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在流行性感冒治疗中的应用*

2022-11-26 19:34游泓宋远瑛
医药导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麻黄半夏流感病毒

游泓,宋远瑛

(1.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武汉 430061;2.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武汉 430061;3.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北省中医院肺病科,武汉 430061)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冬春季呈季节性流行。流感通常以发热、头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伴随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1]。可伴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眼结膜充血等不适。中医医籍中并没有“流行性感冒”的病名,现代医学根据其发病机制及症状特征将流感归属于“时行感冒”的范畴[2]。目前,现代医学对流感的诊治集中于流感病毒的研究及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等方面,故临床上面临着抗病毒药物的耐药增多,以及药物研发成本高、成效不显著等难题[2],而中医药在流感的防治方面具有突出优势[3-4]。中药药对是指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相互配合运用的2种药物,也是中药复方中最小的组成单位,可以起到协同减毒、提升疗效的作用,故研究药对对于深入挖掘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发挥中药的最佳疗效有巨大优势。

1 从风热犯卫论治——金银花-连翘

1.1药对功效 金银花味甘、性寒,入肺、胃、心、脾经,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疮痈肿毒、咽喉肿痛或泻痢便血等症。连翘味苦、性微寒,入心、胆经,能清热解毒,常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疮疡肿毒,热病症见高热、神烦、口渴或发斑等症。金银花为芳香之品,质轻扬,性宣散,有解表热及上焦诸热之功,连翘为苦寒、清扬之品,能散上焦风热,透热转气,二药配伍,使轻宣透表、清热解毒之功倍增。

1.2药理研究 研究表明,大剂量金银花可抑制流感病毒的增殖[5]。金银花中所含的有机酸类、黄酮类等成分均具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金银花抑制病毒吸附、阻断病毒蛋白质复制等作用有关[6]。褚春梅等[7]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连翘作用于流感的机制进行分析、推测连翘可通过影响机体炎症反应、信号的传导与代谢等多种途径发挥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张美义等[8]发现金翘片能明显抑制流感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升高,同时降低肺组织的流感病毒载量,具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1.3临床应用 金银花与连翘为伍作为临床上常用药对,出自《温病条辨》中的经方银翘散。中医认为温病初起,卫外被郁,肺失宣降,邪在卫分,卫气被郁,肺开合失司,故流感患者早期表现为发热,偶有恶寒、乏力、肌肉酸痛等症,而金银花与连翘药对具有轻宣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流感初期症状较轻的患者,临床中推荐银翘散作为基础方剂加减治疗。霍炳杰等[9]研究发现,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均较奥司他韦对照组明显缩短流感患者的退热起效时间和退热时间。且银翘散治疗流感在改善症状,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C反应蛋白等炎症因子水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表明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感染疗效良好[10]。同时也推荐包含金银花连翘药对且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如连花清瘟胶囊、金花清感颗粒等。王勇等[11]、刘洋等[12]、梁志顺等[13]通过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感的临床观察发现,连花清瘟胶囊组在退热疗效、症状改善等方面均优于抗病毒西药对照组,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

2 从风寒袭肺论治——麻黄-甘草

2.1药对功效 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入肺、膀胱经。可解表散邪、宣肺平喘,常用于风寒感冒、风水水肿、咳嗽气喘等症。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缓和药性、缓急定痛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咳嗽气喘,腹中挛急作痛等症。麻黄宣表祛邪,使风邪从外而解,在里之水从小便而利,甘草和调中气、调和诸药,二药合用,辛甘发散利水,健脾和中[14]。麻黄辛温燥烈,发汗解表力强,发汗太过则易伤正气,在方中配伍炙甘草可缓和麻黄之峻烈,又能补中,以助汗源,二药合用可增强止咳平喘之功。

2.2药理作用 张明发等[15]研究表明,甘草中所含的甘草酸、甘草酸二铵等成分,具有抑制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巨细胞病毒等呼吸道病毒的作用。麻黄中的甲基麻黄碱、L-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对流感病毒的体外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季律等[16]研究发现,麻黄-甘草药对可以抑制巨噬细胞M1型相关基因及IL-1、IL-6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stitute nacional de obras sanitarias,iNOS)的表达,这提示麻黄-甘草药对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向M1方向的分化及抑制TNF-α及NO等因子来发挥抗炎作用。

2.3临床应用 麻黄-甘草药对在麻黄汤、葛根汤、越婢汤、大青龙汤、甘草麻黄汤及麻黄甘草附子汤等方剂中均有所应用。临床上用量常以麻黄12 g、甘草6 g配伍使用,即麻黄:甘草用量比为2:1。麻黄-甘草药对常用于流感初期,风寒袭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所致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症的治疗。麻黄汤已被证实单独使用或与神经氨酸酶抑制药结合使用时可显著缓解发热时间,并被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报告为一种耐受良好的治疗方法[17]。

