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护理进展

2022-11-25 10:43谭秀记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卡介苗结核病局部

谭秀记

广西贵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贵港 537100

近些年来,国内结核病相关流行趋势十分严峻,当前对国内结核病疫情特点分析上,以感染率高、病死率高为趋势,且不同地区肺结核患病率存在一定差异性[1]。依据相关部门统计得出,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发展中国家肺结核整体患病风险性显著偏高。为此,国家卫生部将结核病列入重点防治疾病之一[2]。卡介苗作为一种活菌苗,1908年法国科学家Calmette和Guerin从患有结核性乳腺炎的奶牛身上分离出牛型结核分枝杆菌。1921年经13年231代连续培养及传代,其毒力大大降低,但其免疫原性得以保持。1974年卡介苗被WHO纳入扩大免疫规划。目前卡介苗仍然为唯一批准广泛使用抗结核疫苗[3]。接种卡介苗可有效预防结核菌感染,进而机体会产生免疫力,成为当前防范结核病发生重要措施。当前计划免疫要求对出生24h内新生儿必须接种卡介苗,且当前接种卡介苗对儿童保护效果>80%[4]。当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上,主要依据人工方式促使从未感染人体发生一次感染,但上述感染无临床发病风险,仅表现为一次轻微感染,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后,进一步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可有效防范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结核病发生率[5]。但当前卡介苗接种过程中会因多种因素作用下,会影响正常接种,为此,加强临床接种护理工作尤为重要[6]。文章就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护理情况如下分析,现报道如下。

1.卡介苗接种护理

1.1 接种前护理

确定接种对象:卡介苗接种时间上,以出生后24h内多见,针对出生后为接种新生儿,3个月内可补种,若超过3个月不满4岁者,需实施PPD试验并确诊为阴性可予以补种,否则不予以补种。对4岁及以上者,不予以补种[7]。且接种开展前,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宣教干预,及时解释疫苗接种相关作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及时了解接种儿童基本状况,可及时排除相关疾病。研究指出[8],实施普遍接种及选择性接种卡介苗的结核病发病例数分别为29.6%、67.6%,而未接种介卡苗结核病发病例数为76.4%,表明接种卡介苗可减少结核病发生。研究调查显示[9],经过40余年随访得出,接种卡介苗发生结核病发病率为1.3/10人年,未接种卡介苗结核病发生率为3.3/10万人年,调整后疫苗平均保护率为49%。上述研究一定程度证实婴幼儿及儿童接种卡介苗后可有效预防及减少结核病发生。全面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后取得显著成效,但其保护效果会伴随着接种时间延长逐步下降,并不能对青少年及成年人产生保护效果,为此后者作为结核病主要易感人群。(2)接种室准备:开展接种中需专人专室,接种前室内空气予以紫外线消毒,配合含氯消毒剂消毒室内地面及物品表面,接种室内维持清洁宽敞,定时通风,并保证温度维持在22~24℃。(3)接种工作人员准备:接种开展前,要求接种护理人员规范接种对象身份信息核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及接种记录,接种前,对疫苗及对象核对完毕,当核对信息无误后,接种者穿戴工作衣、帽及口罩等,清洗双手并进行接种[10]。

1.2 接种时护理

当实施接种过程中,仔细对受种者情况认真核对,包括卡介苗品种,充分摇匀后并进行注射,一旦接种过程中,卡介苗溶解并伴有混浊状态,标签不清晰时,要求禁止应用。注射期间,卡介苗剂量严格控制,以达到受种者产生适当局部反应为宜,此时可达到最强免疫力作用,当前注射剂量上,维持在0.05~0.1mg。皮内注射为接种常见形式,注射部位:左上臂三角肌下段外缘,冻干卡介苗与0.5ml注射用水充分混合,对瓶颈部位残留冻干卡介苗,及时配合注射用水溶解,要求卡介苗充分溶解,抽吸期间应当做好防范,避免药液溅入眼中,并注意手、眼部之间距离,一旦卡介苗不慎溅入眼内,立即予以清水,并反复冲洗[11]。为保证接种顺利,应当将新生儿左臂衣袖全部脱下,可方便进针,并注意注射期间避免药液溅入新生儿眼内,此时助手站在头侧位置并予以干净纸巾遮挡,助手双手固定在下肢,避免哭闹影响注射。皮内注射:予以乙醇对左臂三角肌消毒,经蒸发后并皮内注射0.1ml,以出现一圆形带汗毛孔7~9mm皮丘,证明皮内注射成功,为保证疫苗充分吸收且无残留,期间可转动针头斜面并稍微停留片刻后拔出,此时不予以压迫。操作过程中,若针头脱出,应当及时更换针头,在原部位注射,要求保证注射药液量为0.1ml,注射过程中,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1.3 接种后护理

