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土坷垃里种出“金豆豆”

2022-11-24 23:22王璐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3期
关键词:农科院黄磊种业

白露刚过,秋风渐凉,在河南省正阳县清源街道办事处李通村的田地里,绿油油的花生一眼望不到边。揪起一株花生,只见籽粒颗颗洁白饱满。“80后”的农场主黄磊卷起裤管踏入农田,他掂着手中的花生说:“农业是个大舞台,我在土坷垃里种出了‘金豆豆’。”

2006年,受党的惠农政策感召,在外务工近十年的黄磊不顾家人及亲友劝解,毅然回乡创业,准备在茫茫田野中寻找致富商机。当年他承包了300亩耕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就这样踏上了“新农人”之路。在他的辛勤耕耘下,当年实现亩均收入1 800元,总收入54万元,扣除成本,纯收益达20多万元。

2021 年度“全国十佳农民”(5-6)

尝到甜头的黄磊,更加坚定了搞规模化种植的信心。2009年他决心扩大种植面积,又承包了2 200亩耕地。为种好承包地,他聘请高级农艺师为技术顾问,并挤时间刻苦自学农作物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坚持优良品种、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在他精细管理下,当年种植的小麦亩产达1 000斤以上,较当地农户亩增产200斤;种植的玉米亩产1100斤,较其他农户亩增产180斤以上。2009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 800吨,种粮收入达300万元。

为进一步提高种植效益,黄磊特别上心与科研育种单位加强联系。2009年以来,他先后与河南省农科院、驻马店市农科院签订良种繁育合同,将承包的耕地建成绿色良种繁育生产基地,每年为省、市农科院生产优质小麦种子230万斤,优质花生种子80万斤。黄磊的家庭农场成为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10万亩以上。

2015年,黄磊决定调整自家种植结构,在绿色种子上细做文章。他依托承包耕地联片、管理方便以及经验丰富等优势,寻找种业公司开展合作。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兆丰种业、金粒种业等公司纷纷与黄磊签约了订单合同。

除了粮食作物,黄磊还通过与邦农种业公司合作,种植了2 200亩高油酸绿色花生——“豫花37”。“豫花37”作为国内唯一中小果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是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团队研发和着力推广的品种。黄磊指着脚下的花生说:“这2 200亩的‘豫花37’只要质量过关,仅一季就比普通花生增收150多万元。”

树高千尺不忘根,先富起来的黄磊没有忘记众乡邻。2011年3月,他带领村民成立了“黄磊家庭农场”,带领村民积极开展小麦、花生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建设花生绿色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万亩,并通过股份合作、“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充分享受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眼下,黄磊的家庭农场带动农户已达4 800多户,现有专业技术人员8名,并聘请市、县高级农艺师为技术顾问,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2009年以来,每年开展绿色小麦、绿色花生技术培训10场次。

此外,黄磊依托家庭农场,每年带动60名贫困人员增加务工收入。2017年农场带动李通村12户32人实现脱贫,2018年完成3个村庄25户贫困户脱贫,2019年带动10人脱贫摘帽。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黄磊对自己的高素质农民之路更加充满信心。“要紧紧抓住国家重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培养青年农场主的机遇,继续经营好家庭农场,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为国家种出更多的粮食,让村民挣更多的钱。”黄磊信心满满地说。

猜你喜欢
农科院黄磊种业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登海种业
科技创新结硕果
——云南省农科院发布110个杧果新品种
山西召开全省种业工作推进会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提升稳粮保供能力
安徽农科院研发新型野外阳光型人工气候室
种业振兴,山西打出组合拳——访山西省种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军
编读往来
依托信息技术 深化拓展探究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赞扬出来的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