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真菌感染的治疗与进展

2022-11-25 10:43韦尊毛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泌尿系统泌尿系输尿管

韦尊毛

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广西 河池 530800

医院感染病例中,深部真菌感染率有所升高,且多数深部真菌感染发生在尿路,与尿道插管留置相关[1]。发生泌尿系真菌感染后,需及时明确疾病诱发因素,纠正致感染原因[2]。针对有明显症状泌尿道感染,可采用多种抗真菌剂治疗,依据感染部位与药效学等进行用药[3]。

1 泌尿系真菌感染途径与部位研究

1.1 泌尿系真菌感染途径

泌尿系统真菌感染可分为上行感染与下行感染,常规通过器官移植引发感染。在下行感染病例中,常见为机体免疫力低下患者,且多侵犯肾皮质,可呈现出严重的全身症状,包括寒战与高热等[4]。在上行感染病例中可侵犯肾实质,常见为尿路畸形患者。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器官移植引发感染,在同种异体移植过程中,捐赠者存在组织胞浆菌病,在器官移植接受者治疗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5]。

1.2 泌尿系真菌感染部位

第一,肾脏。肾脏真菌感染多出现在肾间质与肾盂。多数患者行肾移植手术治疗,若机体免疫力低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容易引发肉芽性间质性肾炎。患病后以全身乏力、体重下降、间歇性发热等为主要症状[6]。第二,输尿管。输尿管真菌感染在临床中发生率较低,可基于导管操作所引发,常见病原菌为白念球菌与曲霉菌。其中曲霉菌真菌球可引发输尿管梗阻,容易进一步发生肾实质损害。在糖尿病患者与免疫力低下且长期导尿管滞留患者中,发生输尿管真菌感染风险较高[7]。若输尿管真菌感染累及肾脏,则患者可出现肾绞痛与恶心呕吐等症状。第三,膀胱。膀胱真菌感染多发生在具有基础疾病与免疫力低下患者中,其中糖尿病患者尤其病程周期较长的患者较为常见[8]。膀胱真菌感染可通过上行感染累及肾脏,进而引发严重肾脏疾病。泌尿系统中自发性膀胱穿孔为发生率较少的疾病,基于膀胱二次自发性穿孔,可引发白面球菌膀胱炎,属于急腹症范围,此种病症容易与肾衰竭误诊,为此,在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精准的鉴别诊断。第四,尿道。尿道真菌感染主要基于某些条件致病菌所引发,受到人生理结构特征影响,此种疾病在女性中患病率较高[9]。

2 泌尿系真菌感染病因学及表现研究

2.1 泌尿系真菌感染病因

泌尿系真菌感染是多种条件作用下所引发的疾病,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为大量应用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以及广谱抗菌素等[10]。除药物应用相关因素之外,临床诊治相关操作对于泌尿系真菌感染的发生也具有一定影响,例如留置导尿管与膀胱输尿管反流以及肾移植术治疗等。排除相关疾病与肾移植术治疗所引发的泌尿系统感染之外,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较高。其病因主要涉及到个人卫生与生理结构以及憋尿行为等[11]。

2.2 泌尿系真菌感染表现

第一,尿频,尿急,尿痛。泌尿系统感染,包括上尿路与下尿路感染,无论何种性质的感染均可引发尿频尿急与尿痛症状。此类症状作为泌尿系统感染典型症状存在,在发现此类症状出现后,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第二,血尿。血尿属于泌尿系感染发生后主要症状之一。病毒或细菌进入到尿道组织后,可引发粘膜充血,且多伴随局部肿胀表现[12]。病情严重可导致邻近组织出现异常病变,而此种病变下可引发血尿症状。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可以引发机体炎性细胞免疫应答,进一步引发发热等症状。第三,腰部疼痛。泌尿系感染多不会直接引发腰部疼痛症状,但疾病进展下,炎性细胞持续扩散,肾脏组织处在腰背部,为此容易发生腰部疼痛症状。若泌尿系统感染,累及肾脏可引发腰背部疼痛[13]。

3 泌尿系真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3.1 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米唑类抗真菌药物中,氟康唑是应用较早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此种药物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滴注两种方式给药[14]。用药后经肾脏排出,对于光滑念珠菌以及隐球菌等均具有较高敏感性,但针对某些丝状真菌,例如曲霉菌敏感性较低。在此药物长期应用下,近年来发现氟康唑耐药性不断出现,在短期用药治疗中较少发生耐药[15]。尤其对于艾滋病患者反复应用此药物治疗中容易引起耐药。伊曲康唑在泌尿系真菌感染疾病治疗中较为常用[16]。此药物可高度结合血浆蛋白,通过肝脏广泛代谢后,经尿液与胆汁排泄。在肾功能不全或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中,不会影响到药物代谢,为此具有较高安全性以及有效性[17]。

针对真菌胞壁的抗真菌药物中,最先出现的药物为卡泊芬净[18]。此药物可应用到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失败的泌尿系感染患者中,尤其针对急性侵犯性真菌感染疗效显著[19]。此药物对链球菌与曲霉菌均具有较好抗菌活性,与蛋白结合率为97%。对于泌尿系感染患者治疗中老年与肾功能不

3.2 基于真菌胞壁的抗真菌药物应用

全患者给药剂量不需要做出调整,对于中度肝功能减退患者,维持剂量以50%计算[20]。两性霉素B在临床中应用时间较早,对于多数真菌均具有良好抗菌活性,且耐药菌株少见。此药物作用机制为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淄醇结合,促使真菌细胞内关键物质外漏,最终造成真菌死亡。

结论:

泌尿系感染是多因素作用下引发的疾病,常见为尿道感染、输尿管感染等。泌尿系感染以药物治疗为主,可结合病因选择适合药物。临床中对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基于真菌胞壁的抗真菌药物应用广泛。

猜你喜欢
泌尿系统泌尿系输尿管
妊娠期泌尿系急腹症20例临床分析
SNHG16 promo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evelopment via activating ECM receptor interaction pathway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如何降低泌尿系结石的生成率?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输尿管结石并发输尿管息肉66例临床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系统疾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开放手术辅助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14例
柏凤汤治疗泌尿系感染4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