网络以及小农水管护的村域属性,采用本村村干部、同行政村村民、同自然村村民、邻居、朋友、亲戚、家庭成员7类人员与农户的来往程度来衡量关系网络,来往程度用1~5的整数值来表征。将关系网络用因子分析法进一步细分成一般关系、亲友关系2个维度,其中一般关系表征本村村干部、同行政村村民、同自然村村民与农户的来往情况,清幽关系表征邻居、朋友、亲戚、家庭成员与农户的来往情况,7个指标的累积方差贡献率68.025%,Bartlett球度简言之和KMO值为5672.308和0.655。因此,采用(一般网络×28.861%+亲友网络×37.955%)/68.025=关系网络的加权平均法求得总因子得分。

3)被解释变量。以小农水管护效果作为被解释变量,效果应覆盖物质性和精神性两个方面,采用渠道的损毁情况和农户的满意度来衡量。一般地,农户对小农水管护效果的评价是反映水利设施管护情况的重要参数,但仅仅依靠农户评价还不够全面,对此引入农户满意度和小农水完好程度来衡量,通过标准化加权处理以更加客观地反映管护效果。首先,标准化处理水利设施完好程度和农户满意度,然后重新赋值并利用等权重的方式求和,赋值标准为:评分≤1时赋值1、1<评分≤2时赋值2、2<评分≤3时赋值、3<评分≤4时赋值、4<评分≤5时赋值5。本村农田水利设施损毁程度的估计值由水利设施管理者或村干部计算确定,以此确定农田水利完好程度和小农水管护效果。经计算,管护效果评价均值为3.96,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总体达到中等偏上水平。

表2 变量统计性分析

1.3 研究方法

将小农水管护效果作为被解释变量时其取值区间为1~5,该变量属多分类有序离散型,故从关系网络和管护模式的视角应用有序probit模型来衡量其对管护效果的影响,实证模型如下[11]:

yi*=Xiβ+εi

(1)

设管护效果的临界值分界点为α1<α2<α3<α4<α5,所对应的效果等级依次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则有:

(2)

式中:y*i、yi为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和可观测变量;Xi为影响管护效果的实际观测的因素;εi为服从正态分布且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β为待估计参数。

设标准正态累积分布函数Φ(x)为εi正态分布的累积概率函数,则yi取1、2、3、4、5的概率利用下式计算:

(3)

2 小农水管护效果实证分析

2.1 控制变量

户主受教育程度正向显著影响着管护效果,对于水利设施管护受教育年限多的农户认识更加深刻,更愿意参与小农水的建设与管护。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正向影响着管护效果,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农户依赖农业收入的程度越高则对管护需求就越高,更愿意参与管护,管护效果也更好[12-13]。性别指标未通过检验。耕地面积负向显著影响着管护效果,农户耕地面积越大则灌溉需求越高,管护要求也就越高。权责明晰程度正向显著影响着管护效果,权责混分越清晰则水利设施管理维护权责归属缺失等问题越少,能够促进小农水管护行动的有序开展。水价评价负向显著影响着管护效果,管护资金主要来源水价定价收费,但农业收益较低时收取水费会加重农户负担,从而导致评价较低。政府投资力度正向显著影响着管护效果,政府投资是支持小农水维护的重要力量,可以有效解决各种缺损问题。另外,大多数农户认为应由县政府承担水利设施的维护责任,对于农户的投资投劳行为,政府的投资产生了一定“挤出效应”,但可以提高评价[14]。乡镇与村庄距离正向显著影响着管护效果,这是由于距离乡镇越近则村庄享受到的政策倾斜可能就更多。户主年龄正向显著影响着管护效果,对于管护效果的评价村内较年长的农户有阶段性的对比,相比之前的管护效果当下是更优的。

