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术后托手架临床应用进展

2022-11-25 10:43黎爱惠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术区外伤上肢

黎爱惠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广西 梧州 543000

手外伤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外伤后导致的局部肿胀影响静脉回流和动脉供血,使肢体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和血液供应,严重时可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1]。在临床中往往需要进行断指再植、皮瓣转移等手术治疗,该类手术术后要求患肢制动、保暖、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防止术区受压,以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局部水肿,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以提高成活率,提高生活质量。研究显示,创伤的肢体在没有缺血的情况下,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可使患肢肿胀消退,促进伤口愈合[2-4];但若抬得过高,则会加重患肢缺氧缺血,临床上常用抬高角度为20°~30°,消肿效果良好[5]。术后应用托手架将患肢稳定抬高在略高于患者心脏的水平位置,借助重力作用促进远端血液回流,改善循环,从而减轻患肢肿胀,利于恢复。

1 手外伤概述

手外伤是手部组织因外力作用造成的各种损伤。手外伤是常见的外伤,手部解剖结构精细、功能特殊,外伤后可造成血管、神经、肌腱、骨和关节的损伤,复合性的骨骼损伤常与软组织伤同时存在,制动后失用性变化和瘢痕挛缩易遗留不同程度的畸形,导致手部功能损害。手外伤是常见的创伤疾病之一,随着我国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手外伤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常见的手外伤常伴有软组织、肌腱、神经及骨质的缺陷,临床上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尤为重要[6]。

2 托手架的概述

托手架是上肢体位垫的一种,又名上肢抬高架、上肢抬高垫。适用于上肢术后恢复,抬高上肢防止肿胀,上肢创伤者均可使用。对于手外伤术后术肢的抬高,传统的抬高方法是应用软枕抬高,存在不足之处:(1)用一个软枕往往无法达到抬高患肢20~30度的高度,因此通常使用两个软枕叠加进行抬高,但在使用中存在叠加软枕容易移位,制动作用差,患肢易滑落等,难达到理想的高度及制动效果,无法起到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的作用[7],(2)覆盖棉被保暖易导致术区受压,影响患肢血液供应并导致术区疼痛,疼痛使患者产生焦虑情绪,(3)伤口渗血易造成软枕或被套污染,不及时更换易滋生细菌增加伤口感染的机率,增加护理工作量及耗材成本。因此其材质不断改进,一些新型的高密度海棉材料不断出现,并且还有了充气式、硅胶、凝胶等材料,支撑质量更加理想,对压力的分散也更加科学。而在技术方面,随着不断革新,各类改良的托手架不断推出。还有的技术充分考虑其他辅助功能,如可保暖控温、可进行功能锻炼,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3 托手架的制作

最初制作的托手架(上肢垫)一般是三角坡形垫体,角度固定为30°,垫体外面料分为棉布或者皮革,带拉链可拆开清洗,方便清洁与消毒。部分在垫体斜坡面上设有U形凹槽,可以起到固定肢体防滑落的作用[8]。随着模型的完善,上肢抬高垫的制作上也在不断进行改良。郑薇[9]研发了一种可调式托手架,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高低调节;于新雨等[10]研发了一种手外科上肢抬高垫,可以调节高度及长度;李 欣[11]研发了一种组合式上肢抬高垫,材料为高密度海绵,能提高患肢舒适度,武艳云,董红侠[12]研发了一种可调节高低、长宽,防止术区受压,并能进行上肢功能锻炼的多功能上肢护理支架,经济实用,方便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陆燕[13]研发多功能手托架用于TRI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可减轻患者术侧肢体的肿胀及疼痛不适,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陈红桔等[14]研发了一种改进型可调节式上肢抬高康复装置,应用于肱骨干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该装置固定框体的底部还设有调节螺母,稳定性极高,固定框体呈单开口形结构,也可卡固在病床上,便于临床推广[15]。由于改进型可调节式上肢抬高康复装置具有舒适性好、稳定性强、调节角度大、抬升高度高等优势,既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一定程度上减少骨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风险[16]。

4 托手架使用方法

在使用之前需要进行健康教育,明确使用托手架的优势以及安全性,提升治疗的信心。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使其更加全面的掌握托手架的使用方法及应用事项,充分发挥托手架的作用。陈红桔,黄芳芳,吴小婷等研究指出[14],将患肢置于海绵软垫层上,患者手握前端扶手,使用束带分别固定患者前臂和上臂。使用时只需要将调节杆对应插设在不同的位置卡槽中即可调节患者手臂放置的角度。罗翱翔研究指出[17],患者取任意体位,将多功能上肢海绵架置于患者身旁,将患肢上臂及肘部置于多功能上肢海绵架底座海绵垫上,必要时用魔术贴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肢体肿胀的消退程度,患者的舒适程度,患者体位调节角度,使患肢置于舒适位置。同时患者可以戴着海绵架下床活动及上厕所,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上措施均对血液循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使用过程需密切观察患肢末端的温度、颜 色、感觉、活动及表面张力的情况。注意约束带的松紧度,以及患肢是否出现末端发凉、青紫、麻木等情况。如果出现严重的肢体肿胀或疼痛加剧,需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4]。

5 托手架使用的优势

托手架可以将手腕、手掌抬高,对静脉回流进行促进,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并且凹槽的设计,各种制动措施,可以防止患者无意识地进行活动,避免肿胀部位血肿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整体舒适度[18]。陈慧等[20]在研究中指出,通过可调式肢体抬高支具抬高患肢,抬高角度易控制, 患肢固定好,能有效减少骨折断端移位带来的并发症。朱婕等[20]在研究中指出,患肢抬高支架不仅可帮助患者有效抬高患肢,还具有稳定性好、舒适度高等特点,为后续治疗及护理提供良好支持。余桂英等[21]在研究中指出,患者手臂放在自制楔形托手架上面很舒适,也有利于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大量研究均表明,手外伤术后应用托手架抬高患肢,对术后患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有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使用护理用具抬高患肢达到减轻患肢肿胀的方式多种多样,且有积极意义,护理人员应根据病人的治疗需要,结合多方面的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但是随着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的研发,临床上对于上肢抬高用具的使用情况、病人的舒适性以及对肿胀消除的效果,目前仍缺乏关注和重视,而这也是护理人员应多加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猜你喜欢
术区外伤上肢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横向骨搬移技术对缺血肢体术区微循环重建的实验研究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一种可切换式多功能口腔治疗用吸引管的研制与应用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颅骨修补术后切口感染及术区硬膜外血肿相关因素分析
盐酸肾上腺素稀释溶液用于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