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式自我管理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黄静静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动机病情血糖

黄静静

博白县博白镇卫生院 广西 玉林 537600

近几年来受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等多方面发生率很大的变化,导致临床一些常见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如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患病人群逐渐趋向年轻化[1]。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整体糖尿病患者的90%,主要由遗传、饮食、健康状况等因素引起,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主要通过控制饮食及降血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2]。但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为老年人,患病后生活各方面受到限制,同时存在文化程度低下等问题,因此对疾病及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存在认知错误,导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无法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疾病预后。干预式自我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措施,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督促其养成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地调动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从而促进疾病的良性转归[3]。本文现围绕干预式自我管理在2型糖尿病护理中应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内容如下。

1.干预式自我管理概念

自我管理的理念最早于21世纪00年代初被定义,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本身、目标、思想、心理及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注重的是一个人的自我教导及约束力量,将其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认为通过在药物使用、角色转换和情绪调整上的积极参与以及更好地治愈自身疾病[4]。将干预式自我管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需先指导患者识别相关问题,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护理计划,了解入伙获取及利用外界的帮助,从而完成一系列护理措施,如饮食、运动、血糖监测、用药及控制并发症发展等[5]。

2.干预式自我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1 动机性访谈

动机性访谈指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展开的访谈方法,通过独有的面谈原则及谈话技巧,帮助患者意识到病情中现存及潜在的问题,从而使患者能够重视疾病控制,提高其改变的动机[6]。临床学者研究发现[7],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可提高患者在饮食控制、规律锻炼、血糖监测等多方面的依从性。另一学者将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分别给予动机性访谈及传统健康教育,结果显示,接受动机性访谈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效果由于接受传统教育的患者,其中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效果最为明显。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可应用动机性访谈,与患者之间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针对疾病相关知识、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向患者进行讲解,并告知若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可引起哪些相关并发症,对机体造成怎样的损害,从而使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提高,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9-10]。

2.2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指同龄人或相同健康状况之间的人互相提供自我管理支持[11]。因此在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可将病情相似的患者安置在同一间病房内,并在日常护理中定期带领科室内2型糖尿病患者在活动室内举行病友会,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之间互相交流治疗心得,并分享日常生活中如何自我护理,分享近期经过合理的饮食控制及按时用药后,病情好转情况,并指导患者之间给予互相鼓励及安慰,帮助患者增强自我管理的意识[12-13]。临床研究发现[14],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2个月的同伴教育,相较于护理之前,患者血糖水平显著下降,且在运动、自我血糖监测等护理方面依从性显著提高。

2.3 技术干预

技术干预指的是采用先进的设备或工具,来持续为患者提供护理,监督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15]。由于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因此大多数患者均在医院内接受一段时间的治疗,血糖水平稳定后出院,出院后护理场所大多数为家庭或社区,患者自我管理意识较弱即可导致疾病控制情况不佳。护理人员可将QQ、微信等通讯软件应用至护理中,通过公众号定期向患者推送健康宣教小知识,并通过群聊的方式了解患者自我管理情况及疾病康复情况,及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护理计划,指导患者掌握健康的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同时通过远程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情制定针对性的管理计划,要求患者按照管理计划完成每日所需事件,如定时测量血糖、按时按量用药、定量运动等[16-17]。

2.4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式,临床主要将其运用于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及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治疗中,通过改变患者对自身,对他人或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18]。2型糖尿病患者受到疾病症状影响,且疾病病程较长,因此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此时护理人员需协助患者分析造成不良心理问题的因素,并告知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对疾病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使患者依从性提高,能够配合护理人员进行认知行为疗法,分析出因素后,针对不同因素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患者担忧疾病恢复情况,护理人员可举例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的患者,使患者了解只要控制血糖水平即可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延缓病情发展;并给予患者鼓励及安慰,及时表扬患者取得的进步,使患者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患者出院后仍需定期与患者之间保持联系,通过电话随访或家庭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近期心理状态及遇到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指导[19]。临床学者经过研究发现[20],相较于未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患者不仅血糖水平控制良好,且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得到了有效改善。

3.小结

2型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危害全球人民机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因此其治疗及护理受到了临床重视,针对2型糖尿病目前并无特效治疗药物,只可通过降血糖药物来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情发展,因此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大多数患者均存在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的原因,通过干预式自我管理可帮助患者调动自我管理效能,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控制疾病进展,主要通过动机性访谈、同伴教育、技术干预及认知行为疗法等来进行干预,使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提高、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开展自我管理,有效改善疾病预后。

猜你喜欢
动机病情血糖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动机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