3 从热毒袭肺论治——麻黄-石膏

3.1药对功效 石膏味辛、甘,性大寒,入肺、胃经,具有清热泻火、收敛生肌之功效,常用于温热病、身发斑疹、肺热咳喘、湿疹烫伤等症。麻黄和石膏合用既可发散风热,也可宣发肺中邪热,且石膏用量应倍于麻黄,使其宣肺不助热,清肺不留邪,清解肺热而不过于凉遏,则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

3.2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麻黄主要成分为多种生物碱类,包含麻黄碱、右旋麻黄碱、左旋去甲基麻黄碱及右旋去甲基伪麻黄碱等成分,富含多种挥发油和黄酮类化合物,能达到良好的平喘、利尿、镇咳、抗炎抗病毒、镇痛等治疗作用[18]。天然石膏中的δ34S成分在体内ATP存在下,经APG及酶的作用,使δ34S的血浓度明显升高,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石膏中的微量元素可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亢进而产生直接的解热作用[19]。那婧婧等[20]发现麻杏石甘汤能够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且与奥司他韦联用可通过干预病毒吸附、抑制病毒增殖及直接杀伤流感病毒而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麻杏石甘汤可以改善甲型H1N1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减少肺细胞凋亡并降低TNF-α的血清含量[21]。

3.3临床应用 麻黄-石膏药对常用于麻杏石甘汤及三黄石膏汤等方剂。治疗因肺失宣降,邪毒闭阻气道,津液不得输布,而致聚液成痰,痰阻气道,气郁化火,从而形成内生之热毒,毒热壅肺而致的咳嗽,气喘,动则明显,呼吸急促,烦躁,小便黄赤,或伴咯血等症。对于流感高热不退、咳喘气急等症对症治疗有一定的可行性。曾义岚等[22]研究发现,运用麻杏石甘汤联合奥司他韦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相比于单用奥司他韦可明显缩短退热时间,临床疗效较好。奥司他韦和麻杏石甘-银翘散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证实,麻杏石甘-银翘散可缩短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热时间并改善症状[23]。

4 从湿毒阻遏论治——霍香-半夏

4.1药对功效 霍香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化脾醒湿、辟秽和中、解暑发表的功效,常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暑湿、呕吐、泄泻等症。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经,具有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的功效,常用于咳嗽多痰、脘痞胸痹、结胸、瘿瘤、疮疡肿痛等症。藿香芳香辟秽,理气和中;半夏降逆止呕,燥湿消痞,二药合用,辛开苦降,相须相使,共奏辛香行气、和中止呕之功。

4.2药理研究 LIU等[24]发现,从广藿香中提取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抑制A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潜在能力。半夏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癫痫等药理作用,其中半夏所含有机酸是半夏发挥镇咳祛痰作用的活性成分,对腹泻模型小鼠给予清半夏制剂治疗时可降低小鼠排便频率,说明半夏还具有抗腹泻的作用[25]。

4.3临床应用 湿邪为主体的外邪之气侵袭肺脾,寒湿郁肺,湿困脾胃,湿毒阻遏,痹阻气机,部分患者可见身热不扬,倦怠乏力,干咳无痰或少痰,纳呆,或伴恶心,口干口渴而不欲饮,或伴口苦,大便溏滞等症,舌淡红,边尖红,苔腻。霍香和半夏燥湿化痰、和中止呕,临床上对于消化道症状明显的流感患者多推荐使用霍香正气散和藿朴夏苓汤治疗,且有一定预防作用。缪勇等[26]研究发现,磷酸奥司他韦联合藿香正气丸组治疗流感总有效率更高,发热、鼻塞、疲劳乏力及肌肉酸痛的缓解时间更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5 从毒热内陷、内闭外脱论治——人参-附子

5.1药对功效 人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大补元气,行补肺益脾、生津安神之功,用于气虚欲脱、脉微细、肺虚气喘、脾胃虚弱、神疲乏力、久泻脱肛等症。附子性辛、热,入心、脾、肾经,具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散寒止痛的功用,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畏寒肢冷、腹痛便溏、风寒湿痹等症。《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卷一》中提到:“补后天之气无如人参,补先天之气无如附子。”二药合用,人参得附子化气于乌有之乡,附子得人参生阳于命门之内[27]。附子临床常用于温阳,加入人参后大补元气,二者协同合作,大补大温,增强了回阳固脱功效。

