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卢怀国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耳针偏瘫中风

卢怀国

崇左市宁明县中医医院 广西 崇左 53250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该病发病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报道称,国内中风后幸存患者数量达700万,致残率达到 75%,且其中约65% 患者丧失自理能力[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虽然中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上升,但中风后失语、偏瘫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精神及家庭经济代带来重创。中风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长期的临床医疗也表明,针灸在治疗中风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

1、中风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

1.1 平衡训练指导

康复医师应协助患者,对其进行做平衡训练,使患者的坐姿得到有效改善,指导患者在座位上进行重心改变,拿取不同方向的物品[3]。一段时间后,康复医师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负重练习,并且进行左右交替练习,使患者可以在外界的推动下,保持自身动态平衡。另外,康复医师还应指导患者进行吞咽练习。

1.2 运动能力训练指导

康复医师应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能力锻炼,可以采取电刺激或者冰刺激等锻炼方式,使患者对于自身的肢体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进一步提升患者肢体以及肌肉的锻炼[4]。

1.3 出院锻炼指导

在日常生活中,应指导患者进行技能锻炼,并且提高患者的速度,改善患者独立生活的能力[5]。在临床医师的指导下,患者进行自行锻炼,30min/次,1次/d。患者还应自行进行后期训练,例如穿衣、洗漱以及三餐等阶段性的练习[6]。

1.4 早期干预

(1)患者在该阶段为稳定期,应尽可能保障卧床休养。干预人员应对患者治疗后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依据患者当前脊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脊柱保护器进行有效保护[7]。(2)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休息,可能会存在呼吸不畅、咳痰等情况。因此干预人员应加强监测,保障患者呼吸处于畅通状态,对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定时进行清理,提高患者呼吸通畅性[8]。另外,干预人员在查房时可协助患者进行翻身,防止患者因长时间卧床出现呼吸系统问题。若患者属于高位脊柱损伤,需将患者气道切开,保障患者呼吸通畅,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3)治疗后患者应禁食48h,在出现肠鸣后,可以给予患者流食[9]。(4)治疗后患者若未存在其他损伤,干预人员可就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早期康复运动方案,例如对患者手脚关节进行定期活动,避免患者出现损伤。

1.5 恢复期干预

(1)神经性膀胱的干预。对于该阶段患者,干预人员应及时采取导尿清洁措施,可指导患者家属进行从旁协助,叮嘱患者家属应及时关注患者情况,及时对患者进行导尿[10]。另外,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尿路感染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叮嘱患者家属患者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第三,干预人员需评估患者治疗后膀胱功能,对患者当前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干预方案与患者相匹配,方案内容与经包括患者导尿清洁频率,以及饮水、排尿等相关计划。(2)神经元性直肠的干预。治疗后,干预人员需对患者直肠功能实施评估,并依据评估所得结果,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协助患者加强排便锻炼,对患者进食以及排便情况进行记录,及时调整方案,加快患者的排便速度[11]。另外在进行饮食方案制定时,应提升高纤维食物的占比量,从而提高患者胃肠蠕动速度,加快患者痊愈速度。(3)皮肤干预。患者在治疗后康复阶段,由于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患者每日都需要实施皮肤清洁。干预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清洁干预:首先干预人员应对患者实施皮肤清洁,向患者家属进行示范;其次干预人员协助患者家属进行清洁,并对清洁过程中所存在问题进行指导,保障患者家属在出院后可对患者独立实施皮肤清洁干预[12]。

2、中风后偏瘫患者针刺合康复训练治疗

体针、耳针治疗,体针选穴:百会、四神聪、肩髃、肩贞、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阴陵泉、绝骨、足三里、委中等,耳针选穴:脑点、脑干、神门、交感、肝、肾、颈椎、胸椎、腰椎等,隔天针灸1次,体针每次留针30分钟,耳针每次留针1小时。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周,治疗三个疗程[13]。

康复运动通过主动、被动以及抗阻的方式,提升患肢的活动功能。针灸是一种有效的内部平衡调节的治疗方法,它的作用是多系统、多层次的。由于它具备疗效显著、操作方便、不良反应少,在中风恢复期的治疗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针灸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症状,加快患者肢体康复[14]。针灸风府、百会等穴,具有全身宣通气机的作用;曲池、外关促进血气流通,有利于上肢活动功能的恢复;环跳、三阴交等穴位有利于改善下肢活动功能恢复。耳针的穴位是全身各个部位在耳廓上的反应点,与大脑皮层的运动区、语言区相对应。通过耳针对各功能区形成持续刺激作用,进一步影响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加强梗塞的区域血液循环,缓解患者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有报道称,针刺可加速出血后的液化及吸收,从而促进梗塞区域尽快疏通并增加脑供氧量[15]。另有研究表明,同大面积梗塞患者相比,小面积出血后恢复及相对较快,而大面积梗塞后因局部水肿、周围组织出血等因素影响,患者预后普遍不容乐观。而针通过对脑中枢的物理刺激作用,可帮助解除血管痉挛情况,并同步改善血液循环及缺氧状态,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站在中医角度分析,中风后偏瘫属于“筋病”范畴,患者筋骨存在损伤,因此在治疗时,应注重通络止痛、活血化瘀。临床在对中风后偏瘫患者治疗时,常用针灸针刺治疗。对患者的相应穴位进行刺激,能够实现止痛的效果,另外还能够对相关的经络进行刺激,实现气血顺畅的效果。因此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治疗,可以对脉络进行疏通,调和气血,从而提升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所谓针灸针刺是指临床医师使用一次性无菌毫针,对患者相关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起到治疗效果,对不同类型以及不同临床症状患者选取不同穴位进行治疗,起到温经通络、疏通止痛的效果。另外对患者原本的痛觉系统进行调节,从而阻止疼痛信息的传递,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情况,治疗效果较为显著。经研究可知,目前对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针灸针刺治疗时,能有效改善患者机制。(1)对患者缺血区进行改善,能够实现突出重塑,降低患者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2)对患者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改善,目前有相关研究可知,在采取针康法后,可以有效恢复中风患者脑细胞和神经功能;(3)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表达进行刺激。耳针是指临床医师使用针灸对患者耳部相关穴位进行刺激,将产生的特定生物信息输入体内,通过耳与经络的感传联系,疏通气血,平衡阴阳,使脏腑及人体各部的功能保持相对的协调,提高人体组织相应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之目的,从而起到治疗效果。对不同类型以及不同临床症状患者选取不同穴位进行治疗,起到温经通络、疏通止痛的效果。另外对患者原本的痛觉系统进行调节,从而阻止疼痛信息的传递,改善椎动脉、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情况,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耳针,可以减少大量应用利尿剂带来的严重电解质紊乱问题,减少人血白蛋白的使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

猜你喜欢
耳针偏瘫中风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疫情背景下基于QQ+超星学习通“刺法灸法学”在线教学体会——以“耳针法”章节为例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高职高专针灸学耳针的学习障碍与教学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耳针与药物对人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