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以工代赈政策 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2022-11-26 08:54秦风明
前进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内生工程项目劳动

秦风明

以工代赈是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增收、提高劳动技能的一项重要政策,能为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工及脱贫人口提供大量务工岗位,是我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支持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的重要方式。“十四五”时期,我国持续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提升了脱贫群众就业能力和水平,激发了其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但是,作为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开发式扶贫的重要政策举措,以工代赈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对象聚焦于山、水、林、田、路、草、沙等基建领域。此类项目通常以单个村庄或相邻几个村庄为实施单位,少有区域性、规模化的大项目运作。二是以工代赈项目预算申报审批周期较长。经过层层审批,重大项目经费的拨付往往需要一年以上,难以满足产业类项目的时效性需求。三是目前以工代赈项目多为乡村生产、生活类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其他公共服务类民生项目实施较少。四是以工代赈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和省级财政,鲜见社会帮扶资金和公益资金流入。五是基层政府以工代赈项目的开发能力不足,优质乡村特色产业类项目缺乏。六是以工代赈项目通常是资金一次性拨付、项目一次性完工,难以实现专项经费对特定项目的灵活性和持续性支持。

为此,建议:

一、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如今,以工代赈正在由专项扶贫政策向集就业促进、基本建设、应急救灾、收入分配、区域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转变。因此,要抓住时机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让“升级版”的以工代赈更好地服务国计民生。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确保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以工代赈措施落地见效。要聚焦群众务工需求痛点,提高项目储备质量,健全动态管理机制。

二、强化平台载体建设。按照“项目建设是平台载体、就业增收是根本目标”的政策要求,始终把解决群众就业增收问题作为以工代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挖掘主体工程建设及附属临建、工地服务保障、建后管护等方面的用工潜力,尽可能多地通过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用好政府与市场“两只手”,鼓励非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项目积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扩大就业容量;进一步拓展以工代赈的实施范围,高效配置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三、加大对以工代赈企业的扶持力度。可参照就业援助的具体方式,对招募贫困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或者提供基础性岗位的企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加大对就业群众的劳动技能培训。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有效地激发当地群众依靠自身劳动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要把组织群众务工、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拓展赈济模式、激发内生动力作为贯穿以工代赈工作全过程的核心要求。建议有关部门统筹好各类资源,采取“培训+上岗”等方式,开展好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依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院校探索和拓展培训模式,完善就业服务体系,让广大群众增收入、长本事。

猜你喜欢
内生工程项目劳动
探讨业主方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中的EPC模式及相关问题探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沙盘推演工具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合同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与研究
植入式广告的新创意
热爱劳动
民办高职获得生机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