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韦雪艳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类似物胰岛胰岛素

韦雪艳

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广西 河池 530800

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可分为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从发病年龄来看,一型糖尿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二型糖尿病主要发生于成年人,但也不是绝对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一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功能异常所致,而二型糖尿病主要是遗传和生活方式共同作用,引起的慢性血糖升高所致胰岛素抵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多饮、多食、血糖水平异常升高等情况[1]。据相关统计指出[2],2015~2017年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1.2%,预计在20年内患者数量将会达到3.8亿。但大多患者治疗期间血糖无法有效控制,加之临床药物可供选择较多,在选择上较为困难,常见的双胍类、格列奈类,均能够达到一定降糖效果。由于服用剂量、用药时间不等,需要根据药物特点,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选择合适的服药计划与干预措施[3]。本文通过综述合理药物干预的意义,报道如下。

1.常用药物

1.1 胰岛素促泌剂

①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与胰岛β细胞膜外侧特异性受体结合,能够控制细胞膜ATP敏感性,以及钾离子通道,使得其关闭,钾离子外流,受到限制后,细胞中钾离子浓度会出现上升,细胞膜去极化;钙离子内流后,胰岛β细胞能够释放胰岛素,有效获得降糖效果[4]。磺脲类降糖药物,通过对机体中尚存的β细胞控制,降低机体血红蛋白水平,是当前口服药物中较为常见的一种[5]。应丹丹等[6]学者指出,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效果理想,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

②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氯茴笨酸类:与胰岛β细胞膜上特定位点结合后,关闭细胞膜上ATP依赖性钾通道,造成β细胞去极化,钙通道随之开放,促进了钙离子内流,并随之促进胰岛素分泌,主要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7]。药物作用时间相对较短,龚为红等[8]学者研究中发现,瑞格列奈降糖方面更占优势,但磷酸西格列汀在降低体重、血压及改善胰岛功能上更占优势。

1.2 减少糖来源类药物

双胍类:属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的利用,控制肝糖原异生;肠壁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减少,从而降低患者血糖[9]。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对患者治疗,可减少胰岛素使用量;与磺脲类药物联合,可改善患者代谢异常情况,使得血糖稳定。在不良反应上,主要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通过小剂量开始服用,减少恶性呕吐情况出现。何丰等[10]学者指出,治疗后,二甲双胍组FPG、HbA1c、hs-CRP、TC、LDL-C、TG水平低于常规组,HDL-C水平高于常规组;二甲双胍在降低血糖效果上理想。

1.3 胰岛素及胰岛素相关药物

其中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口服后,作用于胰岛素结合位点细胞内靶部位,减少了胰岛素抵抗的情况,并控制肝脏糖生成,使得外周组织对糖利用改善,从而降低血糖。使用药物包括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会出现一定不良反应,常见水肿、体重增加,存在一定心力衰竭风险。胰岛素也是临床最为广泛的药物,速效胰岛素产品是临床研究较多的方向,相比早期常规胰岛素,速效胰岛素显效时间、达峰时间均较短,可在餐前使用。目前临床研制出多种长效胰岛素,患者可在睡前皮下注射,长时间控制患者血糖[11]。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近年来开始推广胰岛素泵给药模式,或者口服的形式,取得了一定进展。胰岛素类似物的特点主要可模拟正常状态下胰岛素的分泌过程,通过对人体细胞分泌胰岛素组成结构与成分分析,使用一定方式,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其中某段的氨基酸组合予以改变,可使得其理化或是生物学特征出现变化,因此可研发出胰岛素类似物更适合人体的代谢需求[12]。胰岛素及类似物,在机体中,可控制肝糖原分解,促进了肝糖原合成,有效控制肌肉与脂肪分解,使得机体只对酮体利用增加。胰岛素在治疗能够对其他疾病均有一定意义,包括2糖尿病并发症、手术感染等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13]。

1.4 靶向治疗

羟类固醇脱氢酶属于新型选择性非甾体小分子抑制药,能够调节糖原代谢与合成,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但目前该药物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14]。但靶向治疗将会成为研究新靶点。

