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吴绍凤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功能障碍

吴绍凤

藤县人民医院 广西 梧州 5433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睡眠时出现间歇性缺氧、睡眠结构紊乱以及日间嗜睡等情况。随着病情发展,患者的血管、代谢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功能均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其中在神经系统方面,患者会出现头痛、卒中、癫痫以及认知障碍等表现[1]。此外,血管性认知障碍作为引发痴呆的第二大原因,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故本文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作一阐述。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血管性认知障碍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由于呼吸暂停或通气不足而出现间歇性低氧血症、日间嗜睡、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的睡眠呼吸障碍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常会引发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等一系列慢性疾病。据相关流行学研究报道,在3043例患者中,男性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平均发病率为49.7%,女性为23.4%[2]。此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伴日间嗜睡的患者相较于正常人,其发生道路事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7倍[3]。在治疗方面,有相关研究发现,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却未治疗的患者的病死率是普通人的3.8倍[4]。

1.2 血管性认知障碍

当前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老龄化日益严重,痴呆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血管性认知障碍即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引发明显或不明显脑血管病所导致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类综合征。血管性认知障碍按疾病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三种。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可干预的血管性危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不可干预因素。

1.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认知功能的损害是多方面的。其在认知领域的受累范围主要包括有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处理速度、精神运动以及视觉空间等,几乎囊括了所有认知领域。而就所受累的程度以及领域而言,在许多研究中存在差异。在一项由50例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与25例健康志愿者组成的对比试验中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工作记忆能力存在显著损害[5]。Tulek 等的研究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执行功能障碍是由于其注意力的缺陷所导致[6]。

关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抽烟、喝酒、糖尿病、高血压等可控危险因素有关,同时也与遗传、年龄等不可控制因素有一定关系。在遗传因素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α-1抗糜蛋白酶基因、家族性脑部小血管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等均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

间歇性缺氧、睡眠结构紊乱、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血管损伤、神经内分泌紊乱、炎症因子改变等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管性功能障碍。患者出现间歇性缺氧后,容易导致细胞凋亡,主要受损伤的是与学习有关的前额叶皮质以及海马体。而反复缺氧以及再氧合会使患者体内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导致细胞稳态被破坏,患者出现睡眠结构紊乱容易在夜间觉醒。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脑血管损伤后会促进脑动脉硬化而影响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功能力学改变会影响其脑灌注压,同时低氧状态会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患者脑血管的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血管的自动调节机制有损害。此外,患者出现慢性缺氧以及炎症反应后会出现红细胞增多、血小板聚集等现象,导致患者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而进一步加重缺血缺氧。随着人们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愈来愈深入,近几年很多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在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等代谢问题上,发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同皮质醇、瘦素、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相关。

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

当前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综合征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方面的治疗,首先是对患者睡眠时发生的低通气、气道阻塞以及呼吸暂停进行改善,然后是对危险因素的消除,如改善患者夜间微觉醒,改善低血氧、高碳酸血等症状来防止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生。

3.1 非手术治疗

据多项研究表明,针对血管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如戒烟、戒酒,控制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能够有效防止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管性认知障碍。故首先可针对患者的病因进行治疗,缓解其症状以及提升睡眠治疗,以使患者睡眠时的含氧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低通气指数恢复至正常范围。第二,患者改善其生活习惯也可促进疾病的恢复,例如帮助患者改掉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虽说当前有关吸烟是否会对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生或加重尚存异议,不过已有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吸烟者发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3.7倍[7]。因此不论吸烟是否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有关联,吸烟这一不良生活习惯仍需要及时纠正。此外,还可通过锻炼患者上呼吸道肌肉以及改变睡眠体位等方式来达到防止疾病的出现以及相关症状的缓解。第三,应用持续性气道正压治疗。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包含持续性气道正压治疗、自动调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容量保障压力支持通气等。其中持续气道正压治疗是指在患者呼吸时通过机械压力帮助打开气道,从而防止气道塌陷,提升通气质量以及改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持续性气道正压治疗是由SULLIVAN于1981年首次报道,其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成年患者首选治疗措施。据相关研究表明,使用持续性气道正压治疗能够通过增加患者脑部额叶脑区及海马的体积来达到改善认知活动的目的。虽然研究表明长期使用持续性气道正压治疗能够降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血压以及肺动脉压、提升患者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及低氧状态的敏感性、减低病死率以及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不过在中、重度患者中,仅有46%-83%患者能耐受这一治疗,因此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长期使用持续性气道正压治疗[8]。第四,在药物治疗方面,药物治疗作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案。虽然在一些临床研究中发现其能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但是由于当前药物治疗仍存在诸多问题,故本文就不在此赘述。

3.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旨在减少患者解剖性上气道阻塞,其能降低AHI以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如今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已有20多年的历史。在手术方案上,医务人员会根据患者的不同原因导致的上气道阻塞选择不同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手术治疗通常可分为鼻部手术、软腭平面手术、上下颌骨层面手术等。由于手术治疗存在治疗效果不稳定以及存在复发问题,故当患者不耐受持续性气道正压治疗以及患者有明确手术指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4.小结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作为多种心血管、脑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同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率较高,此外,随着老龄化严重,患者数目也在持续增加中,因此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威胁。不过当前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危险因素尚未明确,故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与调研,以探索更多的有效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血管性认知障碍功能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老年抑郁症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