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儿科病房管理实践

2022-11-24 01:30张春霞魏平珠郑晓娴卢丽萍刘美全严颖群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19期
关键词:德尔塔病房科室

张春霞 魏平珠 郑晓娴 卢丽萍 刘美全 严颖群

1 莆田学院附属医院,福建省莆田市 351100; 2 福建省立医院

近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处于大流行状态。2021年9月10号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出现在莆田,发现地点位于学校,暴发人群以学生为主,我省紧急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迅速建立并制定相关的应急预案和防控措施。德尔塔变异毒株作为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之一,与之前新型冠状病毒相比,传播速度更快、传染性更强[1],加上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不完善等特点,增加了疫情的防控难度。我院作为莆田市唯一定点救治的综合性医院,承担起了防控、救援、支援、救治的主要工作。本次疫情在国家专家组的指导下,与省级医疗专家团队密切合作,取得了满意的成果。现将隔离病区儿科病房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1 病房管理

1.1 启动人员调配方案及强化培训 护士长立即启动病区护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方案,全体医务人员要求无条件服从命令及调配,在岗在位,手机24h保持通畅。本院9月10号接到上级通知后,立即出动全体医务人员2h内腾空病房作为应急儿科病房。由省级医疗专家小组成员对全体医务人员现场进行相关知识和操作的强化培训并考核。培训方式为面对面传授、视频解说和学习、发放材料等线上和线下联合进行。同时由省级专家组成员带领全体医务人员对病房的布局进行说明和熟练,为全体医护人员随时投入应急工作中做好准备。

1.2 病房区域管理 按省级感控专家要求,对病房进行三区三通道部署,严格划分绿区(清洁区)、黄区(半污染) 、红区(污染区),各区之间设有缓冲区,并设有严格消毒、穿脱防护服等流程图,划分好各区之间出入的线路。各区域物品固定使用,拖把及各类浸泡桶标识清楚,以防混用。红区、黄区与绿区之间通话使用对讲机或手机联系。禁止污染区任何物品带离该区域。为防止病区各区域间空气相互流通,要求各区域间通道保持关闭。工作人员出入各区域及时关门。

1.3 建立病房护理组织架构 在科内建立以1名护士长、3名副护士长、数名责任组长为主的3级垂直管理体系[2]。护士长负责统筹病房所有事务,主管病房管理及各项安全管理。每日查房,督查各岗位职责落实情况。副护士长1负责黄区所有事务及与各辅助科室沟通协调工作,为红区工作正常运行做好后勤保障。副护士长2负责院感,库房管理及排班。副护士长3负责医嘱核对及各项文件书写。责任组长们分别对本小组内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负责。

1.4 “责任制”加“主责制”的护理管理模式 责任制:是每班由每位责任护士分管3个房间9张床位,上班期间完成9名患者的所有治疗护理工作。主责制:在责任制的基础上,护士长及组长通过全病区查房,了解患者对各责任护士的熟悉及喜爱程度,再结合患儿需要护理的重点,按年资分配“一对一”重点护理对象,对患儿展开个性化护理。主责护士会尽可能陪伴患儿,督促其进餐、服药、运动等,了解患儿的生活习惯、需求及心理变化,协助完成患儿的生活护理(如:洗头、洗澡等)。儿科病房自9月15号开科后1d之内55张床位全部收满,为执行“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治尽治”的新冠肺炎抗疫工作要求和合理的护患比,在收治高峰期每班安排 1名组长(福建省立医院护士担任)、1名副组长(我院骨干护士担任)、1名院感专员、1名总务护士、1名办公护士和6名责任护士共同完成班内所有的治疗护理工作。后期根据患儿数弹性调班,院部保障有充足的备班人员,做好护理人员轮换,保障护理人员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1.5 防护用品储备 加强物资储备是保障救治工作有序开展的重点。要强化定点医院内防护服、隔离衣、口罩、防护面屏、护目镜、手套、消毒用品等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原则上储备量应当满足本院30d满负荷运转需求[3]。副护士长每天根据科室防护物资用量,及时与各辅助科室协调申领,保障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病人管理

