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绿色防控技术

2022-11-26 16:19
云南农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十字花科侵染苗期

1 技术概述

1.1 技术基本情况

云南省常年蔬菜种植113.33万hm2(1 700万亩),油菜种植26.67万hm2(400万亩)。十字花科作物有白菜类、青菜类、甘蓝类、油菜、苤蓝、萝卜、瓢儿菜、芥菜等。其根肿病属土传真菌病害,病原菌小数量大,病菌可存活8~15年,在12~30 ℃的温度范围传播途径广。田块低洼积水、雨季、酸性土、连作田发病严重,侵染力和适应性较强。

1.2 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及示范,集成十字花科根肿病绿色防控技术并应用推广,10多年来累计应用推广17.33万hm2(260万亩),培训科技人员及种植户5.2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5万份。大幅度减轻云南省16个州(市)根肿病发生为害,改善土壤连作障碍,取得减量增效、提质降本的显著效果,实现了标准化根肿病抗性鉴定和绿色防控技术,为绿色食品打造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1.3 提质增效情况

合理采用“抗耐病品种+农业措施调控+病根清理处理+无菌苗移栽”技术,根据发病程度在关键时期药剂防控1~2次,综合控病效果为65.8%~89.5%,亩挽回产量损失15%~50%,效果显著。

1.4 技术获奖情况

2006年“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2014年,结合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十字花科作物主要病害持续控制技术研究”和2014—2016年科技惠民计划“十字花科作物病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实施,加大十字花科作物根肿病的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及应用推广。编著《云南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

2 技术要点

2.1 选用抗(耐)病品种

十字花科作物不同品种对根肿病有一定抗性差异,利用抗根肿病品种是防治根肿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2.2 农业控害措施

水旱轮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清除病根集中氢氧化钙深坑处理;调节土壤酸碱度、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硅钙肥;无病土育苗移栽;深耕晒垡及排水。

2.3 生物生态调控

种植易感根肿病作物诱集侵染后拔除;施用生防制剂(枯草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海洋芽孢杆菌等),也可与有机肥混合施用。

2.4 科学用药

根肿病菌主要侵染根毛,苗期防控是重点,防控时期在出苗至苗期,以保护作物生长前期根部。

(1)种子处理。播种前选用50%多菌灵(800倍液)、10%氰霜唑(2 000倍液)等药剂浸种10 min,清水洗后播种。

(2)苗床处理。选用10%氰霜唑1 500倍液苗床浇施消毒(一般浇施淋土10~15 cm)。

(3)防控时期为播种后、移栽后或出苗期。防控方法为选用氟啶胺、70%甲基硫菌灵、10%氰霜唑等任一种药剂药液浇根,单剂轮换施用。一般零星发生田块灌根1次;轻病田2~3次;中病田3~4次,间隔7~10 d。

3 适宜区域

技术适宜云南省种植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的产区推广应用。

4 注意事项

根肿病菌在碱性条件下发病轻,施用氧化钙有较好效果,但施用需根据土壤性状,塘施或少施,大量施用会造成土壤板结,更不能施用水泥到农田中。氟啶胺成分对小苗有一定抑制作用,干旱天气减量施用。

5 技术依托单位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猜你喜欢
十字花科侵染苗期
玉米苗期根汞胁迫响应中miRNA的鉴定及初步验证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玉米苗期病害综合防治要点
枯萎镰刀病菌侵染西瓜幼苗的过程特征
引种滨梅菌根侵染特性研究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小麦幼苗侵染及生物产量的影响
不同育苗密度对无患子苗期生长的影响
不同淹水时期与历时对夏玉米的影响
十字花科根肿病研究现状及展望
十字花科果实中假隔膜的比较解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