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产前激素的应用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蔡翩翩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足月儿表面活性胎龄

蔡翩翩

东兴市人民医院 广西 防城港 538100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新生儿出生率正逐年上升,早产儿也越来越常见,新生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其中呼吸系统疾病较为常见,对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威胁较大[1]。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早产儿健康状态更差,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较高,而近年来晚期早产儿甚至足月儿出现此类疾病的几率也明显增加,对新生儿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2-3]。因此需要在产前采取预防措施。产前合适应用激素能促进胎肺成熟,降低新生儿呼吸道病变几率以及死亡率,一般使用时间为胎龄24~33+6周,可最大限度的发挥激素作用,改善新生儿预后[4-5]。

1.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及其危险因素

胎儿肺部发育共包括五个阶段,初始为胚胎期,最后发育至肺泡期,发育过程中第三个阶段为小管期,此时胎龄在16-26周,发展至末期时肺泡内会出现肺泡细胞。在胎龄18-20周,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会出现肺表面活性物质,随着胎龄增加,肺泡会逐渐发展成熟,肺表面活性物质上升,36周达到肺成熟水平[6]。而早产儿肺部发育还未成熟,肺功能不完全,肺表面活性物质表达不足,因此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新生儿中常见,研究表明,低出生体重儿中有20%~40%新生儿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足月顺产新生儿相比,晚期早产儿(胎龄34~36周)更易出现此类疾病[7-8]。晚期早产儿与早期早产儿相比其肺部发育相对成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足月儿患病率更低,但仍需要最好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9]。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与窒息、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母体期妊娠糖尿病以及选择性剖宫产等因素有关。分娩过程中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胎儿窒息、缺氧,此时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会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会被破坏或者抑制,随着窒息时间的延长,肺表面活性物质表达也会下降,从而出现呼吸系统疾病[10]。胎膜早破发生在36周之前,其发生与胎儿发育以及孕妇体质有关,不受外界因素影响。胎膜早破易引起早产,此时胎儿的呼吸道、肺部暂未发育完全,因此更易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孕妇患有感染性疾病时胎儿可能因为误吸羊水而引发肺炎,导致呼吸窘迫。目前常见的感染源有肺炎链球菌、B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已经感染会有大量炎症介质释放,破坏胎儿肺部血管结构,增加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活性降低且表达量下降,引起呼吸系统疾病[11]。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糖偏高后也会增加胎儿胰岛素分泌,从而引起胎儿肺泡细胞活性异常,出现肺部氧供不足,从而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相关研究表明,阴道分娩以及常规剖宫产这两种分娩方式并不会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病风险[12]。但临床实践发现产妇在不适宜剖宫产的情况坚持进行剖宫产会对新生儿健康造成影响,选择性剖宫产时,由于子宫快速收缩,胎儿体内会持续分泌茶酚胺,增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导致肺积液吸收困难,影响呼吸系统功能,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2.产前激素的应用

目前产前使用的常见激素药物有地塞米松、倍他米松。闵宇懿[13]等学者研究中对100例单胎早产儿进行对比研究,一组给予产前地塞米松干预,另一组不予激素干预,结果显示,较对照组,治疗组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更低,败血症、脑室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更低,1min和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更高(P<0.05),说明早产儿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干预可改善早产儿预后。倍他米松是常见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慢性肺病、呼吸窘迫综合征方面的预防效果显著。刘慧[14]等学者对200例24~34+6周的早产儿进行研究,产前进行产前肌注倍他米松,结果显示,研究组早产儿死亡、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败血症等并发症的风险相似(P>0.05)。说明合理使用倍他米松能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晚期早产儿产前激素的应用进展

晚期早产儿的肺部发育达到囊泡期或者肺泡期,肺表面活性物质含量较低,易患呼吸系统疾病。产前激素对晚期早产儿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且结果并不统一。赵倩[15]等学者对35周至36+6周孕周的产妇进行研究,根据是否产前使用地塞米松将其分为两组,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相似(P>0.05),提示产前使用激素药物并不能有效的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相关并发症。罗霞[16]等学者研究中对选择100例早产产妇进行研究,一组产前单用硫酸镁,另一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结果显示,观察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病死率更低,产后1min、5min新生儿Apgar评分更高(P<0.05)。说明早产儿产前应用激素可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

王进[17]等学者对289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先根据是否使用产前激素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再根据胎龄将其早产儿的分为<30周、30~33+6周、>34周三组,>34周的早产儿中,干预组早产儿的精细动作评分跟高,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中还发现产前激素的应用能降低机械通气以及无创通气的使用率,缩短吸氧时间。产前激素会增加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但本研究并未探究低血糖相关事件。

综合以上,大多数研究证实晚期早产儿产前激素的应用对呼吸系统疾病能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但可能增加新生儿低血糖风险。另外对产前激素的应用效果进行长时间随访的难度较大,难以确定是否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因此产前激素的远期预后仍需进行进一步探究,获取更多的数据支持。孕34~34+6周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权衡短期效益以及神经发育的长期影响后支持应用产前激素,而在孕35~35+6周时,预估产前激素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利益高于潜在危险可考虑给予产前激素干预,而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低的孕36~36+6周孕妇应该谨慎考虑使用产前激素[18]。

4.足月儿产前激素的应用进展

足月儿的胎龄在39至41周,此时胎儿的呼吸道、肺部发育基本完全,正常阴道分娩时不易患呼吸系统疾病,而剖宫产出生的足月儿患病率比顺产足月儿更高。足月择期剖宫产的新生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可能与肺部积液清除延迟、儿茶酚胺缺乏有关[19]。产前激素的应用能够增强钠通道功能并增加数量,促进胎儿Ⅱ型肺细胞成熟,从而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表达,降低呼吸系统患病风险。国献素[20]等学者研究中对1950例足月择期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根据是否使用地塞米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更低,且其中轻度窘迫和重度窘迫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前激素会明显降低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速率,但此过程属于自限过程。Abbasalizadeh F等学者对多胎妊娠、单胎妊娠的足月儿进行研究,均使用产前激素治疗组,结果显示,与单胎妊娠组比较,多胎妊娠组中并未发生对足月儿围生期死亡、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室内出血等的显著影响。单胎与多胎妊娠使用产前激素对新生儿结局(肠道受损、大脑受损、呼吸系统并发症、新生儿病死)并无会产生明显影响。江开平[22]等研究发现足月择期剖宫产产妇分娩前七天给予产前糖皮质激素,药物种类、剂量、给药途径、疗程不作限制,结果显示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病死率、 短期呼吸系统发病率,其获益程度与单胎相似。

随着孕周增加,呼吸窘迫患病率也会逐渐降低。随着分娩临近,钠离子数量也会增加,此机制受到甲状腺激素以及皮质醇的调节,妊娠来临时这两种激素水平会明显上升[23]。建议足月儿产前激素应用在39周以后。

5.小结

目前产前激素的应用对预防晚期早产儿以及足月儿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尚不统一,且对神经发育的长期影响缺乏数据支持。临床应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类型、产妇身体状态以及胎龄等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最大的效益。

猜你喜欢
足月儿表面活性胎龄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不同胎龄足月儿临床转归研究
选择性剖宫产对足月儿产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早产儿胎龄和体重对儿童糖尿病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