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平台在PICC延续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于福玉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延续性学者依从性

于福玉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0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追求更高的医疗舒适度体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应运而生。如今,随着PICC技术的不断成熟,其置管安全性与置管时间得到显著改善,减轻患者频繁穿刺痛苦,目前PICC技术已得到临床广泛推广。为保障带管时间尽可能延长,需要加强对导管的护理,以降低堵管、感染等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考虑到PICC置管患者普遍需要接受长期静脉用药治疗,而患者的居家护理质量由于缺乏护士监管与科学引导,整体堪忧。如何改善PICC置管患者居家护理质量,成为临床关注的热门课题。“延续性护理”是为解决患者居家护理问题而提出的新式护理概念,近年来其在临床的应用普遍,概念基本成熟。临床学者达成共识,想要保障个体延续性护理品质的提升,选择合适的随访工具是先决要素。微信平台因其操作便捷、信息传递多元化、完全免费等特性,受到全社会的广泛欢迎。以微信为远程对话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PICC延续性护理可行性高。本次研究,总结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于一文,以飨同道。

1 延续性护理概述

国内关于延续性护理的研究报道多且详实,大量学者对延续性护理的概念界定直观,认为延续性护理是基于实际护理需求之上被提出的;其应用于慢性病或其他需要接受院外护理的患者,是通过技术手段,将护理宣教、护理指导、护理监督服务延伸至院外的一种护理形式;简而言之,针对非住院患者的继续护理服务,可称为“延续性护理”。

2 微信概述

现阶段,临床鲜少有“PICC+微信护理”领域的文献系统介绍微信;本着对研究“详实性”的追求,本文简要概述微信这一通讯产品,并阐述其为何适用于PICC延续性护理。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类软件,其面向所有国内甚至海外用户。凭借着功能齐全、完全免费的特性,在短期内迅速收获大量国内用户。现如今,国内使用智能手机的用户,基本均是微信用户。微信经过11年的发展,经过数次大版本的迭代更新,其功能性与支持平台也在逐渐扩张。正是由于微信使用免费、消息传递及时性、消息传输多元化、操作便捷、用户群广、多端互联等优势,使得微信能够被应用于PICC患者的延续性护理领域。

目前,微信仍旧处于功能扩张与用户群扩大的产品力上升阶段,可以想见的是,在未来,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必将继续问鼎主流。护理人员继续坚定不移地依托微信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3 基于微信的PICC延续性护理研究现状

3.1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形式

黄钰清等学者[1]通过设计公众号,并将公众号接入大数据,实现护理指导内容的快捷调取。如学者们在文中所举例子,患者只需在微信平台输入关键字,如“洗澡”,平台后方服务器就会推送相应的教学图文直接予以指导,保障患者院外获取护理知识的便捷性。黄钰清等学者还基于微信公众号设计了门诊预约模块,为信息化程度不高的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门诊预约体验,提升患者就医效率。最终文献内观察组的依从率、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并发症等指标均较之对照组更优。缪景霞等学者[2]系统讨论了视频性质的微信教育对PICC患者导管延续性护理的价值。研究人员设计、拍摄了冲管视频,这对于抽象思维欠佳的患者而言更加友好。通过视频教育,最终文献内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朱凤林等学者[3]以微信群的方式开展PICC延续性护理,这种护理方式一来满足护方延续性护理“一对多”的工作需求,二来护方护理指导由真人开展工作,可以更好地随机应变,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护理解答。微信群护理开展便捷,无需进一步设计平台,基层医院也能够很好地开展,因此实用意义积极。宋欢欢等学者[4]在其研究中提出一个全新概念,即针对PICC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放弃单一医院的概念,而是通过微信平台打造一个区域性质的PICC维护网;通过构建、升级PICC维护网,健全PICC维护网内部功能,造福本地区PICC置管患者。这样做的好处有:集合一片地区全部的优势护理资源,所提供的PICC延续性护理必然十分权威,这为一些基层单位PICC护理工作的开展分担了压力,实现机构之间的“传帮带”。研究人员表示,PICC维护网内部功能有消息自动回复、自定义菜单、定期群发消息等功能;关于PICC维护网的管理,需要涉及消息维度、用户维度及素材维度。总之,自PICC维护网启动后,该地区的PICC满意度达到98.17%。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PICC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工作中,患者对“日常活动注意事项”的需求最高(40.47%),提示临床,未来需要深度挖掘、重点开展对PICC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事项指导。

