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2022-11-25 10:43吴玉萍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差错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吴玉萍

三江侗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广西 柳州市 545500

在医疗临床护理中,护理风险随处可见,护理风险不会随医学的进步而消失。随着患者对健康、维权意识的提升,医疗护理行业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临床上将护理差错及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成为临床护理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医院工作中包括护理工作,在进行护理管理实施时,需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进而实施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促使护理风险的发生率降低,且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操作和抢救等各个环节中,因此,减少护理纠差错事件可有效防止护理风险的发生,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最终促进内科患者安全的提升。故本文针对内科临床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进行分析。

1 患者安全管理现状

患者安全是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标是为了保障病人各项护理服务的安全,使护理服务质量提高。目前国外对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较先进、范围较广,其中护理安全管理理念、护理不良事件系统、护理安全文化等为主要研究方向。英国建立国家病人安全中心[1],以医疗环境的公开透明化为目的,找出医疗护理管理中的漏洞。日本认为[2]护理安全管理应在医院管理者的领导下,促使医院中高年资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视度提高。目前针对国内患者安全的研究,主要以研究患者的安全状态、患者安全措施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等开展,且医院积极开发护理风险测评系统。但部分护理人员的患者安全知识、执业后继续教育落后,且综合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2 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2.1 护理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的基础是护理风险识别[3],是护理人员采取风险管理的第一步。首先在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将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采取系统辨别与分类,其中主要为风险感知。其次护理风险管理者的预知风险意识和对风险知识的运用具有重要作用。风险感知属于临床护理中面临风险,护理人员的主观认识、判断及态度,其核心内容是表达所有护理风险的因素,主要有护理流程风险、患者陪护风险、护理人员的风险。

2.2 护理风险评估

护理风险评估[4]是及时发现护理中潜在的风险信息,并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和发生频率进行评估,为选取风险管理措施进行评估工作。

2.3 护理风险处理

护理风险处理属于风险管理的重点,原因在于护理风险需采取对应的风险管理方案。临床常用的风险处理方法包括风险预测、风险自留、降低风险、风险法律项目准备等[5]。(1)风险预防:针对风险事件采取预防,通过风险教育、完善风险措施等。(2)风险规避:通过规避风险较大的风险,回避风险源头。(3)风险自留:由医院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此方式主要针对损失较小、风险发生率低风险。(4)转移风险:将部分风险转移至另一主体方式。例如:将发生频率低且损失大的风险转移给社会性保险承担。(5)减轻风险:为达到风险控制和风险降低的目的,采用多种方式来使风险发生率降低,且最大程度减少损失。(6)风险法律事项准备:在进行医疗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及时告知患者,给予患者相应的知情权,进而提高护理人员应风险意识。

2.4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6]是采取分析、评估风险的方式,对预期目标的期望程度采取分析,并观察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

3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3.1 风险管理制度

护理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是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国外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建了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7]。主要涉及:严格的专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制度;针对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应用进行监督、审核;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制度。我国的风险管理制度有多种,但未形成完整制度。医院管理者应结合自身资源情况,并适当参考国外护理风险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护理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等。

3.2 风险管理组织

降低护理风险的核心是具备完善的风险管理组织。故临床建立专业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对客观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研究。由主管护理工作护理部、护理质量小组及各科护士长构成的三级护理管理结构,遵守预防为主的首要原则。护理部主任进行全面管理工作,监督全院科室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护理部应深入科室,针对诊疗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进行检查,进而保证临床中的护理安全。由护理质控小组制做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案,并进行相应的质量监管、建设和完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采取实施,定期进行突击护理质量检查,及时发现护理不良事件。由各科护士长负责收集现有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消息,针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最后及时汇报至医院。

3.3 风险教育

护理风险教育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属于风险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风险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估风险、预防风险等相关内容,且范围包括沟通、团队协作能力、护理质量情况等。某些西方国家认为护理风险教育十分重要,并针对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对应的风险知识培训,并开展相关课程以网上资源方式归结于继续教育。但我国现在还存在着培训内容不统一、培训质量不合格等问题,因此我国医院应尽快落实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各科室的系统化培训,为医学临床上培养出更多的新型护理管理人才。医院应结合自身的不足,安排护理人员开展多种方式的继续教育学习。同时内科临床科室应开展基于科室的对应科目进行学习,使护理人员明白本岗位的岗位责任和科室潜在的风险,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规避护理风险。

3.4 护士长风险管理

作为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本科室临床上常用护理风险评估、识别和处理的方式。原因在于护士长属于医院管理中的基层职务,对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促使护理质量提高、降低风险事件是护士长的首要责任。有学者表明[8]由于护士长对风险管理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且风险管理措施不完善,进而导致风险管理制度与应急预案不完善,促使临床护理风险增加。张金蓉[9]总结护士长风险管理措施经验包括:坚持每日查房制;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增强对其的警示教育;针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期间严格遵守护理核心制度,并执行操作规范;全面提升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服务质量;做好坚持安全警示教育,与保证改进护理质量的措施。

3.5 护理风险文化

建立护理安全文化能较好地评价护理质量,且有效识别、预防差错事故。2003年我国提出“无损于病人为先”的医院安全文化[10],将安全提升到最首要地位的一种理念。王侠[11]认为,护理风险文化应建立在护理管理者对异常事件、差错事件等不安全事件认识的基础之上。在创建风险安全文化中,护理管理者需将护理差错的事件进行分析,主动汇报潜在存在风险的相关因素,进而规避由风险因素引发的不良事件,加强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降低,确保护理安全。建立安全文化的重要因素为“非惩罚性不良事件系统”,该系统帮助管理者发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美国患者安全部门的研究表明[12],在发生风险事件后,进行风险事件的分析,主要从责任系统和学习系统分析。针对个人的为责任系统,分析其个人胜任护理安全工作的因素,进而寻找事件源头;系统漏洞为学习系统,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方案。2007年我国卫生部提出鼓励医院主动上报不良事件[13],因此各医院迅速成立不良事件非惩罚系统。但由于我国医院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执行力不足,造成不良事件报告率低,不良事件上报缺乏积极性。分析原因在于医院常把不良事件的责任归咎于个人,针对处理措施的制度不够完善,且总结经验不够系统化。医院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14],人为差错是不可避免的一种因素,原因在于人为差错主要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管理者应激励护理人员学习如何防止差错发生和针对差错事件原因进行分析,为护理人员创造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能动性,进而预防临床护理中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4 小结

我国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由于相关监管部门的风险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因此需要加强护理风险方向的研究。本文通过参考国外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经历,对我国风险管理体制的问题进行总结,创建适合我国临床护理中的的风险管理模式与制度,统一对应的评价理念,进一步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差错风险管理护理人员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校对工作中常见差错辨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探析与应对措施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