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患者全身麻醉术中低体温原因与防范措施护理新进展

2022-11-25 10:43谢静丽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寒战手术过程体温

谢静丽

来宾市人民医院 广西 来宾 545700

在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体温越来越引起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因患者体温持续过低,则可能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凝血异常、代谢性酸中毒及心律失常,使患者苏醒时间延长[1]。创伤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由于脱衣或胸腹腔穿刺使躯体完全暴露,会使其体温持续降低。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后,会使其机体的35%左右的正常代谢率降低。非预期的术中低体温发生风险较高的并发症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出血及心率加快等。其他并发症包括麻醉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意识降低、术后疼痛加重及震颤等。因此,临床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保障疗效及改善其预后意义重大。本文就创伤患者全身麻醉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原因

1.1 麻醉药物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全身麻醉会使体温调节功能减退更易引起低体温。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2]。但全身麻醉药物阻断机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无法随环境的变化使体温调节,易受环境的影响,造成体温持续降低。

1.2 环境温度

手术室的温度一般调节在22-24℃左右,对体表面积暴露较大的老年患者及婴幼儿温度显得过低。

1.3 输血和输液

大量输入低于人体正常温度的液体或冷藏血液,均可造成体温显著降低,输入液体量越多,体温则下降的越明显。

1.4 手术操作

手术时间长、手术切口大、体表暴露面积大,水分从术中蒸发,也是加快散热的原因。手术过程中多次使用未加热的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患者身体覆盖的巾单被冲洗水浸透,可造成机体热量的丧失。手术开展前禁饮、禁食,热量摄取减少,基础代谢率降低,可造成患者术前体温降低。

1.5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自身体质较差,老年患者及婴幼儿对冷刺激敏感,手术带来的冷刺激会使其体温明显降低。

2 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

2.1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会对窦房结功能产生直接抑制,减慢传导,心率及心排出量会随着体温的降低而下降,当体温下降至低于28℃时会引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情况严重者会出现室颤,且在温度上升前作电除颤,通常无效[3-4]。

2.2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体温过低可造成呼吸抑制甚至呼吸停止。

2.3 对代谢的影响

体温过低会对机体的酸碱平衡及电解质造成影响,造成麻醉药物代谢、分布及药理作用受到影响。此外还会降低代谢率及氧气供给,使肺脏耗氧量降低。体温过低会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水平明显上升。由于兴奋交感神经,造成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增加和血管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

2.4 增加出血量

体温过低会对血小板的功能产生抑制,降低凝血物质活性,造成出血时间延长,情况严重时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5]。

2.5 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

体温过低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对蛋白质的消耗产生抑制,减少皮肤血流量,减少组织的氧气供给,上述情况均会使手术创口的抵抗力降低,从而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6]。

2.6 增加寒战的发生风险

患者中心体温降低,则会出现寒战,寒战引起的肌肉活动使耗氧量增加,易导致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等[7]。据相关研究显示[8],手术过程中输入大量低于患者体温的液体,可增加寒战的发生风险。部分患者主诉因寒战和发冷引起的不适感比手术疼痛更严重。

3 术中护理措施

手术过程中采取复合保温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术中需注意严密监测其体温的变化。

3.1 接送患者时的保暖

在接送的过程中尽量避免经过寒冷的过道,患者在进出手术室时使用棉被对其进行包裹。手术开展前及结束后最大程度减少患者躯体暴露在外的时间,使其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所用棉被在接送前需加热。

3.2 规范调节手术室温度

手术室温度不宜过高,易导致手术医生出现不适,同时会增加细菌繁殖,造成手术创面污染,手术室最佳适宜温度应超过23℃,湿度为40-60%为宜,老年患者及婴幼儿应将室温调节在27℃左右[9-10]。

3.3 手术床的术前准备

可使用循环水毯,手术开展前将其铺于手术床上,通过对水毯的温度实施调节可使患者的体温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压力气体加温被是目前用于防止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最理想的方式,相关研究学者通过对循环水系统与压力气体加温系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无论是老年患者、婴幼儿还是成人,采用压力气体加温被实施干预更利于患者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内[11-12]。

3.4 应用人工鼻维持呼吸道内恒定温度与湿度

因为人工鼻具有滤过、加温及适度湿化的作用。采用呼吸器加温用于寒战及干燥的环境实施通气时,经呼吸道可带走10%的代谢热量[13]。因此,热化气体,利用呼吸蒸发加热吸入氧气,避免呼吸道散热,可减少机体体温持续降低。

3.5 减少寒战

体温过低引起的寒战可使需氧量增加,这对心功能较差者十分不利,必要时可在控制呼吸后采用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等,使用激素稳定溶酶体膜可补充体温引起的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使患者机体内环境得到改善[14-15]。

3.6 液体及血液加温输入

相关研究表明[16],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输注大量低于其自身体温的液体,可引发寒战,而输入提前预热的液体可有效避免低体温的发生。输注冷藏血液后,会造成患者中心体温明显降低,若短时间内大量输入4℃的血液制品,不仅会引起体温持续降低,且会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在开展输血及输液治疗前,需提前使用加热器将输入液体进行加热,是最简单且最直接的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方法。输注液体前采取水浴法或温箱将液体加热至35℃以上,后加入药物再予以患者输入,缺点为保温效果较差,手术时间过长,温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降低,无法维持平衡[17]。使用液体加温仪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将输液管环绕于加温仪上,通过与其中流动着的液体进行热量交换,可间接使液体温度提高,且能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液体温度,该种方式安全性较高且实用性较强。此外,大量使用冲洗液对手术创面进行冲洗时,需将其温度加热至40℃左右。将冷库中的血液制品置入恒温水箱中加温后,再予以患者输注。

3.7 使用麻醉药物引起的低体温采取应对措施

若患者体温处于34-36℃之间处于浅低温,其发生原因为麻醉药物损害正常体温调节。麻醉剂以剂量依从方式对体温调节产生抑制,所有的挥发性麻醉药物、镇痛药物均可造成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阈值增加,且会对体温调节反应造成损害,肌肉松弛药用药后会使患者骨骼肌麻痹,丧失增加肌张力的产热作用[18-19]。患者的体温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术中出血量增加,机体凝血功能降低,由于浅低温会使血液丧失增加30%,因此手术过程中仅能予以患者异体血液大量输注。

4 小结

以往临床手术治疗过程中大多更注重于观察患者血液、呼吸及脉搏的变化,而往往忽视对体温的监测。低体温对机体各个重要器官的影响及降温深度与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借鉴相关文献,分析出创伤患者全身麻醉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原因及总结出相关干预措施,以了解不利因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积极应对并采取解决措施,使低体温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猜你喜欢
寒战手术过程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