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认知史:“治病”的药还是“致病”的毒

2022-11-24 08:11赵雅丹
世界博览 2022年22期
关键词:印度人香料咖啡因

赵雅丹

印度阿萨姆地区的茶庄位于喜马拉雅山东部。

提起印度的食物标准,可能你只能会心一笑,但200年间印度已经是个超乎想象的茶叶大国了,并且是目前世界上茶叶消费最多的国家之一。而印度对于茶叶健康的认知标准,要从英国的殖民统治时期說起。

作为英国殖民体系的一部分,为了满足宗主国巨大的茶叶需求,印度于19世纪开始了茶叶的生产、加工和出口。英国国内饮茶的普及大约比印度早了两个世纪。从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末,英国的上流社会、中产阶层和平民阶层陆续接受了饮茶,茶成为英国的国饮。不过,茶在英国的普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8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一直处于争论之中。

18世纪初,茶叶在英国先是被当作药物加以推广,受到了不少科学家、自然哲学家、部分神职人员和药剂师的肯定。英王威廉三世的宫廷牧师奥文顿认为:茶能预防痛风、促进消化、增强食欲,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振奋精神、激活迟钝的思维。牧师们经常长时间聆听教徒的忏悔,需要茶叶来保持头脑灵活,生活和精神上的苦痛,则需要茶叶的微苦回甘来治愈,茶叶在牧师之间慢慢风行开来。茶叶虽然有刺激性,但不会像酒精一样引起胡言乱语、肢体失能和精神断片。因此,在医学界支持、政府和教会不反对的情况下,茶叶的受众越来越多。

随着饮茶在英国的日益传播,反对饮茶者也开始积极宣扬“饮茶有害论”。不少社会名人现身说法,批评商人虚构茶叶的药效。“饮茶有害论”者觉得喝茶就像喝热水泡鼠尾草,什么用处都没有。在他们眼中,茶叶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能引发胃痛、失眠,甚至是手颤症。英国神职人员约翰·卫斯理自述,他曾经出现“手颤症”,中止饮茶约两三天后此现象即消失。后来他还发现伦敦很多人患有类似病症,认为这也是饮茶导致的恶果。于是,1748年7月6日,礼拜日,卫斯理召集伦敦卫斯理公会的会员,向他们提议为了健康戒除饮茶。1756年,社会改革家、大慈善家乔纳斯·汉韦专门写了一本书——《论茶:茶有害健康、拖垮经济、拖垮国家》。其中说到,他一喝绿茶,肚子里就翻江倒海,痛苦万分,也出现卫斯理先生那样的四肢发抖、周身无力症状。他还自认发现女性喝茶衰老得特别快,认为加糖的茶水导致年轻人容易患上坏血症和炎症。

最后,18世纪后半期,一个伦敦医生约翰·莱特森认为基于个体经验进行判断并不合理,于是通过生物实验的方式终结了英国国内饮茶的争论。随后,他认为将胃肠疼痛、身体颤抖、精神亢奋、神经过敏等都归咎于饮茶或许值得怀疑。最后莱特森基于科学审慎的原则,罗列了不适合饮茶的限定情况——“如果饮用者并非过敏体质,饮用时茶水的温度不过高,饮用茶水的量不过多,那么茶水或许胜过任何已知的其他植物所泡制的水”。莱特森的观点获得了广泛认可,有关饮茶功效的争论就此基本平息,英国国内的饮茶习惯风行开来。

英国对茶叶的需求巨大,为了避免白银外流,于19世纪在印度开辟了茶园,在其殖民体系中给印度安排了新的劳动分工。自1837年出现第一个茶园后,茶业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刻意培植下飞速发展,逐渐拥有了阿萨姆、大吉岭和尼尔吉里为主的茶叶产区。19世纪最后30年,印度生产的茶叶大量供应英国,为英国普通人喝到价格便宜且口感浓郁的茶立下了汗马功劳。

