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产后延续护理干预中的应用进展

2022-11-25 10:43韦自珍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耳穴穴位产后

韦自珍

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 广西 河池 546300

产褥期是产妇分娩后机体恢复的重要阶段,产妇心理、生理均处于敏感阶段,极易因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不良情绪、乳房问题、子宫恢复不佳等并发症,导致产后恢复缓慢,因此科学有效地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相关研究中指出,延续性护理的实施,可有效促进产后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2]。随着中医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其独特的护理优势深受产妇青睐。如何利用中医护理提高产后延续护理效果成为临床重点探讨问题之一。现对产后延续护理中中医护理的实施措施、效果展开综述。

1、产后延续性护理的重要性

现阶段,绝大部分医院将产妇的产后护理仅局限于院内护理,极少开展延伸护理,促使护理效果未能满足临床护理需求。常规护理模式中注重院内护理,在产妇出院后终止护理,虽可解决产妇住院期间存在的健康恢复问题,但产妇出院后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出院后依据有较高的照护需求。延续性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即院内护理的延伸,确保产妇在出院后可得到持续的护理干预,加速产后康复进程。除此之外,产妇产后极易因角色转换、家庭支持力度等因素影响,出现负性情绪,同时自身护理能力缺乏,对乳房知识掌握不全等因素,造成产后恢复缓慢,因此延续护理的实施尤为重要[3]。

2、中医护理在产后延续护理干预中的优势

王涛[4]等学者研究中以简便抽样法择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回收212份有效问卷中139例产妇对中医护理的认知程度评分较低,有161例产妇渴望学会中医护理操作,在护理操作中耳穴压籽以及中药敷贴的需求较高,通过研究得出,产妇虽对中医护理认知程度低,但对产后中医护理技术需求高。产后延续性护理中实施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产妇情绪、避免产后抑郁,减少产后并发症[5]。通过以上学者研究可得:产后延续性护理,中医护理的实施价值显著,是缓解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护理模式。

3、产后妇女存在的问题研究

产妇产后极易受生活环境、角色转换等因素影响,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产妇的主观能动性造成影响,同时不利于对新生儿的照护[6]。由于产妇自身护理能力缺乏,导致产后自我照护能力欠佳,对乳房护理不当,极易出现少乳、乳胀等问题,不利于母乳喂养,而母乳作为新生儿的纯天然营养物质,若产妇乳房护理不当,极易对新生儿生长发育造成影响。绝大部分产妇在产后极易处于心理因素造成睡眠障碍,在影响身体恢复的通知书,对产妇的家庭生活造成影响,同时睡眠障碍与抑郁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性,相关研究中指出,睡眠越差的产妇心理应激反应越强烈,极易出现产后抑郁,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7]。除上述问题之外,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以及尿潴留等问题均会影响产后康复。

4、中医护理在产后延续性护理中研究进展

4.1 中医护理在产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抑郁症是产后常见并发症。中医认为抑郁属于“郁症”,穴位按摩可通过按摩对应穴位,帮助患者疏肝解郁、宽胸理气、舒缓情绪。张远[8]等学者研究中以4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情志疗法,观察组联合穴位按摩,对照组给予借情、移情以及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再此基础上,取患者百会、肝俞穴、脾俞穴、太冲穴、内关穴以及合谷穴等穴位,进行按摩,采用按、揉法,在按摩过程中指导产妇平稳呼吸,各穴位按摩2-5min,每个穴位间隔5-10s,2次/d。经干预后发现观察组产妇HYAMD评分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患者满意度较高,研究中指出情志疗法可通过借情、移情等手段,达到安静神志、调畅气机的目的。穴位按摩起到调节情志、理气止痛的功效。袁坤[9]等学者研究中指出,对于产后抑郁产妇,以常规心理护理为基础,联合耳穴护理+综合护理效果显著,经研究发现,采用耳穴护理(产妇在产后无出血的情况下,依据肝胆脾胃以及各自对应的脏腑对应的穴位,通过推拿、针刺以及贴药等方法,刺激穴位,在此期间产妇可自行进行按摩,以局部自我感觉酸热胀痛为宜)+综合护理(心理、认知干预、支持干预)干预效果优于单一常规心理护理,产妇心理、生活质量改善较为明显。以上学者研究表明,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而言,其中医护理方法呈现多样性,可依据产妇情况给予干预,促使负性情绪得以缓解,促进产后康复。

4.2 中医护理在产后乳房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相关学者研究中对产妇进行中医穴位按摩护理,每日护理2次,利用温度约50°的毛巾热敷产妇乳房5min,按揉两侧乳头中心位置的檀中穴,将中指端直立并反复按揉20-30次,保持适中的力度,避免引发产妇疼痛,以产妇乳头作为按摩的基准点,选择乳根穴、神封穴、天池穴等,按摩手法以食指、拇指同时按摩以及轻柔,每个穴位按摩10次左右,以乳头根部为基础,对上下两侧各指位置使用拇指、食指轻揉,由内侧向外侧给予挤压,挤出多余乳汁,通过穴位按摩护理后,产妇的母乳喂养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同时经穴位按摩产妇乳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研究中指出,通过穴位按摩,可促使乳房变软,促进血液村换,避免婴幼儿吮吸不足等问题,同时可以降低乳腺炎的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护理操作简单,无创,适合推广应用[10]。林淑恒[11]等学者研究中以24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2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以对照组护理为基础,联合耳穴埋豆、乳房按摩护理,经护理得出,耳穴埋豆可促进乳汁分泌,预防乳汁不足的问题。可见,产后给予产妇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乳汁分泌充足,缓解疼痛。