当前为保证接种效果,降低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当接种后应当在留观室内留观30min,且接种后,对家长做好宣教,维持注射部位干燥,并指导多饮水[12]。此时家长接种后1d,避免用清水清洗左侧位置,维持皮肤干燥,此时形成白色小脓疱过程中,洗澡过程中可予以干净手帕、消毒纱布局部包扎,并防止沾水,最后加强新生儿防范,避免用水碰触皮肤部位,及时勤换内衣及修剪指甲,保证局部接种皮肤清洁,防范细菌入侵[13]。同时,当新生儿接种完毕后,多饮水利于新陈代谢,并预防新生儿感冒发生。

2.接种后正常反应及护理

2.1 正常反应

接种卡介苗后,局部皮肤会出现红肿硬结现象,上述情况最多持续三周并出现白色小脓包,自行破溃后,脓液排出后经过一到两周便会结痂脱落,最后留下瘢痕[14]。上述过程作为卡介苗接种后会产生正常反应过程,若未出现上述反应则表明接种失败,此时需考虑重新接种疫苗。当接种卡介苗后,多数情况会产生两种范围反应,分别为局部反应、全身反应,患者接种后,一部分人在接种孔出现炎症反应,此时反应时间较短,且接种部位多发生轻度红肿热痛等轻微反应,对部分表现严重者,此时局部会合并淋巴结肿大、淋巴管炎,此时上述情况多在72h内消失,全身反应中,伴有发热、头痛及头晕等周身不适感,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且全身反应缓解时间短于局部不适反应,约为20小时之内[15]。当前正常反应产生后,无需开展特殊护理,一定时间可自行痊愈,可适当告知家长相关注意事项,如接种疫苗后,婴儿洗澡过程中避免对接种部位及周围擦洗,防止继发感染,接种疫苗后,若局部存在溃烂,避免包扎及擦药,维持局部清洁,穿衣上,防止太近压迫疮口,若有脓液流出可选择棉花轻轻擦拭,2~3个月后结痂可脱落,局部反应较为严重患者,需及时到医院就诊,淋巴结轻微肿大,可予以热敷,婴儿接种疫苗两天内会产生烦躁现象,家长可多予以安抚[16]。

2.2 接种后强烈反应及护理方式

当接种后严重反应是指接种卡介苗后,会产生超过10cm脓包,且愈合时间超过12周。随着国内科学技术发展,当前国内卡介苗接种技术提升上,接种卡介苗后所产生严重反应逐渐减少[17]。接种后强烈反应产生主要与疫苗活力、注射计量以及注射技术等相关联,当前接种卡介苗后,经淋巴肿大并通过淋巴管至人体全身,此时接种附近淋巴会产生炎症反应为正常表现,一旦淋巴肿大超过10cm后,此时淋巴结会含有脓液,经轻压会产生波动,皮肤呈现紫红色并伴有淋巴结破溃,此时愈合后时间相对延长,作为淋巴结强反应性表现[18]。护理过程中,要求接种卡介苗后维持局部清洁,一般强反应无需特殊治疗,长期可自行痊愈,对特殊敏感人群,予以镇痛退热药物辅助治疗,连续应用1~2天后便可停药,对合并水疱者,予以络合碘消毒,大水疱者予以注射器抽吸并配合异烟肼软膏涂抹,淋巴结肿大者,配合每日三次热敷开展调理,每次10~15min[19]。早期热敷下,可促进淋巴结自行消散,对淋巴结继续肿大患者,可连续予以异烟肼口服3个月,视情况适当增减时间。当脓腔破溃后会形成溃疡,避免封口,可配合异烟肼冲洗溃疡面,并予以异烟肼粉末外敷,缩短溃疡面愈合时间。

2.3 接种后异常反应处理

当接种卡介苗后,极少数人群会产生异常反应,如局部性有菌或无菌性化脓、过敏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情况,一旦发生上述异常状况时,告知患儿家属及时至医院就诊,防止引起病情恶化加重[20]。

3.小结

当前未感染儿童作为卡介苗接种主要人群,可有效降低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粟粒型结核发病,并发挥一定预防效果,对其他结核病预防效果欠佳。近些年来,小儿接种卡介苗后红肿、破溃等不良反应概率逐渐上升,对小儿会产生不利影响,且上述问题并逐渐受到人们广泛关注。为此,为进一步减少接种卡介苗所产生不良反应风险,寻找一种科学有效护理方式,提高接种质量尤为重要。当前针对接种卡介苗小儿,配合接种前、接种中及接种后相关护理,可提高家长对接种卡介苗相关知识,并注意接种中各项防范措施,最大程度降低接种卡介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接种安全性。

猜你喜欢
卡介苗结核病局部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局部分解 巧妙求值
非局部AB-NLS方程的双线性Bäcklund和Darboux变换与非线性波
为何要对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局部遮光器
吴观真漆画作品选
皮内注射灭活卡介苗对哮喘大鼠CD4+CD25+Treg细胞数量和CTLA-4 mRNA表达的影响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卡介苗感染人B细胞诱导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