尽管当时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很大,但印度人很少喝茶。19世纪印度的殖民者和本土人士相当于存在着两套饮料系统。在印度的英国人将茶视为“帝国饮料”,喝茶是一种财富、权力和身份的象征。精美的茶具、香浓的红茶加上牛奶和糖,配上精巧的茶点,每天享受的下午茶是驻印商人和英国本土的纽带,是英国人生活方式的延续,维系着对“日不落帝国”的归属感。而印度的本土人喝的都是本民族的传统饮料——香料饮料,或者果汁、煮过的水和牛奶,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一般用槟榔果和稀饭进行招待。无论日常生活还是接人待客,印度人都不会选择茶。他们对饮茶这一“异质文化”没兴趣,认为喝茶是英国人的事,就是不接受茶叶,即使免费都不喝。

19世纪后半期,印度上流精英,特别是大吉岭、阿萨姆地区的本土精英率先开始饮茶,但更多的印度本土人反对喝茶。反对喝茶的原因有很多,不少人反对喝茶是基于民族情结,认为饮茶是西化的象征,是臣服的表现;有的人感慨茶园工人生活艰辛,视茶叶为剥削的产物;但更多人认为饮茶有害健康。和英国人的“茶叶有害论”不同的是,印度人是认识到了茶叶中含有咖啡因、具有上瘾性。1819年德国化学家龙格从咖啡豆中分离出了咖啡因。1827年,科学家又在茶叶中提取出了咖啡因。当时的科学家热衷于研究咖啡因及其不良反应。不少文献认为过量的咖啡因摄入会引起骨质疏松、免疫功能障碍、损害肝功能等健康风险。所以,印度人妖魔化茶叶基本可视为妖魔化咖啡因的另一种体现。

茶叶为了对抗天敌昆虫,生长过程中产生了咖啡因。大多数茶叶中大概含有2%—5%的咖啡因。所以,当时的印度人认为茶是一种药品、甚至是一种毒品,在刺激神经、使人兴奋的作用上,茶和咖啡、可可、鸦片是一样的。“不可一日无茶”就是茶叶致人上瘾的论据。甚至印度人的头脑里有了“阴谋论”的思路——认为英国人在印度推广茶叶,肯定是不怀好意的。英国人希望印度人能像中国人迷恋鸦片一样喝茶上瘾,进而便于控制印度或损害国民健康。所以,印度人不能喝茶,饮茶是一种不良风气。这一时期,茶叶在印度遭遇到层层障碍。

进入20世纪,战争成了印度人饮茶的主要推动力。世界大战阻断了茶叶的出口、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重创了国际茶叶市场,印度茶叶出口减少、市场萎缩、大量囤积,因此印度不得已开启了茶叶的内销之路。

一战期间,印度是欧洲战场的大后方。印度的工厂全力开工,为军队提供军需。印度茶叶委员会要求各个工厂安排茶歇时间,免费为工人提供热茶,让忙碌的工人能喝喝茶聊聊天,得到片刻的放松。二战期间,印度参战,茶车与英印军队一同上了战场。战争间隙中,军人们在茶车处享用热茶,听着故乡的音乐,写封家书报平安。饮茶成为军人的一种物质享受和精神寄托。中国远征军的军人被派到印度,准备进行第二次入缅作战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英国军官和印度军官的下午茶待遇——头可断血可流,下午茶不可少。茶叶的“上瘾性”在战争和生命面前不值一提。和战争紧密联系的军人和工人在喝茶中获得了精神的慰藉,成为了印度国内普遍接受茶饮的阶层。