5.2药理研究 参附汤中包含β-谷甾醇、山柰酚、人参皂苷Rh2、延胡索碱、靛蓝、异靛蓝等有效成分,具有抗病毒、抗凋亡、抗氧化、抗炎、调节免疫、抗癌等药理作用,可保护心脏、肺等靶器官[28]。

5.3临床应用 流感重症患者继续发展或失治、误治后,邪热闭遏于内,热灼津液,痰热瘀阻络,致气脱失神,正气欲脱,脉细微无力。若阴液亏虚,阳气暴脱,机体失于温煦则可见四肢厥冷,固摄无权则可见冷汗淋漓,正气暴脱,则症见脉细微欲绝。临床上为了适应阳气暴脱证候急救的需要,将参附汤剂改为注射液。现代研究表明,参附注射液具有强心、升压、增强心肌收缩力作用,改善血流及微循环,使亡阳证患者的微循环状态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治疗效用。

6 从肺气阴两虚论治——沙参-麦冬

6.1药对功效 沙参味甘,性微寒,入肺、胃经,具有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的功效,常用于肺虚有热、干咳少痰,或久咳声哑,胃阴耗伤、津少口渴等症。麦冬味甘、微苦、性寒,入心、肺、胃经,具有清心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常用于肺阴受伤,燥咳,咯血,以及心烦不安,津少口渴等症。沙参清肺养阴且益气生津,麦冬清润之品,能清心降火、能润肺止咳、能养胃生津,两药配伍,既祛肺之虚火,又补肺而不腻,共奏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功。

6.2药理研究 北沙参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炎、抗肺纤维化、抗氧化等多方面活性[29]。北沙参的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糖苷、香豆素类等,能够降低肺纤维化大鼠血清中纤连蛋白和层连蛋白含量,提示沙参对肺纤维化有治疗作用[30]。麦冬包含氨基酸、甾体皂苷及高异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其中总皂苷和各部位的提取物可以明显改善炎症反应,其成分能多途径有效保护肺组织,不同程度抑制肺泡的炎症反应[31]。

6.3临床应用 吴鞠通《温病条辨》云:“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正气不足是流感疾病发展后期的重要内因,肺气阴亏虚是主要的病机。邪毒闭阻于肺,肺络不通,宣降失常,致肺气虚弱,营阴亏虚,故流感后期常以无发热,干咳,动则气喘,声低或音哑,五心烦热,脉细弱无力等症状为主,后期的治疗应以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为主,临床上常用沙参麦冬汤以保护肺组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杨春等[32]研究发现,沙参麦冬汤联合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率较单用奥司他韦更高,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7 结束语

中医将流感归于“时行感冒”的范畴,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是由外感非时之邪引起的一种外感病。流感由外感六淫邪气所致,肺主气,外合皮毛,外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气失司,出现一系列发热、恶寒等卫表症状,而风邪易侵入人体,又常兼夹寒、热邪,临床上以风寒、风热2种证候最为多见。风寒袭肺临床上多辩证配伍麻黄、甘草,两药配伍散邪而不伤正,共同加强止咳之功。风热犯卫临床上多配伍金银花、连翘,二药能清热解毒,透散卫分表邪。风邪也能杂感暑、燥、湿邪而为病,可出现夹暑、夹湿、夹燥等不同兼证。夏月感病夹杂暑湿之邪,遣方用药可配伍藿香、半夏,可明显缓解因内伤湿滞所致的脘腹胀满、泄泻呕吐的湿凝气滞之证。里有郁热、毒热壅肺的患者多使用麻黄、石膏,使宣肺不致助长内热,清解里热时不致凉遏外邪。若素体正气虚弱,正不胜邪,邪毒入里化热,进一步发展可灼伤气营,气营两燔,后期邪退正虚,则出现气阴两伤证候。当以甘寒生津、清养肺胃为主,使用沙参、麦冬,既祛肺之虚火,又补肺而不腻。若患者素体阳虚,又复感风寒,见此类患者时当慎用汗法,或酌情配伍人参、附子,温补元阳,鼓舞正气,还可防止阳随汗脱。临床上疾病发展迅速,病情复杂,中医药诊疗手段在临床实践还需不断探索及丰富完善。又因患者体质不同,邪毒寒温有异,用药遣方还需因人制宜,辨证论治。

猜你喜欢
麻黄半夏流感病毒
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NL R表达对比分析
麻黄 治感冒要药
古方常用之半夏,有哪些功效呢
麻黄张仲景的心头好
流感病毒为何肆虐冬春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半夏入药多炮制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半夏入药多炮制
为何要如此重视H7N9型禽流感