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2022-11-24 00:30巢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徽合肥238000
安徽建筑 2022年9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装配式施工人员

晏 伟 (巢湖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安徽 合肥 238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我国越来越注重建筑工程朝着住宅产业化方向发展。相比于传统施工建设,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物流损耗较低的特点。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领域重要发展的方向。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装配式建筑施工要点并落实针对性管理措施,利用BIM等信息技术对施工各环节存在的主要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以此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1 装配式建筑优势

1.1 工程管理信息化

装配式建筑施工不同于我国传统建筑施工,装配式建筑需要预制构件,在施工前期阶段,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图纸以及实际需求向工厂委托预制构件制作,按照施工标准对其进行组装。相比于传统建筑工程施工方式,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平台能够实时监管各类预制构件加工状况,提高工程管理的科学性,减少因人为专业意识较差导致装配式建筑构配件质量问题的现象发生。

1.2 建筑功能科技化

相比于传统施工建设,装配式建筑更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工作人员之间协调配合,才能有效确保新型施工工艺的有效落实。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大多采用先进科技化系统,能够满足不同建筑需求,极大提高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质量。

1.3 构件生产自动化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制作加工的多数环节由机器完成,相比于传统人工建设方式,工厂流水线能够通过自动化生产满足大量建设需求。我国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自动化生产较为成熟,产品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人为的操作难度,进而促进装配式建筑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1.4 工程施工效率高

从本质上来讲,工程项目建设不仅关注建筑工程整体质量还要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施工建设是建筑企业重点考虑的事情。装配式建筑能够有效缩短施工工期,减少不利因素对各项施工环节的影响。例如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是在工厂自动化加工完成的,因此施工人员仅需用运输车辆将预制构配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并按施工图纸要求进行组装拼接即可。不仅显著缩短施工步骤,现场监理人员也能够落实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

2 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应用

2.1 在预制梁和预制柱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施工环节开展前,施工人员首先需要检查预制工程相关设备,观察预制工程设备质量以及性能是否达到预期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人员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模板放置预定位置并做好清洗工作。随后,施工人员需要将套筒连接器放在钢筋孔部位。同传统施工工艺相同,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施工人员还需做好混凝土浇筑工作。当所有施工环节顺利开展后,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各个部位进行全面检查,例如观察管道内是否含有堵塞物以及模具表面是否有杂物。

2.2 预制内剪力墙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应当确保各个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牢固性,以此提高装配式建筑房屋的承载与抗震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人员应当利用螺栓提高连接强度。例如,在对下层墙板进行施工作业时,应当结合实际状况预留出一定的孔隙,能够让螺栓在二者之间得到相互连接以此确保整体结构的稳定。此外,施工人员还可在螺栓的孔中灌注浆体,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2.3 预制叠合板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叠合板施工是装配式建筑工程重要施工环节之一,因此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施工图纸和实际施工环境开展施工工作。施工人员应重点观察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距离,并及时调整叠合板的方向,倘若存在碰撞问题,施工人员则需观察预制吊板安装环节是否存在隐患。为了进一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施工人员需要对预制叠合板进行保护。

2.4 构配件的运输和存放管理

装配式建筑整体施工质量与预制构件运输和存放具有直接联系。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种类众多,不同预制构件自身物理和化学性能各不相同,倘若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冲击,可能导致内部结构遭到破坏,进而在未来施工过程中存在众多质量安全隐患。由于部分企业施工人员自身专业意识较差,没有对预制构配件做好运输与管理工作,最终导致预制构件损坏率较高,企业成本增加。需加强关于预制构件运输以及管理环节的监管力度,工作人员需要严格划分预制构件类型,根据不同预制构件的性能选择针对性的运输方式,防止受到人为损害。预制构件存放过程中,施工人员还需确保各类预制构件能够分类存放,避免将其聚集到一个地方,防止某些预制配件之间相互反应,影响整体施工质量。同时,存放仓库内温湿度还需达到相应标准,以此提高预制构件的安全性能。

3 装配式建筑的管理需求

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整体施工质量,管理者需要结合关键施工环节做好全过程监督管理工作。总的来讲,在装配式建筑建设体系中,首先需要设计人员做好决策部署,例如结合实际施工状况,调整原有施工工艺并加强施工质量的监管力度。设计人员需要结合行业当前工程施工质量状况,探讨如何能够进一步合理提升调整原有施工方案,确保整个施工工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企业管理者还应要求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构建科学有效的沟通桥梁,提前做好预案,以此确保各项施工环节的有序进行。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永远是装配式建筑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初期难度较低,因此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实际状况引导施工人员不断优化施工步骤,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建设开展中期,如若涉及到关键环节,管理人员则需重点监管,防止施工环节存在安全隐患,引导施工人员正确处理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还可以同步进行装饰施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涉及到的施工环节众多,倘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装饰施工,可能会因交叉问题而影响整体质量。因此管理者需要在保障整体施工效率的基础上,对各项施工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尽量落实分段验收管理方式,以此提高施工质量。并引导施工人员优化自身意识,落实精细化施工理念,严格按照预期目标完成工程建设。

