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廖庆秋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熏蒸出院

廖庆秋

灵山县人民医院 广西 钦州 535400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临床研究指出遗传、环境及激素等因素与该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但尚未完全阐明其病因病机[1-2]。该疾病发作后可引起关节滑膜病变,且多发生于手足小关节,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畸形、晨僵等,随着病情的发展可破坏关节结构,导致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彻底丧失[3]。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治疗该疾病,能够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护理干预作为临床治疗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促进临床治疗效果充分发挥及改善患者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指出[4],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其相应的康复护理,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关节功能,控制关节病变发展,从而使疾病致残率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患者的影响

牛纪倩等[5]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生理功能。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引起关节肿痛、畸形,若治疗不及时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可导致关节功能丧失,造成肢体残疾,从而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产生严重影响;②心理功能。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较长,患者在疾病引起的关节肿痛等临床症状及造成的生理功能缺陷的长期影响下,很容易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而负面情绪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延缓康复进程,降低其生活质量;③社会功能。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会对患正常生活、工作、社交产生严重影响。

2.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意义

金妙娟等[6]指出近些年来临床医学开始向基于生理、心理及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医学模式转变,在这一背景下临床上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且越来越重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康复护理。尤其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对患者生命质量影响较大,更需要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开展相应的康复护理干预,以最大程度的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有研究指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关节疼痛程度减轻,同时还能够使关节晨僵症状持续时间缩短。由此可见,康复护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而近些年来的其他相关研究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3.1 心理康复护理

宋昭君等[7]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普遍存在负面情绪,其中以焦虑、抑郁情绪最为常见。负面情绪会对患者治疗依从性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临床上一方面要通过积极治疗促进患者身体功能恢复,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观察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帮助患者尽早回归社会。郭丽斌等[8]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坐立不安、失眠等,而引发焦虑情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①关节肿痛等临床症状反复发作,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②对自身疾病缺乏足够的足够的认识,内心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过度忧虑。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时,首先要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其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发展预后及治疗的效果与意义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并鼓励患者通过交谈倾诉内心的感受与想法,同时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给予其安慰和关心,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从而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3.2 运动康复护理

洪小凤等[9-10]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运动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有氧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锻炼能够促使紧张的肌肉舒张, 缓解肌肉痉挛症状,使关节局部血液循环加快,避免关节处堆积大量的致痛炎性物质,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经治疗后病情稳定或缓解的患者,加强运动锻炼对其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为明显。通过有氧运动锻炼,一方面能够增强患者的运动意识,另一方面还能够增加关节活动度,对患者心肺功能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同时,通过运动锻炼还能够宣泄压力,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目前,临床上主要指导患者通过慢跑、骑自行车、散步等方式进行有氧运动锻炼,具体方式以患者的病情、精神状态、心肺功能等情况确定[11]。其中,骑自行车较为简单方便,对患者的要求也不高,患者只需要具备良好的膝、踝关节功能就可以进行;慢跑也比较适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该方式能够更好的激发患者的参与意识,同时还能够锻炼患者的平衡力,有利于提高其活动能力;②关节活动锻炼。指关节训练:进行手指平伸、握拳训练,可指导患者于一平面(桌面等)上平放双手,松拳过程中使两手与平面尽可能的贴合,通过反复训练可使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腕关节训练:单手手腕旋转训练,同时可双手合拳向一侧用力屈伸,交替反复进行;肘关节训练:使手掌朝上,向前平举两臂,双手迅速紧握成拳,使肘部屈曲,尽量使其双拳到达肩膀部位,之后迅速伸直肘关节,向两侧平举两臂,按照以上方法进行握拳和屈肘运动;膝关节训练:通过下蹲、向前抬腿进行膝关节训练;踝关节训练:指导患者取坐位,屈伸、旋转踝关节;③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于病情较重、缺乏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要尽早指导患者进行穿衣、进食、洗漱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切忌急躁,要给予患者充分的时间完成相关动作,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是训练初期要多对患者进行鼓励,并给予其适当的帮助,但应尽可能的让患者独立完成相关动作。另外,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对关节造成意外损害,如日常生活中用双手托拿重物,提重物时应使整个手掌受力。另外,指导患者以正确的坐姿工作,使脊柱负担减轻,保护脊椎、髋等关节。

3.3 饮食康复护理

王画鸽等[12]指出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其日常饮食进行合理安排,指导患者适当食用有利于健康食物,对于可能诱发或加重关节炎症状的食物则要尽量避免。有研究指出[13],日常饮食中适当补充橄榄油、鱼油能够对机体炎性因子及免疫因子应答进行调节,使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和改善,同时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C及硒等微量元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氧化损伤。需要注意的是,米面等主食以及鸡蛋、牛奶等食物可诱发或加重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予以控制和避免。

3.4 中医康复护理

张晓华等[14]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针灸治疗护理。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在患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体力,避免以饥饿、劳累的状态进行针灸治疗,从而防止发生晕针等不良事件。另外,对于存在负面情绪或精神紧张的患者,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后进行针灸治疗,避免心理应激反应引起肌肉痉挛发生滞针;②中药熏蒸护理。中药熏蒸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方法,对患者关节肿痛症状具有明显改善作用。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不宜在餐前餐后30min内进行中药熏蒸治疗,治疗期间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时间,熏蒸开始前提醒患者将膀胱及肠道排空。开始进行中药熏蒸治疗时,首先帮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控。熏蒸药液温度保持在40℃左右,可根据患者实际感受进行适当调节。若熏蒸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闷、头晕、多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若症状较轻,则嘱咐患者多喝水;若症状较重,则通过静脉补液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治疗结束后帮助患者缓慢起身,并将熏蒸部位的蒸汽液擦干,嘱咐患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若患者治疗后出现过敏、热疹等不良现象,则暂停熏蒸治疗[15]。

3.5 出院后延续性护理

张影等[16]指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①出院护理计划。在患者出院前根据其实际情况,多科室协作合理制定患者的出院护理方案,使其出院后能够自觉遵循医嘱进行疗养,从而降低疾病急性发作风险,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住院治疗往往只能对患者病情发展进行控制,出院后只有遵医嘱坚持服药并进行运动锻炼才能够使疾病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改善关节功能。因此,临床上要充分重视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通过合理制定出院护理计划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服务,充分满足其出院后的护理需求,促进患者身体恢复;②回访。回访是延续性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的回访工作主要依靠两种方式进行,即电话随访与上门随访。其中,电话随访因其便捷性、实用性等优点在回访工作中应用广泛,通过电话随访能够及时了解患者身体恢复情况,解答患者恢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诸多研究指出[17-18],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开展延续性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疲乏状态及临床症状,并提高其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上门随访能够与患者进行面对面交谈,近距离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可帮助护理人员更加准确地评估判断患者身心状态,并据此及时调整护理策略与相应的措施,帮助患者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促进其身体恢复。

4.结语

综上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较大,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残疾,使其生活质量大幅降低。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运动、饮食及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改善其预后。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熏蒸出院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药熏蒸治鼻炎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60例
壮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