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俊教授分部辨治感冒经验*

2022-11-24 23:54舒茂宇姜依琳指导朱红俊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10期
关键词:荆芥邪气外感

赵 阳 舒茂宇 姜依琳 指导 朱红俊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2.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1)

感冒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因外感邪气,肺卫失和而发。本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病,但若失治误治,易生变证,应及早干预[1]。目前,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病原体为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治疗上以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为主,辅以对症治疗,这种治疗方式仍然有些不足,比如抗病毒药物的针对性不理想,抗生素易导致体内菌群失调、抵抗力下降[2]。

朱红俊教授是主任中医师、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国家中医特色流派龙砂医学流派传承人。他在学习仝小林院士外感病从黏膜辨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感冒总由外感邪气引起,根据邪气深浅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因此从病位深浅切入,分部论治能够更加准确、简洁、有效地把握感冒的中医辨治。现将导师朱红俊教授分部论治感冒的经验报告如下。

1 病因病机

感受触冒风邪是引起感冒的外界因素[3],而机体虚损是引起感冒的内因,正如《灵枢·百病始生》有言“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故体虚者尤易外感邪气而发为本病。

朱红俊教授认为,感冒虽然临床常常会出现风寒、风热等证候需要进行辨证论治,但是不同证候的本质是感冒风邪后机体的不同反应。风邪入里侵袭不同人体部位,产生寒化、热化等不同反应,从而产生风寒、风热、风湿等证候。因此,临证的寒热之别只是风邪侵袭人体不同反应的表象,其外邪本质是一致的。而外感邪气侵袭病位的深浅不同,会导致在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的临床证候。上焦病变最为常见,总以鼻、咽、肺卫为核心[4]。感冒初起,外感邪气从表而入,最先侵犯口鼻部位,出现鼻塞流清涕,表现为风寒表证;继而邪气内侵,客于咽喉,发为咽痛,表现为风热表证;邪气入里,邪正相搏,出现发热;邪气客于肺,肺气不宣,发热同时伴有咳嗽;邪气内扰,气机紊乱,中焦脾胃升降不利,大肠传导失司,发为呕吐与泄泻。

因此,针对不同发病部位产生的不同症状,可以采用不同的症靶小方分部杂合而治。邪气在鼻可辛温散邪,邪在咽部可解毒清利,邪在肺又当辛凉宣泄,兼润肺津等而分部同调,临床即可取得较好疗效。

2 辨治特色

朱师继承了仝小林院士的“态靶结合”学术思想和三味小方的用药经验。“态靶结合”理论的临床技术即“调态”和“打靶”。“调态”既要求对疾病某一阶段的辨证施治,也要求把握疾病的动态演变和核心病机,而“打靶”包括靶向疾病本身(病靶)、靶向典型症状(症靶)、靶向临床理化指标(标靶)[5]。三味小方理论来源于《素问·至真要大论》,“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故处方仅三味药,药精而专,对主要症状和证候进行针对性治疗,往往见效迅速[6]。仝小林院士将感冒的临床症状概括为三类:一是皮肤黏膜外感,主要是腔表黏膜的卡他症状,如鼻塞流涕。二是呼吸道黏膜外感,包括咽痛、咳嗽、咯痰。三是消化道黏膜外感,表现为呕吐和泄泻[7]。朱师认为,感冒症状典型、分类明确、症靶突出,在仝小林院士分类基础上,进一步分部打靶,运用适合的三味症靶小方能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遏制病势。而筛选出对感冒不同症状具有优良效果的靶方、靶药是分部论治的关键。朱师通过复习经典处方和临床实践,融汇仝小林院士三味小方的理论精髓,筛选出了针对感冒不同部位症状的三味症靶小方。

2.1 鼻塞流涕——荆芥、防风、蝉蜕 此3味取荆芥防风汤之义,新发外感,邪气从口鼻而入,临床多表现为鼻塞、流清涕,证属风寒者较为常见,此时病邪尚轻浅,治以辛温解表为主。荆芥、防风均为祛风药,荆芥,《药性论》载“治恶风贼风,能发汗,除冷风”,味辛,温,能祛风解表、透疹、止血。防风,《神农本草经》言“味甘、温,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能祛风胜湿止痛,《本草经疏》称其为“治风通用”之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防风具有较好的抗过敏作用[8]。荆芥、防风的药性和功效极为相似,两药相须为用,共治外感表证。研究表明,中医学的表证相当于上呼吸道感染和传染病初期症状,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因,故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解表药能有更好的疗效,此外,解表药的解表功效与抗炎作用关系密切,荆芥-防风药对中含有的槲皮素、木樨草素、汉黄芩素兼具抗病毒、抗炎等作用[9]。蝉蜕作为虫类药,性甘寒、咸,入肺经,以疏风清热、搜风剔络止痒为功。叶天士有言“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着,气可宣通”,因此运用蝉蜕能有效缓解鼻炎的症状,是治疗鼻炎的常用药[10]。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蝉蜕能阻滞过敏介质释放,抑制Ⅰ型变态反应,具有抗过敏作用[11]。

