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主要药害分析及解决对策

2022-11-24 16:43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药害用量农作物

张 倩

(太原科技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农作物药害是指对农作物喷洒农药时因方法和用量不当导致农药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产生各类病态反应的状况,这些不良影响和病态反应包括组织损伤、影响生长发育、减产绝产甚至死亡等。导致农作物药害产生的因素主要有农药、农作物和施药环境3大类。农药的成分不同,其性质和药害作用也不同,一般来说无机农药比有机农药更容易产生药害作用。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农药的敏感度不同,主要是不同阶段的农作物的叶面蜡层厚度、茸毛量和气孔数量都不同,吸收农药的效率不同,进而产生的药害作用也不相同。农药喷洒环境也会影响农作物药害的程度与发生概率。一般来说,高温高湿环境容易产生药害作用。目前农药种类繁多,用量和施用方法各不相同,农民在喷洒农药时没有区分好各自的用量和使用方法就很容易导致农作物药害发生。为了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充分发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效用,农民需要清楚农作物药害类型、症状、原因和解决对策,科学使用农药,做好农作物药害预防工作,并且在农作物药害发生后能够及时救治,减少农业生产损失,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收入。本文以农作物药害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农作物药害类型、产生原因、症状和救治方法,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农作物药害,提高对农作物药害的警惕性,科学管理和喷洒农药,降低农作物药害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1 农作物药害分类及常见药害类型

1.1 农作物药害分类

农作物药害类型主要按照以下标准分类:一是按照农药与农作物接触方式分类,可分为直接药害和间接药害。直接药害是指对目标农作物造成的药害。间接要害是对非目标农作物造成的药害,例如在对玉米施药时不小心将农药喷洒到附近的大豆上,对大豆造成的药害就是间接药害。二是按照药害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急性药害和慢性药害。急性药害是指施药后农作物短时间内表现出药害症状。慢性药害是指施药后较长一段时间后农作物才表现出药害症状。三是按照农药药害在农作物上的表现症状可分为隐性药害与显性药害。隐性药害是指肉眼难以看出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症状,但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或质量降低等问题。显性药害是指农作物受农药影响直接在根、叶、果实和花器官等部位产生肉眼可见的药害症状。

1.2 常见农作物药害类型

1.2.1 长残效玉米田除草剂药害

首先是烟嘧磺隆。该除草剂对小麦、大豆和马铃薯等常见农作物没有残留药害,但是对小白菜、菠菜和甜菜等蔬菜具有残留药害,如果使用浓度为4%的烟嘧磺隆的量超过每亩100 mL,则会对以上蔬菜的生长有影响。其次是嗪草酮,为了确保该除草剂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需要将嗪草酮每亩的用量控制在33~66 g范围内,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大豆、玉米和番茄的正常生长。而且需要在施药后4个月种植小麦和大麦。在施药后8个月种植水稻和花生。施药后12个月种植高粱和向日葵。因此要控制好嗪草酮的用量和农作物播种时间。

1.2.2 长残效大豆除草剂药害

首先是氯嘧磺隆。如果是在大豆和菜豆田喷洒氯嘧磺隆,需要将每亩20%氯嘧磺隆用量控制在5 g范围内。喷洒完氯嘧磺隆后15个月方可种植玉米、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施药后24个月方可种植苜蓿和洋葱等农作物。其次是咪唑乙烟酸。为了确保咪唑乙烟酸喷洒后对大豆、花生和菜豆等农作物没有影响,需要将5%的咪唑乙烟酸的用量控制在每亩100 mL左右。施药后12个月才能种植大麦和小麦。施药后18个月才能种植向日葵和水稻。最后是异恶草松。为了确保喷洒异恶草松后对大豆、水稻和菜豆等农作物没有影响,需要将48%的异恶草松的用量控制在每亩100 mL左右。施药后9个月方可种植高粱和马铃薯。施药后12个月方可种植玉米、大麦和小麦等农作物。