1.5 分子治疗

分子治疗也是2型糖尿病最新的治疗方案,包括小分子活性肽、药物不同于其他降糖药物作用机制,是直接作用在β细胞中,可诱导细胞再生,促进细胞增殖与组织一道细胞凋亡,对β细胞数量进行动态调节,且不会出现低血糖的风险[15]。

1.6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4(DPP-4)属于一种以二聚体形式,除了长效GLP-1类似物,对DPP-4酶小分子抑制剂研究。DPP-4抑制剂能够减少GLP-1降解,促进机体内GLP-1水平提高,增强胰岛素分泌,产生降糖效果[16]。其中西格列汀片作为可口服的小分子药剂,降低DPP-4活性,使得胰高血糖素水平开始下降,胃蠕动影响较小,不会降低患者体重。西他列汀作为临床首次上市的DPP-4抑制剂,于2006年美国FDA上市,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维格列汀是常见的DPP-4抑制剂,给药后能够与胰岛β细胞表面的受体相结合,快速抑制DDP-4活性,加速胰岛素的分泌,但口服后生物利用度低[17]。

1.7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当前有学者指出这类患者的治疗,更需要注重提高肠促胰岛素活性,常用药物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1)GLP-1属于肠促胰素中一种,存在小肠中,由黏膜组织分泌,有效刺激胰岛素分泌,帮助胰岛细胞合成,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与修复,使得胰岛β细胞数量增多,对胰岛血糖素原基因转录、翻译、加工而成,使得其分布在回肠、空肠的L细胞分泌[18]。GLP4由30或3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有GLP-1(7-36) 和GLP-1(7-37)两种,均有效促胰岛素分泌作用。虽然GLP4存在一定优势,但其在体内会被二肽基肽酶-4(DPP-4)降解。对GLP-1结构改变后,合成长效高效的GLP-1类似物,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发展。利拉鲁肽作为天然GLP-1长效类似物,在2010年欧盟与美国上市,证实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一定意义。利拉鲁肽能够根据患者葡萄糖需要分泌胰岛素,使得血糖稳定在核实范围内,避免出现低血糖事件;并能够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促进胰岛素分泌,延长胃清空时间,减少食物摄入,控制患者体重。

2.合理药学干预

由于病情、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患者的用药存在差异性,临床药师需要根据检查结果,结合医师相关方案,根据科学化的研究,在治疗期间进行干预,提升治疗效果。由于患者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控制血糖水平,但患者一般并不了解疾病与药物之间的证实,导致需要合理的药学干预。王丽等[19]学者指出,临床药师与患者良好的沟通,认真用药指导,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最大程度发挥药物疗效。同时可举办糖尿病患者学习班,进行普及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病程、有无并发症及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而接受不同的教育;并进行个别指导,电话随访,家庭随访。社区药学工作深入贴切了解患者,在患者自我管理与监测上,社区护理工作者具有一定优势与特点,针对个体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指导患者正确调整自身行为。指导患者正确的胰岛素保存、安装、注射部位的选择,纠正患者不正确的行为,避免出现针刺伤[20]。社区需要定期进行随访,间隔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家庭随访,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指出;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家属能够做好督促工作,改变其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集中教育,并发放知识手册,对患者管理进行经验交流,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可上门回访,对患者出现的问题指导。

3.小结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长期的血糖高值状态易引发神经、血管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患者终身控制血糖以延缓病情进展。在药物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临床需要给予合适理想的药物治疗,积极控制患者血糖,单一用药的降糖效果存在局限性,临床上多采取的为联合用药方案,通过合理药物干预能够加强患者对自身的管理、提升其用药依从性、促进合理用药。

猜你喜欢
类似物胰岛胰岛素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临床胰岛移植发展与现状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胰岛β细胞中钠通道对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维生素D类似物对心肌肥厚的抑制作用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家兔胰岛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
非编码RNA在胰岛发育和胰岛功能中的作用
NADPH结构类似物对FMN电子传递性质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