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会食”,何以维续?

2022-11-24 08:11邱瑞
世界博览 2022年22期
关键词:聚餐酒杯职场

邱瑞

“会食”这种由公司发起的集体聚餐,已经成为一种韩国的职场文化。

看过韩国职场剧的人一定对他们的聚餐印象深刻,职场聚餐被韩国人称为“会食”(회식)。在各个国家的职场可能都有类似的聚会,同事们聚在一起,在餐桌上互相熟悉,增进感情。但韩国会食文化里有许多隐形的规则,并不是简单地聚在一起吃吃喝喝。

那韩国的“会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会食”是韩国职场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首先,这种集体的聚餐一般是由公司发起的,并非几个职场好友相约去聚餐。可能是整个公司,或者是整个部门一起去参加,开销都可以走公司的公账报销。不同的公司“会食”频率也不太一样,一般来说是平均每月一次,但如果所在部门的主管热衷于和下属们聚餐,那么频率可能就不止每周一次了。当韩国的打工人结束一天的辛苦工作之后,领导一声令下称今晚公司“会食”,大家心里就知道,一个不眠夜开始了。

首先,大家来到第一站,一般是韩食餐厅,韩国人称其为一次(일차),也就是第一轮。第一轮相当于一个简单的热身,结束后是不能回家的。接着就换场地进行第二轮,也就是二次(이차)。第二轮的场所一般是练歌房,类似于我们的“KTV”。发达的娱乐业给韩国人民的文娱生活带来了相当多的选择,一起唱跳最新最热的歌曲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交手段。在练歌房,带有醉意的男女伴着音乐开始放飞自我,不管唱跳得如何,都能赢得同事的喝彩。这时就算平时互相不太了解的同事也能拉起手一起唱唱跳跳。第二轮结束之后一般还会有第三次(삼차),而第三轮的去处并不固定,有可能是去酒吧夜店,也有可能是去一些小店喝点儿醒酒汤。第一、第二轮一般大部分人都要参与,第三轮就是由部门领导自行组织,费用也由领导来支付了。整个流程走完,大家醉得七七八八,再过几个小时也就天亮了。

“会食”中的“食”并不是重点,喝酒才是贯穿整个活动的中心。从口味比较清爽的啤酒、米酒,到有些苦涩的烧酒,再到洋酒、葡萄酒,都会出现在“会食”的餐桌上。韩国人还有花样百出的喝酒方式。他们不满足于杯里只有一种酒,所以发明出了“炮弹酒”。“炮弹酒”之所以使用“炮弹”一词为名,主要因为依靠烧酒激活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在烧酒杯中倒好1/3的烧酒,把烧酒杯直接扔进3/5满的啤酒杯中,掉进去的瞬间,啤酒被激起无数气泡,创造出好像炸弹爆炸的效果。

韩国有三十多种不同类型的炮弹酒。小杯的烧酒连杯放进大杯的啤酒里被称为“手榴弹”,小杯威士忌放入大杯的威士忌叫“中子弹”。为了让炮弹酒的口味更好,他们还翻出各种花样,比如按照先可乐后烧酒的顺序将可乐与烧酒倒入小杯中,然后把剩余的空间倒满啤酒。因为尝过烧酒和啤酒的苦味之后,可乐的甜味就会充斥舌尖,所以这种酒有个非常符合其特征的名字,叫“苦尽甘来”。除了在味觉上花心思,他们还提升了“炮弹酒”的观赏价值,“高尔夫”就是其中之一。先把半满的啤酒杯排成一排,再把倒了一半烈酒的烧酒杯排放在两个啤酒杯口的交界处。接下来用筷子像挥动高尔夫球杆一样,用力敲击上层的烧酒,使烧酒杯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掉进啤酒杯中。其实,酒杯中的酒量和不同饮料的比例并不是固定的,一般是由酒桌上最高的领导决定的,这个权利也被韩国人称为“酒权”(술건)。

当酒桌上气氛成熟时,有一个固定节目,就是转酒杯(잔 돌리기)。一般是上级把酒杯倒满,喝掉其中的一部分后传递给下级。下级把酒杯转一个方向然后喝完,再次倒满重复传给下一个人,直到酒杯再次传回最开始倒酒的上级。转酒杯文化据说从一千年前的新罗王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起初起源于国王和仆人之间。韩国人认为这是增强集体意识的表现,通过交换酒杯来增加团结感。而在“会食”上转酒杯更像是一种强制让对方喝酒的行为,其原则是下级不能拒绝上级所倒的酒,这种“隐形规则”是为了给上级足够的面子。

这也就不得不提到韩国的前后辈、上下级职场文化了。在酒桌上这种文化被体现得淋漓尽致。首先自己不能给自己倒酒,只能互相倒酒。如果给上级倒酒,必须一手拿酒瓶,一手托着对方的酒杯。上级给下级倒酒时,下级必须弯腰等待,然后双手高举酒杯或者一手举杯另一只手托住。在喝酒的时候,下级必须用一只手挡在自己的酒杯前,必要时且需要别过脸去,不能让对方看见自己喝酒的样子。对于爱喝酒爱热闹的人来说,这样的活动听起来很有意思。但在韓国,反对“会食”文化的人不在少数。