2.2 咽痛——桔梗、玄参、杏仁 此3味取桔梗元参汤之义,本方载于黄元御《四圣心源》,主治“肺气郁升”之鼻病[12],然咽为肺之门户,《灵枢》记载手太阴肺“从肺系”,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注,肺系“谓喉咙也”,故本方治疗咽炎也有明确的临床疗效。外感风邪复加饮食、情志、环境因素,邪气结于咽部,郁而化热,故治疗时当以清利咽喉为主[13]。桔梗,苦辛、平,《珍珠囊》载“疗咽喉痛,利肺气”,研究表明,桔梗可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消退[14]。玄参,《本草纲目》言其“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阴虚证、热毒证的咽痛均可使用,且能良好的抑制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具有抗炎作用,是治疗咽炎的核心药物[15]。杏仁,《神农本草经》载“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可宣降肺气,肺气通利,咽部郁火得散,配伍桔梗、玄参,火热自可清解,咽痛方愈。

2.3 发热——柴胡、黄芩、葛根 此3味取小柴胡汤之义,中医学认为,外感病的发热是邪气入体、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此时邪气深入,仅解表难以祛邪外出,宜选和解之法,解半表半里之邪[16]。小柴胡汤能有效改善感冒发热的症状[17],方中柴胡为君,味苦,性平,功专和解表里,《滇南本草》载“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黄芩为臣,性寒味苦,可清热燥湿、宣通肺气,《本草正》载“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尤祛肌表之热”。又配伍葛根加强解肌发表之功,《本草纲目》言葛根可“散郁火”。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3味药均具有明显的退热效果,而黄芩和葛根的有效成分黄芩苷和葛根素均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在解热的同时发挥抗炎的作用[18]。

2.4 发热清咳——金银花、连翘、芦根 其3味取银翘散之义,朱师认为此证属“风温肺热”,病位在肺,系外感邪气客于肺,入里化热成毒,故表现为急性发热,热毒扰肺,金失肃降,上逆作咳,病程初期,热盛津伤,故咳而无痰,此时应治以清热解毒、润肺滋阴。银花、连翘作为银翘散的君药,两药都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两药相须为用,既能发散邪热,又可清解热毒[19]。芦根,甘寒入肺经,能清热生津,治肺热咳嗽,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指出“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在清热的同时,顾护肺中津液。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连翘药对能够抗病毒、抑菌、抗炎和解热,针对流感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20]。

2.5 咯痰——半夏、陈皮、茯苓 此3味取二陈汤之义,《素问》言肺能“通调水道”,邪客日久,肺失宣降,津液不布,停聚生痰。抑或“风温肺热”失治误治,热盛灼津,炼液为痰[21]。《证治汇补·痰证》言“脾为生痰之源”,半夏、陈皮相配,燥湿祛痰,健脾理气,培土生金,气机通利,自然无生痰之患;茯苓淡渗利水,使湿从小便而去。现代医学认为,痰的生成与气道黏液高分泌密切相关,是支气管受炎症刺激产生的反应,实验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祛痰作用,陈皮能抗菌、抗过敏、扩张支气管,茯苓中的茯苓多糖针对呼吸道炎症有着显著的抗炎作用[22]。

2.6 呕吐——藿香、陈皮、厚朴 此3味取藿香正气散之义,此症相当于胃肠型感冒,以感冒和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外感暑湿或外感风寒夹内湿相合为病,湿滞中焦,胃失和降,上逆作呕,湿滞大肠,传导失司,发为泄泻[23]。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病毒感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24]。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中藿香为主药,《医方集解》云“藿香辛温,理气和中,辟恶止呕,兼治表里为君”。厚朴下气除满,针对胃气上逆而设。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复中州之机,此3味共用,解表、祛湿、理气,标本同治。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藿香挥发油能杀灭钩端螺旋体,厚朴挥发油有明显的抑菌和镇静作用[25]。

