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2022-11-25 10:43韦春
今日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丁苯血管性功能障碍

韦春

来宾市兴宾区人民医院 广西 来宾 5461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在临床中主要指脑部供血发生突然中断,进而导致脑组织缺氧性损伤或缺血的一种疾病[1]。在临床脑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绝大多数ACI患者发病均较为突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以及复发率,且极易在病情后期留下各类后遗症,在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时,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2]。ACI患者发病机制与其他脑血管疾病相比较为复杂,主要由患者脑部动脉血液供应出现血栓和粥样硬化引起,导致管腔出现闭塞与狭窄,进而引起脑部出现急性供血不足的现象,最终诱发ACI。据调查[3],临床绝大部分ACI患者均在病后期会发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该症状主要多见于老年群体。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中主要是由于血管因素包括明显与不明显的血管疾病伴随或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该病往往呈渐进性发展,患者的情绪行为与认知功能、记忆力会逐渐下降,不断给家属与患者带来严重负担[4]。临床目前对于该病缺乏良好的特效药。丁苯酞作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能够显著提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5]。为进一步掌握丁苯酞的实际疗效,本文特围绕ACI患者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应用丁苯酞治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临床后期研究与治疗提供参考与依据。

1 丁苯酞治疗ACI机制

丁苯酞在临床中具有多重药理作用,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降低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清除自由基、保护线粒体、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重构脑缺血区微循环等作用,能够显著改善ACI神经功能缺损与预后[6]。研究证实[7],丁苯酞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ACI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的hs-CRP、和Lp-PLA2、TNF-α、CRP、IL-8、IL-6等验证因子表达,能够抑制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改善机体高凝状态;减少颈动脉斑块厚度与大小;对血清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与向损伤区域迁移能力起到增加效果;提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促进新生血管形成[8]。与此同时,丁苯酞在改善神经系统症状和抑制炎症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丁苯酞能够显著影响以上细胞因子的释放与表达,减轻ACI患者神经细胞损伤,改善神经功能预后与缺损[9]。

2 丁苯酞疗效与安全性

2.1 丁苯酞治疗ACI

诸多研究均可证实[10],临床在常规治疗ACI基础上加以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或丁苯酞软胶囊均有显著疗效。研究通过将120例ACI患者纳入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予以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服用丁苯酞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血黏度与Baerthel评分、NIHSS评分、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丁苯酞加以应用于常规治疗中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血黏度正常[11-12]。

2.2 丁苯酞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作为进行性疾病,临床对于该病暂未寻找到有效治疗药物,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演变为血管性痴呆[13]。认知作为机体了解与认识客观事物的功能,主要包括计算力、执行能力、时空间定向力、结构/空间等,若上述能力任意一个受到影响则为认知能力障碍[14]。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多半与高血压、糖尿病造成的脑血管损伤引起的认知障碍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5]。临床在研究脑血管疾病中,重点关注神经血管单元,神经血管单元主要由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血管内皮细胞组成[16-17]。脑组织缺氧缺血可损坏血管内皮细胞为主的神经血管单元,进而导致血脑屏障受损、血管功能失调、氧自由基出现,机体神经元凋亡与坏死,进而发生运动痴呆与障碍。丁苯酞临床化学名为消旋-3-正丁基苯酞,该药物主要优先提取与芹菜种子,分子量相对为190,对机体神经起到有效保护作用、丁苯酞药物作用相对复杂多样,不仅能够对神经血管单元起到保护效果,还能够提高血管生成能力,改善缺血脑区的微循环与血流量,减小梗死面积[18-19]。丁苯酞作用于神经系统疾病中能够有效保护神经不被损害,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主要药物机制在于:丁苯酞具有显著抗氧化效果,线粒体能够大量产生氧自由基,在损害脑组织后,产生氧自由基,丁苯酞通过对氧化应激反应加以改善和维持线粒体结构等效果,对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起到保护效果[21-22]。在脑组织受损后能够增加炎行递质,诱导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进而导致神经元功能受损[23]。与此同时,研究表明[24-25],丁苯酞能够显著降低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行递质。另丁苯酞能够明显改善微血管痉挛和抑制血小板凝集,对远端血流速度起到有效改善,其主要作用机制在于:丁苯酞药物作用下,通过对微循环加以改善,能够显著增加远端血管床开放,以此对远端血流速度进行改善。

3 小结

丁苯酞的应用能够通过其多种药理机制对ACI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预后起到显著的改善效果,有效阻止病情恶化,减轻神经细胞损伤程度。可显著改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状态,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狭窄大血管远端的血流速度,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另在常规药物治疗中加以应用丁苯酞,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和提升临床疗效,且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目前临床缺少大量研究样本,高质量的研究结果较少,需在后期治疗工作中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加以验证丁苯酞在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的药物疗效与安全性。

猜你喜欢
丁苯血管性功能障碍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血压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血管性痴呆中医治疗探析
通络止痛方治疗血管性头痛60例
养脑复聪汤治疗血管性痴呆33例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