2.1 生活管理 因患儿没有家长陪护,科室的护士姐妹们承担起“孩子妈妈”的角色,照料患儿们的饮食起居。(1)饮食:陪伴患儿定时就餐,做到年长患儿督促吃饭,年幼患儿责任护士站于患儿侧面进行一对一喂饭。为充分体现个体化饮食,责任护士会针对孩子饮食习惯,每天都会询问患者的用餐需求,然后将其统计结果报送膳食科,尽可能满足食物的多样性及个体化。(2)饮水:每小时添加适饮温水并督促喝水,按年龄大小每日饮水量为700~1 500ml。(3)排泄:年小患儿,均协助上卫生间,对全病房患儿异常排便情况进行每日上报,对便秘患儿及时调整饮食。(4)睡眠:根据人体免疫及内分泌系统的特点,每晚8:30定时关灯,需要陪伴患儿护士会牵着他的手哄睡,夜间巡视全部用手电筒照明,为孩子们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5)运动及学习:运动方面,在病情许可和医师允许的前提下,制定每日2次在走廊步行计划。学习上,为了患儿们以后能更好地回归生活与学习,科室联系相关的教育部门并设立书架,根据每个患儿的年龄准备相应的教材和素材。小学阶段的患儿按年级打印古诗,督促孩子每日背诵和学习。幼儿则提供画画素材,挖掘其创造想象能力。

2.2 安全护理 对患儿的安全管理贯穿疫情救治的整个工作过程中。(1)防烫伤:病房禁止放开水瓶;责任护士每小时添加温水;稀饭适温才能送入病房;洗澡水全部适温。(2)防误吞:病房禁止有小物件、磁性小玩具,每餐餐具中的牙签全部收走。(3)防误吸:7岁以下患儿喂食喂药;7岁以上患儿督促其吃饭和服药,(4)防跌伤:所有患儿均上双护栏,7岁以下患儿上卫生间均陪护,每小时至少巡视1次病房。(5)服药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发药到口,发后记录签名,并观察药物有无不良反应。禁止患儿床头柜出现任何药品。

2.3 体温监测及体位管理 常规每日监测体温4次,有发热者上报专家组、每日监测6次体温直至正常,并做好护理记录。

俯卧位可以改善肺炎患儿的氧合状况,从而改善肺的通气[4]。体位管理按新冠救治专家组方案,鼓励并督促患儿尽量采取俯卧位休息,俯卧位通气选择在餐后结束至少30min后进行,2次/d。因患儿生理解剖的特殊性,必要时可以抬高床头,预防胃食物返流,同时在俯卧位期间要做好病情监测,密切观察皮肤受压情况,预防出现皮肤压伤、血流动力学紊乱等并发症,以促进疾病早日恢复。

2.4 心理护理 由于此次疫情的特殊性,隔离儿童需要离开家人和熟悉的生活环境,独自面对陌生的医疗环境和医护人员。对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儿童,住院隔离带来的诸多压力会使得儿童对家人的依赖增加,甚至会促使其心理年龄退化至前一发展阶段。隔离期间儿童的这种心理变化使得其在面对隔离处境时显得尤为脆弱,更易产生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儿童在面对陌生环境又很难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不仅会影响隔离儿童的康复和治疗进展,还会进一步演变为心理危机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5]。因此隔离期间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1)病房布置:医护人员在病房布置了五颜六色的卡通墙报、玩耍区、各式各样的玩具、手工制作等,增加患儿在住院期间的乐趣。(2)床位分配:在患儿入院期间,责任护士询问是否有熟悉的同学玩伴安排至同一病房,尽可能形成“家庭式病房”。(3)人文关怀:隔离期间恰逢中秋和国庆,医护人员为患儿分发中秋节礼物和月饼,与患儿们一起画画,做手指舞,唱国歌、为隔离的患儿庆祝生日等活动,让患儿们感受节日的快乐。(4)个案护理:院部成立心理医师团队,结合心理评估量表结果,每天进入红区对患儿进行心理评估,以便及时发现患儿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3 院感防控

3.1 个人防护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试行)》通过线上线下开展全员培训,重点加强隔离区病区的医护人员培训,全面提高感染防控意识和水平。由于儿科病房患者特殊性,设立了院感专员,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严格执行院感制度,坚守院感“零容忍”的底线。进入红区后,各组员每隔1h互相检查防护用品是否完好。出红区时,两人一组,按脱防护服流程同步脱防护服,并做好手卫生。根据疫情期间紧张的工作压力和简陋的环境特点,休息时间以问卷星的形式,先后进行了34期的培训考核来检验培训效果,内容包含了新冠病毒相关知识、职业暴露、院感防护、查对安全制度、核酸检查流程、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等,使护理人员能更快胜任隔离病房工作,更好地做好个人防护。

3.2 隔离区工作人员管理 加强人员管理,确保实现闭环管理。对在隔离病区工作的,包括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安保、后勤(含餐饮、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等人员)、保洁以及通勤车辆司机等在内的所有人由当地政府安排驻地,实施统一闭环管理。不得将隔离病区作为驻地,固定通勤车辆和驻地,并实现隔离病区和驻地之间点对点闭环[6]。做好健康监测管理工作。在隔离区的工作人员每天通过核酸采样或者微信群里问卷星填写体温,身体异常及时上报。

