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022-11-26 07:05杨素波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20期
关键词:建筑设备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杨素波

(朝阳县城乡规划局,辽宁 朝阳 122629)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来说,建筑设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工程建设质量,对施工效率产生直接影响。若想切实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必须要落实好建筑设备管理。现阶段,有部分建筑单位难以认识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这项工作上的投入存在极大欠缺,无法发挥出各式机械设备的真正功能。基于此,应当进一步加强相关工作建设,以完善的管理制度与体系来推进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与标准化,执行全过程设备管理。

1 建筑设备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分析

对于建筑单位而言,机械设备是开展工程建设工作的重要物资基础,施工机械化程度将与工程建设效率及质量直接挂钩。提升机械化程度,能帮助企业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有效节约劳动力及施工成本,并保障施工效率与进度,获得更高经济效益,这是企业能够得以长远化、稳定化发展的基础。基于此,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达成机械设备合理配置,落实好设备管理工作,将施工主动权紧握在自己手中,为企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

客观而言,科学合理的机械设备配置与管理是保障工程施工能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能防止因机械设备匮乏而导致的停工问题,满足施工所需。有效的设备管理能促使建筑设备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有效缩短施工周期,推动施工进度,降低成本投入并获得更高利润。针对项目工程的具体情况,所需使用的设备种类各不相同。现阶段有诸多设备于控制、液压传动以及机械运动中采用了新的技术与工艺,这些设备对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的要求更高。新时期的各建筑企业必须认识到强化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引入现代管理技术,执行规范性、高效化的设备管理模式,从而保障建筑设备得以稳定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设备运行与管理成本。

2 建筑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问题

2.1 设备配套不合理

基于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复杂性,所需投入的机械设备种类诸多,且若施工过程中产生设备故障,将造成施工进度延误,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由此,应当针对工程实际建设所需,分析施工作业中所使用到的机械设备特点,并达成设备合理配置,在产生设备故障时及时予以更替,防止工程延误。而现阶段,大多建筑单位都将单一的机械设备长期投入使用,未能做好设备管理预算,因而导致设备可调配性过差。一些机械设备长期超负荷运作,加之缺乏有效管理与维护,产生故障的概率逐步增加,且维修费用相对较高。而有部分设备却长期处在闲置状态,利用率极为低下,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2.2 资金及技术投入较低

目前,大多建筑施工企业都将工作重心放置在对施工工艺的提升上,对于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其往往将设备管理和物资管理视作共体,针对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较低,时间较短,因而使得整体管理队伍的专业水准较低。由于资金与技术投入较低,大多企业仍在以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来执行设备管理工作,工作效率得不到保障,其工作规范性与实效性都严重缺失。由于未能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进行准确的资金预算规划,极易导致此方面产生资金短板,不仅管理人员素养及专业技术方面达不到标准,还会因资金匮乏而导致设备改进与更新缓慢,往往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引入新技术与设备,从而使得整体机械设备建设水平低下。

2.3 设备管理体系不健全

对于设备管理工作而言,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是提升工作规范性的关键,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目前,大多建筑施工单位都存在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其内部机构建设以及各级人员职责分工尚不明确,工作中缺乏完备的制度参照,这就使得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过于随意,科学性与统一性严重缺失。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设备及人员调动是极为频繁的,各管理层需遵循实际状况灵活变动,适当调整施工安排。但在此过程中,一些管理层往往认为机械设备管理属于现场施工人员的职责之内,与管理部门间的联系不大。这种错误倾向导致其对于设备的合理安排与调动关注度不高,企业内部存在盲目的管理机构简化,设备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被不断衰弱,其职能健全性不足,难以发挥出真正的管理作用,因而导致诸多设备管理制度难以得到落实。

2.4 管理工作规范性较低

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不具备完备的设备管理制度,如设备台账不齐全,未针对各种型号的设备建立相应技术资料与档案等,因而难以有效地对全部机械设备展开系统化的管理,管理工作毫无规章可循。设备档案管理信息的不健全、不规范极易导致企业资产无故流失。针对大型建筑项目,其所使用到的机械设备往往是以大型专用设备为主的,其重量与体积相对较大,专业技术含量较高,此类设备的价格亦十分昂贵。但有部分设备仅被运用于特定的环节中,其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特定施工环节完成后便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针对该类设备,若仅适用单一的管理方式,将难以将其真正作用发挥好,无法满足机械设备多元化发展需求。同时,由于责任分配制度不健全,追责制度与绩效考评制度不规范,相关人员不具备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存在盲目、随意开展设备管理工作的现象。

2.5 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准较低

考虑到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所使用机械设备的高专业性与复杂性,需要保障相关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达标,确保其能够肩负起实际工作建设。但客观分析,现阶段大多建筑施工单位的人员专业水准都存在很大缺口,尤其在施工操作人员身上的表现更为突出。受设备操作人员专业水准限制,其往往难以规范使用机械设备。且由于上岗前未能及时进行相关操作技能培训,其在管理与维护工作中的经验尤为欠缺,无法树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识,操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机械操作与安全操作培训的缺失,执行员工上岗后的操作规范度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形成统一的执行标准。一些设备操作人员甚至完全违背操作步骤,给设备管理造成极大障碍。而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其应当定期组织知识培训,并依照实际工作所需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但各企业往往难以做好员工能力提升规划,所开展的培训活动不具备针对性,员工的整体操作水平始终处于较低层次。另外,设备管理人员在专业水准方面的表现也并不理想,无法深入一线指导工作,无法及时掌握先进管理技术与手段,专业知识储备方面的薄弱性明晰,给设备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制约企业现代化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

