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热土内官营

2022-11-26 08:54乌龙川人
前进 2022年10期

乌龙川人

走过陶韵石片、走过丝绸古道、走过甸子川塬,千年风烟散尽,一朝沧海桑田。

丰沛且清凉甘怡的地下水,是上天赐予内官营的琼浆、是大地流淌的玉液、是慈祥宽厚的母爱、是润泽生灵的情怀。内官营,原称甸子川,坦荡如砥、平旷辽远,自古以来就草木丰茂,是牧马、贸马之理想地。其地处安定区西南部,东与凤翔镇、香泉镇相邻,南与高峰乡和渭源县大安乡接壤,西与临洮县漫屲乡相连,北与称钩驿镇、符家川镇毗邻,且北达省城、东通市府,这里既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又是兵家必争之地,更是走南闯北、商贾云集之所在。明初,肃王迁府由甘州(今张掖)至兰州,私建内官营于此,从此,“内官营”作为地名沿用至今。

我曾星夜读史,知悉我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曾在长征时经过内官营且与胡宗南部在此交战,每每读到激战之处,我无不敬佩涕零、壮怀激烈。1936 年10 月,红军长征过境内官营,准备在此休养生息、宣传抗战,亦为补充钱粮物资、积攒会师力量。但是,胡宗南部一个营在营盘门一带挖满了战壕,在城墙上架起机枪,做了严密的布防,以便堵截红军。月高风疾,红四方面军某部展开夜战,战斗从下半夜一直持续到黎明。红军勇敢顽强,占据了绝对优势,敌军孤立无援,被迫撤退。红军在此建立了定西历史上第一个人民政权——内官营镇苏维埃政府。内官营攻坚战,极大地鼓舞了当地军民的士气。一时间,内官营镇内军爱民、民拥军,有人的出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这一战,吹响了内官营镇革命的号角,唤醒了土地河流、唤醒了老城故园、唤醒了农民群众。

红军将这红色的火焰和革命的种子播撒在这一方山川水土,将坚定的信仰和无畏的精神留到每一个激情澎湃的内官营人的脑海里,将战斗的意志和胜利的誓言埋藏于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心中。自此,陇右地下党斗争像雨后春笋一般、如动地响雷一般、若惊天霹雳一般、似熊熊烈火般燃烧起来……

少时,我在定西二中(今内官营中学)上学。学校大门对面那一座小巧玲珑、简朴庄重的五角碑亭,让我刻骨铭心。那是内官革命烈士公园的所在地,碑亭正中的纪念碑正面刻“ 为人民而死”五个大字,背面镌刻着陈超群、王英才、陈清俊、程振钢、杨积玺五烈士的革命事迹。他们的事迹像一面鲜红的旗帜,沉甸甸的,在我心中一直指引着我的人生境界不断提升。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被人们始终默念着的、处处传扬着的感天动地的事迹像晨钟暮鼓一样,一直回荡在天地人寰、黄土旱塬之上。

为了纪念五位烈士,定西县人民政府在内官营镇建立了烈士陵园,这是安定区唯一的红色旅游景点。2009 年,该园整体搬迁到内官营锦鸡塬上。宏伟的纪念碑仿佛矗立山巅,像一柄刺向苍穹的锋利宝剑,问苍茫大地、问沧桑古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是啊,这里的山塬沟渠永远记着、这里的寸草尺木永远记着、这里的田禾庄稼永远记着、这里的陶片瓷瓦永远记着、这里的器物史志永远记着、这里的民情风俗永远记着,那是内官营人代代相传的根系渊源、那是内官营人生生不息的血脉精魂、那是内官营人久久不忘的故乡情结。

最容易记忆少小时候农业社艰难的日子,年年耕耘、年年歉收,粮食总也不够吃。漫漫长长地等待、酸酸楚楚地念想。那时候我们吃不到油腥白面,只有豆豆洋芋、糜谷包谷、莜麦旱稻。

土地承包以后,故土家园竟然生发出前所未有精气神,尤其小麦的长势是一年赛过一年。每到打碾归仓的时节,总能见着耄耋的祖母和年迈的父母,挥着几辈人依然用着的老旧木掀迎风扬场。虽然人们干活已经使用电风扇,不单依靠自然的风力了,但是,那样日头毒花花的曝晒和满脖子满脸的尘土,实在叫人难以忍耐。祖母和母亲还要一簸箕一簸箕、一簸箩一簸箩地又簸又筛,实在辛苦。可是,这粮食和活计,总归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滋养了这古地山塬。

终于有一天,几个吃饱了肚子的后生,因为当地蔬菜卖出的高价惊诧不已后,便开始了一半粮一半菜的试种。种粮明显要辛苦许多,且粮价一直不高,人们也就放大了胆量,在自己的土地上全部种上了甘蓝菜。虽然菜价起起落落,但是,坚持不断地引进青菜、红笋、辣椒的种植,又一次化解了内官营菜农的经济风险。

我想,内官营从几千年的粮食播种到近二十年的蔬菜种植,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跨越。人们想法的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也让古老的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以内官营为基地,包括乌龙、西寨、香泉都是广阔川原,且有丰富的地下水,这一切都成为种植蔬菜的丰厚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引洮工程走进千家万户以来,西南乡乃至安定许多乡镇都能够便利地种植蔬菜了,且每年的收益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

实际,种菜并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活儿,它的细致、累乏、忙乱和操心一点都不逊色于种植粮食作物。我曾几次悉心感受、精心体验过。每年三月春风渐起,菜农须得仔仔细细地磨平一畦泥土,然后搭起钢架,扯盖起一个肥硕的塑料大棚,引水浇湿了就种上菜苗。等到碧绿鲜嫩的菜苗发芽,一个个雪白的大棚里便春意盎然。每年5月1 日前后,一棵棵菜苗就要被移栽到宽阔的田间地头,经风雨、“见世面”了。

将近两个月的生长期过后,站在内官营一带川面上最幅员辽阔、植物最茂盛的地方,放眼望去,一畦畦、一垄垄,尽是碧绿如茵、圆润紧实的甘蓝,尽是嫩绿葱葱、若翠似玉的青菜,尽是紫红高挑、腰身绰约的红笋……好一个“菜色旖旎”“香味四溢”的故乡啊!你是等待出阁的新嫁娘,你是我走向天涯海角而不忘的家园!

昔日黄土高坡,今朝绿满旱塬,层层梯田与风力发电设施纵横交错,形成内官营种植区独特的田园风光。如今,高原夏菜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高原夏菜是普通人家餐桌、酒宴上不可或缺的佳肴馔馐。如今,她是当地的门面、也是一扇窗口,她裹挟着厚重而沧桑、亲热而惹人眷念的故土乡音和饱含山情水意的袅袅炊烟,走过长江黄河、走过天南地北,走进万家灯火、走进万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