3.3 清洁消毒 严格按照院感管理要求进行清洁和消毒。(1)物表擦拭:采用湿式清洁,从洁到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不留死角,班班擦拭。(2)地面清洁:地面用1 000mg/L含氯消毒液湿拖2次,采用地巾湿式拖地,先边角后中间,从里到外后退进行,公共区域与病房分开擦拭,换房间时必须更换地巾。(3)高频率接触点:如门把手、床栏、床旁桌、呼叫铃、餐桌等每班用一次性过氧化氢消毒湿巾擦拭。(4)床单位与病房:床单位用床单位消毒机消毒后,喷洒含氯消毒液作用30min后,用清水擦拭,物体表用过氧化氢湿巾擦拭。病房采用空气消毒机每天2次循环消毒。

3.4 医疗废物管理 救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做到医疗废物不在病区称重及记录,但病房护士需完整填写“医疗废物封存卡”标签上科室、医疗废物类型;医疗废物应放入双层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采用鹅颈式封口,分层封扎;医疗废物统一由后勤保障部派人收集、称重并记录重量、交接者签名及日期。

4 成效

4.1 病房运作成效显著 自疫情暴发以来,我科共收治94例患儿,其中入院58例,转入36例。我科室运作平稳有序,住院患儿能得到规范化、个体化、人性化的救治。疫情发生以来无一例护理不良事件、投诉事件,得到了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等各级领导专家的高度肯定。于10月20日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实现清零。抗疫期间合理的功能区域划分和规范的管理制度实现了零感染、零差错、零死亡。

4.2 护理人员的职业成就感增强 本科室护理人员由全院不同科室及福建省立医院抗疫援莆医疗队护理人员组成,大家通过快速组队,相互了解,团队分工,工作流程细致化,职责制度落实等病房管理措施。截至10月20日,为期35d的救治工作结束。通过询问护理人员参与抗疫的感想,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精心护理下患儿能治愈出院,自己的职业价值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自己对职业内涵赋予了更深的定义。部分刚入职不久的护士表示通过此次疫情有机会向年资较深的护士学习,为自己以后的职业生涯拓宽专业技能,将来能够救护更多跨学科患者。

4.3 患儿满意度高 在疫情发生以来,科室在最短时间内打造出温馨的儿童隔离病房,采取“责任制”加“主责制”的护理管理模式,护理人员将“专业”加“温度”带进儿童病房,实现零死亡、患儿零负性情绪。每位出院患儿都通过书信、画画或合影表达对医护人员的感谢和敬意。

5 讨论

5.1 团队的合作是疫情救治成功的关键所在 突发的新冠变异毒株“德尔塔”疫情给我院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是在国家专家组的指导下,与省级医疗专家团队密切合作下,我院儿科病房采取合理的病房规划、正确的防疫措施、严格的院感防控、充足的人力资源配置使得病房运作有章可循。我科患儿已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零死亡、零感染、零差错和零投诉。以新的工作方式和队伍建设进行全方位研究,为我国今后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5.2 “责任制”加“主责制”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患儿住院期间的满意度 我科作为此次疫情的儿科病房,隔离时期患儿没有家属陪伴、不能外出,会有烦躁、哭闹等情况。采取“责任制”加“主责制”护理管理模式,展开个性化、细致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的个性化护理[7],做到能够关心和陪伴每一位患儿,实现科室细节化护理,营造出温馨的病房气氛,被证实为隔离期间实现患儿零负性情绪的有效护理管理模式。

5.3 三级垂直管理体系有助于优化病房管理制度 本院区原为综合性医院,临时改造收治“德尔塔”患儿的儿科病房,各岗位职责均需重新调整,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按照边督导边改进的方法[8],不断修改职责制度、院感防控制度。团队成员上下沟通流畅、合作密切且又分工明确,使得疫区的护理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救治工作,完成班内的各项护理。

6 小结

疫情就是命令,抗疫不易,道阻且艰。我院作为定点医院且我科又作为儿童隔离病房,儿童作为特殊人群,疫情暴发期间儿童的诊断、治疗、照护与成年人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同,因此需要更加细心周到、科学防护和诊疗、照护。通过“责任制”加“主责制”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病区护理管理水平 ,提高团队技术实力和抗击疫情的效率,推动了科室细节化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科室氛围,提高了科室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德尔塔病房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后退一英里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严防“德尔塔”病毒来袭
反抗德尔塔的一件小事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病房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