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核磁共振检查的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覃琳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急性期检出率脑梗死

覃琳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 广西 来宾 546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又称之为脑梗死(CI),是因脑动脉闭塞导致脑组织发生梗死,伴随着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CIS疾病会引发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功能缺损,具有高致残率、致死率的特点[1]。准确、快速的知晓CIS疾病缺血性损伤以及损伤程度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可有效降低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起到针对性干预治疗的目的。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核磁共振检查有利于判断患者缺血性损伤程度,同时对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2]。本文现对CIS疾病核磁共振检查展开综述。

1、核磁共振检查技术在CIS疾病诊断中的优势

目前临床对于CIS诊断主要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两者均有优势。CT检查具有速度快,对急性期脑出血较为敏感。MRI常规序列T1W1、T2W2可有效清除骨质伪影的干扰,对于CIS疾病诊断具有显著意义,可有效观察急性期病灶、位置,数量等,对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相关研究中指出,相比于CT,MRI检查在病灶检出率上具有优势,同时可反映出侧支血管狭窄程度、血管形态特征以及脑梗塞部位状况等,反映侧支血管血液供应状况,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信息[3]。

2、核磁共振检查技术CIS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1 常规MRI

常规MRI是诊断ACI疾病的首选技术之一,主要包含T1加权成像(T1W1)、T2加权成像(T2W2)以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脉冲序列成像(FLAIR)。ACI患者在发病6h内主要会因脑梗死区供血动脉闭塞以及栓塞引发细胞毒性水肿,但患者脑组织内总含水量无显著变化,对T1、T2弛豫时间无较大影响,同时在T1W1、T2W2、FLAIR均无显著影响,随着患者缺血性损伤的继发性破坏,导致患者血脑屏障遭到破坏,促进细胞毒性水肿呈现进展性发展,直至成为血管源性水肿,T1、T2弛豫时间延长,在T1W1、T2W2、FLAIR呈现出异常信号。

刘建[4]等学者研究中以8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研究中指出28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有275例DWI信号高表达,但T1W1、T2W2、FLAIR无明显信号改变;24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中235例同样出现DWI高信号,T1W1、T2W2、FLAIR可见异常信号表达,其中T1W1呈现低信号、T2W2、FLAIR呈现高信号,T2W2、FLAIR信号强度弱于DWI,272亚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见DWI高信号,T1W1呈现低信号、T2W2、FLAIR呈现高信号,2W2、FLAIR信号强度较DWI信号强。可见,MRI检查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意义。

2.2 弥散加权成像(DWI)

DWI成像主要基于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可在生物体内对水分子的磁化状态进行无创控制,同时对弥散过程不产生影响。在此检查过程中其定量参数具有客观准确的优势,定量参数又被称之为表现弥散系数(ADC)。在正常情况下细胞间隙正常,水分子会以一定的速率发生弥散,而在某些病理改变的情况下,细胞间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大以及缩小,其间的水分子弥散状态会发生异常改变。在ACI疾病的检查中,在细胞缺血缺氧的状况下会产生细胞毒性水肿,当细胞体积增大时会导致细胞间隙缩小,两者之间关系呈现反比,在DWI上表现为异常高信号,ADC值为低信号,而其它常规序列早期一般无阳性表现,因此认为DWI是诊断ACI疾病最敏感的序列。相关研究中指出不同部位急性脑梗死病灶DWI检出率高于CT检出率,超急性期(<6h)患者的DWI检查率78.57%高于CT检出率7.14%;急性期(6-12h)患者的DWI检出率100.00%高于CT检出率41.79%,可见DWI序列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具有显著优势[5]。可见在ACI疾病的诊断中,DWI是重要检查序列,具有扫描时间短、可重复性强、较高地诊断效能等优势。

刘献知[6]等学者研究中以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MRI以及DWI检查,检查结果得出在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急性期,DWI鉴定诊断优于常规MRI检查;在脑梗死超急性期、急性期以及亚急性期DWI病灶显示面积高于常规MRI检查,脑梗死晚期慢性期常规MRI检查病灶显示面积高于DWI,差异明显。但研究中指出,DWI具有空间分辨率低的弊端,患者脑底处磁敏感性伪影可对额叶底部病变诊断造成一定影响,而常规序列对该部位脑梗死的评估较DWI更具价值。因此建议DWI联合常规序列检查,从而准确鉴别新旧脑梗死灶,提高各个时期梗死诊断敏感性、准确性。

2.3 弥散张量成像(DTI)

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的技术上衍生的新MR脑白质纤维三维成像技术,常用于临床脑部以及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疗效判定,此检查方法可通过建立多个方向的扩散敏感梯度磁场,对组织中水分子弥散的各向异性进行无创探测。此技术主要描述白质空间弥散轨迹,较为常用的定量参数主要有平均扩散率(MD)、各向的异性分数值(FA)、相对各向异性值(RA)。在ACI疾病的诊断中,当患者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脑白质纤维内的微观髓鞘结构变化,病灶中心FA下降,和边缘区差异显著,提示患者的脑组织细胞结构受损程度不一,病灶边缘会出现IP。因此DTI可利用ADC变化以及FA定量变化,在ACI疾病的诊断中明确病变情况,并进行预后评估[7]。在检查结束后,对DTI扫描参数进行后处理,神经纤维束信息三维显示的方法,将其称之为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

