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常见故障及处理方式研究

2022-11-25 06:40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渭南供电分公司吴王强罗雪红朱大伟陕西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力设备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运转配电配电网

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渭南供电分公司 许 臻 吴王强 罗雪红 朱大伟 陕西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李 雪

在传统的配电网运转过程中,如产生了线路故障或其余突发事件,大部分单位都是通过人工来进行故障点的探寻,这一方式效率较低且工作准确率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着手探究更为创新的运转模式,催生了配电自动化。虽然配电自动化能减少停电时间且提供较为稳定的电能,但配电网却有着较大的规模,同时自身的工作环境多处于室外,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而产生一系列故障。因此做好故障诊断与处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配电自动化主要指的是基于电力系统这一运转载体,有机结合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此来实时监测及智能化监管配电网。通过配电自动化的应用,能让整个配电网始终处于一个稳定的运转状态,有效减少了运转过程中遭遇故障的概率。相关人员能利用配电自动化技术有效解决传统电力系统运转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问题,还能跨越时空的界限顺利推动配电网检测、管理与控制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配电自动化的优势,能显著降低意外事故的产生概率,让配电网的稳定运转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影响配电网正常运转的因素

1.1 配电网的自身因素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有迅猛的发展,但依旧存在着一定问题,如部分运维工作人员并未树立正确的管理意识,自身的管理理念相对较为滞后,未能综合考虑电力系统维护过程中的各类决定性因素,使得配电网在运转时缺乏充足的维修保养力度,线路破损等情形也就难以避免。长此以往诸如停电、漏电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配电网的正常运转。

1.2 配电网结构缺乏合理性

当前我国在构建配电网络过程中,为最大化地提升配电网覆盖面积,主要采取放射性结构模式。但该模式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并不具备较高的附带能力,当配电网运转产生故障时,就会导致技术人员无法通过其余的线路来进行道闸供电工作,进而严重影响正常用电,抑制了电力行业的稳定运转。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配电网运转时有着较大的概率被外部环境所影响,电力路线也很容易出现破坏或磨损现象,如电缆盗窃、交通事故、工程施工等因素都会让电力线路遭受相应的破坏。进行配电网施工作业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人口密度相对较小的区域布置电力设施设备,以此来有效降低社会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1]。

自然因素。诸如气候、天气等自然因素同样会影响配电网线路,如南方地区有着多雨的气候环境特征,一年四季的降雨量远远高于北方地区,且同时伴随的雷电也会让电力事故产生概率直线上升。应综合考虑当地气候特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防护,让电力线路能有扎实地安全运转保障。再如滑坡、地震等自然灾害会严重破坏配电网的整体性,进而引发断线、大面积停电等情况的出现,应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防范,进而将损失降至最低。

1.3 电网日常运行管理因素

要想配电网能够正常稳定运转,良好的日常运行管理必不可少,电力单位须基于现有的资源力量组建一个具备较高专业程度的部门来有效管理与控制配电网的日常运转,应对自身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通过合理的途径来增强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处理电力系统运转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故障以及相应特殊情况。

就当前的现状而言,一些工作人员并未对配电网日常运行管理引起高度重视,认为日常运行管理作用不大,因此自身的专业能力不符合相关标准、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在配电网产生故障时就不能在最短时间之内对其进行维修处理。近年来虽然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为各行各业提供了较大便利,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相关人员工作压力,但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依旧有人怀着传统的生产观念,在配电网产生故障后依旧采取了人工道闸这类手段进行处理,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且效率与质量不高,这就导致成本支出较大,抑制了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

2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常见的故障问题

配电网的建设运行不合规格。不同于发达国家的配电网建设,我国配电网建设起步时间较晚,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让我国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发展进程得以抑制。当前我国在进行配电网建设过程中主要包含了变电、输电两个投入环节,由于配电设备在先进程度方面相对较低,且线路联网水平不符合相关标准,导致我国配电网建设运转不符合相关规格,这也让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产生故障的概率大幅上升。

配电网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同样是抑制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发展的关键问题:电力系统内部并未构建一个稳定的网架结构,且相关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并未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相关部门并未高度重视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检查、维修与保养工作,所作出的决策不利于配电网技术的全面应用,导致电力系统装置有着相对较低的使用期限。站在宏观的视角进行分析,我国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有着相对较低的覆盖率,部分发达国家的覆盖率超出了我国8倍之多[2]。

有关制度不够健全。完善的制度是确保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良好发展的基础所在,但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相关的管理机制显得不够健全,配电网在运转、维护时缺乏扎实的制度支撑,这就使得部分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能端正自身的态度,进而导致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水平无法有一个质的提升。

