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护理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潘一珊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病患医疗器械器械

潘一珊

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广西 玉林 537000

压力性损伤主要是指皮肤或是皮下组织出现局部损伤,一般出现在骨突出部位或是皮肤同医疗器械接触部位。而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主要是指使用医疗器械开展诊断或治疗时所引起的局部损伤,并且损伤部位形状同器械形态相同[1]。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病患而言,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并且使用时间较长[2]。另外,受到环境因素以及其自身疾病因素影响,导致其发生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明显增大。当病患出现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后,一方面会增加病患痛苦性,使得感染风险增大,延长住院时间,给病患家庭经济造成较大压力;另一方面还会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使病患满意度下降,严重时还会导致医患、护患矛盾加重[3]。因此,对ICU病患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风险进行判断,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在参阅临床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ICU病患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措施,现就研究相关内容作出以下综述。

一、ICU内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风险判断

1.1 临床特点

常规压力性损伤通常出现在骨骼突起部位,而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主要发生在与医疗器械接触的皮肤或黏膜部位。在王楠等[4]人的研究中,其对ICU病患出现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因素实施探究,结果发现枕部、鼻翼、下颌以及骶尾等部位是出现损伤的主要位置,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则包含颈托、胃管、支具、引流管、面罩、留置针以及脑电监测导线。因此其认为需依据病患自身病理生理特点寻找个性化评估工具,对高风险病患开展早期识别,并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预防损伤情况的出现。在董婷婷等[5]人的研究中,其对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开展分析,结果发现主要集中在骨突起部位和手指、臀部、上臂等非骨突起部位,而主要医疗器械则有抗血栓弹力袜、血压袖带以及吸氧装置等。因此其认为疾病发生的因素包含系统以及人为因素,在掌握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预防疾病发生。

1.2 开展风险判断的必要性

当前临床认为主观、器械以及病患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则是指医护人员自身因素,例如未能及时将医疗器械移除以及使用医疗器械时未妥善固定等;器械因素则是指器械本身特征、数量以及使用时间;病患因素有代谢状态异常、周围循环异常以及机体营养失衡等。由此可知,在常规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尤其需要关注器械因素对疾病的影响[6]。在吴桐等[7]人的研究中,其通过研究发现,出现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原因有护理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对损伤相关知识未能有效掌握、器械放置不合理、医疗器械数量较多、皮肤温湿度环境变化以及器械长时间压迫。因此其认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压力性损伤,通过及时开展判断,挑选适当医疗器械,通过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减少损伤情况的发生。在黄庆萍等[8]人的研究中,其对ICU病患使用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风险表进行评估,结果发现能够有效掌握病患损伤发生风险,同时依据风险程度制定相应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率,能够为病患应用医疗器械的皮肤保护提供参考。

二、护理干预措施

2.1 强化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通过对ICU护理人员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对有关内容未能有效掌握,而防范意识薄弱以及有关内容欠缺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故而,要求护士长需在疾病概念、流行病学特点、分期、预防干预措施和常规器械应用规范等方面对护理人员开展全面培训,例如护理人员需要严格依据生产厂家器械说明书使用相应器械,保障病患医疗器械佩戴以及使用型号匹配;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对常规医疗器械正确操作方式进行有效掌握,防止由于自身操作不当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在选择医疗器械时,需要依据器械功能特点,挑选柔韧度高且可塑性良好的器械等。在卫晓静等[9]人的研究中,其对ICU护理人员开展知信行调查,结果发现在知识方面,医院级别是主要影响因素;在态度方面,科室类别、职务、职称以及医院级别是主要影响因素;在行为方面,职务、性别、年龄、态度以及知识为重要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其认为ICU护理人员在预防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方面态度积极,但是在行为方式以及知识掌握程度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护士长需要依据护理人员不同特点开展预防疾病知识的培训,协助护理人员强化积极态度,提升预防行为,增强护理服务水平。在陈小恩等[10]人的研究中,其发现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主要发生在1期以及2期,耳部是主要的损伤部位。因此其认为医院医护人员以及管理者在压力性损伤认知和预防措施方面需要开展进一步培训,定期实施调研和连续监控,对于医疗器械压力性损伤风险较高的科室、特定部位以及人群需高度关注,正确使用医疗器械,预防损伤情况发生。