4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难点

装配式建筑不同于传统施工建设,虽然二者之间的荷载基本相同,但装配式建筑安装过程与传统施工有着本质区别。装配式建筑需要工作人员事先将预制构配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因此运输阶段可能存在众多安全隐患,能否确保预制配件整体质量不会因物理碰撞而影响使用,需要管理者做好管理工作。同时管理者还需确保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能够符合现场实际施工的荷载需求以及施工环境需求。因此需要与工厂相关人员结合施工图纸做好细致的方案设计。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难点主要在于施工预制构件大多由现场浇筑改为吊装安装。虽然吊装安装环节一定程度上能节省施工时间,但能否落实关于吊装作业的质量控制要求,需管理人员进行综合考虑。部分施工人员为了进一步缩短施工工期,导致吊装环节施工速度过快,或者没有严格按照要求确定吊点,这种现象导致预制构件被吊起后产生失稳状态,或自身结构受到不均衡的拉力,最终导致稳定性丧失,出现结构破坏。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还需做好水电以及机电安装,工程管理者需要结合当前施工进展,为这些施工项目预留充足时间并做好验收工作。但从实际施工情况来看,部分施工人员往往在预制配件安装过程中,容易对线管造成二次破坏,并且预制构件本身难以进行整改,因此需要设计人员提前确保整个安装环节的精度,并对标高和测量放线进行准确掌握。如若没有把控好以上各个环节,将难以保障整体施工质量并影响后期施工进展。

5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实际施工角度来看,当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管理人员没有做好施工环节的监督管理工作,例如在模板制作过程中,由于没有结合实际图纸导致设计出现不合理现象,无法确保整体施工质量,在对预制构件数量以及类型进行筛选过程中还存在规格不统一的现象。不仅无法满足预期施工建设要求,还会对建筑企业造成经济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技术不合理以及验收工作不严格都是影响整体施工建设质量的重要因素。甚至部分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某项施工环节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但却没有在短时间内进行整改,最终导致整体安装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6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提升对策

6.1 提升建筑整体设计的合理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施工人员需要重视各项施工环节。设计人员还应利用BIM技术的建模功能,对整个施工环节进行分析,确保各项施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整体质量。在各项施工环节开展过程中,还需利用BIM技术分析当前施工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引导施工人员重视各项环节,以此提高施工企业人力物力资源的分配。同时,设计人员还应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状况调整原有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不会降低的同时顺利完成各项施工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6.2 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当前对于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施工管理理念,培养一支高质量施工团队。当前我国部分建筑企业存在人才短缺的现象,大部分施工人员因自身学历较低,难以结合先进施工理念以及施工工艺开展相关工作,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力度,导致施工效率较低。建筑企业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育培训。在日常施工过程中,现场监管人员需要针对装配式建筑重点施工环节,要求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完成相关作业。

6.3 构建与企业发展相符的管理模式

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工作力度,结合当前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状况优化原有管理模式,不断学习新的施工理念以及施工工艺。对于企业当前存在的管理问题,应制定针对性措施,管理者应加大与各个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力度,要求工作人员从自身以及宏观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当前的现实困境,以此为管理者落实各项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管理者还应重点关注国家政策的变化,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机遇,促进建筑企业良性发展,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为导向。

6.4 加强造价和成本管理

由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不同于传统施工,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需结合实际项目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方案,对于各项施工环节所需的预制构件以及施工工艺都需进行追踪控制,确保整体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应设法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施工图纸以及工程定额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成本和费用支出。工作人员还需重点分析概算,结合实际状况进行优化整改。施工环节开始前,还应确保预制构件数量质量符合预期标准。结合当前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展,合理规划施工材料进场以及存储方案。

7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科学合理地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仅需要管理人员结合当前建筑行业发展需求优化原有施工形式,还需积极应用新型施工技术推动我国建筑产业升级,实现发展转型。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装配式建筑各项施工环节的施工要点,并做好成本与造价控制。促进企业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终打造健康舒适的环保性建筑。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装配式施工人员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族库管理研究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装修一体化装配式建造技术研究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