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张明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痛风性针刀急性期

张明

融水县中医医院 广西 柳州 545300

痛风性关节炎常见的可出现在单侧足部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等处,以40 岁男性为多发人群,特别是急性期若不积极治疗后期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和肾功能损害。目前,西医治疗往往以药物方式对疾病急性期进行治疗,目前治疗痛风常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等,尽管能够取得一定效果,而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病情又会再次发作。一般痛风性关节炎经中医治疗,疗效较好,十分安全,特别是中医外治法非常有效,且容易操作、不易产生不良反应,被许多患者所接受。对此本研究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经中医外治法治疗情况,现将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归属于中医“痹证”“历节”等范畴。现代医家在古代医家经验的前提下,阐述了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状况。国医大师徐经世认为,“痛风非风,病在肝脾肾,责之湿痰瘀”;发病时间长,耗伤肾阴,煎灼脾胃之津液,瘀阻脉络,如治不彻底又易反复发作,反伤肾阳,病邪蕴郁化热的热盛型,素体阳虚,湿热内阻脾胃[1]。

2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中医外治

2.1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中药外治

2.1.1 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根据"透皮吸收"的理论,针对不同疾病,将中药配制成丸,散,膏等剂型,涂抹或调敷于患处或相应穴位上,起到药物作用,通过经络与穴位,将药物输送到指定部位。杜君宏等[2]研究对象为120 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以随机方式分这些患者为两组,对照组60例(服用秋水仙碱片进行治疗)和治疗组60例(正骨散外敷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 96.7%明显高于的对照组95.0%。覃花桃等[3]研究中分析对象为80 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患者,所使用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法,通过这种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40 例,对照组服用秋水仙碱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服用秋水仙碱治疗后,配合四黄水蜜外敷,从治疗结果来看,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比对照组较好(P<0.05)。中药外敷不仅具有消肿止痛、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等功效,且药物并未通过肝脏代谢及胃肠道吸收,避免加重胃肠道刺激和肝脏负担;但外敷的部位及时间往往由医者凭实际情况与经验来决定,所以,有关疗效差异方面还需要逐步探究。

2.1.2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结合患者分型证治及其临床症状表现,选取合适的中药熏洗方剂,通过药物的吸收或局部刺激所引起的整体药理效应通过局部孔窍经穴渗透到病变内部,从而起到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功效。姚妮芳,张海云,钱晓岚[4]研究中为探讨中药熏洗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效果,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分的40例患者为两组,对照组20 例给予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治疗组20 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配合科室自拟中药熏洗方,从对比结果来看,组内治疗后中医症候群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并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优(P<0. 05 ) ,可见,中药熏洗搭配健康护理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获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

2.1.3 中药外洗

中药外洗,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后将其作用于皮肤、孔窍及病变部位。董宏生,董占斌,王宽宇[5]研究中对照组西药内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中药外用泡洗治,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度、中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不难发现,在西药常规治疗前提下配合中药泡洗有助于改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促使患者病情缓解,提升了生活质量。中药外洗具有作用迅速、简便廉验、易学易用等优势;但外洗时间长短、药液覆盖深度会对疗效构成一定的影响,这方面还需要大量的研究来证实。

2.2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是指通过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达到化瘀通络、达到扶正祛邪等功效。张阔,徐媛,丁沙沙,等[6]为分析针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应用情况,通过搜集、PubMed、Medline、Cochrane等数据库,总共整理了相关文献资料120篇,对选穴规律汇总发现,针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选取的穴位主要是手足三阳经、督脉及经外奇穴等,特别是足太阳膀胱经选穴次数、穴位数目在全部静脉当中处于之最;另外疾病病变部位有差异,选取的穴位不同,通常多是以近部(局部)阳经取穴,辅助远部取穴;选取的穴位主要是交会穴、合穴、井穴等特定穴位为主,且这类穴位数量较多。针刺疗法属于治疗中医治疗络病方式,尽管能促使局部微循环,直接使某些致痛物质减少或消失,从而.使疼痛得到持久广泛的缓解;但在防治肾脏病变、关节破坏等方面效果不理想,尚需深入探讨。