1.2.3 杀菌剂药害

一是氟啶胺。氟啶胺使用不当会导致农作物产生霜霉病、根肿病和灰霉病。氟啶胺不能在高温环境中使用,也不能与乳油复配,不能用于瓜类和叶菜等农作物。二是嘧霉胺。嘧霉胺的浓度不宜超过25%,不宜喷洒在茄子、黄瓜、番茄和樱桃等农作物上。三是代森锰锌。该除菌剂对光和热敏感,容易分解出锰离子和锌离子,这些都是重金属,对植物生长不利,并且,代森锰锌浓度过高会导致果树落叶,影响果树正常生长。因此不宜使用在桃树、荔枝和梨树等树木的果实期。四是铜制剂。对该除菌剂敏感的农作物有桃树、梨树、荔枝和杏树,该除菌剂使用不当会导致果树落叶落果,因此不宜在以上果树的嫩梢、开花期和幼果期使用。

2 农作物发生药害时的症状

叶片症状:农作物发生药害时其叶子的颜色会异常,出现失绿症状,也会在叶子上长斑,例如广灭灵和三氯苯除草剂的药害症状均是如此。有的农药也会使农作物叶片黄化和焦化,例如塞克金的药害症状就是如此。

果实症状:果实表面出现斑点,甚至使果实出现畸形和落果现象。例如波尔多液的药害症状就是果实表面产生锈斑。

花器官症状:在开花前或花期使花器官提前凋谢或者出现开花不结果等问题,例如波尔多液的药害症状就是使果树花朵脱落。

根系症状:农作物根部变烂或根毛稀少,例如五氯酚钠的药害症状就是水稻在拔节期根部烂掉。

3 农作物药害产生的原因

农作物药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农民不科学的用药观念和方法有关。首先,农民不按照说明上的农药剂量和使用方法喷洒。很多农民认为农药越多越好,使用农药前不认真阅读说明,也不相信说明上推荐的使用剂量,盲目或主观地根据自己的认知来配置农药用量,导致农作物药害发生。部分农民为了一次性防治多种杂草或病虫,会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多种农药,认为这样可以提高除草杀虫效率,却不知道很多农药的药理相克,混合后不但药效降低,甚至会产生药害作用。其次,农民不科学合理地保管农药,导致农药标签损坏,分不清农药种类而错用农药,也会产生农作物药害。还有就是不注重农药的合理存放,农药应该避光防晒,但是有的农民就是随意放置,导致农药提前失去药性,甚至产生某些毒素,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再次,农民配药不科学。最常见的不科学配比就是擅自增加农药用量或者擅自稀释农药浓度。增加农药用量不但难以起到应有的除草杀虫效果,还会使杂草和害虫产生抗药性,也无形中增加了农业成本。擅自稀释农药浓度看似节省了农药成本,其实稀释后的农药难以起到除草杀虫的效果,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有些农药混合使用可以提高药效,有些农药混合使用不但不能增加药效,反而会失去药效,甚至会产生药害反应。最后,施药方法不正确。施药的工具不达标或者施药方法落后,会造成局部农药过多,影响农作物生长。例如除草剂大多是农作物萌芽前喷洒,但如果改为萌芽后喷洒则会对农作物产生不良影响。还有一些农药只能采用灌根或拌种的方法进行,而不能使用喷洒的方法进行,错误的施药方法不但不会起到应有效用,反而会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

4 农作物药害与其他病害的区分方法

农作物药害症状和很多病害症状有相似之处,要想解决农作物药害问题,首先要区分开农作物药害和病害,才能对症下药。常见的几种农作物药害与病害区分方法如下:

一是农作物枝叶出现斑点的药害与病害的区别。斑点型药害在农作物上分布没有规律,主要和农药喷洒浓度不均有关。斑点型病害又分为生理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生理性病害具有普遍性,农田的农作物均会出现斑点症状且出现斑点的部位大多相同。真菌性病害具有发病中心,发病中心的斑点较大,其他部位斑点较小。