2.7 泄泻——藿香、苏叶、黄连 此3味取苏连饮之义,此症亦属于胃肠型感冒范畴,仝小林院士针对胃肠型感冒的泄泻症状常配伍苏连饮进行治疗[4]。苏叶,《本草汇言》载“散寒气,清肺气,宽中气,安胎气,下结气,化痰气,乃治气之神药也”,此证泄泻由外感引起,肺肠同病,互为表里,苏叶清开肺气,逆流挽舟,祛邪外出[26],肺气得通,肠腑之气畅利,又有黄连燥湿清利,配合藿香化湿和中,芳香醒脾,泄泻自止。

3 临证方略

朱师认为感冒起病急,进展快,以呼吸道症状为主,鼻为肺窍,肺经循咽,总以鼻、咽、肺卫为核心。故临床治疗时应重视鼻、咽、肺的治疗,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治疗的同时,亦需注重正气的调补,正如《证治汇补·伤风》所言“如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形气病气俱虚者,又当补中”。

由此,导师选择鼻、咽、肺三部的三味症靶方组合构建了感冒治疗的基础方——三调汤,处方组成包括:荆芥10~15 g,防风10~15 g,蝉蜕10~15 g,桔梗5~10 g,玄参 10~15 g,杏仁 10~15 g,金银花 15~30 g,连翘 15~30 g,芦根15~60 g,生姜6~12 g,大枣10 g,生甘草10~15 g。方中荆芥、防风、蝉蜕祛鼻窍之邪气,桔梗、玄参、杏仁散咽部之郁火,金银花、连翘、芦根清肺中之邪热,鼻、咽、肺三部同调,又配伍姜、枣、甘草健中州之脾胃,祛邪与扶正并行。

临证时根据不同部位症状的轻重,调整不同3味小方的剂量。鼻塞、流涕、声浊等鼻部症状明显者,重用荆芥、防风、蝉蜕;咽痛、咽干等咽部症状明显者,重用桔梗、玄参、杏仁、生甘草;咳嗽症状明显者,重用金银花、连翘、芦根、杏仁。若同时兼见其他部位等症状,则可选取相应的三味症靶小方加减使用。若咯痰量多,可在三调汤基础上加半夏、陈皮、茯苓三味症靶方;若兼胃肠黏膜症状,恶心、呕吐较明显者加藿香、陈皮、厚朴三味症靶方,腹泻明显者加藿香、苏叶、黄连三味症靶方;若发热、头痛、乏力、体温升高者,可加柴胡、黄芩、葛根三味症靶方等等。

总而言之,临证时把握病机,根据感邪部位、证候的不同,在三调汤的基础上,使用三味症靶小方随证加减,多起效迅捷,临床常可一剂而愈。

4 病案举隅

患某,男性,46岁,2022年3月23日就诊。主诉:头痛、鼻塞流涕3 d,加重伴咽痛、鼻腔热痛1 d。患者3 d前因受凉后出现头痛、鼻塞流清涕,自服维C银翘片、999感冒灵后症状无缓解。于1 d前症状加重,并伴有咽痛,吞咽时疼痛明显,自感鼻腔烘热干疼。查体:体温36.5℃,咽喉部黏膜充血明显,可见淋巴滤泡增生,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诊断:感冒(肺经风热证)。处方:荆芥10 g,防风 10 g,蝉蜕 10 g,桔梗 5 g,玄参 10 g,杏仁10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芦根15g,生甘草10 g。水煎600 mL,分3次温服,1剂尽愈。

按语:感冒虽病症繁多,但据病位分类不外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3类,而肺为华盖,外感初起,首当其冲,故以鼻、咽、肺3部的肺系症状尤为常见,即现代医学所谓的呼吸道症状。导师紧抓肺系主症,以三调汤改善鼻、咽、肺的核心症状,故设本方为感冒治疗的基础方;若兼症并见,如发热、痰多、吐泻等,亦可在三调汤的基础上取3味小方随症治之,临证时组方灵活,药少而专,针对性强。本患起居失慎,风邪上受,初犯头面口鼻,发为头痛、鼻塞流涕,邪气继进,客咽化热,故咽痛红肿,邪热灼津,遂鼻腔干热。朱师认为本例患者诸证皆以肺系表现为主,尚无兼症,遂以基础方投之。方中荆芥、防风、蝉蜕祛风解表,宣通鼻窍;桔梗、玄参、杏仁宣降肺气、清利咽喉;金银花、连翘、芦根清热解毒、滋阴润肺,先安未受邪之地;生甘草调补中州,扶助正气。鼻、咽、肺三部同调,病机相契,症靶明确,既病防变,故收效迅捷。

猜你喜欢
荆芥邪气外感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幸福来自感动
荆芥香里夏日爽
荆芥香里夏日爽
别轻易拔罐刮痧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