2.6 设备维修与养护不及时

现今仍有众多建筑施工企业过度追求施工进度,被片面利益所蒙蔽,在施工过程中使设备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而忽略了设备维修及养护工作。这就使得设备的使用寿命不断缩减,在小问题产生时未得到及时解决,因而酿成了更为严重的影响。这些设备长期处在高强度劳动中,直至无法正常运转才进行维修,此时的维修所需成本便十分之高,既造成施工进度延误,又使企业产生一笔大的成本支出。此外,大多设备管理维护人员所执行的管理方式都是单一性的,即操作人员仅负责操作,不关心设备的健康运作状况,而检修人员则更是将检修与养护工作分开来谈,长期未落实好养护工作。

此外,有部分企业为谋得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施工阶段不断地压缩资金投入成本,不仅执行人员精简化配置,在设备引入方面的投资也一再压缩。这些企业长期未进行设备更新,往往采用租借或是改造现有设备的方式维系生产作业。但这种模式下的设备技术状况过于陈旧,加大了日 常维护管理的难度,也使得维修成本不断增长。无法及时展开设备更新换代,将使得企业施工技术力量不断下降,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长期处于较低状态,这是设备管理不到位的又一突出表现。

3 优化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路径探索

3.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体系

为避免建筑机械设备长期处在超负荷运作状态下,防止维修、养护工作的落实不到位,需要将设备管理工作交由企业内部专门的机构负责,依据设备运作、维修、养护工作,设备运行状态,以及人员操作等方面,需制订出具体的考核标准,规范操作流程。需坚决执行岗位责任制度,依照机械设备的具体使用说明及相关规定,制定出完备的设备检查制度。需定期或不定期地展开设备检查,保障能够及时将隐患排除。同时还需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推行具备高度实效性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将其落实到各基层岗位。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机械设备都需严格落实定人、定机、定岗的“三定制度”,将使用、保养与维护等环节中的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上,保障“台台有人管,人人能专责”。对于轮班作业的机械设备,也需借助责任划分来防止设备损坏事故发生。可建立交接班制度,保障施工正常开展。

3.2 合理调配机械设备

应基于设备结构、性能差异,合理展开机械设备调配,最大限度地降低设备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可遵循项目管理所需,对企业内部施工设备执行内部租赁制度,并执行项目划片管理,使机械设备随之变动。企业设备管理部门应遵循项目施工所需展开设备调动,以主体管理为主,结合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制度,做好设备管理责任与义务的下达。

3.3 夯实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现阶段的人才短缺问题,应当落实好人才引进及员工培训工作,严格持证上岗。需落实好人才招聘工作,为企业引入更多专业技术人才,有效缓解现阶段的人才紧缺问题。针对在职员工,应当落实好作业技能培训及安全教育培训。应保障培训教育工作的计划性、部署性与针对性,做好培训考核。具体而言,一是需把握机械操作人员准入关,落实好上岗前的三级教育工作;二是编制完善的安全生产知识及操作规范手册,为具体工作提供完备参照;三是引导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树立起良好的责任意识与学习意识,自觉投身于知识技能提升中;四是积极组织教育及考核活动,给予员工完备的成长空间。

3.4 及时淘汰老旧设备

各企业需要遵循国家及相关部门规定,将达到淘汰标准、超出使用年限、主要结构性能损伤的机械设备及时予以淘汰。针对与人身财产安全紧密相关的特种设备,需保障其具备专业检测资质才可投入使用,并定期展开设备检测。在平时需要落实好设备养护工作,不得直至设备损坏才进行更换,应做好润滑油添加、杂物清除、老旧零件更替等工作。操作过程中若发现设备异常,需立即停止使用并上报给相关检修部门。

3.5 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各建筑施工企业需明晰,若想达成对机械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保障设备选型、配套、使用等各阶段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应当及时引入计算机技术,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从而实现动态的机械设备管理。这能进一步扩大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在某一工程施工阶段的机械设备闲置时,将其调用到另一工程施工作业中,减少因设备闲置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各企业需借助信息化的设备管理来及时展开信息传输,归纳、整理、分析设备信息,实现对机械设备的宏观调剂。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逐渐朝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机械设备在施工建设环节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若想进一步提升建筑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就必须落实好设备管理工作。目前,各建筑单位普遍存在设备配套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维修养护不到位的问题,无法将建筑设备的真正作用发挥好。基于此,需要科学规范地使用建筑设备,并落实好资金、技术方面的投入,以更为规范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工作实效性,推动建筑行业朝向优质的发展方向迈进。

猜你喜欢
建筑设备机械设备管理工作
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建筑设备安装施工阶段中工程造价的控制
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隐患及解决方法
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策略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钰铂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土建类非设备专业建筑设备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Web2.0技术的建筑设备租赁平台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