2.2 加强对病患风险因素的综合判断

临床将糖尿病病患、压力点疼痛、有压力性损伤史、承受较大剪切力和摩擦力、活动和移动受限作为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重要风险因素,提出将皮下水分/水肿测量设备用于皮肤状态评估。护理人员需对病患皮肤状态、用药情况、代谢情况、营养情况以及意识状态等实施持续判断,并对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和其同病患皮肤接触情况予以高度关注,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存在的器械,例如气管导管、氧气面罩以及鼻氧管等,在使用时需遵循相关规范,及时发现问题,早期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在对医疗器械导致压力性损伤风险进行评估时,需要将器械进行有效固定,尽量避免医疗管道或是装置直接同皮肤接触或是对皮肤造成压迫,严禁将其放置在已经发生损伤的皮肤上,需要根据病患实际病情尽快将器械移除。在郭曼[11]的研究中,其认为需对引起病患压力性损伤的因素开展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判断病患风险性,针对高风险病患需要予以重点关注,严密监测其异常情况。同时依据病患实际情况挑选恰当的体位以及医疗器械,判断器械使用时间,针对需要长时间使用医疗器械的病患,可选择敷料实施预防性干预。因此其认为通过对病患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因素实施综合判断,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预见性护理,提前预知现存的护理风险,实施有效措施预防,减少损伤情况的发生。

2.3 规范使用皮肤减压敷料

当前临床主要使用泡沫敷料以及水胶体敷料预防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在高莹莹等[12]人的研究中,其对气管切开手术治疗的病患选择美皮康敷料进行预防,干预后病患皮肤出现率是1.90%,有效预防率是94.20%,同时病患换药次数少,换药时疼痛感轻。因此其认为使用美皮康敷料能够有效预防皮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使用美皮康敷料能够防止固定编带同皮肤直接进行接触,进而有效隔绝摩擦力,避免发生勒痕以及擦伤,达到保护皮肤组织的目的。另外,美皮康敷料能够促进压迫部位皮肤血液正常循环,能够改善局部充血、水肿情况,有利于皮肤愈合。美皮康为吸收性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存在良好的自黏性以及顺应性,不会同湿性伤口粘连,同伤口四周皮肤温和粘连,而在去除时不会形成摩擦力,能够再次粘贴,因此能够有效避免在更换敷料时对皮肤造成损伤,同时还可减轻换药疼痛感。在张富康等[13]人的研究中,其发现使用水胶体敷料进行衬垫,可有效降低压力性损伤出现风险,减少伤口愈合时间。水胶体敷料存在良好的液体吸收功能,能够形成凝胶,促使伤口愈合,同时还可有效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人员在进行敷料选择时,需要对使用目的、缓解压力能力、控湿效果、放置位置以及厚度等进行合理判断,例如泡沫敷料在控湿以及减压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可用于皮肤容易潮湿和使用形成较大压力的医疗器械;水胶体敷料较薄,具有良好的顺应性,但是在缓解压力方面效果不佳,故而可用于鼻导管等形成压力较小的医疗器械。

三、小结以及展望

在ICU内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较高,风险评估以及早期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将会对病患机体安全造成直接影响。通过对疾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判断其风险程度,并开展护理干预措施,以期待为将来相关领域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护理人员需要分析成熟的风险评估工具,建立专业性风险评估量表和预测模型,进而为开展有序奥的干预以及管理措施提供科学理念,减少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病患医疗器械器械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常用医疗器械原理与维修
经皮器械复位法治疗难复性骨折8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