梁海毛[8]等学者研究中指出,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FA值会出现降低趋势,ADC值呈现升高趋势,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中心区以及边缘带的FA值以及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DTT成像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关系分为不累及、受压无中断、破坏中断减少、破坏组织以及受压组的FA值、ADC以及水NIHSS 评分具有显著差异,可依据FA值、ADC值的特征性演变规律,评估急性脑梗死缺血半暗带情况,DTI技术可显示脑梗死对皮质脊髓束的影响,利于评估预后。相关学者研究中指出DTI技术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进行三维重建,可清晰观察梗死病灶的皮质脊髓束损害,同时对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价值[9]。以上学者研究观点具有相似之处。

2.4 磁共振灌注成像(PWI)

PWI属于MRI功能成像技术,可有效体现微血管分布情况、血流灌注水平,在颅脑中较为常用的序列包括T2加权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SC)、动脉自旋标记增强核磁共振成像(ASL),以上两者均在ACI疾病的诊疗中评估动态IP变化具有显著意义[10]。DSC可经静脉引入对比剂后,会对周围毛细血管的磁敏感效应产生增强作用,导致磁场不均匀分布,缩短后T2信号形成与之对应的动态影像,从而迅速、准确的评估局部微循环到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依据定量,半定量的参数变化,判断扫描区域的灌注情况。当患者局部组织平均通过时间(MTT)增加时,脑血流容量(CBV)下降为低灌注状态,反之为侧支循环形成,当MTT减少时,CBV升高为血流再灌注状态,显著则为过度灌注。当患者的发生血管闭塞时,PWI信号的异常区提示为低灌注,而PWI不匹配区提示为IP,若未经及时挽救,极易发展为ACI,因此临床上常用PWI综合性判断ACI疾病,同时指导溶栓治疗。ASL主要通过动脉自由扩散的水分子作为内源性示踪剂,利用反转脉冲标记成像平面的上游血液,使其处于自旋弛豫状态,待标记的血液对组织灌注后在进行首次图像采集,在相同参数下,对未标记血液进行图像采集,对两次获得图像进行剪影处理后,获得脑血流量图,以此评价脑血流量灌注情况。

2.5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

SWI成像主要是基于磁场局部不均匀性产生的雌化率效应,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效应的细微差异,反应组织间磁敏感性的不同,获取相位图及磁距图,进行最小密度投影后处理,显示小静脉情况。在ACI疾病诊断中,梗死区每单位体积的摄氧需求增多,会引发周围毛细血管以及引流脑静脉血管的顺磁性物质去氧血红蛋白占比会不同程度升高,T2自旋弛豫会出现缩短,为ACI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相关研究中指出,SWI与常规的MR、DWI以及CT相比,在急性脑梗死微血管出血(CMBs)的检出率中具有显著优势,对于ACI疾病的抗凝溶栓治疗筛查以及评估中具有显著价值,在溶栓治疗患者的复查中,可敏感地检测出继发性出血灶,具有预后检测价值[11]。

唐兰英[12]等学者研究以对照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常规MRI检查,实验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SWI检查,常规扫描MRI,采用高分辨率的三维梯度回波序列,重复时间、回波时间、反转角、设置层厚、矩阵、扫描时间分别为30ms、15ms、20°、2mm、512×448、5-8min,经结果得出对照、实验组微出血检出率分别为25.00%、72.50%,可见对于微出血的检出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SWI有较高的分辨率,通过薄层重建能够呈现清晰图像,准确显现脑梗死区面积,同时对于血液代谢物、静脉血管以及空气脂肪等极其敏感,可广泛应用临床,为疾病诊断、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2.6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MRA成像主要包括非对比剂增强MRA以及对比剂增强MRA两种方案,对于颅内血管的评估,对比剂增强MRA常见的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是基于血流流变效应作为成像对比,静脉血流进行饱带处理后,反向流动的动脉血流产生MRI信号。此检查技术分辨率较低,血管迂曲处信号采集较为困难,其扫描时间较长,若患者运动后检查,极易出现运动伪影,导致成像质量受到影响,但具有简便、无创、无需对比剂等优势,促使MRA检查技术成为中药的检查序列。对比剂增强MRA需要在血管内团注外源性对比剂,准确充分的显示成像血管的解剖路径,可明确ACI疾病细小血管以及狭窄程度。相关研究中指出,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在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68例患者窜咋学棍狭窄或闭塞,MRA检出64例患者存在血管狭窄或闭塞,其灵敏度91.18%、特异度90.91%、准确度91.11%、阳性预测值96.88%、阴性预测值76.92%,研究中指出MRA技术可有效评估患者脑血管狭窄情况,明确脑梗死范围,为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有重要依据[13]。

3、小结

ACI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途径。随着MRI检查技术的应用,可对颅脑进行多平面、多参数的扫描,准确、充分地显示病变组织。常规序列MRI检查具有一定局限性,联合多个序列进行检查,可明确观察患者丰富的形态学、血流动力学以及动能等信息,对早期诊断、治疗具有显著作用。DWI具有成像时间短、敏感性高的优势,SWI利于微小血灶的检出,PWI可观察灌注情况,DTI能显示神经纤维束受累情况,可见多序列MRI对ACI疾病的诊疗具有显著意义。

猜你喜欢
急性期检出率脑梗死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