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及中西医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王明英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沙门感染性抗生素

王明英

合浦县人民医院 广西 北海 536100

小儿腹泻疾病是指患儿每天排便次数≥3次,其性状以稀便、水样便为主,或者对于特定个体的排便率高于正常情况,属于儿科较为常见、多发性疾病。小儿感染性腹泻主要与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关,虽病原复杂多样,但绝大部分与病毒、细菌感染有关[1]。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呕吐以及腹泻等,随着病情进展性发展,可能会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对患儿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阻碍其生长发育[2]。而高效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因,对症给药。本文通过对既往研究进行检索,现对感染性腹泻病因、治疗做如下综述。

1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

感染性腹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流行广泛等特点,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位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在婴幼儿中不仅发病率较高,且死亡率较高[3]。感染性腹泻主要与病原微生物感染有关,常见病原菌主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a、细菌:较为常见的主要有志贺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孤菌等,以上肠道细菌群均可通过繁殖或者产生毒素,引发感染性腹泻;b、病毒:主要以轮状病毒为主;寄生虫:c、主要包含蓝氏贾第鞭毛虫、人体球虫、人毛滴虫等;d、真菌:主要包含念珠菌、毛霉菌等。

2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因

2.1 细菌性腹泻

2.1.1 志贺菌

志贺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我国主要以福氏志贺菌、宋内志贺菌较为常见,此细菌主要在瓜果、蔬菜上存活10-20d,同时此细菌可以在适宜的温度下在水、食物中发生大量繁殖,引起水源、食物型暴发流行,以夏秋季较为高发[4]。志贺菌主要以患者所在地区卫生条件,例如供水、环境等,同时与个人卫生素质有关。志贺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口传播,其传播速度受到温度、pH等因素影响。此菌感染引发腹泻的患儿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大便为脓血便或者黏液便。

2.1.2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致泻主要与毒素和黏附因素有关,毒素可以对正常胃黏膜的分泌起到阻断作用,从而对肠细胞产生破坏;黏附因子会促使大肠埃希菌特异性黏附于肠黏膜。张杉[5]等学者研究中以744例细菌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粪便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将实验室细菌培养后得出,744例细菌感染性患儿中检出133株病原菌,其中致病菌中有35例大肠埃希菌,占比较高。此菌感染引发腹泻的患儿主要表现为腹泻伴呕吐、发热等,对于年龄稍微大点患儿可能会出现腹泻伴血液、黏液。

2.1.3 沙门菌

沙门菌属于革兰阳性杆菌的一种,主要寄居在人、动物的肠道内部,是肠道较为常见的致病菌之一,而致病原因主要与机体所食食物未达到卫生标准有关,在患者感染后造成腹泻,当感染更为严重时,甚至会出现中毒现象。相关研究中指出,我国在沙门菌导致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在全部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中占据80%,在沙门菌导致的中毒事件中,90%以上均为肉类食品,以上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因肉类食品中的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可以为沙门菌生长、繁殖提供优良环境,当人类在摄入大量含有沙门菌在肉类食物中即可引发感染[6]。

2.1.4 副溶血性孤菌

副溶血性孤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一种,主要来源于海鲜以及盐分较高的腌制食品,副溶血性孤菌不善于抵抗酸和热,当其处于食醋中,大约5分钟即可被杀死,感染主要因烹饪未熟透而致病。

2.1.5 其他类型

相关研究中以232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经粪便标本细菌培养后得出,232例患儿中共检出病原菌18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格兰阴性菌各占据115株(62.50%)、53株(28.80%),主要格兰阴性菌植生雷柏菌、B群福氏志贺菌、鼠伤寒沙门菌[7]。

2.2 病毒性腹泻

2.2.1 轮状病毒

张振等[8]学者研究对2010-2015年广东省深圳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监测,具体数据显示,2010年-2015年感染性腹泻疾病发病率约为250.00/10万左右,2013年高达383.44/10万左右,其中监测病例主要以轮状病毒腹泻为主,占据69.16%,细菌性占据14.22%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均以≤5岁儿童最为常见,占据87.43%,经过病原普哨点监测显示,其中病毒性腹泻主要以轮状病毒为主。

2.2.2 其他病毒

厉小玉[9]等学者研究中对1061份腹泻患儿粪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以及札如病毒总阳性率为24.79%,其中以前两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0.37%、8.77%。