英国的下午茶文化,是从1840年维多利亚时代开始的,当时也是大英帝国最强盛的时代。

左上图:18世纪英国医生约翰·莱特森。左下图:18世纪英国社会改革家、大慈善家乔纳斯·汉韦。右图:如今下午茶成为精致生活方式的体现。

同时,印度还发起了茶叶推广运动。商人频发广告,宣传茶叶的功效,茶被吹捧为能够减少人体疾病、解乏、抗酒瘾、甚至使人准时的饮料,极大扭转了“茶叶=瘾品”的形象。商人们还在各种人流密集的公开场合开展饮茶展示和免费派送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触到茶叶。19世纪末,随着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印度本土公司进入了茶叶行业。于是,印度民族企业家宣称茶叶不再是“西化的奢侈品”,而是“民族饮料”。

喝茶意味着“民族融合”,不同宗教、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都能喝茶。圣雄甘地认为反殖民统治必须从复兴印度的民族经济开始。1924年甘地成为国大党党主席后,开展了家庭种茶运动,茶叶也成为印度国家财富的重要来源。茶叶不再是“异质文化”,而成为印度本民族的产业,扫清了身份障碍。1947年,印度独立后,英国庄园主将茶庄变卖给了富有的印度贵族。当时,印度的饮茶人数还是非常少,此时,茶叶普及的最大障碍已经不再是成分和身份,而是价格和口味。

印度街头的小贩在做奶茶。

20世纪50年代以后,科学家慢慢知晓了茶多酚的功效与作用,发现了茶多酚的诸多益处——对抗自由基、抗衰老等。咖啡因也成了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绿茶富含茶多酚抗衰老,红茶富含咖啡因提神,人们充分肯定各类茶的功效。茶叶的推广还在继续。在广告、影视作品里,饮茶成为了印度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精神满足的体现。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茶叶工业化生产的到来,茶叶价格大幅下降,几乎所有印度人都消费得起,印度的茶叶消费量大幅增长。而在这期间,印度人将茶与本土传统相结合,出现了本土口味的创新——香料茶。

香料茶是一种印度升级版本的“药食同源”饮料。印度原始版本的香料饮料,并不含茶叶,而是一种贯彻阿育吠陀传统医学实践而制作出来的传统饮品,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广东的凉茶。配方中通常以姜和豆蔻为基础,其余的香料包括肉桂、八角、茴香、胡椒、甘草等。而当茶叶普及后,香料与茶结合便成为独具印度特色的——香料茶。茶叶一般选用的是口味浓烈、不会被奶和糖掩盖的红茶,如阿萨姆茶。而奶、糖、其他香料的配方表和烹飪方式则是“百花齐放”,根据地区、城镇或烹饪者习俗的不同而不同。就奶而言,一般用水牛奶,但拉贾斯坦邦一般用骆驼奶,古吉拉特的安佳尔人用的是羊奶。糖的种类也很多,绵白糖、红糖、棕榈糖、粗糖、蜂蜜和糖浆等都可以添加。

香料的添加最为复杂,在印度西部,人们一般不喜欢丁香和黑胡椒;在克什米尔,人们多数喜欢加入扁桃仁、豆蔻、肉桂、丁香,有时还会加藏红花;博帕尔的人们还会在里面加一些盐。吃法也很复杂,在印度北部,人们多数把茶叶和牛奶、糖、香料等放在一起煮食。印度南部喜欢拉茶,就像“丝袜奶茶”一样,通过反复的拉茶使其口感绵长。古吉拉特的安佳尔人煮好香料茶后,会把汤水倒掉,把煮过的茶叶当小吃享用。

无所谓喝茶的方式和仪式感,茶在印度几乎“一统天下”。现在印度人每天都要喝上几杯香料茶。从200年前印度人闻茶色变,到现在满大街的香料茶茶摊和卖茶人,对于茶叶健康的认知标准真是沧海桑田。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印度人香料咖啡因
本期导读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香料之王
——香草传
重庆火锅香飘世界
咖啡和茶使人脱水?
咖啡因何时起效?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频繁呼吸暂停的疗效
2014年4—9月印度香料出口量增长12%,达到42.16万t
咖啡因对急慢性疼痛的调控及其可能的机制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