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

2022-11-25 10:43邹世婷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监护室无菌机体

邹世婷

百色市人民医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患者在院内就诊期间,受到疾病、临床治疗、机体免疫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极易发生感染,目前临床发生感染最多的科室为重症监护室,主要由于重症监护室内收治的患者多为病情危急且变化较快的患者,而此类患者受到疾病影响,需长期采取不同药物进行治疗,从而使免疫力及抵抗力不断下降,导致体内正常菌群失调,从而易引起感染[1]。同时由于重症监护室内患者随时都有病情恶化的可能,且生命体征处于波动状态,意识模糊,因此无法自主维持有效呼吸,需采取机械通气维持呼吸,当进行气管切开后,患者皮肤组织受到损害,开放的气道与外界环境接触,防御屏障被破坏后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并发展为肺部感染[2]。肺部感染是重症监护室患者较为常见的感染疾病,若未及时控制甚至可诱发肺炎,增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疾病康复造成影响,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相关研究表明[4],我国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平均延长7~34d,医疗费用平均增加0.7~3.2万元。因此临床需针对肺部感染发生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本文现针对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进展进行分析,综述内容如下。

1.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原因

1.1 个人原因

个人原因主要与年龄、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临床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相较于青壮年患者更易发生肺部感染。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机体内各方面器官、系统功能逐渐下降,因此患者免疫力及抵抗力处于不断下降状态,老年人相较于青壮年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较低,同时受到疾病影响使患者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进一步下降,机体防御能力减退,从而更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造成肺部感染[5]。同时随着年龄增长,呼吸系统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纤毛清理痰液功能逐渐下降,咳嗽反射能力减弱,因此呼吸道内痰液无法及时排出,细菌在呼吸道内增殖,引发肺部感染[6]。同时重症监护室内收治的患者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昏迷症状,其意识、吞咽等方面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无法正常进食,但同时疾病对患者机体产生消耗,从而易导致营养不良。当机体缺乏足够的营养物质,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时,可对机体三大免疫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使免疫功能受损,杀灭细菌能力下降,感染风险上升[7]。临床学者针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8],结果显示,高龄及营养不良均是造成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

1.2 侵入式操作

侵入式操作是临床疾病治疗及护理中较为常见的操作,主要包括辅助通气、留置胃管等,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机体不良状态,促进疾病进展,但作为侵入性操作仍可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增加临床感染的发生率[9]。辅助通气需切开患者气管,因此可破坏呼吸道防御机制,使外界环境与呼吸道相通,为病原微生物入侵提供途径,因此当临床护理不当时,极易引起呼吸道感染,随着病情不断发展,最终可演变为肺部感染[10]。受到长期卧床的影响,患者吞咽能力逐渐下降,同时留置的胃管还可对患者食管造成刺激,因此在留置胃管期间易引起食物反流、误吸等,当胃内食物反流至食管,误吸入肺内后即可造成肺部感染[11]。对此临床学者进行研究[12],结果显示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留置胃管是造成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1.3 住院时间

重症监护室内患者受到病情危重的影响,通常治疗时间较长,长期处于昏迷状态,从而导致患者长时间卧床,无法自由活动,因此受到体位影响,患者无法及时排出肺部感染,而随着患者住院时间的不断延长,肺部感染发生几率也在不断提高[13-14]。据相关调查显示[15],在造成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的五大因素中,住院时间占其中之一。

1.4 意识障碍

在重症监护室中,约有一半以上的患者均存在意识障碍,此类患者生理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呼吸道内异物难以自主清除,患者无法自主进食且呼吸功能较差,同时受到长期卧床的影响肺活量下降,肺内易蓄积痰液,从而使病原维生素在肺内大量生长繁殖,最终形成肺部感染[16-17]。临床研究表明[18],意识障碍是造成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的独立因素之一。

2.重症监护室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措施

2.1 加强重症监护室无菌管理

针对重症监护室内护理人员无菌意识进行重点培养,定期针对无菌操作开展相关培训,使护理人员无菌意识增强,从而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能够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完成,使临床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19]。重新制定重症监护室内探视规定,限制每位患者每日探视家属人数,并要求患者家属在探视前进行相关身体检查,禁止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家属探视,同时家属探视前需按照临床规定完成手部消毒工作,并在护理人员协助下穿戴无菌衣、手套、口罩、帽子等,避免家属携带外界环境病原菌进入重症监护室内[20]。同时定期采用消毒剂清洗重症监护室地面及相关物品表面,在患者出院或专科后及时将其接触过的床单、病床、病号服等物品清洗消毒,护理人员在进入重症监护室内需进行灭菌及消毒处理,避免细菌和病毒传播[21]。

2.2 鼻胃管护理

在置入鼻胃管前,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进行翻身、侧卧、拍背等运动,促进患者呼吸道内分泌物排出,并在置入鼻胃管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原则操作,护理用物应一人一用,避免造成交叉感染,成功置入鼻胃管后协助患者将头部抬高10~20cm,减少胃内容物逆流,若患者同时接受了气管切开手术,需要在术后1~3d内给予静脉营养输注[22]。

2.3 口腔护理

重症监护室内患者受到长期卧床影响,无法每日完成口腔清洁工作,因此易造成口腔内大量病原菌滋生,使口腔菌群失衡,提高肺部感染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还需重视口腔护理工作,于每日早晚各进行一次,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避免大量病原菌增殖,同时针对口腔内存在细菌感染的患者,针对其病原菌类型给予合适的药液冲洗[23]。

2.4 呼吸道护理

针对无法配合翻身、拍背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来帮助患者稀释痰液,从而促进呼吸道内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针对呼吸困难的患者,可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式进行人工吸痰,在吸痰时需注意减少气囊的排气次数,控制好气囊的压力,同时做好渗漏分泌物的清理工作[24]。同时针对采用呼吸机进行吸氧护理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加强呼吸管道的护理工作,每日消毒呼吸机及管道,避免微生物、病原菌随管道进入患者肺部,从而引发肺部感染,而在为接受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需每日更换雾化机、湿化瓶内用水,同时将冷凝瓶内冷凝水清除,避免细菌在水内滋生,随水雾进入患者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25]。

3.小结

肺部感染是重症监护室患者最为常见的感染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若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感染,随病情不断进展可发展为肺炎,对患者疾病康复造成影响,甚至危及生命。目前临床常见的重症监护室肺部感染因素包括个人原因、侵入式操作、住院时间及意识障碍等,通过对发生原因进行详细了解后,可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如加重重症监护室无菌管理、鼻胃管管理、口腔护理及呼吸道护理,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减少肺部感染发生,充分改善重症监护室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疾病康复。

猜你喜欢
监护室无菌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基于风险评估的无菌原料药的无菌工艺模拟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