2.2.3 真菌、寄生虫性腹泻

目前真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真菌感染引发腹泻患儿主要以大便次数增多,呈现黄色稀水样、有泡沫等症状。寄生虫感染主要以蓝氏贾第鞭毛虫、人体球虫、人毛滴虫为主,患儿出现腹痛呕吐等。

3 中西药药物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应用进展

3.1 西医治疗

目前临床对于小儿感染性腹泻治疗主要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肠道内外感染,实施对症治疗为主,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以及微生态制剂为主。临床治疗主要以抗生素为主,但抗生素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避免滥用现象,引发微生态紊乱,造成用药不良反应。在给药治疗的同时应注重对患儿饮食干预,不可限制饮食,预防影响中毒,调整饮食结构,食用易消化食物。

杜笑颖等[10]学者研究中指出:思密达无法被人体胃肠道吸收,在服用后可以将病原体、毒素吸附于肠内壁,随后在肠道蠕动的带动下将其排除,可以减少肠道病原体,对肠道起到净化作用。头孢噻肟钠属于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广谱抗菌素,可以对细胞壁的生成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起到杀菌目的。刘春贤[11]等学者研究中指出,美洛西林是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物,此药物是一种高效的苯咪唑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于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患儿在用药后可以快速缓解症状,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可以产生乳酸杀菌素,嗜酸杀菌素可以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可以改善人体正常菌群,对内环境平衡起到稳定作用。研究中所用的微生态制剂为金双歧,其成分中含有的乳酸杆菌对于病菌的定植、侵袭具有抑制作用,可以加强治疗效果。

肠道感染多见于阴性菌感染,临床治疗主要以头孢类药物为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抗生素,本类药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繁殖期杀菌。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强,而对人几乎没有毒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除上述治疗外,短波理疗仪在此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利用波长1-10m,频率为30-300MHz的放射电流,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热效应,热效应能够促使患部表层以及深层组织均匀受热,促使局部组织温度得以升高,加强组织的新陈代谢以及酶反应,扩张毛细血管,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新陈代谢,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

为维持患儿水电解质稳定,高效治疗疾病,应为患儿进行补液干预,对于轻度脱水患儿,采用低渗口服补液治疗,对于重度患儿而言,采用静脉补液治疗。同时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口服地衣芽孢杆菌,肌注维生素B1等,地衣芽孢杆菌具有调整菌群失调的作用,可促使体积产生抗菌活性物质,杀灭致抗菌,并具有独特的生物夺氧作用机制,能够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繁殖。

3.2 中医治疗

传统医学认为,小儿感染性腹泻归属于“泄泻”范畴,认为此疾病主要在于胃、肠以及脾,其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水湿内停、禀赋不足等,同时患儿因机体发育较快,水谷精微大量吸收,从而导致胃肠负担加重,例如饮食不节、六淫侵袭,致使脾胃运化失司,清浊难分,导致泄泻症发生。因此中医认为此病症治疗主要以益气祛湿、解毒清热为主。

随着中医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医对于小儿感染性腹泻治疗取得一定成就,例如穴位贴敷、中药汤剂以及推拿等疗法。相关学者研究中指出,中药敷脐治疗符合外治之理,即内治疗之理,依据腹泻证型实施对症治疗,效果显著。武育菁[12]等学者研究中,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健脾解毒汤治疗取得显著效果,可以有效缩短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同时中西药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西药治疗。马五杰[13]等学者研究中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白头翁汤合葛根芩连汤加减灌肠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研究发现,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以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西药治疗,且疗法高于单一西药治疗。相关研究中指出,七味白术散加减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效果优于单一西药治疗,前者可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效果可见。

4 小结

小儿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其发病具有多因素影响,患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机体防御能力低下,极易受到各种病原菌侵袭;同时小儿未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导致菌群失调引发腹泻。目前临床对于此疾病的治疗主要以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为主,对于抗生素的应用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用药适应症以及禁忌症,规避滥用现象。中医对此病症治疗主要以病机为出发点,进行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其效果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近来重点研究方向,重在为后期疾病治疗提供选择方向,确保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沙门感染性抗生素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沙门菌噬菌体溶菌酶LysSHWT1的制备及抑菌活性分析
抗生素的故事
感染性肺炎如何选药治疗
2013-2017年北京市顺义区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流行特征
猫抓病一例及抗生素治疗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童年重负:“被摄入”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