4.3 中医护理在产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睡眠障碍主要是因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所致。中药足浴多采用安神助眠、补气养血的药物,耳穴贴压主要以神门、皮质下、交感等穴位刺激,促进睡眠。两者联合干预,对于睡眠障碍患者干预效果显著,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近年来关于中药足浴、耳穴贴压治疗各种因素导致失眠患者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于产后睡眠障碍的研究相对空白,建议后期加大研究力度,深入探讨中药足浴、耳穴贴压护理用于产后睡眠障碍护理中,是否同样效果显著。

4.4 中医护理在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的研究进展

产后子宫复旧是指胎盘娩出后6周左右,子宫逐渐恢复到未妊娠状态,若产后子宫复旧不良,极易出现血性恶露、下腹坠胀、腰痛等症状。谢结兰[12]等学者研究中以足月分娩初产妇9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技术,给予产妇中药足浴,其药方为姜片、炙甘草、红花、木香、桃仁、干益母草、川芎以及当归,在进行中药足浴的过程中搭配足部按摩,腹部中药热敷,艾叶250g,联合穴位按摩,产后取合谷、足三里以及内庭等穴位,采用揉、推、按、摸、捏等方法实施按摩,并在神阙穴进行艾灸,经干预后得出,观察组产妇子宫复旧时间、恶露持续时间以及子宫纳入骨盆时间较短,同时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较高。研究中指出中药足浴个药物可促进产妇机体血液循环,促进产后子宫复旧,淤血排出,具有益气养血以及温经活血的作用;艾灸可通过温热以及药理作用,通过经络传导,调和气血,促进产妇子宫复旧;按摩可促进产妇机体恢复。可见,中药足浴、穴位按摩以及艾灸均可促进产妇产后子宫复旧。

4.5 中医护理在产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

刘波[13]等学者研究中,以60例产后尿潴留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联合中医护理,包含饮食调节,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情志护理,做到因势利导、因人施护,进行心理疏导,选择关元、中极以及水道穴,实施温针灸,同时选取神阙、阴陵泉、水道等穴位进行贴敷,实施健康教育,经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尿潴留改善率较高。温针灸以及穴位贴敷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妇排尿,关元、中极、水道等穴位具有补肾固本、行气利水之效,穴位贴敷可将药物外敷于穴位上进行穴位刺激,激发经气,调动经脉功能,起到行气血的作用。

5、中医护理措施在产后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5.1 中医艾灸

艾灸是以采用针灸通过刺激穴位,使用热刺激治疗,促进患者机体康复。在产后中医护理中,艾灸选穴通常情况下以神阙、气海、关元、中级、双子宫穴为主,神阙穴以健脾益气;中级穴膀胱募穴,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交会穴,小肠之募穴,针灸此穴,可促使膀胱内压升高,促进膀胱修复,可益肾固本、培补真元,增强膀胱气化功能;双子宫穴为经外奇穴、针灸此穴位可调理冲任、培补中气;以上穴位何用具有补以兼通的作用,补脾肺气虚以治本[14]。

5.2 中药擦浴

中药擦浴全身是以中药渗透肌理,发挥药效,促进产后恢复[15]。常用中药防风、艾叶、白术、浮小麦以及黄芪等药物,防风具有补血养血的作用;艾叶具有疏通经络、活络气血的作用,白术具有调气活血的作用;浮小麦可应对阴虚发热、盗汗等症状;黄芪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以上药物合用可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肝肾功能,促进产后恢复。

5.3 中药足浴

中药浴足常用药物为鸡血藤、艾叶、防风、桂枝、浮小麦以及干姜等,以上药物合用,鸡血藤具有活血通经的作用;桂枝具有温通经脉、有效消除水肿的作用,可改善子宫疼痛,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效;同时通过药气中的温热刺激促使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毛细血管得以扩张,从而促进血液以及淋巴液的循环,中药足浴可利用热效应改善给药途径,促使有效成分通过大面积吸收,最终达到刺激局部、调动身体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5.4 中药热敷

热敷是采用热的物体消除患或者减轻疼痛,属于一种古老的热敷方法,具有简便、高效的优势,可促使局部的毛细血管得以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起到减轻疼痛、消除疲劳的作用。而对于产后产妇而言,中药热敷是通过热气将中药有效成分渗透肌理,加强了局部新陈代谢,促使水分与药物、皮肤的直接接触,渗透入组织,起到外治给药的作用。常用药物为吴茱萸、草芥子等药物,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的作用;草芥子具有温中散寒,利气豁痰,通经络的作用,同时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采用此药物进行热敷,可有效起到减轻局部疼痛的作用。

6、小结

目前关于产后延续护理中实施中医护理研究较多,针对产妇出院后心理问题、乳房护理、睡眠障碍、尿潴留以及子宫复旧不良等问题,中医护理的实施具有显著意义,其护理方式具有简便、无创的优势。但是目前临床在实施中医护理时,缺乏统一的效果评价标准,其评价结果受人为因素干扰,因此后期应趋向于制定统一的护理效果量化指标,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耳穴穴位产后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