韩国新闻媒体就“会食”文化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认为职场上需要“会食”的人占30.4%,对此没有强烈拒绝感的人占38.7%,认为“会食”不是必要的人约占30.8%,看起来好像对此不太反感的人占多数,但其中有趣的是49%的领导认为职场“会食”有必要,只有16%的领导认为职场“会食”是不必要的。而普通职员中只有27%的人认为职场“会食”是有必要的,40%表示中立,剩下的33%则认为是没有必要的。从年龄上来看,40多岁和50多岁的职场人中超过半数的人都选择了“会食”是有必要的,20至30岁的人只有22%的人选择有必要。而不满20岁的青年人中40%的人反对“会食”,60%的人持中立态度,没有人认为“会食”在职场中是必要的。

可以看到,不同的职位和不同的年龄对于“会食”的态度是不同的。因为韩国有严格的职位高低的尊卑区分,底层的上班族是很难拒绝上级要求的。而职场中的韩国男性几乎全都服过兵役,在军队中就已经形成了对上级无条件服从的习惯,这种风气也自然地被带到了职场中。无论官级大小,哪怕是在最小的组长面前也要毕恭毕敬。前辈强制灌酒,后辈只能接受,哪怕酒量再差都不可以拒绝。这也成了韩国人厌恶“会食”文化的重要原因。而酒桌上限制后辈的规矩颇多,一整个晚上都要保持低姿态。在职场工作中就需要和领导打交道,这种不同级别带来的压迫感要延长到下班后,让许多年轻人都觉得窒息。

“会食”的时间也让职场人不满。公司经常会选择工作日的晚上聚餐,这就导致了大家在喝酒喝到凌晨的时候,第二天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去上班。如果选择星期五的夜晚,可能会让大家更加恼火。因为韩国人十分重视星期五的夜晚,称其为“火热的周五晚”简称“火五”(볼금)。因为这个晚上即不用担心第二天需要工作,也不需要担心周末马上就要结束。所以星期五的晚上是韩国职场人放下工作,好好釋放压力的时候。如此美好的夜晚要是被安排上了“会食”,那就和加班没什么两样了。当然,公司里没有明文规定,要求员工必须参加“会食”,但如果对升迁抱有希望,或者想创造出更好的业绩,那就最好不要缺席。

同时,女性遭受的职场性骚扰也多发生在“会食”期间。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维持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通常女性职员只能默默忍受。有受害者就表示:“自己不会喝酒,但是公司聚餐的时候如果不喝酒,上司就会对自己动手动脚,甚至还会被尾随。”在公司因为一切都暴露在阳光下,职场性骚扰的实施不会如此容易,但是夜晚“会食”期间给性骚扰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温床。在昏暗的灯光下,在吵闹的音乐中,不清醒的意识成了不正当行为的借口。

因为疫情的暴发,韩国人突然开始反思“会食”这一职场文化。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韩国的蔓延,政府下达的社交禁令中就包括禁止室内多人聚餐,许多餐饮娱乐场所也被迫停业。这就让“会食”行为戛然而止,有韩国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政策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好的改变。终于可以一个人好好地享受美好的夜晚,不必在完成一天的工作之后还要应付职场中的社交问题。

但韩国人并不完全认为“会食”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在韩国新闻媒体的调查中有54.9 %的人认为“会食”有促进同事和睦的作用,是一个适合沟通的场合。在政府下令恢复社会正常运转的时候,就有职场领导表示非常高兴能够把“会食”重新提上日程,终于可以和团队成员好好沟通了。因为在社交禁令颁布的这段时间里,他明显感觉到自己和年轻的下属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即使许多年轻人都不赞同这样的职场文化,但它也依然不会轻易消失。

不同的职位和不同的年龄对于“会食”的态度是不同的。因为韩国有严格的职位高低的尊卑区分,底层的上班族是很难拒绝上级要求的。

最后研究人员还针对如何改进“会食”文化进行了调查。仅有3.1%的人希望完全消除“会食”文化。23.3%的人认为只需要调整“会食”文化中一些特别的部分,比如不要在工作日的晚上聚餐,或者不要以饮酒为活动的中心。17.7%的人认为可以把活动改成文体活动,比如打保龄球、看电影、看话剧、喝咖啡、打台球等。他们认为没有酒精参与的活动也可以起到增强团队凝聚力、增加员工之间交流的作用。44.2%的人认为如果在午饭时间进行“会食”,可以避免出现喝完一轮又一轮的情况出现。可见酒精与不合时宜的时间是韩国人讨厌“会食”文化的主要原因。大家都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之后,能够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期待各个企业都能尊重员工对于拥有个人自由支配时间的愿望,尤其是在“会食”这件事上,能够提前和员工商量的话就十分妥帖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韩国人对于职场的认知和看法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人们开始反思“会食”文化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希望它能与时代的发展共同前进。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聚餐酒杯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聚餐喝『高』了,如何解酒才对?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不一样的聚餐
聚餐
啤酒和酒杯的讲究
“斗卮”并非大酒杯
老友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