3 配电自动化常见故障处理策略

3.1 明确故障来源以健全配电网建设

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水平显著低于发达国家,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须明确配电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对电力企业进行配电网线路的改良与优化,切实提升电能输送水平,革新相关技术装置,加强检修与养护的力度。同时还应保证各类电力装置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的性能,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更换与处理现场的老旧装置,以此来减少产生电力故障的概率,提升电力系统的运转效率。

3.2 科学研判故障类别以维护电力装置的安全

应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转过程中极易产生的故障进行全面了解,明确其具体类别以及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最大化地减少所产生的损失。如若电路系统产生了一系列故障,那么自动化系统就会识别、分析与处理故障类别,在最短的时间内切断故障装置和其余设施设备间的联系,实现对其的有效隔离,以此来避免所产生的二次影响。在完成对故障的解决后,应完成不同装置间的顺利连接,之后才能再次上线[3]。

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在不同装置间引入了阻断设备,自动化系统能远程对其进行有效的操作与控制,当系统出现故障后会自动跳闸,以此来切断故障装置和其余设施设备间的联系,且自动化系统会对故障相关的数值参数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到故障所产生的实际部位,并给技术人员提出相应信号,督促其快速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检修。

3.3 积极稳妥地搞好配电网改造

目前我国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有着较为广阔的提升空间,怎样让配电自动化进程有着更快的速度,不断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要想达成上述目的,在建设配电网时应进行全面的改革,实现对配电网的有效改造。

首先应通过合理的途径让配电网有着更大的传输容量,在保证配电网能够稳定、安全运转的前提下,对配电网进行供电品质的改良与优化,从而实现对配电网结构的改善。同时我国城市配电网工程有着较大的数量及较高的需求,因此可将城市配电网逐步转变为环网结构,结合配电自动化技术的相关要求,对配电网的性能进行逐步提升,以此来增强自身的供电水平。

为最大化地减少电网线路中各类装置产生故障的概率,要在保证配电网安全性的前提下安装检测故障的专用设备,如引入智能型就地故障检测设备、电缆故障寻址设备等,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故障产生的具体部位,这样检修效率就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损耗概率也能够被降至最低[4]。在锁定故障点位时,应按照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统筹与规划,安排有着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在改造废旧配电网装置时,应遵循减少自动化系统故障产生概率这一根本原则,确保配电网装置有着最佳的性能,从而加快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发展进程。

3.4 强化信息和安全管控工作

要想让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能够有较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须加强信息与安全管理控制方面的工作力度。在自动化系统之中,信息管理与控制是其重要功能,主要是实时更新配电网的运转数据信息,并将其传输至相应的数据库之中,这样就能满足相关工作人员的查阅与使用需求。一般数据库中的运转数据信息始终处于一个随时更新的状态中,有着较高的实时性以及精确性。在配电自动化进程不断提速的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须有较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及信息管理控制水平,才能够有效迎合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

配电网系统中的数据库会持续不断地对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接收、筛选、整合、分析与处理,例如配电网系统在运转过程中一旦产生了故障,那么自动化系统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故障相关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进而得出最佳的决策,实现对配电过程的有效管理与控制,这样一来故障就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就其本质而言,配电系统所具备的信息管理与控制功能对于配电自动化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应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在日常工作中提升对该功能的使用熟练度,在适当的时机合理应用,以此来有效规避故障所引发的一系列损失。长此以往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就会有着更高的运转效率,系统也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配电自动化系统大都设置了相应的断路装置,能让配电线路产生故障后自动进行跳闸操作,相关工作人员也能以此为基础采取合理的应急手段[5]。通过其所收集的数据信息能实现对故障部位的准确排查,当故障完全排除后就能重新闭合再次运转,整个配电网也能够流畅运行。由此可见,加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管理与控制,能明确故障产生的实际部位,并分析与研究潜在故障,进而做出良好的故障处理预案,最大化地降低故障对配电系统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3.5 避免对故障装置检修时的不当操作

要想让配电自动化水平得以提升,须合理控制相应的装置信息,防止在检修故障装置时所作出的不当操作。电力企业应加强信息管理,主要是由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与储存,且所得出的数据信息能够给作出决策时提供准确的依据。

因此电力企业要针对工作人员制定合理的操作制度,保障其在检修故障装置时能严格执行制度中的要求,根据既定的流程稳定开展,减少不当操作的产生,这样配电自动化系统所收集的数据信息就会有着更高的准确性,进而为配电自动化水平的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对于电力行业的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应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明确常见故障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这样才能让配电网整体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运转配电配电网
基于配电带电作业的供电可靠性提高有关思考
浅谈配网自动化建设与配电运行管理
10kV配电线路维护工程的安全措施分析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智能处置关键技术及成套装置
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运行故障检测技术
复旧运转
《狮来运转》萌翻石狮
时来运转
基于Tabu算法的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
基于启发式规则与和声搜索的配电网重构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