3.2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提升PICC置管患者自护依从性

张嘉丽等学者[5]为门诊PICC患者提供微信端延续性教育,开展形式有微信群与公众号,主要进行健康宣教,最终文献内观察组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00% VS 25.00%),肯定了微信平台用于PICC健康宣教的价值。曾海燕等学者[6]通过为门诊PICC患者构建以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微信护理平台,通过成立责任小组、建立微信群、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微课堂等形式,予以PICC患者健康教育;通过为患者建立康复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寻求自我护理方法,提升其依从性;最终文献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更低,该组自我护理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满意度更高。龚小兰等学者[7]研究门诊PICC患者接受微信教育后对其导管维护依从性的影响,最终结果显示,文献内试验组依从率达到91.04%,较之对照组的常规口头教育依从率(59.70%)更高。而不同于张嘉丽等、曾海燕等所撰研究,龚小兰等学者为试验组患者提供的微信教育,其专业内容由权威专家编撰,不仅涉及护理,还包括更加专业的心理疏导等内容,提出要将PICC微信护理层次升华,追求更高专业的健康指导。

总而言之,通过回顾上述学者在PICC延续性护理领域应用微信工作取得的成效,本文认为,微信平台能够显著提升PICC患者院外护理依从性。这也从侧面反映,相较于传统经口相传式健康教育,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对PICC置管自护重要性的认识。基于根因分析法分析微信宣教能够取得较之常规宣教更大成功的原因,在于微信平台本身内容多元化,不仅可以传播文字,还能够传播视频,便于患者理解教育内容,加深对健康宣教的触动感,进而意识到依从护理指导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疾病管理水平,表现为自身依从性的提升。

3.3 基于微信的延续性护理便于护方落实远程监管

护方之所以需要微信平台进行对PICC置管患者的延续性护理,其中一项根本原因在于看重微信平台的远程监管价值。患者出院意味着脱离临床护理服务的监护,既往一直受限于工具的局限,导致患者在外的自护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监管。护患院外沟通交流受阻。这一现状随着微信的广泛普及,正逐渐被改善。微信平台的消息传输即时性、联络方式多元化等特性,满足护患交流的基本需求,广受临床好评。也正是由于微信的这一优势,使得如今护方在开展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管理时,能够更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的远程自护行为监管。

张丽等学者[8]通过微信平台向患者家属发放院外PICC置管维护记录卡,用以统计患者院外导管自我维护行为,确保在院外构建一套基于微信平台的PICC自护监管机制,并根据监管反馈信息进行院外差异化干预。最终文献内试验组患者的置管时间显著久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程莹莹等学者[9]提出患者/家属主动反馈机制,即患者或家属院外主动、定期向护方上传导管状态,便于护方评估患方院外的护理依从性与科学性,进而决定后续的干预方案。这种患方主动配合的监管机制,将进一步提升护方施护效率,保障全面、有效的护理监管。最终文献内微信组导管相关并发症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导管知识知晓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4 展望

未来,学者们在开展基于微信平台的PICC院外延续性护理时,要加强平台建设,有关对策概述如下:(1)加强专业化建设,成立专门的微信延续性护理小组,保障专人专管;(2)进一步加强培训,赋予小组成员开发微信护理价值的业务能力;(3)多机构联合,保障形成护理合力,提升护理水平。

5 小结

本文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PICC延续性护理研究现状。首先,肯定了PICC延续性护理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微信平台开展该项护理工作的价值;其次,系统介绍了PICC延续性护理现状,提出目前PICC的延续性护理,微信APP为主要的实施主体,且相关研究所得结论均支持推广基于微信平台的PICC延续性护理工作。最后提出一些展望,认为医院应该将基于微信平台的PICC延续性护理视为“特色服务”、“品牌服务”去投入精力,这是PICC延续性护理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需要得到关注。

猜你喜欢
延续性学者依从性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学者介绍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