二是农作物枝叶黄化的药害与病害的区别。药害导致的农作物枝叶黄化会因阳光越充足而黄化速度越快,最终导致枝叶枯萎凋落。病害导致的农作物枝叶黄化大多是缺少某些营养素,因此,黄化速度与土壤肥力有关,肥力越低黄化速度越快,且全田黄苗的症状具有一致性。除了营养素缺失导致的黄化病害,病毒也会引起农作物黄化,只是病毒性黄化病害会导致枝叶变黄且有碎绿,病株与健株混生,苗天病症缺乏一致性。

三是农作物畸形的药害与病害的区别。药害引起的农作物外观畸形具有局部性,只有农药超标的某些植株上才会表现出畸形,且并非整株都畸形,而是农药超标的部位畸形。病毒引起的农作物畸形具有零星发病症状,而且农作物叶片会有碎绿、皱叶和明脉等症状。

四是农作物枯萎的药害与病害的区别。药害引起的农作物枯萎没有发病中心,而且枯萎速度较慢,先是枝叶变黄,然后是植株死亡,根茎没有太多症状。侵染性病害导致的农作物枯萎的病因大多是输导组织堵塞,因此在高温蒸发量大的环境中容易发生,且先萎蔫,然后整个植株都变黄,最后枯死。

5 农作物药害解决对策

5.1 科学用药,避免药害产生

首先要加强对农药的管理,避免盲目使用农药。因为市场上农药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农民在选择农药时要看清农药名称和使用说明,避免买错农药种类,在购买农药时要格外注意农药外包装标签内容,确定农药的名称、类型、防治对象和使用方法,然后根据农作物类型合理使用。如果农药标签损坏就不宜使用。同时也要加强对农药配比的管理,要根据农药的类型和成分准确配置农药,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配合比进行配置,不能随意改变农药浓度。在配置农药前要先配置母液,然后将母液倒入盛有一半清水的容器中,为了改善农药物理性质可以添加粘着剂。在不同类型农药混合使用时要做好调查,确保混合农药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其次要加强施药管理,科学喷洒农药。喷洒农药时一方面要注重外界环境变化,例如高温干燥、大风大雨等天气就不能喷洒农药。也要避免在农作物敏感期喷洒农药,农民需要清楚不同农作物对不同农药的不同敏感期,这样才能避免在农作物敏感期喷洒不合适的农药。农民在喷洒农药时要选择使用扇形农药喷头,确保农药均匀喷洒到农作物上,而且要直线喷洒,避免重喷,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药使用率还可以避免高浓度农药对农作物的反作用。在喷洒农药时要注意风向,避免迎风喷洒。

5.2 药害产生后的解决办法

如果因农药管理和使用不当而导致农作物产生药害反应,需要及时根据药害类型进行救治。如果是急性药害。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用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喷洒在农作物表面,来降低农药浓度,降低超标农药对农作物的药害。也可以喷洒植物生长促进剂来降低药害,同时要加强水肥管理,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如果是慢性药害。一方面要采用解毒剂或拮抗剂来中和农药浓度,降低农药对农作物的伤害。另一方面如果除草剂使用过量,在今后的除草剂喷洒过程中就要注意控制除草剂的用量,尽量用扇形喷头来喷洒,避免重喷而加重药害。也可以增施有机肥或者利用微生物来降解超量使用的除草剂。

6 结束语

为了除草杀虫,确保农作物健康生长,为农作物施加农药是农业生产最常见的工序,但是农民很多不当操作会使农药产生药害,不但不利于农作物正常生长,还会导致农作物减产、绝产甚至死亡。因此农民要充分认识农作物药害的症状、原理和应对措施,要根据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及其生长阶段合理选择农药类型,严格按照农药说明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配比和施药,切勿盲目更改农药剂量和使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施药环境进行施药。同时保管好农药,避免其变质或标签损坏。如果发现农作物产生药害症状要及时救治,通过稀释农药浓度或中和农药的方法进行救治,从而减少药害对农业生产的损失。

猜你喜欢
药害用量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玉米除草剂药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
作物药害如何急救
趣味象声词
发明速递
2014年阿瓦提县机采棉脱叶剂筛选试验报告
果树药害补救方法
农作物药害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