2.2 关系网络、管护模式对管护效果的影响分析

结合模型1分析结果(表3),管护模式正向显著影响着小农水管护效果,管护模式不同所带来的管护效果具有明显差异,管护效果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用水户协会>村集体>个人管护模式。因此,农户参与对提高管护效果具有决定作用,提高小农水管护效果的根本途径是引导农户深入参与管护。用水者协会较村集体管护模式具有更加明晰的产权归属,而农户作为使用者可以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起良好的参与认知,通过积极参与实现管护效果的提升。管护模式通过外在约束可以利用权责意识和规则力量促成管护行动,培育和提升农户参与管护的程度、意愿和契约意识,从而达到预期的管护效果[15]。

结合模型2分析结果(表3),通过5%显著性检验的关系网络正向影响着小农水管护效果,并且农户关系网络越丰富则小农水管护效果越好。通过群体监督和惩罚机制、较好的资源和信息分享率以及较高的组织号召能力等,较高的关系网络水平可以激励农户更多地参与管护活动,有利于减少合作过程中的“搭便车”形成、摩擦成本、交易成本以及监管费用等,更高效有序地落实水利设施管理工作[16]。此外,在小农水使用过程中关系网络水平较高的农户可接受到的帮助更多,农户评价性效果和使用的有效性较高。水利设施管理者的关系网络水平越高,则个人管护模式中所拥有的社会资源就更多,丰富的社会资源可以减弱个人管护下技术缺乏、资金供给不足等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17-19]。

将关系网络进一步细分维度后,结合模型3分析结果(表3)可知,亲友网络非负向显著影响着管护效果,而一般网络以1%显著性正向影响着管护效果,对于参与管护合作行为和决策亲友成员的群体一致性较高,亲友间的决策和认知更易于达成一致,这使得亲族以外的农户很难达成合作,而一般网络水平较高时有利于不同亲友网络之间相联结,有利于增进农户参与程度、管护信息交流以及达成一致目标,减小管护行动的交易与组织成本,管护效果良好。

表3 归回分析结果

续表3 归回分析结果

2.3 关系网络、管护模式对管护效果的交互影响

在模型中同时纳入关系网络指标、管护模式指标以及两者的交互项,并深入分析二者的交互作用。模型4和模型1、2中关系网络及管护模式对管护效果的影响基本相同,显著性和影响方向未出现明显改变。

结合引入关系网络和管护模式交互项(模型5)计算结果,两者在一定程度上交互影响着管护效果,但系数为负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农户具有较高关系网络水平时,管护模式正向影响管护效果的作用较弱,即农户关系网络的扩大和增强会降低管护模式正向影响管护效果的作用。具体而言,关系网络水平较高的农户更易达成管护合作行动,相对弱化了管护模式的作用,而关系网络水平不高的农户则需要规则性的契约,即以管护模式激励农户的管护行为。关系网络、管护模式分别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联结农户个体参与管护和正式的规则契约激励增进农户的参与,两者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可以减少交易和组织成本,这与关系网络可以减弱乃至消除契约的需要相一致。

根据引入管护模式与一般网络、亲友网络2个维度关系网络交互项(模型6)计算结果,前者为负向显著影响,后者为正向不显著影响,表明农户的一般网络更多地体现了以上替代效应,较高的一般网络水平和合适的管护模式有利于促成管护行动,降低管护交易和组织成本,两者具有较为显著的相互替代效应;对于亲缘、血缘等所形成的亲友网络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结作用,合适的管护模式可以缓解一致性亲友群体所引起的外群体南达成合作的问题,但相对较弱。

3 结 论

文章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和辽河流域中下游近100个村庄的1596份问卷调查数据,从小农水管护效果受网络关系、管护模式和两者交互作用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用水者协会模式下的管护效果、完好程度和农户评价最优,农户评价最低的是集体管护模式,完好程度最低的是个人管护模式。

2)关系网络、产权明晰的管护模式和较高的农户参与程度正向显著影响着管护效果,关系网络进一步细分后,亲友网络负向不显著影响着管护效果,而一般网络正向显著影响着管护效果。

3)关系网络和管护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管护模式对管护效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随一般关系网络水平的提高而减弱,两者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

猜你喜欢
小农管护水利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中国小农家庭的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