2.3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灸法治疗

灸法在经络、脏腑等理论前提下,利用艾叶或者药物在特定穴位上进行施灸,借艾火的纯阳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而防病治病的方法,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洪昆达,万甜,张丽瑛[7]研究中不同证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均采取子午流注灸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症状积分及疗效均好转(P<0.05);同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治疗获得了相对较少的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P<0.05),可见子午流注灸法对患者治疗效果较好。灸法虽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费用低等优势;但在临床操作中,而针对灸法的方法、时间、穴位选择等尚不成熟。

2.4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针刀疗法治疗

针刀治疗是在现代西医外科手术疗法和中医针刺治疗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疗法,运用生物力学原理,遵循“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利用针刀松解病变软组织,改善和解除局部组织的粘连、挛缩等病理变化,从而让炎性关节液排除,可迅速降低关节内的膨胀力,有止痛消炎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加速组织修复等功效,吸收了中、西医之长,体现了简、便、验、廉四大特点。王伟,王鸿儒,李伟,等[8]研究中为分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经小针刀治疗情况,以1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通过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针刺治疗,观察组50例行小针刀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可见,小针刀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当中,可获得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促使关节正常活动趋于正常。针刀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方面,尽管防止沉积在其他部位,并可预防尿酸盐在尿路形成结石,能迅速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此法比较适用于关节外的问题,而不易解决关节腔内的炎症问题。

2.5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微创针刀镜治疗

微创针刀镜以西医解剖、手术操作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融合了现代医学的内窥镜,微创外科和传统医学的小针刀技术。此法利用针刀镜操作设备及内窥镜,进行可视化操作,医务人员在显示屏上可清楚地看到病患关节内结构,极大提高了诊断率和治疗效果。徐强,许能贵,陈智欣,等[9]研究中以42例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愿意接受此项手术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微创针刀镜,对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发现,组内治疗后肿胀关节数、疼痛关节数、压痛关节数等比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7d以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4d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7d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4d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半年随访发现,治疗组比对照组复发次数较少(P<0.05);可见,在常规治疗前提下配合微创针刀镜治疗可获得非常不错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微创针刀镜适用于疾病早、中期及尚未形成严重的器质性改变前,创伤小,恢复快,没有大的手术切口等优势,减少治疗的危险性、提高了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6 其他疗法

其他中医外治法有刮痧、按摩、拔罐这些都是中医的特色治疗方法等,因操作方便、方法简单、疗效显著而备受患者所接受。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不仅能顺道把体内的废物毒素消灭掉,还可改变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来加快损伤组织恢复的速度。近年来中药灌肠疗法在儿科应用较多,成为一种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手段,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通便的作用,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方面,可促进血尿酸浓度降低,容易操作,较少出现不良反应。为探讨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效果,陈瑞莲,黄传兵,汪元,等[10]研究中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为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或)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上述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中药保留灌肠,结果发现,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关节疼痛视觉模糊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改善了节局部症状和降低炎性指标(P<0.05)。刮痧刺激经络穴位,并打开毛孔,排除“痧毒”,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在刺激血管情况下而使血管扩张,进而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痧斑的吸收。陈蕙恬[11]研究中 对照组痛风患者30例涂擦扶他林软膏,观察组痛风患者30例采取中医适宜技术中刮痧加放痧疗法,对两组治疗情况对比发现,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且明显改善了痛风症状,可见,刮痧加放痧治疗效果突出。

3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由来已久,方法颇多,其中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中药外治、针刺疗法、灸法等,因简便安全、适应广泛、疗效稳定等优势备受患者认可,其应用前景广阔。而其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像作用机制和作用靶点方面的研究并不多,且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小样本的临床报道,有关该病急性期大样本容量的研究并不多,不够科学,欠缺规范,临床试验不具有充分说服力,仅能给临床提供参考。因此,后续研究需要增加对该病急性期样本容量的投入;借鉴西医临床治疗优势,促使中医外治疗法更加规范;同时运用现代技术从分子层面中药作用靶点及中药潜在作用机制探索的情况进行探究,更好地服务临床工作。

猜你喜欢
痛风性针刀急性期
针刀疗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验案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针刀针刺治疗中并发急性咽部出血死亡1例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